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宣德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政的影響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政的影響

嫂嫂是個麻利的女人,一桌子冷熱搭配的農家飯菜在娘的協助下一個時辰就擺上了餐桌。

嫂嫂做飯的時候,王二出去將兩個親衛找了回來,一家六口人再加上兩個親衛,八個人圍坐在一張桌子上團團坐下。

兩個親衛開始是死活不上桌吃飯,只要嫂嫂給他們一人盛上一碗飯就行。最後還是王二一瞪眼,命令這兩人坐下,這兩個親衛才乖乖坐下。

一家人看到兩個親衛對王二畢恭畢敬的樣子,都猜測著王二到底當了什麼官?

“二子,你現在是給皇帝當什麼差事呢?”娘忍不住問道。

“娘!兒子現在已經沒有差事,新的差事還沒有上任,這段時間是兒子的空閒時間,等休假結束後兒子可就沒有時間了。”

“那你現在是幾品官,有沒有咱們的裡正官大?”

娘一輩子都沒出過村子,見過最大的官就是裡正,他也不知道比裡正更大的官是個什麼樣子。

王二還沒等說話,一個親衛對娘拱手道:“老夫人有所不知,我家大人現在是五品武官,那是能和知州平起平坐的。”

王二瞪了親衛一眼說道:“別胡說,我一個當兵的,哪裡能比得了知州老爺。”

這話聽在家人耳朵裡,那就是謙虛之辭,看來王二確實是當大官了。娘雙手合十唸叨了一句:“佛祖保佑啊!我王家也出了一個官人!”

王二趕緊岔開話題,站起身舉起酒杯對娘說:“謝娘的養育之恩,兒子敬娘一杯。”

說完就一仰頭將杯中酒一飲而盡,酒是王二從京城帶回來的上好黃酒,嫂嫂溫的不冷不熱剛剛好。娘也端著酒杯喝了一口說道:“你爹死得早,娘把你們哥倆兒拉扯大。看著你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娘就打心眼兒裡高興。

二子你現在出息了,可不能瞧不起你哥哥,還有你也老大不小了,娘託人給你說門親事,成了家這日子呀就有了奔頭了。

娘也沒幾年活頭了,唯一盼著的就是你們兄弟二人互幫互助,兄友弟恭和和睦睦的一家人多好!”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娘!你還年輕著呢,好日子還在後頭,您就等著享福吧!”兩個兒子幾乎是異口同聲的說道。

“年輕什麼啊!頭髮都白了,不過娘已經夠享福了,以前做夢都不敢想有今天這樣的好日子。

做人要懂得知恩圖報,是誰帶給我們這好日子的,要時刻記在心裡,想著報答!”

“娘說的是,想想我們從前過的是什麼日子,再對比我們今天的日子。是當今天子帶給了我們好日子,是皇帝陛下推行的新政讓我們養鴨養魚,現在房山已經找不到一個捱餓之人即使是孤寡鰥獨也有專門的養濟院給予養老。誰若是反對皇帝陛下的新政,我王大第一個不答應。”

王二詫異的看著大哥,這個大字不識一個的漢子居然知道新政,居然知道新政是為了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大哥,你是如何知道朝廷在推行新政?”

“兄弟有所不知,站在每天都有州衙安排專人到村子裡解讀邸報,咱們村子也定了一份邸報,就是大哥也知道朝廷裡每天都在發生什麼事。

那些貪官汙吏再想糊弄咱們可就沒那麼容易了,因為咱知道朝廷到底有沒有這件事。”

王二當然知道朝廷邸報對外公開售賣之事,這種公開售賣大大的增加了朝廷的政策的透明度,讓王二沒有想到的是,邸報竟然都已經鋪到了他家這樣的一個小村落裡。

事實上是王二想多了,邸報能在房山鋪開,那是因為房山州的主官是鐵桿的帝黨,皇帝推行的新政本來就在房山進行試點,房山的村落裡能看到邸報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他地方原來什麼樣,現在依然是什麼樣,土地在慢慢的兼併,百姓也會越來越困頓。

王二想到一件事,從他回來到現在也沒見到一隻鴨子,家裡養的鴨子在什麼地方?

“大哥,咱家養的鴨子在哪裡?怎麼弟一隻鴨子也沒看到?”

“村子裡是不能養鴨的,衙門裡的師傅告訴咱們在村子裡大量的養殖家禽,容易得什麼傳染病,聽起來像是鬧雞瘟一樣。

咱們村裡的魚塘和鴨子都集中在一個區域,各家除了投喂食物之外,是不允許長時間在魚塘停留。

每天各家輪流值班,防止有人偷竊,就是咱們去喂鴨子也要穿上用開水煮過的厚衣服,矇住臉鞋底子也要在生石灰裡踩一踩。”

王二明白這是為了儘量保證鴨子不會因為疫病大量死亡,至於是什麼道理以王二學到的那點淺薄的知識也說不明白。

“大哥可知這是誰傳授的辦法?”

“聽衙門來村子裡指導的師傅說,這是當今陛下要求的,說是防止什麼病毒。咱老百姓別的不明白,可是防病咱還是明白的,既然這麼做能防病,咱們當然必須要做好防護。”

王二聽到這是皇帝陛下的主意,立刻就釋然了,在王二看來這天下就沒有皇帝陛下不懂的事。

“陛下的方法有效果嗎?”

“當然有效果了,咱們村一直嚴格按照規定要求操作,這兩年就出過鴨子大片死亡的慘事。”

王二心中暗自讚歎,口中說道:“陛下就是陛下,隨便一個主意都能讓百姓受益,大明何其幸也!

如今咱們得日子好過了,侄子和侄女也不能總在家裡瘋跑,長大後還跟咱們一樣做個睜眼瞎,該給兩個孩子找個讀書的地方了!”

“兄弟說的是,我跟你嫂嫂也商量過,丫頭是個女娃讀不讀書都一樣,早晚都得嫁人,大郎確實應該讀書明理,可是房山的私塾都是大戶人家自己開的,只教授同族子弟,咱們這樣的外人人家根本就不教。”

“大哥這話說的不對,丫頭也咱生的骨肉,做父母的哪能不心疼自己的孩子,丫頭讀書識字能夠將家業打理好,在婆家也能讓婆家高看一眼。至於這讀書的地方,等我明天去州衙拜見一下我們的父母官,聽聽唐知州有何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