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宣德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四十四章 調整官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四十四章 調整官制

青樓的這個罪惡之源,在春秋時代已經出現,傳說中時管仲為了給齊國斂財設立,當時被稱作‘女閭’。

女閭的出現讓沒錢娶親的漢子有了體會魚水之歡的可能,這一行當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罪惡,同時也是最暴利的行業。

最先充入女閭中的女子都是隸臣妾,可是這些奴隸女人怎麼能入達官貴人的法眼,於是乎犯官家眷就成了妓館的生力軍,這些本來是官家夫人,小娘子一下子就激起了男人的征服欲。

有犯官家屬的妓館被稱為教坊司,民間的青樓可沒有官家小娘子,如何才能找到與官家小娘子相媲美的妓子呢?

沒有現成的那就自己培養吧,一些被柺子拐賣的女童大多都是眉清目秀的女童,這些女童被賣進青樓,就會接受嚴格的訓練,她們會系統的學習琴棋書畫,青樓讓這些女孩子學習琴棋書畫可不是為了培養女秀才。

其目的是為了附庸風雅,吸引有錢人在這個銷金窟中消費,能夠在眾多女童中脫穎而出的畢竟是寥寥無幾的幾人,被青樓捧為花魁,成為青樓的搖錢樹。

這種培養花魁妓女的行為發展到極致之後,就出現了一批專門養女童訓練的行業,長大一點兒賣與青樓,並起了一個名字叫做‘揚州瘦馬’。

絕大多數的女童在十幾歲天葵到來之後便會被安排給嫖客梳攏,然後一步步的邁向深淵,論對女子的殘害,無出青樓妓館之右者。

雖然明知道這是一個罪惡骯髒的行業,但是想要取締也是難上加難,大明朝敢開青樓的哪一個沒有一個能夠扛得住的後臺。

取消青樓妓館必定會得罪一大批的權貴,現在做這樣的事絕對是得不償失,弄不好還會讓武臣勳貴與皇家離心。

皇帝的話鋒中只是帶出一點兒對青樓的厭惡,馬上就讓武臣勳貴這邊一陣緊張,京城的青樓與他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文官是鐵打衙門流水的官,所以也稱為‘流官’,今天在京城做官,說不定明天可能就被派往了別的地方。

正是這個特性,文官很少在做官的地方置業,即使是撈錢也是悄悄地送回家鄉。而勳貴武臣不同,他們是京城的坐地戶,即使被派往邊關領兵,家人也得留在京城,這是不成文的規定。

可以說勳貴武臣的產業都集中在京城,青樓這種暴利的行業勳貴們怎麼可能會錯過呢!

對於勳貴的想法,朱瞻基當然非常清楚,手中有錢有權,又沒有多少投資渠道,青樓這種暴利行業就成了勳貴的首先投資目標。

“陛下真的要取締青樓嗎?”一名勳貴問道。

“目前還沒有律法規定青樓是非法的,所以朝廷不可能去查封青樓,不過朝廷官辦的教坊司一定會被取締。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官員禁止押妓,官員做為國家的形象臉面,當為萬民楷模,押妓放蕩成何體統?”

楊士奇第一個站起來說道:“陛下!早就該如此了,都是讀聖賢書考取功名,怎麼這邊得了功名,那邊就忘了聖賢書的教誨!

想要逛青樓享受鶯歌燕舞,那就把官服脫了,當個普通百姓只要有錢想幹什麼,沒人管你。”

“這不讓你們逛青樓,是不是覺得少了不少的樂子?”朱瞻基看向勳貴一邊。

“臣贊同陛下禁止諸臣押妓之風,身為大明勳貴武臣,不認真打熬身體,隨時做好為陛下殺敵立功的準備,怎麼能沉迷與女色之中?

女色最是能夠消磨英雄之氣,多少英雄豪傑最終因為沉迷女色而成冢中枯骨,大明文武官員押妓本就是墮落的表現!”豐城侯李賢是已故名將李斌之子,是大明將領中的第三代中的佼佼者。

在大明勳貴第三代普遍開始墮落的時候,李賢這樣有朝氣的將領已經不多。朱瞻基對李賢很是器重,如今在英國公與成國公封國之後,實際上已經是陸軍部的一把手。不過是因為資歷尚淺,只是署理。

李賢的話一出口,直接就把所有想要反對的聲音給堵了回去,身為武臣怎麼能被酒色掏空了身子,朝廷能指望一群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勳貴帶兵嗎?

“陛下!吏治官風固然重要,官員的能力更加的重要,臣在江南多年,有感於身邊人才不足,想要做什麼事,都苦於無人可用。

大明必須建立新的人才培養機制,眼下的科舉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大明的需要,急需要改革!”唐三任再次提出了新的建議。

眾臣明白,這肯定君臣二人早已商量好的,借唐三任的嘴說出來,要說誰是皇帝的第一心腹,沒人說得出來,可是唐三任絕對是皇帝的心腹之臣。

“季重建議改革科舉,諸位以為如何?”

一直坐在一邊沒有說話的李擎站起來,拱手說道:“陛下!諸位同僚,下官贊成改革科舉,如今的科舉太過死板,讀書人為了科舉只鑽研八股文,甚至有些讀書人連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不知道。

這樣讀書人即使考中的功名,也不過是個會讀書的書呆子,指望這樣的書呆子去當官,諸位想一想這天下能治理的好嗎?

至於如何改革科舉,下官認為四書五經要考,實用之學也要考,至少一個官員上任之後,能看懂基本的賬目,不會被人糊弄。”

“改變考試內容固然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這個可以進行改革,朝廷考什麼,學生肯定就會學什麼,不過更為關鍵的一點是,新科進士的起點太高了,這話朕已經不止一次說過,想要改變官員眼高手低的狀況,不管是用什麼方式選官,起點都不能太高。

必須要從最基層做起,雖然不至於說到一個村子裡去當裡正,但是也不能一下子就坐在知縣老爺的位置上。

要從普通做事的小吏做起,只有從最基層一步步升遷上來,這樣的官員才能知道什麼叫做民間疾苦,才能知道怎樣施政才能讓百姓擁護。”

皇帝的話音落下,楊士奇便起身說道:“陛下這是打算恢復秦漢之制嗎?”

“秦漢制度有其優秀的一面,正因為如此才有秦皇漢武的輝煌;也有其弊端的一面,所以才有西漢被王莽所篡。

後人總結漢朝,多是覺得漢朝重用外戚才導致亡國,朕從來不這麼認為,朕倒是覺得是漢朝的選官機制出了問題。

察舉制本意是讓官員推薦品學兼優的人才進入朝堂,為朝廷所用,結果成了豪門貴族的權利,普通百姓已經沒有了上升通道。

階層的固化讓掌握權力之人有了決定誰能當官的權力,這個權力就能將一大部分人收攏到自己的身邊,成為自己的門生故吏。

這就造成了君臣權力的倒置,臣權大於君權,劉漢江山焉能不被篡奪。到了東漢皇帝為了對抗外戚扶持了宦官,結果雙方爭權奪利形成了極大的內耗。導致了中樞大權旁落,各地豪強紛紛割據,直到被曹魏篡奪。

其實總結穩定政權的三大要素是軍權、財權、人事權,朕只要手握重兵,並且掌握國家的錢袋子,在手握人事任命權,就能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唐太宗在魏玄成亡故後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歷代立國之初都會總結前朝亡國的教訓,加以矯正。可是卻往往矯枉過正,出現新的弊端,而且朝廷上下又因為保守,因循守舊、抱殘守缺,為了維護自身的那點小利益,抵制改變,將帝國拖入深淵。

朕以為任何的制度都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因為歷史的車輪是在不斷的前進,拒絕改變那就是在車輪中間別上了一根棍子,車輪的力量大就會讓棍子徹底斷裂,若是棍子力量大,就會攪碎歷史的車輪,甚至會讓歷史倒退。”

“陛下革新吏治的決心臣十分贊同,可若是隨意改變祖制,誰來制衡皇帝亂來,畢竟陛下也不敢保證您身後的繼承人個個都如您這般聖明。

朝臣強調祖制,最主要的就是制約皇帝的不守規矩,當然有時候也有朝臣的私心,不過祖制也好禮制也罷都是對個人行為的制約。”楊士奇對於這種不可控的改變還是有些擔心。

“這就是朕一直強調法制的原因,法制本身就是對個人行為的約束,法律規定了每一個人的權利和義務。

同時對於朝廷公器也一樣進行規範,朕這個皇帝有什麼權利,有什麼義務,都要規定清楚。超過權利範圍的要求朝臣有權利拒絕,可能諸位覺得這是朕在說空話,到時候朕就要做過分的事你們誰能攔得住。

如果諸位這麼認為,那麼朕想問問楊師傅,朕自從將朝政交於內閣,不管朝政如何?朕可有干涉過朝政的執行?”

“陛下從未干涉過朝政的執行,臣有愧於陛下,朝政在臣的手上每況愈下!”

“楊師傅,朝政走到今天這一步,你確實有責任,不過若說是你一個人的責任,那對你不公平!”

“謝陛下體諒老臣,老臣也知自己有私心,因為老臣也是士紳一員,故此不願意得罪士紳,導致士紳無人約束,膨脹至此。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如今朝廷早已是寅吃卯糧,若不是陛下推行新政,山東的賦稅能夠全額上解,估計朝廷現在差不多已經散夥了。

不過眼下最當緊的卻是填補楊榮案留下的近百官員的空缺,不然朝廷的運轉會出現極大的問題。”

“補充官員不忙著做,眼下最重要的是完成上層建築的改革,剛才季重已經說過隨著新政的推行,眼下的大明朝廷體制需要進行大的調整,有些部門需要分拆,有些部門需要合併。

總之這是一個大的工程,一定要先把這一切理順。只有理順上層建築,才能有效的對地方進行垂直管理。

根據新政的實施,首先就要拆分戶部,將戶部拆分成收稅的稅務部,花錢的度支部,管理天下土地的農林漁牧部。

三個部門的各司其職,稅務部與度支部不必細說,大家聽名字就能理解,那麼農林漁牧部是有什麼職責?

這個部門掌管天下田畝黃冊,山林水澤、河流草原,天下田畝、山林、草原的交易開發必須要經過本部的同意。

地方上的未開墾的荒地不得亂墾亂伐,也不得佔用耕地做其他目的,這是本部的權力,同時弄林漁牧還有義務為農業研發高產種子,監控林地的砍伐與補種,任何林地砍伐都必須由本部審批。

同樣河流水澤中的魚類捕撈也要進行監管,不得肆意捕撈,尤其是一些湖泊當中,更是要限制捕撈,避免造成魚蝦的滅絕。

草原的放牧同樣如此,百姓都是盲目的,為了利益過渡放牧,使得草原沙化,最典型的就是我大明的榆林衛,漢唐時期是膏腴之地,如今卻成了遍地黃沙的苦寒之地。”

“陛下!一下子將一個部門拆分成三個部門,每個部門都要有佐貳官,還要下設各司,等於是多了兩倍的官員,朝廷財政能採購承受嗎?”楊士奇問道。

“楊師傅勿憂,朕剛才說了有拆分的就有合併的,調整部門是為了提高效率,而不是為了增加成本。”

“臣明白了!”

“吏部暫時不動,不過下屬各司要進行調整,朕聽說有些官員想要拿到晉升的憑證,還得給文選司的官員送禮,不然都升不了官,拿不到告身,這官是朕封的,還是文選司封的。

所以吏部下屬的職能必須要進行調整,楊師傅回去與蹇義商量一下,給朕出一個條陳,朕就一個要求,將來的吏部是清廉的、高效的。

吏部是管天下官員的,若是帶頭貪腐如何服眾!”

“是!臣明白!”楊士奇想了想問道:“陛下,要不要把六部堂官與內閣諸位也一起叫過來開會,這樣有些事情也能當下就定下來。”

“不是朕不願意讓他們來,是這些人到現在都沒有在新政的問題上有過明確的表態,你若能讓他們做出明確的表態,朕當然歡迎他們一起共商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