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宣德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二十五章 人口問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二十五章 人口問題

于謙的話讓宮中的君臣陷入沉思,自古以來漢人打敗了無數次草原蠻夷,可是總是時隔百年就會又換一撥蠻夷繼續襲擾邊牆。

不管是漢唐還是大明誰都無法徹底的將草原上蠻夷清除,除非科技發展到一定的水平,中原百姓在草原上完全能夠立住腳跟。

朱瞻基雖然有一雙作弊的眼睛,能夠看到未來,但是他明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事,科技的滯後根本就跟不上大明的腳步。

若是能夠修通一條鐵路通往西域草原,依託鐵路進行補給,大明想要控制這片草原太容易了,可是這條鐵路修到西域草原需要多少年,以大明現在的施工能力,這條鐵路還不知道多少年才能修到西域草原。

唐三任覺得于謙的建議非常中肯,大明現在要做的就是維持住地區的平衡,任何一方都不能打破這種平衡。

“臣贊同於大人的意見,即使是與欽察汗國開戰,也要打一場有限戰爭,不能破壞地區的平衡。”

“你們五個人三個贊成出兵,兩個反對,少數服從多數,那就這麼定下來了,不過這仗要怎麼打,咱們得好好的琢磨琢磨。”

“陛下的意思是?”唐三任狐疑地問道。

“咱們打一場聯軍戰爭,不光大明要出兵,整個北方的部落全部都要給朕出兵,什麼瓦剌、韃靼、朵顏三衛、土默特、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凡是在大明藩屬的部落全部都要出兵,誰敢不出兵,回頭朕就滅了他們。”

周忱統管稅收、度支,一聽皇帝又要徵發各個部落之兵,連忙追問道:“陛下!既然都決定打一場有限的戰爭了,怎麼還要徵發這些部落呢?”

“恂如!朕若是告訴你們,這些部落出的兵都回不去了,你們覺得如何?”

“怎麼可能都回不去呢,若是朝廷生生的把這些部落兵充當炮灰,會不會引起各個部落的不滿,使得好不容易經營起來的草原局勢再次動盪起來。”

“誰說要拿這些部落兵當炮灰了,都是大明子民,各個部落也應該有出兵為大明戍邊的覺悟吧,多了也不讓他們在西北草原待,只要待上個五六年就行,這麼長時間我大明還不能讓這些部落兵倒向我們,那就是官員的失職。

同化這些部落兵,總比發配罪犯戍邊要好的多吧,這幾年百姓已經很有意見,覺得朝廷的刑罰過重,明明罪過不大,可是卻要發配那麼遠。

朝廷也是沒辦法,又要增加邊疆的人口,還不能強徵百姓移民,不在這些犯了雞毛蒜皮小罪的百姓身上找補,怎麼填充邊疆的人口?”

唐三任也是嘆了口氣說道:“朝廷的難處百姓看不到,只看到了朝廷的刑罰過重,普通百姓眼睛裡只看著自己面前的那點兒利益,無法看到朝廷的大局。臣等執掌朝廷大局要為大明萬世謀劃,怎能被小民百姓的情緒左右?

不過朝廷如今執行的移民政策已經嚴重的影響了大明本土的人口增長,根據刑部、農林漁牧部、稅務部聯合進行的人口普查,我大明的人口停滯增長了。”

顯然其他幾位閣臣也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訊息,都是吃驚不小,在農業社會人口就意味著國力,若是人口停止增長,那就意味著國力停止增長。

朱瞻基也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訊息,大吃一驚道:“現在的老百姓都不願意生孩子了嗎?大明已經多少年沒有大規模的打仗了,怎麼人口還停滯增長了?”

“哪裡是百姓不願意生孩子,而是出生的人口已經跟不上移民的人口,連續幾年朝廷主要都在清理西南大山裡的人口,這些人口原本是不在大明的統計範圍之內,在朝廷改土歸流之後,這些山民也成了大明編戶齊民的百姓。

雖然一時增長不少人口,但是這些貧窮的人口在錦衣衛的忽悠下,大量的選擇了海外移民,從來沒有過過一天好日子的山民哪裡架得住錦衣衛描繪的海外生活的吸引。”

朱瞻基尷尬地摸了摸鼻子,轉來轉去這人口問題責任竟然落到了自己的頭上,錦衣衛那是直接聽命於皇帝的部門,移民政策又是皇帝陛下親自監督的大事。

“大明如今娶不上老婆的百姓多不多?”朱瞻基問出一個跟人口有關的問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回陛下,這個問題朝廷還真就沒有統計過,最大的問題是是不是娶不上老婆很難界定,就算是四十歲還沒娶老婆,說不定四十一他就娶了。”

“季重!那就定一個年齡段,讓地方官府統計二十五歲以上五十歲以下沒有成親的男丁,朝廷接下來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給這些沒有成親的男丁找老婆。

朕會讓海軍在朝鮮與倭國大量賣進兩國的女子,這一次的西征也要有一個新的任務,那就是跟欽察汗國做個交易,讓他們掠奪年輕女人賣給大明。就算是一部分配給戍邊的部落兵,一部分帶回國內,分配給願意成親的男丁。

注意!這些行為我們完全以商業的行為進行,不得強買強賣進行攤派,本來朝廷這是為了解決百姓的婚姻大事,到時候弄得怨聲載道,裡外不是人。”

“這是個好辦法,不過臣還是建議這移民還是緩一緩吧,等到人口出現飽和的時候,再調高移民的福利也不遲啊!”

“不行!”朱瞻基斷然否決了唐三任的意見,認真地說道:“季重!你要明白,只要朝廷按照現在這樣的政策一直穩步發展下去,大明百姓的日子會一天比一天好。

等到百姓的日子都過好了,誰會放著在家鄉好好的日子不過,非得拋棄祖宗之地跑那麼遠討生活嗎?

這移民的福利不但不能降低,還要聞不到的提高,不然海外拿什麼填充人口。你們放心,就按照現在的移民福利政策,再過十年就不會有人選擇移民,你們信不信?”

如今的內閣幾人都是有見識的人,當然明白皇帝所說不假,按照目前大明的發展勢頭,再過十年,餓肚子就會徹底成為過去,就是再偏僻的地方吃飽飯也不成問題。

這種情況下,老百姓的移民意願會無限的降低,想要讓百姓還有移民的意願就必須要有新的刺激手段。

大明朝發展到今天,已經是一個自耕農、農場、手工業以及國家工業相結合的國家,並不是一個單純的農業國家。

對於人力的需求比以往任何一個朝代都要緊迫,別的不說,就是朝廷規劃的道路建設,就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填補,還有工業城市的工人需求也是一個非常大的缺口。

可以說這些人力缺口已經影響到了大明的經濟發展,工坊主為了留住工人不得不一次次的提高工人的薪水與福利,這就造成了工業品的價格一直在上漲。

工坊主也不是傻子,不可能做賠本賺吆喝的買賣,工業品的價格上漲,帶動了其他商品的上漲,原本工人上漲的薪資,轉了一圈發現跟沒有上漲區別不大。

物價的上漲造成的通貨膨脹,使得老百姓不敢輕易將手裡的錢花出去,沒人消費就會造成市場萎縮,市場萎縮就會讓工業品造成積壓。

很明顯大明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瓶頸,雖然說大明還有龐大的海外市場,但是海外市場也不是萬能的,好多商品在海外並沒有市場,比如一些技術門檻不高的日用產品,海外自己也能生產,何必要花高價買大明的。

也就是說大明如今急需提高生產力,用來降低生產成本,透過商品的降價刺激百姓的消費,老百姓花錢那都是要算計的,只有他們認為自己買的商品是佔了便宜的時候,他們才會心甘情願的花錢購買。

人口的增長不僅僅是提供勞動力,更重要的是能夠提供消費市場,有人才有市場,人口問題已經成了朝廷現在面臨的刻不容緩的大問題。

連續兩年的人口統計,大明的人口都在一萬萬的關口徘徊,不是沒有增長,那點少量的增長全部被移民抵消。

內閣的幾人都是受皇帝思想影響最深的,他們當然明白皇帝所表達的意思,不過大明的人口不能快速增長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孕婦死亡率和嬰幼兒夭折率都非常地高。

往往一個家庭,高高興興的娶了個媳婦回去,一家人看著媳婦肚子一天天的大了起來,可是在分娩的時候卻因為難產人沒了。

一屍兩命是對一個家庭致命的打擊,當初成立醫療衛生部的目的就是提高全民的醫療衛生水平,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收效卻並不明顯。

老百姓生孩子還是寧願選擇在家中生,不願意進醫院,最大的問題居然不是錢,而是覺得女人若是在醫院生孩子就是傷風敗俗。

“陛下!要想提高人口,首先最大的問題就是降低孕婦的難產率和嬰兒的夭折率,生孩子是女人在鬼門關走一遭,小兒又難養,這也是人口不能快速增長的原因。”

“季重可有什麼好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或者說我們現在的醫術能不能保證孕婦最大可能的順利生產。”

“陛下!醫療衛生部的醫生認為,導致孕婦難產的原因有幾種,第一種就是孕婦年齡太小,最小的孕婦竟然只有十三四歲,這個年齡的女子自己還沒有長成,一旦懷孕難產的機率非常之大,朝廷應該出臺律令,禁止早婚。

第二種是觀念問題,大多數百姓都認為這分娩是極度私密之事,哪裡能夠放到醫院去生產,尤其是醫生有可能還是男子,這是絕對不可容忍的。

還有一點至關重要,那就是大明如今纏足成風,越是大戶人家越是嚴重,這些纏足的女子行動不便,懷孕之後更是行動困難,這就更加造成了女人缺乏鍛鍊,大部分時間都是臥在床上,諸位應該很清楚,這人一旦缺乏鍛鍊就會出現各種問題。

首先就是身體會非常虛弱,分娩生產是個極其費力的事,,女人體弱就會加重難產的機率。”

唐三任的話音落下,朱瞻基的眉頭就皺了起來,他還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上考慮過問題,其他幾位閣臣也是若有所思,他們這個年齡,哪家不是兒孫滿堂,哪一家都有難產而死的婦人。

以前大家都把這種事看成是天意,如今唐三任捅破了這層遮羞布,幾人都是低下了頭,自從前宋以來,士大夫的審美越來越變態,把纏足的奉為大家閨秀的標準。

同時喜歡十幾歲的小女孩,甚至認為女人一旦超過二八年華就已經青春不在,在話語權掌握在士大夫手中的時代,為了迎合士大夫的審美,女人纏足之風越來越普及,同時女子出嫁的年齡也越來越小。

朱瞻基冷聲說道:“朕當年就說過,這纏足就是陋習,可是一直沒有著手整治這一陋習,現在看來已經到了不整治不行的時候了,季重所說的朕總結起來就是兩件事。

第一:立法嚴禁女子纏足,一旦發現誰家逼迫女子纏足,父母將會受到嚴懲;第二:提高女子的成親年齡。

朕總結的可有疏漏?”

“陛下聖明,確實如此,同時還要規定所有女子分娩必須到醫院生產,沒有醫院的生產記錄,將不給新生兒頒發戶籍,沒有戶籍大明百姓所享受的各種福利都享受不到。

當然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施行免費生產,不然地方醫院會把朝廷為民的新政操作成他們斂財的新政。”

“你們認為唐首輔的提議是否能夠施行?”皇帝問道。

周忱一聽這怎麼又出了花錢的事,這全國的百姓都在醫院免費生孩子,一年得多花多少錢啊?朝廷這幾年財政是寬裕了一些,可是花錢的地方也多了。

真要再加一個生孩子的預算,也不知道下一年的財政能不能支撐的住,從經濟的角度上來說周忱是堅決反對這麼做,不過從長遠來看,這醫院提供免費分娩服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