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夢迴隋唐之我是李建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九十五章 登基大典(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九十五章 登基大典(二)

長安太極宮宣政殿,鼓樂喧天,李淵穿戴著全套的皇帝禮服,頭戴皇帝二十四旒冕冠。滿臉笑容的坐在龍座上。而李建成身穿著全身皇帝禮服,唯一不同的就是,頭上沒有戴皇帝的冕冠,一步一步的走向李淵,當李建成走到李雲面前,恭恭敬敬的對李淵跪下,李淵對殘月說道:

“殘月,現在開始吧!”殘月點點頭:

“登基大典開始,上冕加冠!”在殘月的喊聲下,李建成的貼身太監明宇拿來了一頂冕冠(冕冠主要由冠圈、玉笄、冕綎、冕旒、充耳等部分組成。玉笄:紐中可插玉笄,以便將冠固定在髮髻上。冕旒:綎的前後兩段垂旒,用五彩絲線穿五彩圓珠而成,象徵君王有所見有所不見。旒的多少視佩戴者的身份決定,有三、五、七、九、十二之分,以十二旒最為尊貴,是帝王的專用。唐代進行改制,使用二十四旒。冕延:又寫作綖,最上面的木板,又稱冕板、延板,上黑下紅、前圓後方,象徵天圓地方之意。後面比前面應高出一寸,使呈向前傾斜之勢,即有前俯之狀,象徵君王應關懷百姓,冕的名稱即由此而來。帽卷:即帽身,圖中沒有標出。帽卷夏用玉草、冬用皮革作骨架,表裱玄色紗,裡裱朱色紗做成。武:帽卷底部的帽圈,用金片鑲成。中古時期以前冠武正前方飾以玉蟬,意為受禪於天。纓:冕板左右垂下的紅絲繩,在頷下繫結,用於固定。纊:是系在冠圈上懸在耳孔外的兩塊黃玉,叫做瑱(tiàn),俗名充耳。因懸掛於兩耳邊,象徵君王有所聞有所不聞,不輕信讒言。紞:是垂在延的兩側用以懸纊的彩絛。天河帶:冕板上垂下來的一條兩指寬的紅絲帶,長度可以垂到下身。天河帶至遲秦代就開始出現,其可考據樣式多出現在隋唐以後的畫中(比如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宋代才有明確的定製。明代恢復冕冠時去掉了天河帶。冕冠主要有六種樣式: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合稱六冕。六種冕冠的功能、形制有別。大裘冕:用於帝王祀天。袞冕:用於帝王祀祖。鷩冕:用於帝王和百官祭祀先王,行饗射典禮。毳冕:用於帝王和百官祭祀山川。希冕:用於帝王和百官祭祀社稷。玄冕:用於帝王和百官參加小型的祭祀活動。冕冠的旒數按典禮輕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區別,按典禮輕重來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袞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鷩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貫玉3顆。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袞冕用12旒,每旒貫玉12顆。)李淵將李建成的玉笄從紐中間拉出來,又從李建成的貼身太監明宇手中接過冕冠,又將冕冠戴到李建成的頭上,將玉笄從紐中間插入固定。

“李建成,如今你已經成為了李唐的新皇帝了,日後,這大唐的天下就要靠你了。”李建成點點頭:

“兒臣定不負父皇厚望!”緊接著,李淵向李神通是個眼色,李神通點點頭,雙手捧過傳國玉璽。李淵將傳國玉璽恭敬的放到李建成的手上,李建成撫摸著傳國玉璽——終於將‘你’捧到我的手裡了,從今天起,我將馬上運用天子的權威。我要讓你的印痕蓋遍整個我能蓋上的土地。李建成將傳國玉璽高舉上頭,殘月公公高喊著:

“群臣、宗親、貴戚文武,一起朝見新君。山呼!”在場的所有李唐文武官員在尚書令裴寂的帶領下,李唐的宗親貴戚在淮安王、大宗正李神通的帶領下,集體向李建成參拜。

“臣等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臣等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臣等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在所有官員和朝廷宗親貴戚參拜完後,李淵向旁邊一閃,將龍座讓出來,李建成正式坐到了那把龍椅上。李唐文武官員和李唐的宗室貴戚繼續參拜山呼。

“臣等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臣等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臣等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在李唐文武官員和李唐的宗室貴戚繼續參拜山呼聲中。李淵的心裡湧起了一種落魄般的淒涼,李淵的神情自然沒有瞞過李建成。不要說現在的封建社會,就是後世天朝,一個部門的一把手,一下子退下來了。心中的淒涼和沒落自然是有的,更何況是一個皇帝。李建成馬上站了起來,從新將李淵扶到龍座上面:

“啊!建成!這,這可是萬萬不可!”李淵一邊推辭著,一邊還是貪婪的看著那把龍座!李建成自然知道李淵的心思,還是將李淵扶到那把龍座上面。讓李淵安心坐下,李淵坐在上面之後,雙手對龍座上面的龍不斷的撫摸:

“父皇,這把椅子本來就是父皇你一刀一槍的打回來的。如今,你傳位給兒臣,可是這把椅子還是應該父皇您來坐!”

“建成……”李淵的眼淚又要掉下來了,李建成為李淵擦拭著眼淚。

“來人啊!將這把龍座運到仁壽宮中。”李建成的話剛剛說完,就由幾個太監上前,將那把龍椅搬起拿走:

“小心一點,這可是龍椅,好生搬抬,一定要將這把龍椅好生的搬到仁壽宮中!”龍椅搬走後,李建成又下旨道:

“裴寂何在?”裴寂聽到李建成在喊自己,馬上出班聽旨:

“陛下,臣尚書令裴寂在!”

“裴寂,在場的各位臣工聽著,朕今天尊父皇為太上皇!以仁壽宮為太上皇的駐蹕之所!另外,將這把龍座搬到仁壽宮,另外,父皇雖然退位為太上皇,但是,你們記住,父皇是我朝的開國聖君,父皇的話為聖諭,朕的話為誥諭。每天從全國送來的奏摺,也一併要送往仁壽宮,給父皇看閱,另外,父皇年事已高,朝廷政務也需要有重臣幫忙處理。尚書令裴寂、淮安王、大宗正李神通何在?”尚書令裴寂、淮安王、大宗正李神通聽到李建成叫他們兩個。就馬上出班回答道:

“陛下,臣尚書令裴寂在!”

“陛下!臣淮安王、大宗正李神通在!”

“朕現在封你們二人為仁壽宮左右宮監,保留你們在朝廷的職銜,負責太上皇的衣食起居,以及幫助太上皇處理襄贊政務。你們可願意?”尚書令裴寂、淮安王、大宗正李神通聽到李建成的話後,心中知道——這是李建成在想方設法的將自己這些前朝老臣暗中排擠出權力圈子。民間俗話說的好,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新帝登基,自然要將他們這些前朝老臣,調往他處。但是裴寂和李神通的反應各有不同。裴寂心中想到——哎!自己雖然被調離了朝廷的核心之中,但是職銜保留,又還是在李淵身邊,看的出來,李建成對李淵還是孝心滿滿的,再加上自己的兒子裴寬本來就是李建成原先的太子東宮的潛邸舊臣,自己在官場上面本來就是為了自己的後世子孫繼續享受榮華富貴。做人不能太貪心,不能不懂進退!裴寂馬上跪下遵旨。而李神通心中卻有些悲涼,卻又有些慶幸——誰要自己當初站錯了隊伍,支援秦王李世民爭儲奪嫡呢!現在好了,如今被李建成趕到了李淵的身邊,做一個有名無實的仁壽宮右宮監。不過,還能保留那麼個漂亮的頭銜,自己和自己的兄弟的兒女子孫還能保全,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李建成又向其他的文武官員和朝廷貴戚宗親詢問道:

“父皇在仁壽宮中人少寂寞,朕實在是心中有愧,不知道還有哪幾位愛卿願意前往仁壽宮,陪伴太上皇?”李建成的話音剛落下,馬上又有尚書左僕射蕭瑀、尚書右僕射陳叔達、秘書監封德彝、工部尚書武士彠等人出班,向李建成說道:

“陛下,臣等願意與尚書令裴寂大人、淮安王、大宗正李神通王爺一起前往仁壽宮,陪伴太上皇,為太上皇分憂,襄贊政務。”李淵看到自己身邊的舊臣相識都願意跟隨自己,再加上兒子又這麼孝順,心中更是高興。李淵帶著尚書令裴寂、淮安王、大宗正李神通、尚書左僕射蕭瑀、尚書右僕射陳叔達、秘書監封德彝、工部尚書武士彠等人浩浩蕩蕩歡歡喜喜的前往仁壽宮,李建成恭恭敬敬的帶領著朝廷百官、宗室貴戚一路將李淵送至長安城外。最後戀戀不捨的回到了太極宮。其後,李建成下旨,改年號為永碩,定明年為永碩元年。並且下旨,赦免天下那些因為自己和李世民、李元霸鬥爭而被捲入的官員們。一個新時代展開了新的畫卷。

附,歷史小知識:李淵退位的過程和待遇,還有唐睿宗李旦的太上皇生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世民將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後,命令尉遲敬德封鎖皇宮,拘禁李淵。又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們統統殺光。引得李建成和李元吉在長安的舊部馮翊、馮立、謝叔方和薛萬徹等人帶領東宮衛隊和齊王親兵攻打玄武門,李世民差點抵擋不住,後來尉遲敬德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拿給李淵看,並且用長矛逼著李淵從龍座上拉下來,其後李世民為了在李淵面前賣好,又裝模作樣的舔李淵的胸前的rutou,在李淵退居太上皇的時候,還時不時的害怕李淵復辟,將李淵差不多囚禁了七八年。不讓李淵見人,在平定突厥之後才將李淵放出。與李淵一樣待遇的是李淵的重孫子唐睿宗李旦,當初唐睿宗李旦將皇位禪讓於唐玄宗李隆基,卻沒有完全放手,下令朝廷三品以上高官的任命還是由李旦做主,但是李隆基不願意大權旁落,殺了李旦的妹妹太平公主,逼迫李旦交出最後的權力,相比於李世民和李隆基。李建成的做法不知道有多麼的孝順。

各位看官,大年三十除夕夜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