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宣德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四十一章 權力傳承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四十一章 權力傳承

‘鬥地主’遊戲以朱瞻基難以想象的速度傳播開來,沒過幾天阿圖島上到處就響起了鬥地主的聲音,當然船員們與可沒有太上皇為了製作紙牌專門定製的硬紙板,不過船員們有的是變通的辦法。他們能夠使用各種材料代替紙板。

在這個娛樂匱乏的年代,沒有人能夠抵擋的住‘鬥地主’這種老少皆宜的遊戲。‘鬥地主’的出現給原本枯燥乏味的航海注入了活了,閒暇時候,鬥上幾把,既減壓,又打發時間。

等到船隊再次出發的時候,每個人見面打招呼的時候都會說上一句‘閒了一起鬥兩把’。很快朱瞻基就發現了鬥地主的弊端,那就是當船員們很快就想到了利用‘鬥地主’進行賭博。

賭博這種事朱瞻基是絕對禁止的,為了管制船員賭博,朱瞻基特意傳下命令,發現誰賭博,直接將人綁住雙手吊在桅杆上半個時辰。

這個懲罰不輕不重,足夠震懾還沒有深陷賭博泥潭的船員。

半個月後,唐三任身體完全恢復之後,船隊再次出發,再次上船,為了轉移唐三任暈船的注意力,朱瞻基特意囑咐唐賽兒教會老夥計‘鬥地主’。

也許是‘鬥地主’的功勞,也許是唐三任已經適應了船上航行的顛簸,再次起航之後,唐三任竟然不再有劇烈的暈船反應,一直到船隊抵達東方港,唐三任都沒再暈船,這讓朱瞻基提著的心放了下來。

東方港同樣處在高寒地帶,夏季短暫,冬季漫長,對於農業的發展有著先天的制約,只在夏季時種植一些速生的蔬菜。

不過東方港的食物卻非常地豐厚,無論是海里的冷水水產,還是森林裡的各種動物都非常地豐厚。

唯一的不足就是穀物糧食需要從南方的農業種植區採購,東方港用本地出產的木柴、皮毛,以及肉類罐頭,換取糧食、布匹、食鹽等生活物資。

整個東方港主要移民是倭國人,佔據了移民人口的四成,其次是朝鮮人,佔據了三成,大明移民百姓只有兩成半,剩餘的半成是當地的土人百姓。

這個比例相較於前些年已經平衡了很多,最開始的時候,東方港的大明人口不足一成,隨著大明移民政策的不斷調整,大明百姓的人口會漸漸提高,直到成為主要人口。

船隊到達東方港的時候,是東方港最好的季節,朱瞻基從船上踏上東方港的棧橋,入眼的就是一片綠色。

再向遠方眺望,遠處的高山上白茫茫一片,遠處的白與眼前的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

所有第一次到達東方港的遊人都會被他這種得天獨厚的美所震撼,都會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唐三任更是感慨道:“陛下!若不是親身經歷一次,誰能想到這大明之外還有如此的美景。這麼好的地方就該屬於我大明,若是我們不佔實在是愧對於後世子孫。”

朱瞻基哈哈大笑道:“土地是不可能被我們佔完的,大明現有的領土已經足夠用了,領土再大我們管轄不過來也是無效領土。

我們在世界上需要控制的是一些交通要道,也就是我大明所說的兵家必爭之地,朕這些年一直在佈局這些地方,比如南平州,比如東京城,都是世界上的交通要道。

至於其他土地能分封的就分封,不能分封的就劃分給各地土著,由土著自己管理,我的大明只要保證貿易暢通就好。”

“這就是陛下當初將朝鮮和倭國也拉進東方大陸的原因嗎?”

“也不全是這個原因,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其他國家的對比,土著怎麼能夠知道大明爸爸的仁慈。”

唐三任恍然大悟,當初皇帝運作這件事的時候,可是信誓旦旦地說這是為了表示大明與各個藩屬國利益均沾,大明得到好處的同時也不會忘了大明的臣屬們。

這些話才說過多長時間,唐三任有理由相信今天太上皇說的才是真心話,一開始讓朝鮮與倭國參與到東方大陸的開發,皇帝就有其他的考量。

不同於大明領土廣袤,對土地沒有那麼執著,所佔之地也儘量與當地土著搞好關系,雙方更願意是互惠互利的關係,而不是一味地掠奪。

然而這兩個國家國土狹小,偏偏又孕育了超過土地承載的人口,兩個國家都有把本國人口院外疏散的想法。他們對於土地肯定是貪婪的,一定是採取將土地全部控制在自己手裡的做法。

這樣的做法必然會跟土著發生激烈的衝突,土著們落後的生產與武器裝備大機率的不是兩國的對手。當然主要是倭國,朝鮮那就是個打醬油的。

想明白這一點,唐三任對太上皇的佩服更是五體投地,這一步步的佈局就像羚羊掛角,而且還是堂堂正正的陽謀,就算是兩個國家以後反應過來大明利用了他們,他們也得對大明感恩戴德。

不說別的,就東方大陸的土地,他們隨便佔據一塊就比他們的本土大的多,這樣的土地是他們以前做夢都沒有想到的。

朱瞻基船隊在東方港休整了幾天,正準備出發的時候,王瑾率領的艦隊從東京城返回了東方港。這一下東方港一下子便熱鬧了起來。

王瑾沒想到會在這裡見到皇帝,他是去年年初皇帝剛退位的時候離開大明的,並不知道太上皇要出海的訊息。

咋一見到朱瞻基,王瑾先是大喜,隨後就是大驚,雙膝跪地叩首道:“陛下!您怎麼來了東方港?是新帝容不下您嗎?”

這話問的有些犯忌諱,好在他是內臣,還有些擔待,若是外臣問出這樣的話,一個挑撥天家的帽子扣上去,就算不死,這輩子的仕途也到頭了。

朱瞻基當然知道王瑾這話是出於對自己的關心,換了是誰冷不丁看到原本的皇帝突然乘船跑到了海外,也會新生疑竇。

更何況是死忠於皇帝的海軍,要說軍隊中除了羽林軍之外,哪支軍隊最忠於皇家,那必定是海軍,海軍完全就是皇帝力排眾議堅持下,才得以發展壯大的。

朱瞻基上前扶起王瑾,拍拍他的肩膀說道:“王瑾!你不必如此緊張,是朕自己要出來的,你上次回來的時候與朕說在建中城北不遠的河流裡發現了金沙,朕懷疑那裡有一座大金礦,朕是來淘金的。”

“陛下!您想要金子吩咐臣,臣安排人專門給您淘金,想要多少臣就給您弄多少。”

“王瑾!你要記住,你是國家之臣,不是朕的私臣,朕已經退位,除了一個太上皇的名頭之外,就是一個普通的致仕老頭兒。

這話以後就不要說了,免得傳到皇帝那裡,對你有所猜忌。”

“臣永遠都是陛下之臣,新皇若是用臣,臣就再為大明幹幾年,若是不想用臣,那臣就跟在陛下身邊伺候陛下。

臣不過是個無根之人,也沒有子孫可以著想,來去都了無牽掛,唯獨陛下的知遇之恩難以報答。”

“朕不需要你們伺候,當初範安也是這麼想,被朕狠狠地罵了一頓,你們這些人都是大明難得的人才,不為國效力,圍著朕這個老頭子幹什麼?

如今範安依舊執掌著東廠,為大明兢兢業業地操勞,當今皇帝是個好孩子,他比朕心善,也比朕好相處,他會善待你們這些老臣的。”

朱瞻基最擔心的就是出現這種情況,只要自己還活著,這些老臣就依然把自己視作君主,在執行朝廷命令的時候,首先就是想到自己,來詢問自己的意見。

若是真的成了這樣,那朝廷的威嚴何在,令出多門更會給大明造成很多本來可以避免的內耗。這一點上一定要讓這些老臣明白,看來自己出海是最正確的選擇。

不然一些老臣在接到詔令之後肯定要來找自己,既然是交權了,那就交的乾乾淨淨,不然就會後患無窮。

“陛下!臣還是有些想不開,您春秋正盛,為何就要選擇退位,這大明是您一手打造起來的,您真的能放下心嗎?”

“既然交權了,那就放心,不然就不交權了,你就放心的回國吧!”

王瑾見太上皇堅持,只好依依不捨地與太上皇道別,目送著太上皇的船隊沿著海岸線向著南方航行。

與王瑾道別之後,朱瞻基心裡很不平靜,一方面這些老臣對自己的忠心讓自己萬分感動,一方面也為大明的傳承趕到擔憂。權力的平穩過渡是一個國家莫大的福氣,歷史上太多流血的權力過渡都是因為權力的移交不能明確。

朱瞻基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子孫因為權力的爭奪而血流成河,要想保證後世權力的交接有個好的參照,自己就該給後世子孫做出一個好的榜樣。

南下的航程裡,朱瞻基一直就在思考這個問題,如何保證權力的平穩過渡,如何選擇繼承人,這些都是千古難題。

縱觀歷史,權力的傳承往往都是到了老皇帝彌留之際才會進行,這個時候的權力傳承因為時間緊迫都會顯得非常的倉促。

因為倉促就會留下太多的破綻,所以就會遭到很多的質疑,就會被野心者利用,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

隋煬帝的弒父殺兄到底是不是真的,唐太宗真的是被逼無奈發動政變,還是唐高祖李淵賦予了太多不該給李世民的權力,宋太宗的燭影斧聲到底是不是真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一切都是因為權責不明所造成的,要想權力平穩過渡,那就必須要態度明確,不給野心家留有想象的空間和造反的實力。

然而權力的誘惑又有幾個人能夠抵禦,就算是自己這個有著上帝視角之人,在選擇放棄權力的時候也是經過了多番掙扎。

仔細想想權力的傳承根本就不是制度能夠制約,一旦掌握了絕對的權力,任何制度都能被掌權者突破,如何才能掌握權力的人守住權力的邊界,這是一個千古難題。

別說是大明朝了,就是放到了科學昌明的後世,也照樣有一些國家的權力傳承充滿血腥,濫用權力更是屢見不鮮。

對於權力如何能保證一直平穩過渡,就算是有穿越者思維的朱瞻基也很無力,他能管得了自己,卻無法管得了後世子孫。

想著這些頭疼的問題,朱瞻基就忍不住哀嘆,兩個女人發現他心情不好,便拉著他一起‘鬥地主’解悶兒。

朱瞻基也知道自己瞎操心往後自己看不到的事純屬是自己給自己找不自在,於是自己放空心情,不再去想這些破事。

到達朝鮮人的領地的時候,已經是盛夏季節,在新釜山的港口,負責新釜山的朝鮮官員,整齊地站在碼頭上迎接大明船隊入港。

朝鮮官員並不知道來的是大明的太上皇,以為只是一支普通的船隊,可是即便如此,朝鮮的態度也是非常的恭敬。這是朝鮮王廷對其官員的硬性要求,那就是對待大明天朝就應該態度恭敬,像對待父母一樣不能有任何的忤逆。

等到大明船隊靠岸,侍衛千戶首先登岸警戒,朝鮮官員發現了情況有些不對,他們明顯的感覺到這些登岸的士兵要比他們所見過的所有大明士兵的氣勢都要彪悍。

這些士兵身材高大,與身材普遍矮小的朝鮮人相比,普遍要高出一頭,眼中更是帶著凌厲的殺氣。

這些大兵根本不給朝鮮人任何面子,直接將他們隔離在人牆之外,朝鮮官員敢怒不敢言,只能惦著腳想要看看船上下來的是什麼樣的大人物。

可惜天生大餅臉、小短腿實在是無法看到人牆內的情況,就在朝鮮官員心煩意亂的時候,一個大明士兵過來問道:“你們誰是這裡的負責人?”

“下官是!”朝鮮官員趕緊回話。

“跟我走,太上皇要見你!”

朝鮮官員腦袋嗡的一聲,頭大了半圈,剛才心中升起的不快,頓時消失的無影無蹤,雖然他不知道大明什麼時候有了太上皇,但是這三個字含義是什麼,他可是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