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宣德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一章 工業園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一十一章 工業園區

面對朝臣對周忱的彈劾,朱瞻基將所有彈劾的奏疏全部丟進了炭火盆,連看一眼的興趣都沒有。他們為什麼要彈劾周忱,朱瞻基心知肚明。

周忱在江南擋了人家的財路,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那些人怎麼可能會不恨他。朱瞻基現在的原則是:你們越是要彈劾打壓的,我就越是提拔重用。

不過面對江南士紳集體的反對,朱瞻基還是親筆寫了一封信送到上海,囑咐周忱一定要小心謹慎,身邊沒有護衛的時候不要出門。

那些人一旦紅了眼是什麼事都有可能做出來的,我們不能寄希望於那些人的良心發現。

收到皇帝來信的時候,周忱正在出席一家新開業的絲綢工廠的開業典禮,為了吸引商人在上海工業區投資辦廠,周忱改了朱瞻基的定下的規矩,所有進入工業園區辦廠的商人,享受第一年免稅,第二年免一半,第三年免三分之一的稅收優惠政策。

周忱身邊除了屬下的官員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客人,就是天津工業區的主政者胡元澄。胡元澄聽從皇帝的建議來到上海,每天就跟在周忱的身邊觀摩周忱處置問題的辦法。

周忱宦海沉浮多年,雖然海關與工業區都是新生事物,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不管是做什麼,最終的目的都是一個利字。

區別在於是為國家百姓牟利還是為私人牟利,若是當官都想著為國牟利,這個國家就是蒸蒸日上的,若是當官的都想著往自己的口袋裡撈錢,總想著自己的那點私利,這個國家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周忱剛剛上任的時候,工業區根本就沒有人來建廠投資,皇帝定下的規矩放在那裡,誰也不敢改,可是不改就沒人來。

地在哪裡荒著什麼規矩都沒有用,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周忱推翻了皇帝的規矩重新制定優惠政策因勢利導吸引商人投資。

在周忱的努力下,已經有不少的商家開始在工業區落戶,工業區的土地卻不是無償提供給商家,商家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購買地皮,自己蓋房建廠。這房產到什麼時候都是你的,另一種是直接租用工業區建好的廠房,將機械設備往裡一搬就能開始幹活。

第一種選擇的優點是一次性花錢之後,以後就不用再花錢,就算是自己不做了,也可以把廠房租出去,掙點房租。缺點是需要一下子拿出很多錢,對於手頭現金不是很多的商人來說,是個艱難的選擇。

第二種選擇的優點是一次性投入的資金少,如果專案對路可以快速回籠資金,進行下一步的投資,缺點是房租交的久了是比買地建房還要貴。

周忱已經在上海任職一年多了,皇帝大多數時候都是給他寫私信問詢,充分尊重他的意見,很少用聖旨的方式直接下命令。

皇帝的信任與尊重讓周忱生出士為知己者死的感情,周忱更加的盡心竭力的管理著大明唯一的一家出海的海關和大明第一個工業園區。

胡元澄已經來到上海幾個月的時間,工業園區的事周忱幾乎是事無巨細都要講給他聽,周忱知道皇帝陛下現在最缺的就是能夠接受新鮮事物的管理人才,每一個人才都值得認真對待。

看完皇帝給他寫的信,周忱的眼睛溼潤了,皇帝從來不是先問他工作的成績如何,而是首先關心的他的身體和安全。

東南士紳的暗潮湧動,周忱不是沒有發現,可是怎麼也不會認為這些人竟然敢暗害朝廷命官,真要有人敢這麼幹可就涉及到謀反了。

不過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這要是被那些人給暗算了,可太不值得了。

視察完這家新入駐工業園區的工廠的開業典禮後,周忱給足了這家工廠東家的面子,不但出席了他的開業典禮,還親自出手給工廠做了剪綵。

周忱主政上海海關的這一年,共收取了海關關稅一百多萬兩銀子,其中貢獻最大的是寶船隊,超過了稅收貢獻的八成,其餘的都是一些沒有什麼背景的散戶。這些人因為家中沒有子弟考取功名,無法在士紳圈子中立足,在士紳的夾縫中苟延殘喘。

直到上海海關開關,朝廷釋出了鼓勵百姓出海貿易的詔令。讓這些商人看到了,紛紛來到上海海關詢問朝廷對出海船隻有什麼具體的要求。

每一個去海關諮詢的人,都拿到了一張關於海關如何收稅的明細表。他們不同於士紳,還做著不用交稅就能出海貿易的美夢。

他們本來就是官府盤剝的物件,只要能夠保證安全,他們這些人並不排斥交的那點關稅,只要出海一趟,那都是幾倍的利潤,交這點稅算什麼。結果這些頭腦活泛的商人跟著寶船隊出海一圈,都是撈的盆滿缽滿。

工業園區中那些工廠大多數都是這些跟著寶船隊出海得到好處的人,這些人為了能夠降低成本,紛紛開始自己投資絲綢製造、造紙、陶瓷等海外最受歡迎的領域。

工業園區目前還是淨虧損狀態,海關關稅除了海關的開銷之外,還要補貼園區運營的資金,全年下來能夠上交內帑的銀子已經不足五十萬兩。

周忱與朱瞻基都明白,海關工業園區現在都是孵化的狀態,想要完全看到利潤還需要一個至少三年的週期。

對於普通商人來說,投資這麼大想要得到回報至少需要三年以上的時間,單憑這一點就讓大多數人打起了退堂鼓。

這樣大投入低產出,能夠帶動一方經濟發展的工業園區,就不是個人能夠承受的起的,只能用國家層面來進行投資建設。

一個形成高低搭配,產業配套完善,運作良好的工業園區,所帶來的效益遠遠大於園區本身所帶來的利潤。

首先圍繞園區進行服務的各種服務行業就會蓬勃興起,這些服務行業能夠帶來比工業園區更多的就業人數,只有老百姓有活幹有薪水拿,市場才能繁榮起來,國家才能收到更多的賦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