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宣德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零七章 三寶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零七章 三寶顏

三寶顏明顯經過了多年的開發,已經有了成片的土地,這些土地都屬於漢人移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些移民基本上都是以宗族聚居在一起,族中青壯不但要承擔著耕種土地的重任,還要承擔守衛土地的重任。

在漢王沒來這裡之前,漢人在對陣土人進攻的時候並不佔多少優勢,漢人能在南洋活下來,全靠著勤勞肯幹,用汗水澆灌出的財富。

就算如此,他們還要受到土人的打劫,有時候一年的收成一個不注意就有可能被土人全部劫走,因為對抗土人,每一個漢人的宗族每年都會死人,傷殘者更是家常便飯。

自從漢王派兵佔據了三寶顏,土人打劫漢人的事件再也沒有發生,這讓這些移民著實輕鬆了不少。當然漢王打下三寶顏也不是為了做慈善,除了為了抓捕奴隸之外,朱高煦更看中了三寶顏的人才。

在召見這些漢人移民的話事人的時候,朱高煦更是明確表態,以後所有人都必須得向漢王國繳納賦稅。王國徵收了百姓的賦稅,自然要庇護百姓的安全,未來漢王國保證不會有土人打劫百姓的惡劣事件。

移民普遍已經受夠了土人的打劫,雖然漢王國也不是善男信女,也一樣要向他們徵收賦稅,但是漢王國徵收的賦稅是有數的,也是可控的。

朱權來到三寶顏看到的就是與大明國內差不多的景象,他沒想到在這他想象中蠻荒之地,竟然還有這樣的世外桃源。在朱高煦還未來到的幾天時間裡,朱權每天都在三寶顏四處轉悠。

他將三寶顏與大明國內的地方進行了一些比較,發現這裡就如同大明一些大一些的集鎮。百姓平時耕作,閒時就會到集鎮上售賣自家出產的土產。

不過三寶顏的百姓看起來普遍要比大明境內的百姓富裕,朱權轉了幾天都沒有發現一個面有菜色的人,可見在這三寶顏應該是沒有吃不飽飯的人。

百姓都能吃飽飯,聽起來是多麼低的要求,可是在古代社會卻是難以企及的高峰。任何一個能夠讓老百姓吃飽飯的朝廷,都可以稱一聲盛世!

朱權忍不住問朱瞻圻:“大孫子!這地方可是你們父子這兩年經營起來的?”

“寧王爺爺!這地方乃是我華夏先民一磚一瓦建設起來的,我父子不過撿了個現成的便宜。”

“你說什麼?這裡怎麼還有我大明百姓,是誰讓他們來的?”

“確切的說他們不是我大明的子民,他們是前宋移民,都是為了躲避戰亂而來到這裡的。篳路藍縷,創業艱難。老百姓們蹈海而來,結寨自保,時不時還要受到土人的打劫。

百姓們早就期盼著有朝廷來給他們撐腰,保護他們不被土人欺負,我父子的到來正當其時,大軍開到三寶顏,老百姓那真是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朱權聽著就是一陣膈應,你都流放到這蠻荒之地了,還大言不慚說什麼王師。就你家那點兒護衛除了保護你們父子還剩下幾個人。

不過這朱高煦父子倒是好運氣,在這蠻荒之地居然有這麼一處霸業之基,若是仔細經營,不出幾年就能兵強馬壯,到時候就是帶兵打回中原也不是不可能的。

“大孫子,你們漢王國如今有多少軍隊?”

“現在軍隊數量比剛到漢王島時少了很多,現在我漢王國常備軍只保留了五千人,這五千人是不參與任何耕作生產之事,只專注於訓練與作戰。

不過每一個村子都會建設鄉兵,做為常備軍的補充,這些鄉兵一旦王國對外用兵,他們將會被徵召起來,很快就能編成幾萬人的大軍。

這些鄉兵平常時節都是忙時耕作,閒時訓練,參加訓練的鄉兵,個人部分的分配土地免除賦稅,不過家人的賦稅是不會豁免的。”

這不還是大明的軍戶制度嗎?朱權沒有從朱瞻圻的話語中聽出什麼新鮮的東西,朱權除了羨慕漢王國有人之外,對朱高煦的這套軍事制度沒有半分興趣。

很快朱高煦從新樂安趕了過來,鄭和注意到朱高煦是乘坐著一艘二百料的小海船來的,這艘模仿大明福船建造的小海船,雖然排水量不大,跟大明海軍的軍艦相比這就是個大號的玩具而已,但是鄭和卻從這艘船上看出來朱高煦的勃勃野心。

這個漢王殿下也想吃海上飯了,這件事必須要向皇帝稟報,評估接下來漢王國的造船技術能夠達到什麼樣的高度。

同時朝廷也要評估漢王國發展海貿對大明的影響,不過這是以後的事,現在的漢王國造船技術想要繼續進步沒有個十幾年工夫是不可能的。

船造的越大,難度是成幾何倍數增加,沒有外力的幫助,漢王國將船造到五百料已經就是一個極限。除非是得到大明造船工匠的指點,不然一個適航性就能難倒漢王國的一群小木匠。

在三寶顏的世子府中,朱高煦與朱權行禮道:“十七叔怎麼也來了南洋,陛下怎麼捨得讓您這把老骨頭受這罪?”

朱權老臉一紅,知道自己那點兒破事也瞞不住,便一五一十將自己為何被改封到寧王島說了一遍,尤其是著重說了皇帝無恥竟然造謠自己將要謀反,最後還被金英那個二愣子擺了一道。

朱高煦哈哈大笑道:“十七叔算是碰了陛下的逆鱗了,陛下最看重的就是造幣之類的事,別說您在國內了,就是我漢王國也不準我漢王國私鑄錢幣,所需錢幣必須要由朝廷製作。

至於是什麼原因,本王也不知道,興是陛下就喜歡工匠之事,任何關於工匠的東西陛下都會緊張,您不但私鑄銀幣,而且還要以次充好,完全敗壞的是陛下的信譽,您若不是宗室長輩,估計早就給您一條白綾讓您自我了斷了。”

“朱瞻基造的銀幣老夫看過,製作如此精美的銀幣哪裡還有什麼利潤,真不知道皇帝為什麼這麼在意這些奇技淫巧之物,這些東西難道真的能夠富國強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