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宣德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五十一章 授官(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五十一章 授官(下)

胡瀠要錢的話引起了眾官員的共鳴,紛紛開始討論起了預算會議來。朱瞻基也不著急,心裡面過著三品以上官員的名單,這文宣部必須要一個自己的心腹之人執掌,輿論戰線一點兒都不比刀光劍影輕鬆。

若是所託非人,到時候不但坑害了自己,還有可能讓大明社稷動搖,這個人選好難選啊!

腦海中走馬燈般過著所有官員的履歷,終於一個人的名字出現在了朱瞻基的腦海裡,這個人就是楊士奇的泰和老鄉王直。

如今的王直是東宮屬官更是翰林院屬官,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他這個品級的官員如果不是特殊邀約,是沒有資格參與這種國政大事的會議。

朱瞻基對著範安招招手,範安趕緊湊了過來。

“去翰林院把王直給朕帶來。”朱瞻基吩咐道。

當然這種跑腿的事兒肯定不會用範安這種跺一腳京城都會抖三抖的大太監親自去,他只是出去對著一個小宦官輕聲吩咐了幾句,小宦官便快速跑了出去。

翰林院就在皇城內,不一會兒工夫,外面就傳來了小宦官的聲音:“皇爺!王學士覲見!”

“傳!”

王直在小宦官的引領下,趨步走了進來,看到滿會議室坐著滿屋子的大明頂級大佬,王直的心臟不爭氣的撲通撲通的加快了跳動。

雖然他已經五十四歲,但是宦途卻並不順利,不過好在憑著熬資歷也離著入閣臨門一腳了,這個時候的內閣還不是土木之後的內閣,還沒有那麼大的權重。

現在主要的權力還在六部,不過在仁宣兩代帝王的不懈努力下內閣的權力已經不斷膨脹,如楊士奇的本官是內閣大學士五品官,可是加官卻一個比一個高。比如兵部尚書的加銜就是讓他多領一份二品的俸祿,他還有一份太子少師的一品俸祿呢!

以現在王直的身份只要機緣到了隨時都可能入閣,原本的時空裡,這位王行儉在給朱瞻基修完《宣宗實錄》後,是被舉薦入閣的。可是卻被一向以大度賢明示人的楊士奇給攔了下來,後來一直在吏部尚書的位置上幹到致仕。

其原因就是王直與楊士奇是老鄉,平時關係走動的也不錯,王直聽家人說楊士奇的兒子楊謖在家鄉依仗楊士奇的權勢殺人放火無惡不作,就找了個藉口邀請楊士奇回鄉掃墓。

希望楊士奇能看到自己兒子的混蛋樣,加以懲治。可是楊家在泰和勢力龐大,楊謖很快就知道了老爹回鄉的緣由,於是乎就跟老爹哭訴說王直要陷害於他,借他打擊老爹在朝中的威望,好為他入閣鋪平道路。

大概是人老惜子,也或許是自己不幸的童年,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受委屈。楊士奇對於兒子的溺愛已經失去了正常的行為判斷能力,這樣一個六朝元老卻輕信了兒子的話,自然是阻撓了對楊謖的懲戒。並且對王直有了很大的不滿,認為王直為了上位不擇手段。

可是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最終楊謖鬧得事情太大,幾十條人命背在身上,若是再不處置估計泰和就要造反了。

最終楊謖還是被楊士奇親自下令斬了,楊士奇也因為承受不住打擊不久也就一命嗚呼。這不得不說因果迴圈,種下惡因終嘗惡果。

這一世朱瞻基絕對不會讓這種事發生,現在的楊謖已經展露出了絕對的紈絝氣質,朱瞻基給當地的錦衣衛秘密下旨,只要那小子敢於犯法第一時間就讓地方官給抓起來,自己得替楊士奇好好的管教一下這個逆子。

王直這個時候還不知道以後發生的事,他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官,略微恍惚了一下,強忍著心跳加快的不適感,趕緊跪地叩頭行禮:“臣翰林侍讀王直叩見陛下!”

“你起來吧!”

“謝陛下!”王直起身垂手而立,這個地方可沒有他坐的地方。

朱瞻基對範安低聲吩咐了一句,範安從文件中拿出一張紙,走過去遞給王直,說道:“王大人,陛下讓你看看這個!”

“是!”王直雙手接過這張紙站在那裡仔細閱讀起來。

會議室裡的眾臣也被突然進來的王直吸引,不再討論預算之事。見到大家停下討論,朱瞻基惡作劇般笑道:“諸位現在就把底牌洩露給對手,不怕到時候你們的對手給你們下絆子嗎?”

“啊!!!”群臣的驚呼拉起了長音,這才發現皇帝陛下的心腹之臣如唐三任、王仲義、周忱等人根本就沒有參與討論。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大家心裡這個懊悔呀,都是幾十歲的人了,怎麼就沒有想到這一點呢?皇帝絕對是故意的,就是想要看大家的笑話。

“好了!諸位!盤子就這麼大,如何分盤子裡的肉,這裡面的學問夠你們琢磨好幾輩子,接下來朕來說下吏部的安排。尚書蹇義年齒已高,朕不忍過度操勞,特升任郭璡為吏部左侍郎假尚書事,多分擔一些吏部的工作,吏部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這也是朕保持吏部不變的原因之一,未來吏部肯定還是要變動的,不過要底層慢慢來,大明的官吏的好壞,大多取決於吏部的銓選與管理!”

“老臣謝陛下體恤,能活著看到大明日漸繁榮昌盛,老夫甚慰!”

朱瞻基心中有些不悅,跟誰擺老資格呢?不過朱瞻基沒有表現出來,而是安慰蹇義道:“少師老當益壯,朕還希望少師教導太子呢!”

“臣謝陛下信重,只是老臣心有餘而力不足矣!”

朱瞻基給足了蹇義面子,轉頭說起了刑部的安排,刑部尚書還是由金純擔任,不過改制後的刑部也就一個名字一樣,衙門裡已經改的面目全非。

都察院是改制之後將六科兼併了進去,從此再無六科,六科的封駁之權也就成了一個歷史名詞。不過改制之後的都察院看似沒有了風聞言事之權,可實際上權力卻更加大了。

都察院有隨時請官員去喝茶的權力,只要扣留不超過十二個時辰,不動刑,就沒有任何問題。這個權力可就比都察院原本的權力大多了。顧佐對此心知肚明,想明白了這一點之後,顧佐心中那點取消風聞言事的芥蒂也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

大理寺是新政改制受益最大衙門之一,三品衙門一躍成了二品衙門,跟各部尚書成了平級。這讓胡概平白無故就一下子升到了二品官的位置,成了真正的大佬位置。

胡概現在覺得受寵若驚,被突然而來的幸福包圍,可是朱瞻基卻知道,司法制度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沒有一個強力而健全的司法制度,永遠都是人治,無法達到法治的境界。

未來的大理寺將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宗族的瓦解就是從法律在私人手中收回慢慢開始的,只有讓老百姓有事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去大理寺處理,而不是找族長處理。

“兵部掌全國兵馬調動,權柄極重,必須要由一位認真負責之人掌控。原兵部侍郎柴車升任兵部尚書,負責兵部改制,朕要在年內看到兵部的改制方案!”

“是!臣保證在年內拿出一份政改方案!”

“好!改制後的兵部是一個監督部門,要擺正自己的位置,類似武選司這樣的部門負責的是軍隊各部報上來的升遷貶謫名單,而不是做大老爺處處刁難!”

“臣明白!”

交待完這些十二個部門的主官安排之後,朱瞻基回頭看了一眼站在那裡看檔案的王直問道:“王愛卿,看完了沒有?”

“臣看完了!”

“有什麼想法?”

“臣雖然不懂宣傳,但是站在朝廷的立場,所謂宣傳就是要讓老百姓清楚明白的朝廷所執行的每一個政策是為了什麼。

讓老百姓清楚明白朝廷的用意,而不是讓底層的胥吏肆意歪曲朝廷的大政方針,這天下有多少事都是壞在了胥吏的手中。”

“王愛卿一針見血,這就是宣傳工作的作用,我們的政府是個小政府,皇權不下縣可不是說說而已。

我們不能一直放棄對鄉村的管轄,讓士紳大戶侵奪朝廷的利益,文宣部就是要與士紳大戶爭奪百姓的民心。”

說完這些話後,朱瞻基看著王直大聲問道:“你王行儉當的是朕的官還是士紳的官?”

王直的心揪了一下,莫名的趕到一陣心慌,什麼叫‘當的是朕的官還是士紳的官’,這話的意味再明顯不過了,誰也不敢承認自己是既得利益者的代言人。

王直腿一軟再次跪倒在地說道:“臣當的是大明的官,當然是陛下之臣!”

“好!記住你的話,朕升任你為文宣部左侍郎,署理文宣部的工作,你上任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將通政司合併到文宣部,以後通政司取締,只留下一個傳達奏疏的機構。”

“啊!”

沒想到竟然是給自己升官了,王直的心情就跟後世坐過山車一般,幸福來得這麼突然。

“怎麼你不願意嗎?”

“不!不!不!臣願意,臣誓死效忠陛下!”王直已經五十多歲,在這個平均年齡只有三十多歲的時代,他已經是不折不扣的老人,怎麼可能不抓住這一次的機會。

朱瞻基點點頭捋了捋已經蓄了很長的鬍鬚說道:“你起來吧!找個位置坐下!”

“是!陛下!”

王直在會議桌末尾的地方拉了一把椅子坐下,心裡還是心潮澎湃,三品高官可是一些官員一輩子都難以企及的高度,多少官員熬了一輩子都只是在五六品的級別上致仕回家。自己這可是從正五品的職位上一步登天了,陛下如此大恩怎能不誓死效忠。

朱瞻基等到王直坐下之後,繼續說道:“商業部是一個新部門,這個部門是一個專門管理工商業行為的部門,任何人想要做生意都必須在商業部下屬的工商管理衙門進行登記,沒有取得營業執照的商鋪都是非法經營。

工商部的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影響到商業稅收的徵收,稅務部門徵收商稅的依據就是工商管理衙門提供的資料。

比如一個商鋪的規模大小、經營的貨物種類、月營業額是多少等等的資料都是徵稅的依據。同時也是對工商企業的一種約束,比如對外貿易,什麼可以賣,什麼不可以賣都需要有明確的管理與要求。

商業部尚書的人選首先要對商業有充分的瞭解,懂得商業執行的基本規則,我們的管理是為了規範經營,合理競爭。而不是惡意打壓商人的經商積極性。

懂商業經營的官員可不好找,朕擬任原‘保潔日化’的郭宜林升任工商部右侍郎,署理工商部工作!”

“陛下!那郭宜林可是白身,而且還是商人,怎麼能一步登天一下子就做到侍郎的高位上?”金幼孜立刻反對道。

“誰說郭宜林是白身,他是朕的屬官,有著正五品奉議大夫的勳位。”

群臣暗罵皇帝無恥,你那私相授受的官職又沒有經過內閣的副署怎麼能夠算數。可是眼下皇帝強勢,群臣被壓制的死死的,沒人敢說皇帝的中旨不算數。

再說這商業部整天與滿身銅臭的商賈打交道,文官們也確實不喜,大家也就低頭預設了這一事實。至於說是右侍郎署理尚書事,那不過是給下一步升官留下一點兒餘地而已。

金幼孜見只有自己一人反對,事不可為也就閉上了嘴巴,心中哀嘆:現在明哲保身,等到皇帝一步步的架空你們的時候,你們後悔都來不及了。

“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那就這麼定了。對外交往部由原來的對外交往司升級後合併鴻臚寺的部分職能,擴編而成,由原對外交往司大使李擎升任左侍郎署理部務,原鴻臚寺卿升任右侍郎協助李擎管理部務。

隨著大明艦隊航行的距離越來越遠,我們接觸到的國家也會越來越多,與這些國家的交往,如何才能在不發生戰爭的情況下保證我大明的利益就是對外交往司的職責所在!”

“臣謝陛下厚恩!保證認真培養合格的外交人員,不讓我大明受辱!”李擎站起來認真表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