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宣德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四十六章 調整官制(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四十六章 調整官制(上)

楊士奇正要宣佈散會,讓人各自回家去想一想到底要做什麼樣的選擇,這時候皇帝派來了使者。趕緊出門相應,一出門就看到兩個挑著燈籠的小宦官身後跟著一個大太監。

“原來是金公公,快請進來!”

原來來的是金英,金英一次出使南昌立下大功,皇帝對他越來越信任,基本上與範安二人就成了皇帝身邊的影子。

“咱家給楊閣老行禮了!”

“金公公客氣了,快請進,不知陛下有何口諭啊?”

金英進了內閣的值房,打量了一圈眾人大聲說道:“陛下口諭!”

由於不是正式的聖旨,重臣不用跪地接旨,只是抱拳躬身傾聽聖諭。

“朕聞諸卿深夜議事,為我大明操勞國事,特賜宴與諸卿,聊表謝意,另明日會議安排在乾清宮進行,望諸位謹記!”

“臣等謝陛下聖恩!”

金英帶著小宦官將飯菜抬進內閣,擺放好之後說道:“諸位大人請吧,吃完了奴婢等還等收拾乾淨將物件交還御廚!”

包括楊士奇在內的眾文臣誰都沒想到皇帝竟然會如此的體貼他們,要說不感動那是假的,畢竟這是皇權時代,來自九五至尊的關懷本身就自帶光環。

剛剛還有些抗拒新政的眾臣,現在忽然之間就把那層芥蒂丟掉了,皇帝的賜宴那是一種榮耀。在金英等內侍的注視下,十幾個老爺子圍坐在一起,很快就把金英帶來的飯菜一掃而光。

第二天,內閣與六部堂官以及都察院、大理寺的坐堂官悉數等在了乾清門外。朱瞻基都沒想到這些人竟然都能來,竟然沒有傲嬌一下,表示一下自己的臣節。

宮門開啟,範安從裡面走了出來,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眾人忽然發現這個皇帝身邊的大太監越來越陰森了。

“諸位大人陛下已經等候諸位了,請隨咱家來吧!”

在範安的帶領下,眾人進了乾清宮,熟悉這裡的人知道怎麼找自己的位置,有些事第一次進這個會議室的文官不知道自己坐在哪裡,在小宦官的指引下坐到寫著自己名字的位置上。

眾人發現今天一個武臣都沒有來,看來今天的會議不牽涉軍政。在眾人坐定之後,皇帝從另一側的門外進來,眾臣趕緊起身行禮,朱瞻基擺手說道:“諸位愛卿,這裡不是朝會,一切禮節從簡,都請坐吧!”

“謝陛下!”

“朕先強調一下,今天的會議主要討論新政之下的官制調整,不涉及其他問題,請諸位不要扯會議議題之外的話題。”朱瞻基先給今天的會議定下了調子。

“是!陛下!”

“今天的會議由內閣首輔楊士奇主持,朕只做旁聽,楊師傅先把昨天的議下的議題與諸位愛卿講解一下。”

楊士奇起身說道:“昨日只討論了戶部的改制,計劃是將戶部拆分成三個部門,分別為稅務部、度支部和農林漁牧部,諸位都說說意見吧!”

“元輔!下官請問為何要拆分戶部,這樣不會造成夯官嗎?”做為戶部實際上的當家人,王佐第一個問道。

“拆分是為了更高效的工作,是否會造成夯官不是今天所議的內容,王大人還有什麼問題?”

“拆分的理由是什麼?”

“理由老夫剛才已經說了,為了提高朝廷的效率,新政之後大明的所有部門都是垂直向下的,也就是說中樞有稅務部,布政使司就得有稅務司,府一級就得有稅務局,州縣就得有分局,就是集鎮也要有稅務所。朝廷所有的稅收工作都由稅務部負責,收不上稅就是稅務部的責任。

度支部掌管大明國庫和地方財政,每一筆錢怎麼花出去的,必須心中有數,經得起查驗,每一文錢都要花到刀刃上。

因為新政之後的稅收直接分離,分為國家稅收和地方稅收兩個部分,所以說度支部就是我大明的錢袋子。

農林漁牧部掌管天下田畝魚鱗冊,地契變更,同時還要開發兩種,推廣新作物,為大明的糧食增產做出貢獻。也就是說農林漁牧部必須要保證每一畝土地都能找到對應的所有人,稅務部根據農林漁牧部提供的地契進行徵稅。”

“下官還有一個問題,這度支部只是一個保管錢的部門,還是需要安排如何花錢?”

“度支部並不是什麼新創部門,前宋就有度支部,那麼大明新增的度支部與前宋的度支部有所不同,大明的度支部還有一個職能就是要評估下一年的大明的稅收情況,是增加還是減少,要給出增加和減少的理由。

朝廷根據度支部的評估,進行下一年的財政預算!”

財政預算這個新名詞從楊士奇的嘴裡說出來有些突兀,王佐追問道:“什麼叫做財政預算?”

楊士奇看向皇帝,皇帝笑道:“這個財政預算是朕要求的,所謂財政預算就是預估下一年的財政稅收,提前做好分配。打個比方就是朝廷明年收入一萬貫,然後各個部門一起分配這一萬貫的收入。

每個部門都要提出自己下一財年的預算,再根據總預算,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進行分配。朕提前給你們透個氣,一定要做好自己的預算,不然在預算會議上課可爭不到預算!”

在座的可都是大明的人尖子,略微一琢磨便明白了皇帝所說的意思,頓時議論紛紛,在座的每個人都代表著一個部門,或者一方勢力,就算不往自己的口袋裡撈錢,將錢爭取到也是給部門增加了小金庫。

眾臣暗暗提勁兒,一定在接下來即將召開的預算會議上位本部門多爭取預算,王佐拱手道:“臣曉得了!”

“既然明白了,那就繼續下一個部門,楊師傅下一個部門是哪個部門?”

“回陛下!下一個部門是工部。”

“好!那就開始議工部的改制!”

“諸位!工部是新政改制之後非常重要的部門,負責大明的所有工程建設,只有一個工部根本忙不過來,別的不說,就說這個修路,未來十幾年上百年都會在交通方面進行大的投入。

單單這一項工部就忙不過來,更別說其他修築河堤,建築城池,修建宮室,工業研發與生產,哪一項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

因此在經過陛下與老夫等人商議過後,決定將工部也一分為三,分別為交通部、建設部、工業部!

交通部負責全國道路、橋樑、河流的建設。保證國家道路、河道的通暢,同時交通部還有一項權力就是全國道路一些關鍵節點是可以設卡收稅的,這筆稅收專款專用,用於道路交通的養護,以及新規劃道路的修建。

建設部顧名思義就是進行國家建設,一些大的基礎工程,指望商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比如興修水利、修建碼頭。總之大明境內一切重大工程都由建設部負責。

工業部很複雜老夫不是很懂,就請陛下給諸位同僚解說!”

朱瞻基接過話題說道:“所謂工業說小了就是衣食住行、比如我們吃的米需要將外殼去掉,這個去掉外殼的過程就是工業,同樣紡紗織布也是工業,建築房屋也是工業,出門做的車同樣都屬於工業的範疇。

往大了說,那就是鋼鐵、機械、武器製造這些都是大工業,也是一個國家的脊樑。更是國家的重中之重。

工業部的職責是管理天下所有的工業生產,協調工業裝置的研發利用,監督工業專利的使用,不能讓發明者得不到好處。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門,必須要由專業人士擔任,一個不懂工業之人是不能坐在工業部各級官吏的位置上。交通部、建設部同樣如此,不能外行指揮內行!”

“陛下!臣有一問!”吳中起身問道。

“吳愛卿請講!”

“陛下!這麼多的工程,朝廷賦稅能夠吃得消嗎?”

“每年預算上馬什麼工程需要朝廷商議之後確定,不可能一窩蜂上馬,那不是建工業,那是建墓地呢!

細分這些部門幹什麼,就是為了將每年需要建設的專案進行統籌,排出一個優先等級然後爭取預算。”

“陛下!若是部門自己有錢是不是也可以自己敲定專案?”

“當然可以,不過所有流程必須合規,不得有任何的暗箱操作行為!”

“這個臣明白,臣覺得兩京大通道的模式就很不錯!”

“這種靠著借貸發展的模式風險極大,繁華地區透過過路費徵收就能還清貸款,很快就能盈利,可是若是在西部貧困地區呢,什麼時候才能收回成本?”

“那總不能貧困的地方不建設吧?”

“這就是國家的取捨問題,全國上下一盤棋,透過財政傾斜讓落後地區能夠發展起來,當然還有一些戰略工程,比如通往草原還有通往西北的道路,就必須要依靠國家財政來投資。”

眾臣將皇帝的話都聽了進去,幾千年來華夏這塊土地上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施政方式。對於一個政治清明的朝廷,只要不盤剝百姓,在百姓受災的時候,及時撥出錢糧進行救災,這就已經一個盛世,歷數多少王朝,能夠做到這一點的鳳毛麟角。

按照當今陛下的施政方法,很明顯的是無限向黔首百姓傾斜,這樣的新政推行下去,百姓得到了實惠,會更加的擁護皇帝,士紳再想與皇帝爭奪百姓可就難上加難。

難怪昨晚楊士奇會說,皇帝根本不在乎他們這些人。有了天下百姓的支援,皇帝就已經無敵了,根本就不會在乎任何人的看法。

工部的改制說完,接著就是禮部的改制,禮部這個衙門看似權力不大,卻又權柄頗重,舉個例子,每年的科舉監考官都是需要從禮部派遣,或者禮部挑人。

“諸位同僚!禮部的改制初步定為拆分為兩個部門,分別為教育部和文化宣傳部。教育部未來的職責就是逐漸在全國範圍之內推行六年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就是國家財政與地方財政分別出資建立學堂,所有適齡兒童都必須進學堂讀書。

目前房山、天津、上海已經開始施行,目前的運轉還很不錯,山東也在緊鑼密鼓的建設校舍,招募教師,明年應該就能覆蓋整個山東。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文化宣傳部的職責是掌控整個大明的一切書籍出版、戲曲演出、報紙發行!掌控輿論陣地,打擊一切妖言惑眾之輩,是我大明的喉舌。”

禮部尚書胡瀠起身問道:“以後科舉劃歸那個部門管理?”

“所有的考試都劃歸教育部管轄,同時教育部還負有編纂教材,考核教師的職責。胡大人還有什麼問題?”

“老夫沒有了!”

“那就進行下一個部門,吏部乃是六部之首,尚書更是被稱為大天官,吏部的改制尤為重要,首先要明確吏部的職責,制定官員行為規範,同時要制定官員的考核標準。

吏部的改制陛下會親自抓,蹇宜之要儘快拿出一份吏部改制的章程,以供陛下御覽。”

蹇義被點到名站起來說道:“陛下!老臣今年以來總是感覺精力不濟,為了不影響朝廷大事,特請陛下准許吏部侍郎郭璡行尚書事,臣在旁邊敲敲邊鼓。”

“蹇少師為大明操勞半生,勞苦功高,是該讓更年輕的官員擔擔子了,這事是朕疏忽了,以後內閣與六部老臣都要定期到太醫院進行體檢,你們每一個都是大明的肱股之臣,朕損失不起!”

蹇義沒想到皇帝會如此體恤老臣,不由感激涕零:“臣謝陛下隆恩!”

說著不顧年邁的身軀跪倒在地,五體投地向皇帝行禮。

“範安!快去將少師扶起來,這麼大年紀了,朕於心何忍!說起老臣之事,楊師傅,馬愉現在在做什麼?”

“回陛下!馬愉現在在翰林院任翰林學士。”

“將馬愉調到楊師傅身邊,一些操勞的事情就讓馬愉去做,一方面減輕楊師傅的負擔,一方面也能培養新人。條件成熟在內閣鍛鍊一段時間之後,讓他去做一任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