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元末科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21章 五層小洋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1章 五層小洋樓

熱門推薦:、 、 、 、 、 、 、

為了試驗新生產的水泥,趙輝就和老窯主用木板將天井隔成了十幾個區域,用不同的水灰比澆灌了水泥砂漿,一個時辰前他們還走上去試了一下,結果馬上留下了幾個腳印,於是就再也沒敢踩上去。張光華低頭一看,果不其然,地面上還殘留著幾塊薄木板和幾個鞋印。

“記住,隔半天澆一次水,地面再等半個月才會徹底幹好,到時候就是用石頭砸,也砸不壞了。”怕後面出什麼紕漏,張光華又再次提醒了趙輝。

“對了,我們一起去找沈掌櫃,找機械廠定製幾臺碎石機。然後,再建幾棟房子。”

來了元朝這麼久,張光華一直住在黑暗的木頭房子裡,覺得自己都快住發黴了。沈立不是一直準備買套商會的房子嗎,其實要買不如直接建。在新世紀,錢全部都被那些房地產給賺了,現在來到古代了我也要搞一把房地產!

看到沈立就在旁邊,張光華立即將他拉了過來。

“嗨,老沈,聽說商會已經改制了啊,機械廠的負責人是誰,你將他叫過來。”

“陳智義,你過來一下。”只見沈立一招手,就將一位瘦高個子叫了過來,這個人張光華見過,以前是劉木匠的副手,也是木匠出身,他有不錯的空間想象能力。

“陳智義是吧,你的機械廠開張了沒有啊?”張光華心情不錯,也開起了他的玩笑。

“有,剛剛鋼廠的鄧雲峰鄧廠長向我預定了十臺鍊鋼用的轉爐。”陳智義不苟言笑的回答,如果再配上一副金絲眼鏡,他就活脫脫一個大學的理工科教授。

“不錯啊!剛開業就討了個好彩頭。我再給你下第二個訂單,十臺碎石機,十臺磨粉機!不過這些都是靠風車帶動的,你好好研究一下,圖紙我明天再給你。”碎石可不像鍊鋼那樣需要隨時掌握好速率,所以靠水力帶動是現在最好的選擇。

解決了水泥廠的問題,張光華就開始和沈立商量起了商會的正事。

“真的能夠建成四五層的高樓?”聽了張光華說起總商會選型的問題,沈立很高興,但還是有點懷疑的問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張光華那個氣啊,竟然懷疑我的專業知識?一氣之下,他立馬在龜谷現場採用鋼混結構用1:100的比例製作了預制板、樓梯和房屋承重架構。並手把手教了趙輝和老窯主“現澆”的做法,只過了兩個時辰,一個二層小洋樓的模型就成型了。

吩咐好沈立儘快為總部選址後,張光華又馬不停蹄的去考察水泥的生產基地。雖然水泥的研發可以留在龜谷,但實際生產地點卻必須選在河下游的某個地方,這是為了方便開造溝渠,修建水車碎石和磨粉。

草草逛了一圈,張光華就隨便選了一塊駐地,而他所不知道的是,他今天的一個隨意之舉,使得一年後這條河的附近全是密密麻麻的風車,成為了舉國聞名的風車之鄉、碎石基地,無數的石頭會用船運過來磨成粉又用船運回到全國各地。哪怕日後隨著碎石和磨粉改用電力機械後,這裡也還繁榮了很長一段時間。

接下來的這一個月,趙輝趙廠長日夜奔忙,使得“海螺牌”水泥銷量猛增。其中一大部分水泥賣給了縣衙,用於加固城牆,修建碉堡。而且價格出得並不高,畢竟算是支援建設。

另外一小部分就是撥給了張光華,讓他用來修建商會總部。其實這也是張光華為了開拓水泥市場而修建的第一個示範性建築。

沈掌櫃將商會選址定在了城北原來的馬場。自從城內的蒙古商人都走了以後,因為元朝規定漢人不能養馬,所以馬場也就從此廢棄了。現在正好讓張光華利用起來搞城市建設,而且開發馬場還不用強制拆遷,也不用怕釘子戶。

張光華計劃修建一棟三進三\退的五層小洋樓,實際上有效層數只有四層,最上面有瓦片屋頂的半層只適合用來堆放雜物。

有了在龜谷的經驗後,張光華知道研發最重要的是需要保密,於是他準備與樓房一起修一個四合院,把馬場圍起來。為了節省資金,除了主樓外其它的房子都用普通的一層磚木結構,只是在四個角各修建一個箭樓。後來沈立又擔心天井的空間不夠,於是增加了一排房屋,最終圍城了五邊形。

沒想到,沈立的這一無心之舉,卻給“振華商會”總部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外號:五角大樓。

在張光華的監工之下,新修的房子全部使用石膏吊頂,石灰粉牆,並且採用了定製的玻璃窗戶和陶瓷地板。唯一還讓他不滿意就兩點,一是廚房還必須燒柴火,而是不通水電也沒有馬桶和下水道。

在修建新房的中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當張光華委託沈立找工匠定製玻璃窗戶和陶瓷地板時,聰明的沈立立刻發現了商機,自己出資兼併了一家瓷廠和一家琉璃廠,並且向張光華購買了專利。因為古人認為透明的東西會偷取人的魂魄,所以玻璃制品並不暢銷,基本上只有佛家才使用一點帶顏色的琉璃,而透明的玻璃根本就沒有銷路。這使得沈立以極低的價格就拿下了一家成色不好的琉璃廠。

1354年冬月初一,這是一個牽動無數人神經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是“振華總商會”剪綵的日子,這一天,整個安溪四縣的掌權人物都將會到來。

剪彩儀式邀請了四個縣城有頭有臉的人物,而他們每一家都毫無意外的應邀到席了。不管當前是誰掌權,能夠有機會和他們套好關係總是一件好事情。

鑼鼓喧天,旌旗飛揚,槍炮齊名,剪綵成功。

“哇!真美的房子啊!”

“爸爸,爸爸!那房子好高哦!”

“好白的房子啊!雪白的牆面,雪白的地板,潔白的窗戶,我不是到仙境了吧?”

每一個受邀參觀商會總部的嘉賓都被震撼了,他們無不在心中暗暗決定,今後一定也要給自己搞一套這樣的房子,這才是神仙般的日子啊。

第二天,在張光華意料之中的是,他收到了大量的訂單,不過又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他們竟然都不是來買水泥,而是直接請他派人修房子的!沒辦法,完全沒轍的張光華只好讓沈立又成立了一個工程公司,這才解決了這些問題。而等他們將這一切做完,時間已經進入了深秋。

時間倒退兩個月,1354年九月,入秋,同樣發生了一件大事,也正是這件事的發生,才讓張光華的商會剪綵能夠如此光鮮奪目。

那就是,舉行國會。

“你說現在是不是要變天了?”

“噓……別亂說,小心到時候元軍再打回來,第一個就幹掉你。”

“你收到傳單了嗎?北方的韓林兒已經在亳州當了皇帝,改了國號為大宋,年號為龍鳳。”

“難道這天下變了,以後會是我漢人的天下?”

“那可說不一定,北方好多地方都被紅巾軍攻陷了,聽說紅巾軍個個都刀槍不入,百米之外就能取人首級。”

“那不是麼?你看軍師的隊伍,長槍一出,百米之內頃刻之間化為齏粉。”

“我聽小道消息說,軍師要想要接受韓林兒的領導,可亳州離我們天遠地遠,他這是想要自己當皇帝啊!”

“不會吧!他又不是前宋遺嗣,百姓怎麼會同意。”

“……”

1354年,九月初一,天晴,宜祭祀、訂盟、祈福,忌嫁娶、開光、出行。

安溪縣衙被裝飾一新,縣衙前的兩具石獅子虎虎生威,遙望著眼前新開闢出來的廣場。火\槍隊的士兵手持新式火繩槍,在廣場四周趾高氣揚的來回巡邏。

廣場中央,已經搭建好了一個露天的演講臺,臺上臺下的各個角落都已經被人用紅布簇新。正中央更是掛上了一條橫幅,“安溪仙遊德化永春四縣第一屆國會”,而臺下還擺著兩個碩大的紅木箱,上書三個大字“投票箱”。

廣場前方,是一排排擺放整齊的桌椅,密密麻麻足有幾百個之多,而廣場周圍卻拉起了紅色警戒線,再外面就是巡邏的士兵。

貝大叔是德化縣大銘鄉小銘村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本來他正在家種著地,突然就得到鄉里的通知,自己“被選舉”為國會眾議員之一,為了對周圍村子中的兩百人負責,需要自己出錢去安溪縣衙呆兩天。

“我的天啦!那可是縣衙啊!自己平常見到了可都要繞道走的。”貝大叔心中戰戰兢兢,又充滿了擔心,現在正是秋收的農忙季節,自己走了,莊稼可就沒人收拾啦。他心中充滿了對鄉長的氣憤,可是卻絲毫不敢發洩出來,只得老老實實的走了一天的路,按時參加國會。

同樣的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除了一少部分由現有官員選出來的參議員,其他的眾議員都是由知縣趙山以各種名義“被選舉”出來充數的。

(3014字)

一、至正十五年(1355年)劉福通擁立韓林兒在亳州稱帝,改元為龍鳳,國號大宋,史稱“小明王”。本文為了情節的需要,將時間稍微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