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盛世寶鑑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13章 寶王的來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213章 寶王的來歷

傳國玉璽的亮相的這一刻,現場的觀眾們無不是起身張望,一個個呈現出目瞪口呆的表情。

全世界公認的華夏第一寶王居然出現在日島?

主持人崧騰開口介紹這件藏品的來歷:“各位,這件藏品的本身就無需我多說了吧?來自華夏的傳國玉璽,方圓四寸、上扭交五龍,正面刻有丞相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篆體字,向來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的信物!在此之後,華夏的每一位皇帝都以繼承此玉璽為天命,在華夏也流傳著一句話,沒有玉璽傳承的皇帝,那就是白板皇帝!”

“這只玉璽也是我們的唐使尚聰先生從華夏帶回到日島來的,但它卻是最近才被尚聰先生的子孫拿出來展示,因為其本身的特殊性、也因為歷史上也沒有相關的參照物,所以我們日島的學者專家,並沒有及時鑑別出它的真身,今天我們就請華夏的第一宗師、和日島的著名宗師共同來鑑別這件特殊的寶貝!”

“留給兩位師傅鑑別的時間沒有上線,我們需要你們鑑別出玉璽的屬性、來歷、和具體的預估價值,闡述的越詳細越好,越細緻越好,裁判組將會根據兩位大師具體的鑑別情況,來判斷誰勝誰負,兩位還有什麼疑問嗎?如果沒有,就準備開始鑑寶吧!”

“等一等!”

沈秋開口打斷崧騰的介紹:“崧騰老師,在我們華夏有個鑑寶的規矩,無論是什麼物件,拿上來首先要闡述它的具體來歷,剛才崧騰老師只是含糊其辭的說它是唐使從華夏帶回來的,我希望得到更加詳細的解釋!”

沈秋的聲音響亮震耳,響徹在現場每一個人的耳畔:“傳國玉璽是華夏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下令築造的玉璽,又稱為天子璽,所築造的材料正是當年赫赫有名的和氏璧,秦始皇打造此玉璽的目的就是希望這個皇權的象徵能夠世世代代在華夏的子孫手上傳下去,永保江山。”

“傳國玉璽在華夏的史冊上,一直傳到了後唐時期,在公元939年,後唐的皇帝李從科懷抱傳國玉璽,登上了玄武樓自焚而死,至此傳國玉璽就此失蹤,準確來說,應該是會在了李從科的手上,那麼問題來了,日島的這件傳國玉璽是從何而來,為什麼在華夏被火燒失蹤的傳國玉璽會出現在這個會場上?”

“又是為什麼會傳到唐使尚聰的手上?我剛才查閱了相關的資料,尚聰所身處的年代是在公元872年,距離傳國玉璽失蹤遭了七十一年,也就是說,華夏歷史記載中的玉璽還沒失蹤,而唐使尚聰就已經得到了傳國玉璽,並且把它帶到了日島本土?”

“我作為一個華夏人,作為一個燕京的鑑寶師傅,我覺得節目組有義務跟我解釋清楚這件藏品的具體來歷?否則我不會冒然去鑑別這件傳國玉璽,那就是華夏人的不尊重和侮辱!”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主持人崧騰還沒開口,坐在對面的松村倒先仰頭長笑了起來:“沈秋?你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吧?崧騰老師已經解釋的很清楚了,東西是唐使從華夏帶回來的,具體是怎麼帶回來的,我們也無從考察,再說了,你們華夏史冊上記載的歷史就是真的?”

“我們日島的史冊上還記載的很清楚呢!到底兩個史冊是誰寫錯了?我們也無從得知,很有可能,真跡被我們的唐使帶回家,而後唐皇帝抱著自焚的那只傳國玉璽是贗品!是假的!”

“如果你們日島人是這種態度,那就沒必要繼續下去了!”沈秋這邊三個人齊齊起身:“全球鑑寶的冠軍我不要了,我們華夏隊選擇退賽,這種不尊重人的比賽,我沈秋不會參加!”

見沈秋表態,主持人崧騰臉色大變迅速接話,並且直接讓現場的導演閉了松村的話筒:“沈秋師傅!沈秋師傅!我們不是這個意思,松村作為對手,只是代表了他個人的觀點,《全球鑑寶》作為一檔全球性質的鑑寶欄目,所有的流程全部按照行內的規矩來!我們請加里子小姐,將這枚傳國玉璽的來歷解釋清楚!”

松村瞪著眼睛明顯不服,還想要爭論什麼,這才發現自己的話筒被導演給閉麥了,氣的雙眼通紅。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沈秋發飆這恰恰是節目組最為忌憚的,如果華夏隊現在退賽,無疑是打了節目組的臉面,那麼日島隊的這個冠軍將會一文不值。

加里子接過話筒重新開始解釋道:“關於這枚玉璽,持寶人是這麼跟我們解釋的,說的是當年的唐使尚聰先生和當年後唐時期的皇帝,唐喜宗李懷之間的故事。”

“李懷是十二歲繼位,並且在十八歲這邊接見了我們的唐使尚聰先生,跟尚聰先生有著共同的愛好,蹴鞠、唐詩、和字畫、時間不久倆人就成了無話不談的忘年交,可就在公元880年這一年,黃巢起義攻克了洛陽,黃巢帶著起義士兵打入了京城,唐喜宗驚慌失措,帶著手下從洛陽逃亡蜀州!”

“臨走之前,迫於各種無奈,便將那傳國玉璽交給我們的唐使,也就是山聰先生來保管,希望平定叛軍之後,在從尚聰先生手上拿回這只傳國玉璽,唐喜宗當時將玉璽交給唐使也是出於安全的考慮,一旦這玉璽被叛軍奪取,那麼他這個皇帝就當的名不正言不順,衡量還是覺得將玉璽放在尚聰先生的手上最為安全!”

“待到平定黃巢起義,也已經是八年之後,尚聰先生也因為種種原因回到了日島,就這樣陰差陽錯的將這枚傳國玉璽從華夏帶回了日島!再把它返還給華夏已經不太現實……”

加里子最後總結說道:“以上就是尚聰先生的後代,所敘述的詳細來歷,具體是真是假我們也無從考證,還請沈秋師傅多多包涵,節目組並沒有故意隱瞞事實真相的心態。”

這個解釋沈秋聽著還算合理,基本上是符合了當時後唐時期的事態發展,陳述中的黃巢起義是真實存在的、唐喜宗也確實是帶著傳國玉璽跑路的,再後來有沒有將玉璽重新帶回來,恐怕也只有當時事件的經歷者才能解釋清楚。

所以這個寶王還要不要鑑?

沈秋猶豫了,這是他這兩年來第一次猶豫再三。

首先,節目組能夠將這件藏品拿到現場來,就說明玉璽有很大機率是真跡,可如果傳國玉璽是真跡的話,那最被動的人就是他了,華夏的傳國玉璽帶了日島人的手上,這本身就是一件讓人難受的事件。

可作為華夏人,不知道多少人做夢都想看到這件特殊的傳國玉璽,失蹤了上千年的瑰寶一直查無音訊,如果能夠找到它的真跡,那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啊!

可這玉璽鑑別是真的,但卻在日島人的手上,無疑又是眾多華夏人心裡的痛。

此時此刻沈秋的心態,既希望這件藏品是真跡?又希望玉璽是贗品,哪怕它被藏在華夏的某個犄角旮旯也好,哪怕它被某個皇帝藏在墓室中也行呀!

叮咚!

“請兩位師傅上臺鑒寶!”

沈秋終究還是邁出了這一步,有些事是命中註定,註定他要鑑這個寶,無論是真是假,都要將它完完整整的呈現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