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宣德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五章 官府之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二十五章 官府之惡

軍隊的改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改制會議上所規定的新軍制需要慢慢進行調整。

所有人發現改制之後,後勤部成了一個龐大的部門,掌握財權那就是財神爺,所有軍隊都得仰後勤部的鼻息。

從新兵入伍到老兵退伍,從頭到尾都需要後勤部的參與。眾臣看向陳懋與金忠的眼神都變了,雖然二人今後不再掌握具體的軍權,但是所有的將軍想要拿到補給、兵員,都得經過這二位大佬。

眾人知道這是皇帝在為捕魚兒海一場大戰的酬功,二人所部在捕魚兒海損失慘重,可以說已經傷筋動骨,再想回到巔峰戰力需要幾年的時間。

出了乾清宮,其他勳貴武臣紛紛要求二人擺酒請客。金忠是蒙古人性子比較直,見到眾人起鬨,苦笑一聲說道:“諸位覺得這是好差事,可某家看來這是地地道道的苦差。後勤部的錢糧從哪裡來?”

“當然是皇帝陛下的內帑了,這還用問嗎?”眾人覺得金忠矯情,不滿道。

“寧陽侯與某二人想要從皇帝陛下那裡拿到錢糧,每一筆錢糧都要具體的去處。某家聽說皇帝陛下專門培養了一批算賬的高手,能夠一眼看出賬目的真假,諸位還覺得這是一個好差事嗎?”

陳懋接過話說道:“不管怎麼說,這是陛下對你我的信重,我等當鞠躬盡瘁,不負陛下所託。”

眾人一看這二人一唱一和的開始唱苦情戲,都覺得無趣,三三兩兩的散去。整個五軍都督府開始忙碌起來,新的部門雖然還不能行使權力,但是先要把架子搭起來。

與五軍都督府的公事相比,還有更在意的私事,皇帝允許武臣家族出海貿易的訊息在第一時間就傳回了各個家族。

很快一支支隊伍開始離開京城,一路向西飛馳而去。沒過幾天山陝地區到處都是招募流民的身影,由於各家競爭的原因,他們對流民給出的條件都相對不錯。

不但一日三餐全由東家負擔,每砍伐一棵大樹根據樹木尺寸的大小給予十文到二十文不等工錢,最關鍵的一點是可以帶著家人一起跟著。

這對於拉家帶口的流民來說吸引力還是很大的,一個流民家庭一旦失去男人這個頂樑柱,老弱婦孺早晚都得餓死街頭,除了幸運兒能被大戶人家買走做下人奴婢。

能夠允許帶著家人一起跟著走的東家,就算是壞也壞不到哪兒去。流民們哪裡知道這是皇帝的硬性要求,武臣在招募流民時優先招募有家屬的。

為此朱瞻基還額外的出了一份補貼,所有非青壯的口糧由內帑承擔。只有拉家帶口的人才能落地生根,全部招募一些無牽無掛的青壯,很可能掙到一點兒錢之後就跑回了關內。

現在是大明最鼎盛的時代,並不像明末那樣流民遍地。武臣們提高待遇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若是給的條件不好,人家寧願要幾天飯,說不定下一年豐收了,日子就又能過下去了。

武臣們招募流民的場面搞得風風火火,可是朱瞻基交待錦衣衛招募流民到遼東墾殖的告示發出去很久卻無人問津。

朱瞻基有些懷疑是不是錦衣衛兇名在外,老百姓根本不敢靠近。直到武臣們招募伐木工的條件開出來之後,朱瞻基才明白為什麼沒人應募了。

無人問津的原因與錦衣衛的關係就不大,黔首百姓可能都沒有聽說過錦衣衛的名頭,在他們看來都是官府沒有什麼區別,哪裡會怕什麼錦衣衛。

之所以無人應募,是因為開出的條件太過優厚。條件優厚到讓流民根本不相信這是真的,以為這是官府又想出什麼壞主意,準備坑害百姓呢!

在老百姓眼裡,官府就沒有好人,衙門口朝南開有理沒錢莫進來,就是百姓對官府的真實寫照。

朱瞻基開出的招募條件,一日三餐官府全包,墾荒按人頭算,一口人可以開墾十畝荒地,多開墾出來的荒地,官府按照一畝地一貫錢的條件贖回。官府還承諾為每一個家庭分配一頭耕牛,以提高耕田的效率。

聽到這樣優厚的條件,老百姓扭頭就走,這樣好的條件能是給老百姓的嗎?官府不伸手多要錢糧就已經是良心官府了,還能指望官府給老百姓好處。

朱瞻基知道了老百姓的想法之後,心中異常苦澀。這就是朱明留給老百姓的直接印象,自古興亡事,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想要改變老百姓對官府的固有印象,所要走的路還有很長。信任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建立起來的,有時候真的需要實實在在的投入。

看來只有讓得到好處的老百姓親自現身說法,才能夠讓老百姓相信官府這一次是真的不一樣了。沒有辦法,官府的欠賬實在是太多了。

不過朱瞻基不想為文官的惡政買單,未來邸報的宣傳,推出的惠民政策都是以皇帝私人的名義,與朝廷無關。

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所有的百姓都知道,未來收田稅的不是皇帝,而是朝廷的內閣與文官,皇帝一文錢都沒有拿。

邸報還要大力宣傳皇帝規定的田稅只有三十稅一,皇帝從來就沒有說過要加徵損耗。這個損耗本就不應該讓老百姓出。這些宣傳一旦深入人心,百姓就會對下鄉收稅的胥吏產生疑問,這些胥吏到底在給誰收稅。

按理說做為大明最高統治者,不應該挑動官府與老百姓之間的矛盾,可是不把這些矛盾公開出來,在老百姓的眼中,代表朝廷的皇帝永遠都是惡的。

這種惡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

士大夫明知道自己的貪婪早晚都會讓天下大亂,卻依然會繼續貪婪。這就是人的本性,貪婪與慾望就是人類社會進步和毀滅的雙生子。

既然遲早要爆發,朱瞻基要做的就是提前將其引爆,當這種官府與百姓的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之後,爆發衝突就成了順理成章之事。這種小規模的民亂並不會對社會造成多大的影響,對官場的衝擊卻是致命的。

只有到了那個時候,才是朱瞻基徹底解決大明土地問題的時候,在這之前朱瞻基會放任士紳兼併土地,官員盤剝百姓。只有人為的製造出大量的流民,才能給工業提供充足的勞動力,以及為海外移民提供充足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