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宣德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七十三章 夏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七十三章 夏稅

朱瞻基雖然不懂軍事,也不知道什麼叫作戰半徑,但是他卻從鄭和的話語裡聽出了其他的意思。皺著眉頭說道:“鄭和!你是說這夥子海盜是有內應的。”

“沒錯!甚至都不排除仇殺,不然這夥海盜上岸之後,怎麼就劫掠了這麼一座莊子,距離這個莊子幾里路的另一個莊子居然毫髮無損,陛下不覺得詭異嗎?”

朱瞻基似乎有些明了,不過還是咬牙恨聲說道:“不管怎麼說,都要將這夥海盜給擒住,不然對不住這一個莊子的百姓。

傳旨下去,海軍立刻行動起來必須要在三個月內將這夥海盜捉拿歸案。”

“臣遵旨!”

“陛下請放心,他們跑不了,以他們所使用的福船的速度來看,若是他們對周邊的海域熟悉,他們只能向東向北航行,因為這個時候海上基本只刮東南風。

向南完全是逆風航行,而且還會撞到海軍總部,只要他們不傻就不會向南航行。這方圓千里能夠適合落腳的海島只有這一片,這一片島嶼眾多,又有眾多的礁石,船隻在這裡航行非常容易撞上礁石,海軍在這裡清理海盜每次都非常小心,一不留神就會陰溝裡翻船。”說著鄭和在一個小島上落下了木杆。

這片海島就是後世的嵊泗群島,這裡確實是殺人越貨隱藏的好地方。不過越是這樣的地方,海軍更應該仔細清理才對吧。朱瞻基皺眉道:“難道海軍沒有對這些地方仔細清理嗎?”

“陛下!零星的小船肯定有漏網之魚,不過稍微大一些的海盜需要很大一片營地,根本就隱藏不住,如果有很難逃脫海軍的清繳。臣不怕他們到這片海島落腳,就怕他們不落腳,順著風向一路向北可能會飄到這裡啊!”

說著鄭和又指向一個島嶼,這個島嶼看起來要大一些。繼續說道:“若是他們一路飄到這裡,那就麻煩了,這裡是朝鮮王的領地,若是被大明的海盜給打了,陛下的耳根子又該不清淨了。”

朱瞻基一想到那些思密達在耳邊聒噪的聲音,忍不住搖頭苦笑道:“鄭和,你不厚道!朕估計用不了幾天的時間,彈劾海軍的奏疏就會堆滿朕的書案。”

“臣已風燭殘年,他們願意彈劾就彈劾吧,臣願意擔下一切罪責,不過海軍絕對不能放鬆建設,大明的財富來自海上,危險亦來自海上。”

“鄭和!你覺得朕是那種讓臣子替朕背鍋之人嗎?”

“陛下!臣萬死!”

“行了,實話說吧,來的時候朕確實很生氣,覺得海軍給朕丟了大人,可是現在朕不這麼想了,現在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這夥海盜抓住,然後才是追責。

是誰的責任就是誰的責任,朕不會偏袒任何人。”

“陛下聖明!”

離開鄭和的府邸,朱瞻基心中其實已經有了答案,雖然發生在杭州府的案件看似與南直隸推行的新政風馬牛不相及,實際上肯定有著密切的聯絡。

回到皇宮,朱瞻基吩咐範安:“調集好手,給朕盯緊了那個錢舉人!朕要知道他一晚上睡幾個女人。”

“是!”範安永遠是這樣一副平靜的樣子,皇帝吩咐下來的差事都會一絲不苟的完成。

第二天,得到訊息的群臣,彈劾的奏疏便送進了皇宮,送到了皇帝的手中,一天時間朱瞻基就收到了上百份彈劾海軍、彈劾鄭和的奏疏,這還是南京附近的官員。

估計過幾天各個地方的奏疏都會送來,一場痛打落水狗的戰鬥已經打響。

這個時候海軍的一艘江防快船已經航行到了長江口,駐紮在崇明島的本土艦隊上海分艦隊接到了海軍提督的命令:“該艦隊接到軍令後,即刻起航向東向北搜尋沿途的島嶼,務必找到這群上岸劫掠的海盜。”

幾天時間內本土艦隊都接到了類似的命令,命令上說的是不惜一切代價都要找到這夥海盜。

那麼這夥海軍眼中的海盜現在走到哪裡呢?這夥剛剛出海的水匪根本就不懂什麼是洋流,什麼是風向。

不過混天蛟有一個最終的主意,在和船工們閒聊的時候,知道了在南邊的福建對面一個大島叫東番島,上面地廣人稀,只要能上了這個島,官府就再也找不到他們了。

所以不管誰怎麼勸說,他就是一根筋,一定要航行到那個大島上。結果就是這位不按套路出牌的首領,讓大明的海軍精銳大多數都撲空了。

上海分艦隊,按照鄭和的指示,直接就去了嵊泗列島,挨個的島上盤查,除了找到幾乎漁民之外,連個海盜的毛都沒有找到。

既然這裡沒有那就按照風向繼續向北尋找,一路查詢到朝鮮的濟州島,朝鮮王派駐在這裡的濟州牧親自接待了上海艦隊一行,聽到艦隊是來搜查海盜的,濟州牧連連擺手表示濟州島從來就沒有來什麼海盜。

並且表示,若是海盜來,一定給天朝擒下來送到天朝。看著濟州牧信誓旦旦的樣子,也不像被海盜襲擊的模樣。儘管有些懷疑這些朝鮮人的能力,還是選擇了離開。

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周忱已經把整個蘇州的土地丈量完畢,到了夏收的時刻。整個蘇州府的新政改革進行到了關鍵的時刻,能否成功就看這一次的徵稅是否能讓普通百姓滿意。

新組建的蘇州稅務局,周忱親自坐鎮監督夏稅的徵收。拿到新地契的百姓都已經知道,所有沒有土地的百姓只需要服二十天的徭役,不需要繳納賦稅,有地的百姓也只要繳納二十稅一的國稅和十稅一的地稅。

至於什麼是國稅,什麼地稅百姓分不清楚,只知道只要到離自己家最近的稅務所繳納完這兩樣賦稅,官府就會給他們頒發完稅憑證。

別看在官府的威逼下,老百姓都換了新地契,可是誰也不會相信真的只用交一成半的賦稅。士紳們暗地裡蠱惑百姓不要去稅務所交稅,讓官府自己來收。

在咱自己的村子裡,有鄉裡鄉親幫襯著,官府還不敢太過的盤剝。你們把糧食推到官府的衙門裡,那還不是人家說多少就是多少。

對於這一點新政官員在山東早就有了應對之策,對付這樣下三濫的辦法,輕輕鬆鬆就把士紳的謊言戳破。

只要稅務所有人來交稅,而且是完全按照官府所承諾的稅率徵收,就能取信於民。新政官員早已安排好了第一個前來交稅的百姓,承諾第一個來交稅的百姓,能夠得到一份獎勵。谷

其實這就是一種後世購物抽獎的手段,利用百姓的佔便宜心理,稅務所早已公開宣傳每個前來交稅的百姓都能得到一次抽獎的機會。

並且第一位前來交稅的百姓還能得到額外的獎勵,這第一個前來交稅的百姓,自然是稅務所提前收買好了第一個前來交稅的百姓。

劉老漢家中有五畝地,在蘇州這種寸土寸金的地方日子還能活下去,也僅僅是能活下去。每年除了正稅之外,還要繳納各種的攤派,凶神惡煞的公人拿著鐵尺鎖鏈,一言不合就要拉去縣衙站枷。

這種既羞辱,又殘酷的刑罰若是不給衙役送點兒好處放回來就得丟掉半條命。老百姓但凡能夠湊得上都不敢抗稅,除非有士紳組織。

士紳組織抗稅那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不是為了老百姓的利益,煽動起百姓不過是為了攜民自重。

新政官員之所以選擇劉老漢這樣的自耕農做為代表第一個交稅,是因為他們具有代表性,以往自耕農的稅賦是最高的。

劉老漢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一輩子都沒說過大話,本來根本就不敢做這個出頭鳥,可是為了兒子只好豁出去了。

劉老漢的兒子十七八歲,前些年家裡還算光景好的時候,就想著把兒子送進私塾讀書識字,萬一祖墳上冒青煙能夠考上的生員,老劉家以後再也不用受人欺負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然而讀書卻是個耗費錢的事,讀了幾年書之後,兒子倒是願意讀書,可是隨著稅賦越來越重,劉老漢已經無力供養兒子讀書。

一家人省吃儉用供養長子,早已經讓其他的子女怨聲載道,認為父母太過偏心。

這兩年劉老漢一家已經無力在供養長子讀書,劉家大郎只能放棄讀書在家務農。可是多年的讀書,讓劉大郎根本無法再適應稼穡之苦。

看著這個被自己養成了秧子的兒子,劉老漢真心的犯了愁。十七八歲早就到了成親的年紀,可是三里五村一打聽,誰都不願意自家的閨女嫁給這麼一個廢物。

然而新政工作組在他們村子駐村的時候就已經瞭解清楚了每一家的具體情況,組長也見過這個有點兒書呆子氣的劉大郎。

在挑選本村的第一個交稅戶的時候,組長第一個就想到了劉老漢,組長只說了一個承諾就讓劉老漢心甘情願的當這個交稅的帶頭人。

組長承諾保舉劉家大郎到山東政務學堂讀書,學三年之後,出來就能跟他們這些新政官員一樣當官了。

“小老兒家裡沒錢交束脩啊!大老爺!”

“政務學堂,不但不收束脩,還免費管食宿,前提是去了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能給本官丟臉,本官保舉的人是要負責任的。”

劉老漢趕緊叫過兒子過來給組長磕頭,組長受了他這一禮,告訴他夏稅過後,會有專門的船隻送他們去臨清的政務學堂。

劉老漢心裡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兒子能夠當官,還愁不能娶上媳婦嗎?

在夏稅開始繳納的時候,不顧全村所有人的反對,劉老漢毅然的推起了雞公車去集鎮上的稅務所交稅。

劉老漢家五畝地被定為下田,畝產二石。按照新政規定,國稅二十稅一,需要繳納五斗稻穀。地稅十稅一,需要繳納一石,合計繳納一石五斗。

劉老漢在家量了足足二石多稻穀,放在雞公車上推著向集鎮上的稅務所走去。村民們對劉老漢的背叛行為非常的不滿,又礙於律法的阻礙不敢對劉老漢怎麼樣。

不少村民甚至放下了手中的活計,就想看看劉老漢怎麼被官府收拾,大夥一路跟著劉老漢,一路的冷嘲熱諷。

劉老漢為了兒子的前途對村民的冷嘲熱諷裝作沒有聽見,悶著頭走路也不搭理這些人。他知道只要他一接話,說不好就得吵起架來,都是鄉裡鄉親的何必如此極端。

村民一路跟到稅務所的大門口,卻不敢跟著進去了,百姓自古怕官,凡是與官府打交道,百姓大多數時候都是吃虧。

百姓對於官員的態度是當面卑躬屈膝,背後咬牙切齒,心裡又羨慕為何那個當官的不是自己。

劉老漢推著雞公車進了稅務所大院,稅務所的工作人員早已經做好了收稅的準備,只等著第一個交稅的百姓上門。

劉老漢進入大院,心裡就緊張了,衙役凶神惡煞的樣子,早已深入人心。

閒的發慌的稅務所工作人員看到終於有人進來交稅了,呼啦一下就圍攏過來,嚇得劉老漢撲通一下就跪下了,高聲喊道:“官爺饒命!”

工作人員被劉老漢的舉動也嚇了一跳,這是唱的哪一出,慌忙將老漢拉起來問道:“大叔可是來交稅的?”

“是!官爺!小老兒是來交稅的。”

“非常感謝大叔對國家做出的貢獻,您帶著戶貼與地契沒有?”一位工作人員問道。

“帶了,量地的大官人可是囑咐過,交稅的時候要帶著戶貼與地契,小老兒牢記於心。”

“大叔您跟我來,我縣給您核算應該繳納多少賦稅。”工作人員帶著劉老漢來到開票的視窗,自己則進去自己的崗位給劉老漢核算賦稅。

劉老漢緊張的看著裡面打著算盤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的動作很麻利,幾下就把賦稅算好,並且在一個本子上給劉老漢開好票據,說道:“大叔!您拿著這個票出去找為您量數的工作人員,您一共需要繳納一石五斗稻穀,可別讓他們給蒙了。”

劉老漢心中一暖,從來還沒有哪個官差希望自己這個莊稼漢別吃虧呢,老漢重重點頭道:“多謝官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