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宣德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一十章 東方大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一十章 東方大陸

儘管山名持豐對幕府沒有那麼忠誠,可是他卻是個倭國人,從來都不願意倭國滅亡,就算明國沒有將倭國國民殺光,經過明國幾代人的統治,他們肯定就會忘記自己是倭國人的事實。

“王將軍,您能不能給我交個底,明國朝廷的底線是什麼?我看看我能不能做主,若是不能做主,我明天就趕回京都,請示將軍,讓將軍給出一個我國最後的條件。”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山名大人,實不相瞞,這些條件不是咱家定的,和談那是皇帝陛下頂著巨大的壓力做出的決定,若是拿不到倭國足夠的誠意,你認為咱家能夠擋得住國內主戰的聲音嗎?

這麼說吧,咱家手裡的許可權很小,比如倭國國王去除天皇稱號就是絕對不能更改的條件,倒是這賠款還能少一些,後面還有一些貿易、法律條件,明天再說吧。

你也跟咱家說句實話,你到底有多大的許可權,別我們在這裡浪費時間,你卻什麼主都做不了,真要激怒了主戰派,後果是什麼,你應該比咱家清楚。”

“王將軍,不是我國不願意賠償,而是這一萬萬兩銀幣,就是把我國賣了也拿不出來啊!”

“這才是我們要談的,我們要談的是你們怎麼償還這筆錢,我雖然沒有權力改變你們賠償多少錢,但是卻有權力決定這筆錢你們怎麼還。”

“不管怎麼還,我國也拿不出這麼多錢,明國就是把我國滅了,也還是賠不起。”

“一年賠不起,那十年呢、二十年呢?”

“您是說我國可以分開還?”

“這就看我們怎麼談了,談判不就是有來有往嘛!”

“那天皇的去名號呢?”

“你們傻呀?給我大明的國書裡不稱天皇,對外交往的稱呼中不能自稱天皇,自己關起門來,叫什麼誰管你們啊!”

“王將軍這是?”

“這是什麼,咱家若不是不想讓那金英得勢,至於這麼苦口婆心跟你們在這費勁嗎?直接派兵打不更省事。”

山名持豐頓時就明白了,對待皇國的問題,明國內部爭鬥的很厲害,目前是王瑾代表的一方佔上風,金英代表的一方佔下風。

腦補完這些之後,再看王瑾的時候,怎麼看怎麼順眼,這就是個一心為倭國著想的人嘛,有這樣的人與倭國友好,倭國的未來也不會差。

想到這裡山名持豐對著王瑾深深的鞠了一躬:“非常感謝王君的幫助,您永遠是我國的朋友。”

“我個人榮辱不足掛齒,可是倭國千萬生靈不能毀於一旦,這不是我這個信佛之人願意看到的,不過你們也應該清楚,凡事都有因果,大明從來不欺負人。

你們有今天的結局,是你們自己種下的因。這一點上你們應該多與你們的鄰國朝鮮學習,朝鮮就在大明的身邊,這麼多年我大明卻從來不會對朝鮮動武,為什麼?”

山名持豐嘴角直抽抽,讓皇國跟朝鮮那樣跪在地上管明國叫爸爸(這不是貶低朝鮮,而是事實,李氏王朝對大明的標準就是以君父事之。),皇國上下還拉不下臉來,不過這場仗打完,相信皇國上下認真擺正自己的位置。

“王君教訓的是,我國從蒙元攻打我國失敗之後,就對中原有了莫名其妙的底氣,這也是懷良親王敢於斬殺大明使者的原因。

我國上下認為就連最強大時候的蒙元都不能拿我國怎麼樣,更何況還比不上蒙元強大的明國,正是這種思想讓我國上下認為明國也就是語言恐嚇一番,不用理睬慢慢就會過去。

沒想到的是,貴國這一次真的動手了,而且一動手就讓我國感受到了巨大的差距,這種差距讓我國已經失去了對抗的信心,這才有了在下前來談判的決定。”

“咱家明白,要說你們選擇與大明對抗,咱家也能理解,誰不希望自己的國家強大呢,不過說話做事要從自身的實力出發,做出與實力不相符的事,後果就不是自己所能預料的。

若是你們不產生誤判,早早約束倭寇,也不至於走到今天這一步,這些年你們也倭寇的手中撈取了不少的好處,想必這才是你們不願意禁絕倭寇的原因吧。”

這一點涉及到了倭國的聲譽,山名持豐說什麼也不會回答這個問題,即使明人知道皇國在倭寇劫掠大明中受益,也不能說出去,不然一個強盜國家的帽子扣在皇國的頭上,以後還有哪個國家願意與皇國來往。

王瑾也不打算與山名持豐在這個問題上糾纏,皇帝給他的任務是透過談判控制倭國的海關,以及石見國。

這也是王瑾願意與山名氏接觸,對他們示好的原因,現在的石見國銀礦還是零散的開發,沒有找到大的礦脈。皇帝說倭國的石見國有一座儲量豐富的銀山,只要拿下石見國,未來光是開採銀礦這一項就能讓大明賺的盆滿缽滿。

山名持豐告辭回去休息,王瑾來到金英的軍帳,給金英行禮道:“前輩真是太感謝您了,沒有您今天的出手,想要逼迫山名持豐就範非常困難,這倭國人就是典型的畏威而不懷德,只有知道害怕了才能乖乖跪下來當狗。”

“這倭國人是可以當狗,不過依咱家看來,凡是選擇當狗的人都有一顆想當狼的心,所以說這倭國既要用又要防。

咱家不知道陛下給你旨意是什麼,不過對倭國絕對不能放鬆,時刻都要讓這個國家明白,大明碾死他們跟碾死一個臭蟲一般容易。”

“前輩真是慧眼如炬,隨著我大明在國內新政的推行,國內的人口負責國內的建設都有些不夠用,更何況向外開拓,可是陛下又不想放棄對海外的開拓,陛下有一個大計劃,就是拉上朝鮮和倭國一起向外開拓。

前提是這兩個國家必須在大明的控制之內,大明可以在吃肉的時候讓他們也喝點湯,不過卻不能養的太肥了,反噬主子。”

“這陛下又想開拓哪裡?不會是準備開拓奴兒干都司吧?”

“怎麼會呢,這些地方都是大明的核心地區,怎麼可能讓朝鮮和倭國染指,陛下說從倭國北邊的蝦夷島與庫頁島中間的水道一路沿著一串破碎的島嶼向東就能發現一片我們從來沒有到過的大陸。

那片大陸上生活著與我大明長相差不多的土著人,陛下說這些土著其實殷商後裔,在與西周爭鬥中失敗,順著遼東半島,一直向東北走到一片冰天雪地之中,然後在最寒冷的冬天,跨過海峽來到了那片大陸上。

既然是殷商後裔,那就是我華夏苗裔,我大明有義務到哪裡教化我華夏的百姓,這是大明做為一個大國的責任。”

金英睜大了眼睛,自己在皇帝身邊那麼多年,怎麼就沒有聽過這個訊息呢?他絲毫沒有懷疑皇帝所說之話的真實性,這麼多年皇帝還沒有說過一句虛言。

“當真是這樣嗎?”

“千真萬確,控制倭國就是這個計劃的第一步,以前是朝廷內部的事物太多,騰不出手來執行這個計劃,現在國內的事情已經理得差不多了,陛下決定正式實施這個計劃。

而啟動這項計劃的資金就從倭國的賠款中支出,陛下計劃的是這筆賠款讓倭國三十年還清。含上利息每年要向我大明支付五百萬兩銀幣,三十年倭國光是利息就要支付大明五千萬兩。”

“陛下聖明,如此大事竟然能夠用這麼巧妙的辦法解決,大明有如此聖君,何愁不興!”

“陛下之深謀遠慮根本不是你我這凡夫俗子所能參透,如果陛下不把這件事告訴晚輩,晚輩就是想破腦袋也想不到攻打倭國只是所有計劃中的一環。

在向東開拓的時候,大明需要藉助倭國的人力,這也是陛下不想將倭國打殘的原因之一。”

“咱家明白了,老弟咱家真是羨慕你啊,如此名垂青史的大事落到了你的頭上,咱家真想跟陛下申請給你當個副手,去完成這波瀾壯闊的大事。”

“前輩,您羨慕什麼啊,聽陛下說東邊的那片大陸要比大明大好多倍,咱家一個人,一個東洋艦隊哪裡能照顧的過來,未來把倭國納入大明體系之後,本土艦隊的戰線就會向外推進到倭國以東,南洋以南。

本土艦隊除了一些治安力量,主要艦隊也會前移吧?”

“老弟此言在理,只要控制了倭國,大明在東方幾乎就找不到敵人,西方有西洋艦隊,本土艦隊可不就閒下來了,這個時候艦隊前移就成了必然,不然這麼大一支海軍,閒在家裡那可是巨大的浪費。

要知道海軍一年的軍費可都是自己掙回來的,總是在家裡閒著可掙不回來軍費,我看陛下不但會整合朝鮮和倭國,估計還會將南洋的那些親藩也整合起來,大家一起去東邊大陸發財。

陛下肯定不會用強迫的方式,誰若是看不清形勢,到時候陛下肯定將他們撂下,讓他們眼睜睜的看著別人發財。”

“這是肯定的,陛下雖然是仁主,但是也不是沒有脾氣的老好人,就看這些親藩誰能夠把握住這一次的機會了。”

“別人咱家不敢保證,漢王絕對會跟隨陛下的腳步,漢王現在對陛下那是心服口服,當初他那麼對陛下,陛下都能以誠相待,把他分封到南洋,如今南洋漢王國可是最富裕的國家。

若是單論國民百姓的富裕程度,漢王國的百姓比大明百姓富裕多了,可是漢王國越是強大,漢王就越是謙虛謹慎,這兩年已經不止一次向陛下請旨,希望能將漢王的爵位傳給世子,自己回京城養老。

陛下也在猶豫,到底要不要讓漢王回來,回來又要怎麼安置,爵位肯定是不能再給了,錢財漢王可不缺,漢王國如今一年的歲入二百多萬兩,人口卻只有一百多萬。

這收入合到每個百姓身上足有二兩,這樣的財政收入讓漢王國除了養了一支五萬人的陸軍之外,還養了一支一萬人規模的海軍。

而且漢王國的海軍船隻都是自己國家建造,可以說漢王國除了大明之外,可以吊打其他任何藩王。

這樣一支軍事力量,在南洋就是一家獨大的存在,再聯合上北邊的趙王國,兩家能夠湊出十萬大軍,不過趙王國這兩年在南洋的名聲不好,整天在南洋抓土著做奴隸種植甘蔗,大明所消耗的糖有一半都是趙王國產的。”

王瑾對南洋的事不是太熟悉,這些事還是第一次聽說,他驚訝地問道:“南洋諸藩都這麼強大了嗎?”

“那要看跟誰比,南洋諸藩的兵力再多,武器裝備這塊卻在大明的手裡攥著呢,如今南洋各個藩國手中最先進的火繩槍都是大明生產的,他們每年光是採購武器這一塊基本上就能把歲入消耗掉大半。

這火繩槍與大明使用的燧發槍相比那差距不是一點兒半點兒的大,拿著火繩槍的親藩國軍隊對上大明軍隊,那就是在找虐。

參與大明閱兵瞭解過大明軍隊戰力的親藩各國,沒有人敢於興起反抗大明的念頭,至於以後會不會有這種問題出現,那就不是我們能夠考慮的。

相信後人比我們這代人更加聰明,更加明白大明宗主對他們的意義所在。也許未來這些親藩國最後都會成為大明的一個省,這也不是不可能。

就算退一萬步講,大明被這些崛起的親藩打敗,大明還是太祖的大明,頂多就是又一次靖難而已。”

“親藩沒有問題,可是那些分封出去的勳貴呢,他們要是起了反心呢?”

“他們呀更沒戲,你也不看看皇帝陛下將他們分封到什麼地方,除了英國公張家,成國公朱家,黔國公沐家,這三家的封地與大明相連,其他的那些勳貴,陛下全給丟到了南邊的一個大島上。

只要我大明嚴格控制造船技術,這些勳貴就算經過爭鬥統一了那個大島,他們也離不開那座大島。想要有所發展,就必須要仰大明之鼻息。

至於與大明相連的那幾家,西南的沐氏因為麓川之役犯了錯誤,已經被陛下剝奪了護衛,成了光桿,徒有其名。

英國公與成國公當年因為爭奪封地,到現在都在互相敵視,若不是朝廷壓著,說不定早就打起來了,你真以為他們的矛盾是無意間形成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