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宣德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九十八章 發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九十八章 發展

眾人看向張瑛的眼神充滿了鄙視,原來讀書人這麼不要臉,便宜佔得少了就是打壓他們,這天下到底是朱皇帝的天下,還是讀書人的天下。

這話也就也先敢說,換了方瑛肯定都不敢說,因為也先的根基在瓦剌,瓦剌不倒也先就倒不了。就算這話傳到讀書人的耳朵裡,讀書人也拿他沒有辦法。

等了有一盞茶的時間,也不見有人動手將思任發與張瑛拿下,也先也就死了不動手就拿下這些人心思。

很明顯這些人是思任發的死忠,是可以把命賣給他的人,也先一揮手,第一排士兵半跪於地雙手托起火槍瞄準了思任發等人。

思任發非常清楚大明火器的厲害,他手中認為極其強大的象陣在在火槍面前都只能狼狽逃竄,順帶還能攪亂己方的陣型。

也先把手中的腰刀使勁兒的揮下,第一排士兵面前騰起一陣白煙,響起了爆豆子一般的槍聲。第一排發射完彈丸,迅速從第二排的縫隙中退到後方開始裝彈。

第二排緊接著同樣採用半跪的方式又是一排齊射,如此近距離的兩輪射擊之後,明軍陣前已經硝煙彌漫。

這不是大規模戰爭,也先果斷下達了停止射擊的命令,全員上刺刀,殘餘的敵人應該已經不多。還是儘量的抓活的,活口要比死人有價值的多。

硝煙散盡之後,戰場中間剩下能夠戰立的人已經不多,也先再次問道:“降不降?”

“不降!”思任發被侍衛保護著並沒有中彈,聽到也先喊話,怒吼著罵道:“降你娘的錘子!”

雲貴土人與四川湖廣接壤,方言上比較接近,會漢話的土人基本上都是一川普。

“殺!除了那個人之外,其他人格殺勿論!”也先用手指了指思任發說道。

其實不用也先指示,士兵們也知道哪個人是重要頭目。也先很想上前親自肉搏,不過新軍操典嚴禁高級將領在非緊急時刻參與肉搏戰,也先不敢觸犯軍法,關小黑屋的滋味可一點兒都不好受。

肉搏戰依然沒有懸念,很快就在明軍的優勢兵力下傷亡殆盡,思任發終究是沒有勇氣自裁,還是乖乖的做了俘虜。

戰鬥結束的時候,已經天光大亮,經過對俘虜的審訊甄別,讓發現思任發手底下的高階頭目基本都在這個千人小隊伍裡。

難怪沒有人會為了活命出賣思任發呢,最讓皇帝遺憾的是張瑛死在了亂槍之下,本來朱瞻基想著活捉張瑛之後,將他帶回京城然後拉著他全國遊行,最後在把他千刀萬剮,讓人們知道叛國者的下場。

即使是死了,朱瞻基也沒打算放過他,皇帝命內閣輔臣楊溥撰寫張瑛的罪行,在邸報頭版頭條上刊登。同時人頭用石灰醃製好之後,傳首天下。

楊溥嚇了一大跳,皇帝這是要殺人鞭屍啊,這要是將張瑛的人頭傳首天下,並且在輿論上再將他定為叛國者,這張瑛絕對會遺臭萬年啊!

這樣的威懾,以後讀書人誰還敢反對新政,可是這樣的定罪文章一出,楊溥在士林可就再無存身之地。

一個趨炎附勢,諂媚惑主的帽子肯定會妥妥的戴在楊溥的頭上,可是楊溥敢不寫嗎?

形勢比人強,不管楊溥願不願意都得把這篇文章寫好了,若是皇帝不滿意,那他們可就真的裡外不是人了。

楊溥不禁感嘆,皇帝陛下真是好手段啊,就這麼一招,就把他徹底的與士林隔絕開。以後他楊溥就只能選擇與皇帝站在一邊,再想迴歸士林還不知道要多久的時間才行。

皇帝只是將這件事吩咐下去,便把這件事拋諸腦後,眼下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迫降這些土民。

大明現在到處都在搞建設,到處都缺人力,這些人一旦放下武器,將他們打散編入建設部和交通部,那就是上好的勞力。

同時有他們跟山寨中的親人溝通,到時候改土歸流的政策也更好的推行下去。其實天明之後當這些土人小頭目發現思任發等大頭目全部消失了,整個營地其實已經亂了。

當明軍把思任發推出來,並且告訴他們思任髮帶著親信逃跑的時候被明軍抓住的事實,土人們憤怒了,紛紛要求殺了思任發。

有了這樣的溝通之後,雙方進行投降談判就變得容易了很多,主要的矛盾點集中在了投降之後的待遇上面。

土人頭目希望投降之後放他們回到自己的村寨,保證從此做大明忠誠的臣民,絕不再犯反抗朝廷之事。

明軍這邊怎麼可能答應這樣無理的條件,若是如此犯罪的成本也太低了吧。明軍這邊最開始的方案是所有殺過漢人的土人全部處死,其他土人全部判處終身勞改。

這樣的條件土人當然不會答應,這不是把人當奴隸了嗎?這還不如死了乾淨呢。

經過幾輪的拉鋸之後,最終達成了朝廷不再要求土人殺人償命的罪責,不過所有土人戰俘全部進行十年勞動改造。

至於土人頭目自然不可能與普通土人一樣判處十年勞役,根據各自掌握的土人多少相應的減少一些勞役的時間,但是服勞役必須參加。不然他們會認為大明朝真的不敢拿他們怎麼樣呢。

投降事宜完成之後,朱瞻基便返回了昆明,五萬衛所軍開始用戰俘做嚮導,對思氏控制的各個村寨逐個清剿,將麓川的死灰復燃的隱患全部掐滅。

這一切軍事行動做完之後,宣德十三年已經過去。大明朝內地各個省份的土地改革已經基本完成,眼下困擾大明朝最大問題是西南的土司和西北的蒙古汗國。

從宣德十四年開始,西南開始了漫長的改土歸流之路,有五萬山地軍的坐鎮,劉承江的官越做越大,他的官做的越大,負責改土歸流的地方就越大。

改土歸流並不是簡單的把土官世襲制度改變流官,若只是如此改土歸流毫無意義。土官的權力並不是來自朝廷的賦予,而是他們在一個地方的軍事財富強權。

就拿剛剛覆滅的麓川思氏來說,他的權力並不是來自朝廷敕封的麓川平緬宣撫使,而是在朝廷沒有封賞之前,思氏就是麓川土民的頭領。

可以說在麓川思氏對土民有著生殺予奪的權力,朝廷若是不任命思氏為宣撫使,任命別人根本就坐不住這個位子。

想要改土歸流,最難的就是兩點,第一點就是如何安置各個大大小小的土人頭目。大明不可能逐個去清剿這些土司,況且就算勞師動眾清剿也根本清剿不淨。

別說大明朝這種農耕社會的軍事力量,就是放在後世燈塔國也一樣在阿富汗的十萬大山裡暈頭轉向。

大明西南的十萬大山可比阿富汗那種乾旱貧瘠的大山複雜的多,大明朝也沒有燈塔國那麼多的先進武器,想要透過武力絕對征服,那絕對是自取其辱。

最好的辦法就是同化,劉承江已經給出了最完美的答案,一方面透過優惠的政策吸引住在大山裡的土民遷徙到平地上居住、耕作,朝廷給予提供耕作所需要的耕牛、種子,以及種植的技術,保證他們在平地上過上比大山裡更好的生活。

另一方面就是對各個土司的頭人進行安置,要想讓土人頭領甘心放下權力,首先要讓土人頭領明白對抗沒有出路,五萬山地軍就是保證土人不敢反抗的保證。其次就必須要讓他沒有後顧之憂,原本依靠盤剝治下土民過著富貴生活的頭領,若是不能妥善安置,必然會懷恨在心。

——————————

在西南地區開始全力推行改土歸流新政的時候,大明朝的中樞也進行了調整,新一屆的內閣班子開始接手大明的政治版圖。

新的內閣首輔為原度支部尚書唐三任,輔臣分別為周忱、王驥、於謙和弋謙。原內閣首輔楊士奇、輔臣楊溥籌備元老院,胡瀠本就是臨時替補進內閣,他的本職工作是教育部尚書。陳山還是繼續擔任內書堂總教習,負責教授宦官讀書。

海外三總督一起被調回京城進入內閣,新的海外三總督也要抓緊挑選出來,海外舊港、新明島、南平州三地不能長期遊離於大明中樞之外。

經過一番思考之後,朱瞻基還是決定使用自己熟悉的官員任職,舊港總督地處南洋必須文武兼備,王仲義擔任舊港總督,董懷禮任新明島總督,程蘆山任南平州總督。

朱瞻基在登基之初就已經下旨禁止民間閹割,如今宮中新進的小宦官都是對外戰爭時閹割的戰俘幼童。

對於宦官這個職業,朱瞻基認為暫時還是有存在的必要,做為天子家奴,皇帝用起來要比外臣好用的多,犯了錯懲罰也容易的多。不過這宦官的數量就要嚴格控制了,不然民間一些貧苦的百姓為了貪圖錢財,還是會選擇閹割自家孩子送進宮中。

只有皇宮不再接納民間閹割者,民間無利可圖,自然就不會去挑選幼童閹割,雖然這樣會讓皇宮的宦官數量有所不足。

不過隨著皇室成員不斷的收縮,所需要的宦官數量也會越來越少,總體來說還是夠用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元老院是大明新籌備的一個部門,主要職責是為了稽核各個部門的預算是否合理,並且負責稽核新起草的大明新的法律條文等稽核工作。

總得來說這就是一個監督機構,朱瞻基的計劃是未來各個部門達到退休年齡,身體還不錯的各部長官,全部進入元老院,平時也不用忙於政務,案牘勞形,算是退居二線的半退休狀態。

成立元老院這樣一個機構,對於朝臣並沒有多大的觸動,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就是把原來南京那套陪都的班子挪到了京師。

無非是高位榮養,萬一哪天哪一個在位置上的高官突然出現意外,他們這些退居二線的高官隨時都可以頂上空缺的位置,算是給大明的官員隊伍制定一套備份的方案。

隨著大明新政越來越完善,各項稅收也在穩步推進,大明朝的稅收總額已經突破兩萬萬兩銀幣。而大明軍費的支出,並沒有增長多少,支出增長最快的是教育和醫療兩個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

每年各個地方都有一批的學堂與醫院建成,同時培養新式學堂教師的師範學堂也在每個省份落地開花。

醫療衛生也是如此,朝廷在皇帝的干預下,前所未有的重視起醫療衛生,在官府的組織下,一些孤本醫書被醫療衛生部重新刻印。

有了充足的經費支援,有志向的國醫聖手,可以在衣食無憂的狀態下,進行醫學研究,皇帝還能時不時的點撥一些在後世平常的衛生事項,可是在大明卻是驚人的發現。

大明朝第一條南北大通道也在宣德十四年正式全線貫通,這條大通道北起京師,南到廣州,連線了大明最繁華的地區。

全程都是高等級的砂石公路,除了過長江的時候需要用船隻擺渡之外,整條公路一路暢通,真正實現了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行走在這樣的砂石公路上,車輛都能多拉一些貨物。

交通部在未來的計劃裡,要將全國各個府縣全部用這種高等級的公路連接起來,這樣的工程規劃讓大明今後幾十年裡,都能依靠基礎設建設拉動大明經濟發展。

別的不說圍繞這些道路的建設會催生多少新的行業,這些行業又能創造多少利潤,為國家帶來多少稅收。

首先就是車輛的變革,為了能夠多拉貨物,儘量獲得更多更多的利潤,四輪馬車圍繞著這條南北大通道興起,四輪馬車顧名思義有四個輪子,後面兩個大輪子負責承重,前面兩個小輪子負責轉向。小輪子上因為裝有球形轉向裝置,可以靈活轉向。

這樣的一個裝置在另一個時空直到西方列強打進華夏大地都沒有發明出來,不是華夏人笨,而是沒有需求,所有的發明創造都是來自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