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盛世寶鑑最新章節列表 > 第900章 兩個師傅的爭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900章 兩個師傅的爭論

體育館的錄製現場。

劉陽東和楊青以及現場的幾個古玩專家,特地將那根清朝大槍的圖片定格了下來,六個頂級專家仔細盯著圖片做了細緻入微的觀察和研究。

主持人韓千禧舉著話筒來到幾位專家身邊好奇說道:“各位師傅!我實話實說,之所以答應來參加這個節目的錄製,就是因為我是沈秋的粉絲,超級粉絲的那種,也是因為去年和沈秋師傅合作的《大師鑑寶》讓我的名氣大增,所以今年我就非常的期待,期待著沈秋師傅的精彩表現,現在請大家分析分析這件光緒年間的大槍吧!說說這件大槍的具體價值在哪?"

韓千禧饒還有興致的分析著自己的看法:“這杆大槍啊,我只能看出是紫銅的材料,並且剛才在鏡頭中看到一幕,陽光折射在它的表面撒發出獨特的閃光點,這一點是其他的清朝大槍所不具備的,反正我是覺得沈秋的選擇肯定沒錯的,他把兩千塊壓在這一杆大槍上就一定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反正我是無條件支援我的偶像!支援沈秋!"

“哈哈哈……”

劉陽東仰頭長笑道:“韓小姐,您作為古玩小白,能夠看出這一點已經是難能可貴了,但古玩鑑這一行不是兒戲,也不是僅憑一腔熱血就能一撮而就,最後靠的還是鑑寶師傅的專業歷史知識,以及他們的犀利眼光,到底沈秋選的這件寶貝如何,我們請來自東北奉天博物館的孫師傅說說他的看法!”

那位叫孫曉富的師傅主動站了起來,他的面前擺放著有關於他的資歷介紹,他是東北區域比較著名的雜件專家,尤其是對明朝和清朝時期的雜件頗有研究,算的上是雜件分類內的頂級師傅。

孫曉富在觀察了良久之後微微點頭說道:“剛才我也對沈秋拿到的那件光緒大槍做了一個最基本的判斷,對於沈秋的表現我只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天才!”

天才?

錄製現場的人不多,但這些人無不都是國內這一行的專家,除了電視臺的工作人員之外,其餘的都堪稱是這一行的頂流,但大家一致覺得沈秋這次有些草率了,光緒大槍固然是符合晉級賽的主題設定,但它自身的價值真的是不值一提。

就跟朝陽門現場圍觀的那些群眾所說的一樣,它不過是一杆普通的大槍, 難得大雅之堂的物件,市場價值能到一千塊就很不錯。

但偏偏孫師傅卻在這個時候力挺沈秋,著實是讓人倍感意外。

孫教授起身開口對著大屏幕上大槍的照片娓娓道來:“各位,其實一開始我和你們一樣,都覺得是沈秋師傅打眼了,也認為這是一件普通不能再普通的物件,可你們錯了!沈秋是誰?去年燕京古玩界的新人王,接連打敗了無數高手的傢伙,他會在這麼關鍵的比賽節口上犯錯?換做是我,必然是在十足的把握之下才會選擇這件寶貝!”

“孫師傅我不認同你的看法!”

這是一個來自大城市城的鑑寶教授牛武青。

牛武青是南方木器雕刻方面的專家,他在木料木器方面有著自己一套獨特的見解,這次也是作為特邀嘉賓做為大賽的裁判,他就始終覺得大家太過於神話沈秋了,對於沈秋找到的這杆大槍,他的觀點態度非常的明確。

“各位,我和孫師傅的看法恰恰想法,首先我覺得節目組在這一輪的比賽設定上非常的有意思,在一個假貨橫飛、高仿氾濫的市場上開展的一場撿漏比賽,這個挑戰極具難度,別說那些參賽的選手了,就是我們幾個老師傅過去,也不一定能夠撿到漏,說不定我們的表現還不如沈秋和鄭光榮呢!”

“再一個來說說沈秋找到的這根光緒大槍,顧名思義,大槍也就是當年腐敗的清朝政府下的產物,這玩意壓根就是個上不了檯面的東西,孫師傅說它是個寶貝,我倒是沒覺得,做工雕刻還可以,但整體的造型略顯的土氣,並且外圍的品相破爛不堪,跟我們平時見到的大槍完全就沒什麼區別,昨天我在潘家園市場閒逛的時候,也見到了幾根差不多的大槍,價格普遍在五百到一千之間!恕我眼拙沒看出它到底哪兒有非凡之處!”

孫曉富微笑表示理解,他始終站在沈秋的這邊:“那我就來給大家說說這件大槍的來源吧,這也是我崇拜沈秋的地方,他居然能一眼就看出其中的玄機所在!如果換做是我在現場,我可能都發現不了……”

孫曉富指著大屏幕照片的右下角,也就是大槍的手柄位置上,有一個不起眼的篆體字,經過現場的圖片放大,最後看到是一個《焦》的篆體字,只不過《焦》字下面的四點水被磨成了兩滴水,不仔細細看,完全看不出來的那種。

“大家注意到這個落款了嗎?《焦》,這讓我聯想到了一個可能性,也就是在光緒年間的一位著名的雕刻師傅,馬思明,可能這個人的名字對於大夥來說比較的陌生,但提到他的作品,我想在場的各位應該都見過!比如故宮太和殿門前的漢白玉臺階浮雕、保和殿中和殿的柱子上的龍鳳配,這些都是馬思明大師的傑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年的馬思明參與了紫荊城的修復工作,可以說紫荊城內的幾個大殿上都是他的手筆,甚至他還參與設計了光緒帝的清崇陵,可以說他的雕刻手法絕對代表了當年的最高水準,就算是放在如今雕刻手法成熟的時代,也沒人能把龍鳳配雕刻到如此威武霸氣的地步,說他是清朝時期的雕刻大師,我想沒人反對吧!”

牛武青凝聲反問了一句:“孫師傅?你是說,這根大槍是馬思明的作品?這不可能吧?馬思明作為當年的雕刻大師,以他的實力不至於雕刻這麼大槍吧?這不是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嗎?孫師傅?你不能僅憑著一個字的落款,就認定它是馬思明的作品,世界上同名同姓的人多了去呢!”

孫曉富的表情淡定,他張口繼續解釋道:“就在剛才我對比了馬思明在光緒年間的筆跡,確定跟我們所看到的幾乎一模一樣,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則是馬思明的雕刻手法!”

“熟悉馬思明的人都知道,馬思明擅長鳥獸符文的雕刻,另外他的右手臂在十幾歲的時候就被石頭砸傷過,所以他在雕刻作品手臂發力的時候、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發力頻率,也就是三深一淺的節奏!”

“什麼意思?就是連續發力三刀挖下去,第四刀的力道就會有所收斂!落刀點跟前面就形成了明顯的落差!這本是馬思明師傅的一個缺陷,卻在不經意之間變成了他個人特色!”

“這也是後來的模仿者、模仿不出來馬思明作品靈魂的原因,因為馬思明個人的原因,形成了個人的雕刻印記!大家仔細看看這跟煙槍上十二生肖的浮雕,也都是採取三深一淺的手法!這可不是誰都能模仿出來的呀!結合這兩點,我可以斷定,沈秋兩千塊所買到的這根煙槍正是當年馬思明師傅的傑作!沈秋獨具慧眼,一眼就看出了大師的手法,兩千塊將其拿下!”

“用現在流行的話來形容沈秋那是再合適不過了,沈秋!YY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