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異時空黑科技最新章節列表 > 第319章 東南亞覺醒(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19章 東南亞覺醒(下)

1997年5月1日。

第二屆“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會議在京都召開。

大湄公河次區域是指湄公河流域的6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柬埔寨、南越、寮國、緬甸、泰國和我國。

這個區域涵蓋了多種氣候型別,又兼具多種地理特徵,蘊藏著豐富的水資源、生物資源和礦產資源,經濟潛能和開發前景巨大。

這一次前來開會的官員級都非常高,帶隊的官員最低級別都是國家二把手。

寮國基本上是全員出動,大大小小的官員有20多名,最低都是部長級官員。

這一次會議主題就是:

“合作”、“共同發展”

樺國在此區域有著碾壓性的優勢,所以這個主題其實已經變味了。

“求施捨,求合作”才比較符合這一屆會議的主題。

第一天的政治會議結束後,接下來的時間大家開始都開始關注“經濟研討會”。

在這次經濟會議中,各國關心的是樺國人究竟會選取哪種方案作為合作基礎。

一般來說,國際間的合作大致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國家級別的商貿區域合作。

這種合作涉及到範圍比較廣,大多是國企之間的合作,但不夠深沉,受政策影響很大。

第二種是在國家允許範圍之內,私營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

這些合作只要雙方國家都認可,就基本上不會出現過多的變數,自由度比較大。

樺國國有企業,大多正忙於體質改革和國內的經濟建設,基本上沒有時間參與國外的合作項目。

而且,國有企業參與進去了,就勢必要放開一部分利潤與外方分享,實在不划算。

高層知道姜餘有實力,也有能力跟這些小國周旋,便把他給頂上去了。

這一次研討會,姜餘客串了太平洋國國際銀行的首席戰略顧問。

既然是求施捨,那肯定就要拿出相對應的態度。

如果去你們那邊投資建廠,還要受到層層監管、盤剝,那就沒啥意思了。

寮國政府的態度很明顯,不管是哪個國家提出的招商引資政策,他們都會高出對方半截。

當然,重汙染企業就算了,他們那邊不會為了發展經濟顧此失彼,農業才是他們真正的根基。

姜餘給出的合作政策很簡單。

1.五年內在該區域總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專案不受限。

2.太平洋國際銀行必須入駐合作國,而且必須參與和監管當地貨幣的發行。

3.樺國的人民幣必須作為主要結算貨幣之一。

條件很少,也很容易理解。

這幾個國家要吸引樺國投資,就必須放開幾個關鍵領域。

如果全部都是同質化的產業,壓根就沒有吸引力。

攤開來講,就是說樺國是全世界唯一工業門類齊全的國家,壓根就不稀罕你們的技術。

讓我們去投資,那肯定是要考慮賺錢的,而不是去幫忙扶貧的。

你們幾個小國家把壟斷賺錢的行業全部留給自家人,讓我們這些外資給你們添磚加瓦?

誰傻你們找誰去?

樺國現如今的製造業,已經在全球商品貿易中佔據的比例越來越大,超越德意志指日可待。

迄今為止,全球範圍內出現過四次大規模的製造業遷移:

第一次在20世紀初,英格蘭將部分“過剩產能”向北美轉移;

第二次在20世紀50年代年代,北美將鋼鐵、紡織等傳統產業向島國、德意志這些戰敗國轉移;

第三次在20世紀60至70年代,島國、德意志向亞洲“四小龍”和部分拉美國家轉移輕工、紡織等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第四次在20世紀80年代年代初,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亞洲“四小龍”等新興工業化國家,把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低技術高消耗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

東南亞國家和樺國都屬於第四次工業遷移的受益者。

但東南亞和四小龍經過這一兩年的金融危機,以及姜餘的“特殊照顧”,他們國內產業大部分又轉移到了樺國。

失去這些產業的他們,也徹底喪失了國際行業話語權。

比如臺島的IC產業,自前年爆發金融危機後,基本上主要的半導體企業都遷移到莞城和京都。

國際上的相關資本和技術也不再考慮臺島,而是轉向內地投資和建廠。

整個IC產業鏈的上下游,多達上百種的工業小門類,數十萬人的就業,上千億美元的產值,就基本上與臺島無關了。

再比如汽車製造企業,泰國和棒子國都算是其中的新晉佼佼者。

金融危機後,棒子國損失了兩家大型車企,獨剩一家。

泰國只剩下了零散的組裝車企。

他們倒閉後都被樺國的車企兼併或收購。

(奇瑞收購了泰國的幾大主要車企,廣汽收購了起亞)

一反一正後,樺國汽車製造業的規模產業叢集優勢就出來了。

國際上的相關資本和技術,都知道該選擇往哪裡投資。

東南亞和四小龍經過此次金融危機後,產業空心化會越來越嚴重,直至最後徹底衰落。

強者恆強,弱者越弱。

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樺國已經向更高領域的工業門類靠齊。

而那些低附加值、高汙染、高耗能的產業肯定會逐步遷移出去。

儘管這些產業創造的利潤比較低,但可以創造很多就業。

東南亞這麼多失業人口,如果沒有資金和產業投資,就真的會再次重演Y國的悲劇。

這次前來與會的官員,他們也找過西方國家和島國。

但人家根本不願搭理他們,棒子國連續出現的兩次金融危機,已經令他們寒心了。

如果把產業轉移給他們,說不定還會爆發第三次、第四次,那豈不是虧死?

姜餘提出的第二條也很簡單。

樺國人既然去你們那投資那麼多產業,看看你們的貨幣發行有沒有違規操作,應該不過分吧。

任誰都怕Y國那樣肆無忌憚的超發貨幣,最後導致血本無歸。

第三條就更簡單了。

你們現在錢不值錢,用美元又太浪費了,還是咱人民幣吃香。

你們壓根不用擔心人民幣貶值,或者買不到國際商品。

太平洋國際銀行可以負責人民幣有限兌換美元。

公司只要達到一定規模收益,就有一定的許可權用人民幣兌換定量的美元。

這在如今外匯超級貧乏的東南亞國家中,這可是妥妥的福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