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宣德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五十八章 預算會議(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五十八章 預算會議(三)

楊士奇總算聽到一個花錢少的部門,緊皺的眉頭終於能夠舒展了一些,不過按照楊首輔的規矩,報出三百萬的預算,那也得砍掉一部分,直接砍掉了一成,以二百七十萬兩定下稅務部的預算。

稅務部的預算做完之後,便是度支部的預算,唐三任胸有成竹,早就想好了怎麼跟稅務部做好對接,站起身來大聲說道:"我度支部將接手全國各地的官倉,這些官倉按照每縣二倉的原則進行管理,稅務部徵收的糧稅分別注入國庫和地方藩庫。

一座倉庫一個倉大使,一個入庫員,一個出庫員,一個統計,一個出納,另外安排十人的安保人員,巡視庫區防止糧食損失。

倉大使品級定為從八品,四位佐貳官定為正九品,十人安保定為從九品。兩個倉庫需要三十人運轉倉庫。

糧食的調撥運輸交給皇家糧業進行統一調撥,這是一家國營企業,有責任和義務確保大城市的糧食安全,國庫與藩庫與皇家糧業的糧食調撥完全可以以商業行為進行運作。

商業稅收度支部直接與大明皇家銀行合作,所有收到的商業稅收直接存入當地的皇家銀行,度支部在銀行設立辦公地點,核對進入國庫和藩庫的稅收金額。

每個縣銀行,度支部國庫與藩庫各安置一個入庫賬房,一個統計,一個出庫出納,級別全部定為正九品,三人互不統屬。其中國庫的稅款要統計上交到度支部國庫總部,地方藩庫要統計到地方省一級藩庫,根據各級預算由各個部門主官進行撥款。

這樣每個縣度支司的官吏基本上是在四十人左右,新政推行的兩京三省共計兩萬人左右,按照正九品的標準計算,單單是官吏俸祿就需要預算二百萬兩。"

看到又一個部門的預算只有二百萬兩,楊士奇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可能覺得度支部的預算要的太少,竟然直接就點頭應下,甚至都沒給打折扣。

可是誰都沒有注意一個細節,那就是以後的稅款都要先交到大明皇家銀行,然後經過銀行進行撥款。這一條款是皇帝與唐三任商量之後做出的決定,每一筆錢花出去之後,銀行都有記錄,在發生貪腐的時候,只要查閱銀行的檔案,便很容易的進行追責。

各個部門再想錢還未出國庫便刮掉一層的做法,已經不可能了,銀行撥款看的是你的撥款檔案,檔案上是多少那就是多少,撥給哪裡就撥給哪裡,並不經中間人之手,減少貪腐的環節。

接下來是農林漁牧部的預算彙報,尚書周忱與侍郎況鍾皆在,不過周忱年後就要返回南方主持南直隸的新政改革,彙報便由況鍾主持。

況鍾也是做了很充足的準備,由於資歷比較低,況鍾態度很謙卑,站起來對著皇帝和眾位大臣躬身施禮,然後不急不緩的說道:"陛下!諸位上官!農林漁牧部,掌管天下土地,首先就要做到對天下有多少土地瞭如指掌。

隨著新政的推行,山東的土地的清丈工作已經完成,山東有多少土地已經一目瞭然,農業司要做的就是管理好這些土地的使用與交易,並在土地交易時變更土地所有權,變更地契,並同時徵收契稅與印花稅。

契稅的徵收標準是交易金額的百分之三,印花稅統一收取,每筆交易收取五十文。農業司在各縣都要有土地交易所,一方面方便百姓土地交易,一方面監督土地的非法吞併。

沒有土地交易所開出的地契,所有私下交易都不予承認,最大程度的保護普通百姓,當然即使如此也無法阻止土地的兼併。

即使是土地兼併之後,也並不影響朝廷的徵稅,朝廷的原則是地契在誰的手中,就向誰徵稅。各縣土地交易所至少要有一名所長,同樣配置賬房一人、統計一人、檔案管理一人,特別要說的是契稅與印花稅屬於國稅,稅收同樣需要去銀行繳納。

山林司管理天下山林,任何的砍伐都必須經過山林司的批准,砍伐與補種必須同時進行,砍伐一棵就必須補種一棵,無論是誰要砍伐山林司的樹木都必須要透過購買的方式。所有有山林的地方都屬於山林司的管轄範圍,山林司會成立林場安保隊,打擊盜採砍伐樹木。

同時山林司還要在西北地區進行植樹行動,以保護西北脆弱的生態,尤其是黃河上游的戈壁之地和邊牆附近的生態恢復。

這樣山林司在新政推行的各縣要建立林業局,掌管各縣國有山林樹木,各縣至少要有二十人的管理隊伍。

漁業司統管天下疍民,首先要改變疍民的生存環境,取消疍民不得上岸居住的舊制,給疍民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大明的漁業管理現狀基本上零,這方面的投入建設還需要漫長的時間,等到海洋捕撈成為漁業的主力的時候,漁業司就有了用武之地。

牧業司是我大明一個重要的部門,太僕寺直接併入牧業司,要適合放牧的地方建立馬場,為軍隊提供戰馬的補充適宜放牧的地方大多都在草原,軍隊要保證牧業司在草原建立馬場的安全!"

皇帝打斷了況鍾的話,說道:"關於養馬的事,軍隊一定會給牧業司最大的支援,關於牧馬人完全可以僱傭草原牧民,可以給予比他們自己放牧更高的收入。

畢竟草原牧民的放牧經驗要比我漢人更加豐富,他們知道如何放牧才能更好的釋放戰馬的天性,若是讓我漢人養馬,說不定戰馬就養成了只能拉車的駑馬。"

"陛下聖明!這就是我大明馬政總是經營不下去的原因所在,戰馬必須要能夠在野外肆意奔跑,保持足夠的奔跑能力,這就要馬場有足夠的空間,大明能有如此空間之地,只能是草原。

臣計劃在大寧與興和建立兩座軍馬場,每座軍馬場每年能夠給大明提供十萬匹軍馬。這樣的規模需要巨大的場地和人力。

每座馬場至少需要數以千計的牧馬人和管理者,加上他們的家人差不多要上萬人,還要準備戰馬過冬的乾草、豆料,兩座馬場需要投入的成本至少要上百萬兩。

農林漁牧四司的預算最少需要二百萬兩,不過每年農業司的土地交易沏水喝印花稅收入,林業司的木料出售、漁業司的魚稅收入以及牧業司的馬場收入這些收入都是計入國庫收入的。"

透過農林漁牧部侍郎況鍾的介紹,農林漁牧部總體來說是一個掙錢的部門,所做的預算也是為了更好的做好明年的工作,楊士奇對於這樣的部門非常喜歡,既能替朝廷管理地方,還能給朝廷創造收入,這樣的部門多多益善。

農林漁牧部的預算彙報完之後,交通部尚書吳中站起來說道:"明年交通部有兩大專案需要投資,第一專案就是我大明南北大通道,目前已經修到了黃河北岸,明年最主要就是論證是否能夠在黃河上架設一座堅固的橋樑,大明目前還沒有在大河上架橋的經驗,需要選擇合適的地點透過一系列的論證進行評估,以確定是否有能力架設這樣一座橋樑。

這樣一座橋樑肯定投資巨大,且不是一年就能建設完成,需要朝廷給予資金支援,普通道路的建設倒是能夠透過設卡收費的方式進行籌款,南北大通道就是透過這樣的方式進行籌款,採取向銀行借貸,設卡收費還貸的方式,已經修通了一千多裡。

第二個專案是陛下要求在京城與天津之間修建一條鐵軌道,軌道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物,先秦就已經建設過,不過那時候建設的是木製的軌道。這樣一條鐵軌道的投資巨大,需要朝廷撥款修建。

兩個專案投資,京津鐵軌路全長三百五十裡,按照所需鐵軌、枕木、路基,以及人工,一裡鐵軌路至少需要一萬兩銀子(明朝時人工便宜,但是鐵的造價高,綜合下來與後世鐵路的成本差不多少,不過比起後世的質量那就差的太遠了),三百五十裡就需要投資三百五十萬兩。不過這條鐵軌路計劃三年完工,平均到一年就是一百二十萬兩。

黃河大橋的由於從來沒有建設過,老夫也不知道造價究竟需要多少,暫時老夫先申請一百萬兩,不夠再繼續追加。兩項大的投資合計需要貳佰貳拾萬兩。"

楊士奇不解地問道:"黃河上架橋老夫還能理解為方便南北通行,可是為何要修這樣一條鐵軌路?"

吳中剛要說話,皇帝擺擺手制止住他的發言說道:"這鐵軌路是朕與工業部研發的一種新型交通工具,這條路就是一個驗證,若是驗證之後確實好用的話,便開始向整個大明推廣。

若是朝廷覺得這是勞民傷財,朕可以以皇家私人的身份投資鐵路,不過以後的收益那就是皇室的私人財產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皇帝的眼光與能力楊士奇是親眼目睹,眼看著皇帝一步步的從他們這些人的手中將權力拿走,而他們卻無可奈何。無他就因為皇帝手中掌握了財富,他們卻把手中的財富丟了。

沒有錢什麼事都做不了,現在看似皇帝把權力又交給了他們,可是重要的崗位全部都是皇帝的人,若是內閣做出不符合皇帝與新政利益之事,政令連內閣都走不出去。

既然皇帝認為鐵路的未萊利益很大,那肯定是一塊很大的肥肉,即使是皇帝在使用激將法,也不過是一百多萬兩銀幣,若是不能看到利益,完全可以在下一年的預算會議上掐斷投資。

這個時候沒有必要掃皇帝的興致,楊士奇笑著說道:"陛下!不能所有的難事都讓您擔著,朝廷應該擔更重的擔子。"

"既然如此那朕就不爭這個鐵路的修建權了,不過朝廷若是後悔,朕隨時都接手這筆投資!"

楊士奇笑著認可了交通部的預算,然後點名建設部尚書阮安,阮安起身行禮過後說道:"建設部下轄國有土地司、城市建設司、河流湖泊管理司和建築工程司。國有土地司負責審批大明城鄉所有非農林漁牧土地的使用(不包括礦山),比如城鄉土地的使用必須要由建設部下屬的土地司進行審批,沒有土地司審批的土地都屬於非法用地。

城市建設司負責城市建設規劃,城市土地的使用根據居住、商業、工業等不同用處,進行不同定價,各個城市必須劃出專門的工業區、商業區和居住區。

河流湖泊管理司負責監管大明所有河流湖泊,每年都要檢查河堤確保不會因為洪澇災害而造成大河決堤,這是一項由國家財政純投入的基礎建設。

建築工程司負責承建國家級工程,比如宮殿、皇陵的興建,城池的修築、大型港口的建築等國家工程,

各縣都要有土地局,負責審查管理當地的土地使用,每個局的人員局大使一人、副使一人、土地管理員根據縣城大小六到十人不等。

城市建設司只在府城以上城市設立分司機構,管理城市的規劃與建設,縣城與土地局職權合併,每府城市建設分司定員也在十人左右。

河流湖泊管理司每個省安排一個巡河員外郎各府一名主事,所有官吏必須是水利方面行家,這個司絕對不能出現外行指揮內行之事。各地地方官必須對各自地方所轄的河流進行監管,河流湖泊司各河主事,每年都要對自己所負責的河流進行巡視,確保河流不會出現決堤之事。

修河花費按照朝廷與地方的稅收分成,朝廷負責三成,地方負責七成,當然修河主要還是需要地方上動員沿河的百姓進行修建。當然就算是百姓是服徭役,也要保證百姓的伙食。超出徭役天數後,官府需要付給百姓工錢。

若是河流出現決堤,誰負責的追究誰的責任,若是因為貪腐或者官員責任導致的工程質量原因造成的決堤,所有責任人全部死刑!"

阮安正在介紹建設部的職責之時,會議室門外小宦官喊道:"吏部侍郎郭璡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