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異時空黑科技最新章節列表 > 第83章 鵬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3章 鵬

以“鯤”的巨大艙內容積分為三層設計,如果全部設定經濟艙,那他真正的載客量是2005年將要出世的客機A—380的4倍。

“鯤”有大約40%的飛機結構和部件上使用了最新一代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和先進的碳合金材料。

而它的整體結構也根據尺碼與重量的增加,採用最新一代的鈦合金進行了適當的強化。

這些材料除比傳統材料重量更輕外,還在使用可靠性、可維護性和易修理性上具有明顯的優勢。

最關鍵的就是,這些支撐骨架的材料全部會塗抹一層金碳納米材料,大大提高了飛機的安全性。

起落架部分,鼻輪是由兩對復輪一共4個輪胎組成,具有轉向作用以提升飛機在地面滑行時的機動性。

而腹輪部分則是前後8組復輪左中右共三排,總共有48個輪胎,全是以油壓方式上下。

由於是採用的四段式佈局,間接的增加了對地面的接觸面積,對飛機降落的安全性大為提高。

此外,由於使用了20個輪子的主起落架,“鯤”的道面單位載荷將仍然保持在現役飛機的引數範圍內。

它的起落架的滑行印記與現有飛機類似,無須新的跑道。

“鯤”整個機翼面積達到了驚人的1350平方米,機頭後兩側有兩個較小的圓三角翼(鴨翼),後邊是兩個大的圓三角翼。

機翼為多梁結構,由整體銑切的鋁合金蒙皮壁板、翼肋和大梁焊接在一起,並形成整體油箱。

翼根承扭盒是最新一代鈦合金製作的。

機翼前緣是用發動機的熱空氣防冰,並可隔熱,使熱不會傳到主要結構部分。

從遠處看“鯤”,整體有點類似於前蘇聯“卡通胖頭版”的超大型安—124,反而跟安—225不搭邊。

“鯤”號已選用了幾項創新的製造技術,其中一些技術已在前蘇聯軍用飛機(蘇—25)的生產中得到應用並被證明具有很大的優勢。

其中一個例子是鐳射焊接技術,它將取代傳統的鉚接方法來連線下機身殼體(縱向增強的)“桁條”。

這種技術不僅可使飛機潛在重量減輕,而且比傳統的鉚接法連線速度更快,每分鐘可用激光束焊接8米長的桁條。

這種方法包括了一個內建的自動檢測單元。

透過在最後的結構上進行測定損傷和疲勞容忍性的檢驗,已證實它比常規的合金結構具有相同或更佳的效能。

這種技術的進一步主要優勢是摒棄了緊固件,從而消除了腐蝕和疲勞裂紋的主要來源。

總而言之,“鯤”改進了氣動效能,使用最先進的發動機、機翼、起落架等等。

它比世界上現役的最大客機還要安靜,客機起飛時發出的噪聲可以達到噪聲控制標準的一半。

風神一號是世界上唯一的15:1的超高涵道渦扇發動機,具有超強的空氣壓縮比,超高的熱效率。

這就使“鯤”的燃油的經濟性(約比直接競爭機型少65%),也會減少廢氣對大氣的汙染。

經過人工智慧的評估,“鯤”一般的巡航速度達到了 0.899馬赫=1100公里/小時,續航距離 19100 公里,飛行高度 14200 米。

整架飛機的氣動佈局和流線型設計,對降低風阻起到了絕對效果。

另外就是液態陶瓷漆和奈米陶瓷在整個機身外表的廣泛應用,對降低風阻也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就如今的所展示的資料,“鯤”號已經大大超越了現如今所有的運輸機或者民航客機。

理論上,“鯤”空載降落滑行距離 1900米,滿載降落滑行距離2800米。

這些資料,已經表明他可以在全球絕大多數的大中型機場安全降落。

事實上,“鯤”將是第一個每百公裡每乘客消耗燃油不足1升的遠端飛機(巨無霸A380每人每百公裡油耗不到3L)。

這已經比一輛21世紀的電動汽車還要節約能源。

常見的民航客機理想條件下平均每人每百公裡油耗3-5升。

另外補充一點,民航客機一般越大越省油,飛的越遠越省油(起飛時消耗大量燃油)。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按照當下的國際航空煤油價錢,“鯤”只要能坐滿2000人,飛一趟京都—巴黎理論上能賺1500萬人民幣。

一架飛機,一年跑個100多個來回,不算過分吧?

一架飛機理論上就能賺30億人民幣。

試問,有哪家航空公司能夠面對如此的誘惑而不下訂單?

“鵬”相對所有民航客機來說,絕對就是一個異類。

它的機身是那種扁平流線設計,長度66米,高度只有8.5米,寬度卻是達到了12.5米。

整個機身的面積就達到了825平方米,加上它的大三角翼面積,飛行的迎風面積達到驚人的2100平方米。

這已經相當於安—225機翼面積的兩倍。

“鵬”的機身和和機翼全部採用鈦合金中空三角架支撐,航空座椅和機體內部件,基本上都採用的樹脂複合材料,大大減輕了飛機的整體重量。

兩個風神一號矩形渦扇發動機,緊貼機身尾部和機翼下方。

而扁平的進氣口橫向均勻分散在機翼後下方。

扁平矩型的進風口與機翼完美結合。

整體佈局有點類似於圖—160,但又有些不同。

“鵬”的發動機是緊貼著機身,看上去比常見的渦扇發動機足足短了一倍。

它的進氣口與發動機之間有一個S型的中空管相連接。

飛機的機翼採用後三角翼+前鴨翼式佈局。

飛機尾部是兩個巨大的V型垂尾。

它吸收了部分戰鬥機的空氣學原理。

從遠處看,這就是一款加長版的殲—20。

它符合空氣動力學完美佈局。

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款造型如此奇特的民航客機了。

這些設計可以飛機在飛行的高空中大大提高升力,降低燃油消耗。

就好像是滑翔機一樣,可以用最省油的方式持續飛行。

按照理論分析,它的速度只能達到每小時750公里的巡航速度。

雖說速度不夠快,但至少解決了樺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出行難的問題。

要說“鯤”或者“鵬”,改變了世界民用航空格局,提前開創了航空新紀元,一點也不為過。

它們將為解決主要機場的擁擠問題做出貢獻。

它們將為出行的人們或者運載的物資節約大量的資金成本。

它們將為更多的人提供舒適,快捷的遠端服務。

它們將為更多的航空公司節約大量的運營成本。

全球航空時代真正的到來,已經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