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蜀山之魔君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五章:墓室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七十五章:墓室

黑暗中沒有一絲的光芒,李道跌落在一條隧道中,身子隨著慣性快速的朝下滾去。好在這條隧道的坡度不算太陡峭,李道有足夠的時間保持身子一個正確的姿勢,頭微微的下沉,雙腿蜷縮而起,整個上半身埋在雙腿間,形成一個半橢圓形。

這樣不僅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身體與隧道的間隙,避免親密的接觸,即便在落地後,也會化解部分的衝擊力,而避免受傷。

只是屁股難免會有些遭罪,這條隧道並非打磨的光溜溜的,而是有些粗糙,一路滑下去,李道只感覺火辣辣的痛。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御風術還在起作用,淡淡的青光繚繞下,讓自己的身子輕了不少,否則的話屁股上的肉可能會模糊一片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黑暗中時間是沒有意義的,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是過去一個時辰,還是一盞茶,或者就是一柱香的工夫,總之李道感覺像過了一個漫長的甲子一般。

終於“砰”的一聲悶響,如同從山巔的瀑布往下降落,狠狠地摜在地面上,巨大的力量打破黑暗的安靜,一陣淒厲的聲音響起,李道摔的七葷八素,齜牙咧嘴的從地上站了起來。

蓬蓬!

兩道火光驟然亮起,似乎是沉寂了許久,火苗異常的旺盛。

搖晃的火光照亮了周圍,李道望了過去,這是鑲嵌在石壁上的兩盞銅燈,似乎是因為他的到來,而引起的連鎖反應。

他當然明白,這自然不是什麼機關,應該是自己下來所帶的新鮮空氣,導致這兩盞熄滅的長明燈重新燃起,如果不出所料,等一會空氣迅速耗盡,這兩盞燈也會再次的熄滅。

這個時候李道才打量起四周來,這是一個足足有十丈寬的洞窟,周圍全部是石壁,火光的照耀下,隱約反射出光芒,那是水汽造成的,溼漉漉的,非常潮溼。

在洞窟的上方有一個約半丈寬的口子,黑漆漆的,一股股冷風自那裡冒出來,但不是很大,讓人感覺到一絲氣流而已。

這應該就是自己下來的那條隧道吧。

李道摸了摸屁股,臉上露出一絲痛苦之色,幸好自己不是常人,底子強。要換了一般人,不摔個半死,受傷也是難免的。

而在兩盞銅燈的中間,則是一扇用漢白玉鑄造的雙開大門,門上有九龍纏繞的浮雕,栩栩如生,昭示著它的不平凡。

在漢白玉大門的上方,則是用陰沉木橫亙著的牌匾,上面用篆文寫著六字大字:高祖皇帝陵寢,字跡方遒,顯然出自名家之手。

不過隨著歲月的腐蝕,這塊陰沉木的牌匾已經是腐朽不堪了。

看樣子這裡就是建文皇帝的陵寢了,儘管是流落海外,但這陵墓依然不失天子威儀。

讓李道吸引眼球的是,在這墓門前左右兩旁,居然還有兩尊用紫銅澆築的異獸,都是二丈高,獅身人面,肋生兩扇翅膀,肩胛處鋒利的倒刺聳起,顯得凶神惡煞,威武不凡。

李道歪著頭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這到底是什麼異獸,但鎮守在陵墓門口,姑且就叫鎮墓獸吧。

保險起見,李道先用神識掃了一下這兩尊鎮墓獸,發現是死物,並非是什麼法器,這才放心大膽的用手推開墓門。

上面的路已經封死,回不去了,唯一的生路就是從這陵墓中尋一條通路,大牛應該不會騙他,所以李道根本不擔心裡面沒有路可走。

看似很重的墓門實際上一推就開了,畢竟很長時間沒有人來,墓門的結構已經陳舊腐朽,發出嘎嘎的聲音,刺耳之極。

蓬蓬蓬蓬蓬……

隨著墓門推開,一股氣流灌入,無數道火光接二連三的亮起,一個巨大的墓室出現在眼前,渾濁的氣息瀰漫而來。

無數的長明燈在墓室各處亮起,將整個墓室照的雪亮雪亮的。

整個墓室是拱形的,有數十丈長,十餘丈寬,一條筆直的神道將墓室分外兩邊,左右各有數座耳室,裡面盛放著大量的精美陶瓷、玉器、以及一些黃金珠寶,還有大量的盔甲兵器,這些都是陪葬的物品。

李道對著東西絲毫不感興趣,相反墓室四周的牆壁上,刻畫的浮雕到讓他興趣盎然。

墓室四周的牆壁均是青石板鋪貼的,一水的光滑,似乎經過打磨。上面刻畫著無數浮雕,有人有物,共分四大板塊,似乎在敘述著些什麼,但均有一個共同點,便是圍繞著同一個青年男子。

李道看了一會,大致的搞清楚了這些浮雕代表著什麼意思,講的應該是建文帝的生平事跡。

第一個浮雕板塊繪畫的是一個威武不凡的老者,頭戴帝冠,身穿龍袍,正對著一個青年在說些什麼,神情充滿敦敦教誨之意,青年則是垂頭謙遜,仔細聆聽。

青年後邊無數文武大臣,臉含笑意,似乎非常的贊同,這是一幅君臣和諧的場景。

那老者李道不認識,青年卻是異常的眼熟,正是神廟中那建文帝的模樣。

浮雕下面寫著:洪武二十四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立嫡長孫朱允炆為太子。

李道點點頭,原來那頭戴帝冠的老者是大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那青年就是還未登基的建文帝了,原來他叫朱允炆,令李道詫異的是,他並非是朱元璋的親生兒子,而是嫡孫。

第二個板塊的浮雕,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繪畫著一副出殯圖,建文帝正穿著白色的冕服,神情悲哀,扶著一個巨大的棺槨在痛哭不已,那棺槨中赫然躺著的是先前那鬚髮皆白的老者朱元璋。

後面的一副浮雕,則是建文帝一臉喜色,穿著明黃色的龍袍,威嚴的站在御階上,受文武百官參拜,君臨天下,不可一世。

浮雕下面刻著幾行小字: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改年號建文,稱建文帝。

第三幅浮雕上則是有些混亂,同樣分為兩部分,前部分是剛繼位的建文帝和三個書生模樣的大臣在商量著什麼,建文帝臉部一副堅毅的神色。後部分則是火光衝天,一座王府燃燒起大火,一名穿著四爪龍袍的中年男子在烈火中癲狂大笑,臉部充滿憤恨,手指著天似乎在指責什麼,模樣栩栩如生。

李道看了半天沒看明白,還是朝下面的浮雕小字釋義看去,下面寫著:建文元年,削宗藩,襄王抗旨,王府**,燕王造反。

最後一副浮雕上面則是刻畫著一位長髯的中年男子身披鎧甲坐在馬上舉刀,眼神犀利,男子身後千軍萬馬,旗幟上寫著靖難二字。

後面則是建文帝被侍從扶著倉皇出逃,坐船來到思冥島。

浮雕下面寫著:建文五年,逆賊燕王造反,攻破京城,建文帝出海避難,於思明島駐蹕。

浮雕在此結束。

李道不禁唏噓不已,這也是一位命運坎坷的皇帝,明明是有一副好牌,偏偏要削藩,結果老天不站在他這邊,把自己的皇位削沒了。

思冥島,原來是思明島,想必這位落難的皇帝,一直到死也不忘回去,因此命名。可惜他的後人為了某些顧忌,將思明島改成思冥島,建文帝泉下有知也不知該怎麼想。

沿著神道繼續朝前走去,走到盡頭是一堵用漢白玉立起的牆壁,上面同樣是雕著九龍的花紋,精美之極。

在神道的延伸的前方,白玉牆開了一個圓形的拱門,門的兩旁則是站著兩名石雕的護衛,神情栩栩,目光炯炯,手按著腰刀,似乎在護衛著裡面沉睡的墓主。

李道打量一番,確認沒有異常,這才走了進去。

走過拱門,赫然是另外一幅景象,這是一個更大的墓室。墓室的神道兩側是兩個水池,水光閃爍,上面豎立著許多用翡翠雕成的蓮花,碧綠鮮翠,非常的矚目。

墓室的四周石壁上,也有許多的浮雕,但並非是和前面一樣刻畫著建文帝的生平,而是諸多祥雲、神光,以及無數宮殿,

還有許多造型各異的仙人,一個頭戴帝冠的青年則和這些仙人正在推杯換盞,喝的不亦樂乎。

李道瞅了一眼,不由曬然一笑,這些浮雕應該是指建文帝死後昇天,與諸多仙人同樂的寓意。不由撇撇嘴,這些皇帝,沒有一個不是想長生不老的,生前要尋長生不老藥,死後要昇天與仙同樂,即便是建文帝這個流亡的皇帝也不例外。

在神道的盡頭則是一個用白玉建造的神臺,上面則橫立著一個用黃金澆築成的巨大棺槨,用黃色的布包裹了大半截。

而神臺左右兩側的地上,還有兩具小些的棺材,這兩具棺材則是用黃銅鑄造,不是很大,與黃金棺槨成品字型,似乎在拱衛一般。

李道心裡有數了,那神臺上的黃金棺槨想必就是建文帝的,至於其餘兩具應該是妃子或者是大臣類的,地位不夠,不能上神臺。

皇帝就是皇帝,哪怕落魄了,死後依然也是極盡哀榮。

四周打量一下,李道並沒有看到有什麼通道可以離開這裡,不由感覺非常鬱悶。

正在這個時候,忽地一陣冷風吹來,所有的長明燈一下子全部熄滅,墓室內陷入一片黑暗,李道不由毛骨悚然,他感覺到兩股非常邪惡的氣息在墓室內瀰漫,隱約似乎聽到嘎嘎的聲音,非常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