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元末科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章 股份制改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9章 股份制改革

熱門推薦:、 、 、 、 、 、 、

“是這樣的…只見張光華從那包黃鶴樓中,優雅的抽出了一根香菸,開啟zippo,“嘭”的一聲就點燃了,深深吸了一口,飄飄欲仙。

隨著張光華的一口煙霧噴出,三人目瞪口呆,這軍師把火吞進肚子幹嘛?

“來,你們都試一下。”

三人聽完立馬“唰”的一下,四散而開,這軍師太可怕了。

可惜體型最為壯碩的沈掌櫃,還是慢了一步。被抓住的沈立,手足無措,正想著怎麼措辭拒絕的他,突然被強行口\爆,於是瞬間倒吸一口涼氣。

“咳咳咳……”沈掌櫃這下可被燻得不輕,可是他被嗆過以後,突然覺得頭有點暈暈乎乎,竟然有點淡淡的興奮,就像喝醉了酒一樣。

“算了,不給你們抽了。”張光華看他們這麼暴遣天物,也捨不得給他們浪費了。這菸草可是要在“航海大時代”之後才會從墨西哥傳過來的,現在整個亞洲可就只有他手中的這半包了。

他們不抽菸,張光華就叫廚房做了點小菜,再弄了一壺小酒過來,其實今天將他們三人叫過來,也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和他們商量。這件事件張光華已經在心中醞釀好久了,那就是商會改革。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大家對以後商會的發展,都有什麼看法?”飯桌總是一個談事情的好地方,等大家都開吃以後,張光華開口問道。

“當然是造更多的槍,造更多的炸藥包,賺更多的錢。”

“還有開更多的分會。”

“其實我們還可以開展商貿,安溪縣的茶葉,德化縣的陶瓷,仙遊縣的蔗糖,還有永春縣的棉布,都是遠近馳名的。”

聽著三人的回答,張光華不禁無語,難道他們的思維就如此膚淺,以為開個商會就像經營一家店鋪那樣簡單?除了賣東西就是賣東西。

沒錯,安溪是鐵觀音的故鄉,德化也是與景德鎮齊名的陶瓷重鎮,可這都不是張光華想要的,他想要的是把商會經營成“荷蘭東印度”那樣的集團公司,而且是,研發型公司!

“那你們覺得這個商會是誰的?”

“當然是軍師你的啊!”

“那如果我把商會分給你們一部分,分給李大他們一部分,再給縣衙分一部分呢?”

“這怎麼行!那商會應該聽誰的?這不亂套了嘛。”

三人聽完雖然很高興,但還是毫不遲疑的說道。

“哎!”張光華嘆了口氣,看來又要開始自己枯燥的演講了。

將上次講工程製圖的黑板再次搬了出來,張光華找了些石灰塊,從股份制、董事會與職業經理人制度講起,再講到複式記賬法、商會規章制度,最後再講到總商會與分會財務、股權獨立的關係。只聽得劉木匠與黃大兩人一頭霧水。

“我有點明白\軍師你的意思了,擁有股份,卻並不一定要管理商會是嗎?”倒是以前經商出身的沈掌櫃一點就透,開始和張光華討論起來。

一場晚飯,直到廚子加了三趟炭火才吃完,而張光華也與沈立商量好了商會改革的方向:首先成立一個總商會,主要進行產品研發與產業化研究,然後成立鋼廠、機械廠、兵器廠和海外貿易四家分會,商會中又細分為生產、財務與行政管理等部門。

為了完成商會的股份制改造,張光華還決定說服村長、李大和呂光甫他們注資入股,現在正是商會擴張的時候,不是正差錢麼。

“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張光華左手拿著包子,右手拿著油條,大搖大擺的向縣衙走去,周圍的老百姓只要看到了他,都自動的閃到了道路兩旁。嘖嘖,果然這官二代的感覺很好啊!不對,我應該是官一帶,哈哈。

昨天喝了點小酒,張光華睡得非常舒服,於是今天他起了個大早,然後去縣衙找村長。起義逐漸穩定後,村長和孫女黃翠欣就一起搬到縣衙來住了。

“這不是光華嗎,今天怎麼有空過來啊。”剛進後院,張光華就被眼尖的村長看見了,原來村長正和“最高法院院長”黃開正還有“國務院總理”趙山一起“商談國事”呢。

“來,小張過來坐。我們說到哪裡了?哦,說到‘國典’了,小張你也來聽一下。”

張光華坐了下來,伸手給自己泡了杯茶,抿一口,唇齒生香,看來村長是個懂茶之人。

“村長,剛剛聽你說到‘國典’,難道現在已經完成了嗎?”

“是啊,剛完成不久,現在正和他們討論呢!這主要思想都是你的,你也來看一下。”說完村長遞過來一本線裝書籍。

張光華接過來一看,心中頓時佩服起來,封面上“國典”兩個隸書力透紙背,村長的書法很好啊,字如其人。

翻開封面,當頭五個小字“君主立憲制”,再往下看,就是用小楷一條條列出的觀點。

在張光華翻看的時候,村長又開始和兩位“政治官員”討論起來,“我們剛剛說到哪裡了?哦,說到皇上可以繼承,但是大臣不可以繼承,但是皇上不能處理國事,只能監督百官,而且還必須被律法管制。”

“當前百官分為三部分,中書省(國務院)、樞密院(公\安部)和御史臺(檢察院),而中書省(國務院)又分為吏部(人力資源部)、戶部(民政部)、吏部(教育部+外交部)、刑部(司法部)、兵部(國防部)和工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農業部+水利部+交通部+鐵道部)。”

“而我的建議是將‘樞密院’併入‘中書省’,而將‘中書省’中的‘刑部’獨立出來,形成新的三大機構:‘中書省(國務院)’、‘刑部(法院)’和‘御史臺(檢察院)’。”

“而且,因為皇帝不能統領朝政,我覺得還應該用‘國會’代替朝會,國會每半年開一次,用於制定、修改律法和決議朝廷大事。國會的參與者包含由官員組成的‘參議員’和由百姓組成的‘眾議員’兩部分。”

“總而言之,就一句話,天下皆在律法之下!”

“好一個‘天下皆在律法之下’!這個國典說的好啊!”張光華聽完只是讚許的點了點頭,但是掌管典獄出身的黃開正,卻已經是拍著桌子嚎叫了起來。

黃開正在位時就一直掌管律法,他深信只有律法才能治國平天下,但當時的達魯花赤(縣長)卻任意踐踏律法,使其碌碌而不得志,這次見到竟然有人能贊同他,而且超越了他的觀點,他怎能不高興。而且,現在他還是安溪四縣的典史,掌櫃四縣的律法,只要《國典》一頒佈,他的地位一定會水漲船高。

同樣身為當前知縣的趙山,卻只是陷入了沉思。《國典》的好處,他也看得到,不過那是對百姓的好處,相反他的地位反而被削減,一旦《國典》執行,那麼縣衙就不會再是他一人獨大,而是他和“刑部”、“御史臺”平分秋色了。

不過趙山是一個識時務和有能力的官員,他立馬想到了《國典》實施的關鍵之處,就是擁有的國會席數。於是他提出由他出面選舉國會成員,然後好進行第一次國會並公佈國典。他的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

“村長,既然你的《國典》準備在國會上實施,那能不能再多考慮一部律法?”看他們已經討論得差不多了,張光華馬上逮住了機會向村長講解起來他的《商會法》,希望村長能夠贊同扶持工商業,建立股票交易中心。

當張光華提出向村長、黃開正、趙山以及作為“法人”的縣衙募集“光華總商會”原始股的時候,立即讓他們興高采烈。張光華相信,只要有利益在,就不怕他們不上心。毫無疑問的,這件事情也得到了村長的同意。

喝茶時還發生一個美妙的小插曲,煮茶是由村長的孫女李欣嵐負責的,當村長看到欣嵐給張光華倒茶,兩人眉目傳情的時候,不由得調侃了他一番:“你看欣嵐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不知道軍師你可有合適的人選,如果有不妨給我介紹一下,哈哈。”直臊得張光華和李欣嵐臉紅到了脖子根。

逃一般的離開了縣衙,張光華立馬去了軍營找李大。

“砰……”還沒走到校場,張光華就聽到了一陣密集的槍響,走近一看,李大正和呂光甫在那裡訓練火銃手呢。煙霧還未散去,又是一輪槍響,看來軍隊已經能夠三排連射了。

“軍師來得正好,你再不來,我就要派人去找你了呢!”已經發現張光華到來的李大,將訓練工作交給手下以後,就立馬迎了過來,於是兩人進入營房坐下詳談。

當李大知道自己可以向商會入股時,並沒有像黃開正他們那樣高興,而是問了一句,“我的弟兄們呢?”直接逗得張光華忍俊不禁。

李大是知道張光華商會的盈利情況的,每月上千兩(50萬)的進賬,但即使這樣,他首先考慮的也不是自己的利益,看來李大真的是一個重情重義的真漢子。

“放心,我也會按照軍功的大小,給予他們股份的額度的。那李將軍你找我又有什麼事啊。”

(310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