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夢迴隋唐之我是李建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三十二章 吐蕃又來(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三十二章 吐蕃又來(一)

李建成聽到杜如晦在殿外,馬上命令明宇公公傳召。當杜如晦進來之後,李建成向杜如晦熱情的介紹:

“如晦呀!這位就是與薛仁貴、蘇定方、還有孫玉策等人一起助朕將一顆釘子直接插入渤海國的靈官道長,道長,這位是尚書右僕射杜如晦,朕的左膀右臂!”

“啊!貧道參見杜大人!”杜如晦還了個禮,不過,看的出來,杜如晦很急。

“啊!陛下,貧道還有事情,就不在這裡討擾了!”

“啊!道長請!”當靈官道長走了之後。杜如晦向李建成行禮道:

“陛下!臣剛剛從兵部過來!西邊那邊的局勢又有些微妙!……”

“哦!”杜如晦從懷中拿出了兩本奏摺。

“陛下請看!”李建成將奏摺開啟。看著上面的內容,第一本是益州刺史的奏摺——‘臣益州刺史陳宇航恭請聖安,近來,吐蕃一帶與我益州邊境羌人商貿往來平凡。臣恐吐蕃對我朝有所異動。’

而另外一本奏摺上面寫著——‘臣漠北留守府留守李績參見陛下,近來,西域各國中突然多出了很多吐蕃商人,行蹤詭秘,出入西域各國王庭。臣恐吐蕃意欲在西域有所活動,請陛下萬萬防範。’看完這兩份奏摺,李建成的眉頭緊鎖。就在幾個月前,吐谷渾國主慕容順已經向李建成奏報,說吐蕃以吐谷渾在李建成耳邊挑唆兩國關係為名,近來屢次對吐谷渾進行挑釁。希望李建成能夠出面解決。李建成的眉頭一直鄒著。吐蕃。後世李唐衰弱的原因之一。武則天時期,由於害怕李唐宗親和文武大臣抵制自己,尤其對於朝中握有兵權的邊將,隨時處死,而處死邊將,導致李唐武將衰落,文風大盛,吐蕃乘勢撕毀條約,屢次侵唐。唐玄宗時期,就多次對吐蕃用兵,安史之亂起,吐蕃乘勢奪得李唐隴右之地。還有安史之亂平定之後,自唐代宗起,吐蕃就一直襲擾著李唐邊境。曾經數次侵入到了長安附近。關中的百姓深受其害。羌,古族名,又稱西羌。據傳羌人的始祖為黃帝,也有說是炎帝。其最初分佈於中國西部地區,稱之為“羌”、“西羌”、“氐羌”。最早載於甲骨文卜辭,意指西方牧羊人。另外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邑於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韂。”這是遊牧民族居無常處,遷徙為生的真實寫照。商末曾隨周武王伐紂。秦漢時部落眾多,有先零、燒當、卑湳、卑禾、婼、參狼、鍾等,在今四川境有白馬羌、犛牛羌(越嶲羌)。東漢,“西羌”專 指羌人中內遷定居於隴西諸郡的一支。魏晉南北朝至唐宋間,有宕昌、鄧至、白蘭、党項諸羌。居住分散,多以遷徙農牧業為主。但與漢人雜處者,則早在戰國、秦漢時已逐漸定居農耕。羌人部落首領多受歷朝冊封。但也經常反覆叛亂。曾經在南北十六國時期建立過後秦政權。宋時党項羌建立西夏政權。在血緣上,吐蕃與羌人很近。這兩個民族一直是中原固有的邊患。只有到了元朝和清朝時期,這兩個民族才正式進入了臣服名單。如今,陳宇航和李績兩個人一起向李建成預警,李建成不得不重視。

“如晦,說說你的想法!”

“陛下,臣以為!吐谷渾與吐蕃的事情,我們只能調解,不宜插手!”

“哦!為何?”看到李建成疑惑的樣子,杜如晦繼續解釋道:

“陛下,古語有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吐谷渾出身遼東鮮卑別種,後在三國時方遷徙西北。當年,在前隋之時,就曾經是邊患之一!如果不是陛下仁德,那吐谷渾早就灰飛煙滅了。如今,正好,吐蕃對吐谷渾攻打,乘勢削弱吐谷渾的實力,吐谷渾如果實力不濟,就會向我們李唐請求內附,待其內附之後,陛下只要拉攏其上層,賜予高官顯爵,以顯示我李唐懷柔四海,陛下仁德之名。而至於其屬民嗎?不正好是現成的壯勞力嘛!?”看著杜如晦自鳴得意,捏著鬍子的樣子。李建成又接著問了一句。

“那吐蕃呢?還有,如果吐谷渾被吐蕃打敗,那麼我們的巴蜀和隴右可就暴露在吐蕃的面前了!如晦,你有何妙計!?”

“陛下,當初,吐蕃請婚,陛下未曾允諾,現在吐蕃對吐谷渾用兵,明面上是對付吐谷渾,實際上是在向我朝示威。依微臣看,不如就以宗室女子冊封為公主賜之,這樣我們李唐與吐蕃成秦晉之好,以免兩國再起刀兵。”李建成沒有言語,思路又回到了當初,在永碩七年的時候,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遣使臣前來朝聘,並且乘機向李建成請求,迎娶李唐公主。看到吐蕃請婚使,李建成心中無比的厭惡——和親,從西漢時期就留下的傳統,當初,漢高祖劉邦在匈奴進軍中原的時候,親率數十萬大軍迎戰,如果不是因為劉邦輕敵,被捆住了白登山,劉邦也不會想到和親。但是,匈奴卻並不以和親為牽制,相反,時不時的以親戚的名義,侵入內地勒索。而且,李建成清楚,松贊干布絕對不是一個平庸之輩。原本,青藏高原是一片荒蕪,處於刀耕火種的時期。松贊干布在迎娶文成公主的時候,向李唐要去了大量書籍,工匠,正是由於文成公主的出嫁,使得青藏高原引發了質的飛躍——松贊干布利用從中原帶過去的書籍徹底改良了吐蕃的律法、加強了吐蕃王室的中央集權。藉助從中原來到的工匠,改良了吐蕃的武器。文成公主說是促進了李唐與吐蕃的交流,在李建成看來,實際上為後世留下了很大的隱患。當時整個朝廷的文官系統都傾向於與吐蕃和親,理由有以下幾點——一:突厥、回紇、吐谷渾都被賜婚了公主,文官覺得,吐蕃賜上一名公主沒有什麼;第二,當時李建成的心思望向了遼東,如果要兩線作戰,恐怕朝廷氣力不支;第三,李建成和文官的心裡都清楚,每次大戰打下來,武將的功勳都比文官大,封賞比文官多,文官心裡妒忌。後人總說兩宋時期,重文輕武,其實,華夏哪朝哪代都是文武不相容,文人空談可以,真正上了戰場,就兩腿發軟,一旦見到武夫建功,馬上心存妒忌。只要皇帝稍微表露出對武將的防範和不滿,那麼,武將階級就會馬上被打壓,當時的武將只有兩條出路可以走,一條就是以清君側的名義,殺向京城造反,改朝換代。要麼就是束手就擒,等待著文人的無恥謾罵,以及死後史官的口誅筆伐。最終結果就是整個漢民族的武力衰落,異族突起,整個中原大地成為異族的天堂。李建成看著杜如晦。沒有說話。杜如晦看到李建成,知道李建成不太贊同和親。馬上改口道:

“陛下,臣以為,李績將軍和陳刺史的話也很有道理,吐蕃商人出入西域三十六國王庭,雖然也有推銷貨物的心思,但是也難保有些什麼不好的心思!請陛下下旨,調動軍隊,加強巴蜀和通往西域的隴右之地的防務。只是,這兵馬調動,錢糧支出可是大問題呀!一切由陛下聖裁!”李建成聽的出,杜如晦說出防備吐蕃的計策時候,語氣明顯有些氣力不足。聽的出來,杜如晦還是傾向於和親——其實這也不怪杜如晦,一方面杜如晦已經步入中年,不像年輕的時候年輕氣盛。另外一方面,杜如晦擔任尚書僕射之後,考慮的方面也更加全面。自古就有兵馬一響,黃金萬兩。李建成看了看杜如晦,心中突然想到了一個念頭。馬上滿面笑容的向杜如晦說道:

“如晦呀!你的意思朕明白了,你馬上回兵部,讓兵部發文益州和漠北,讓他們嚴加防範,朕會讓狄卿也嚴加關注吐蕃的動靜的。”

“是!”杜如晦感到李建成還是傾向於打,不過,杜如晦沒有多說話,馬上磕頭出去。杜如晦走後,李建成對明宇公公喊道:

“明宇,速速傳旨,讓趙王李承道、魏王李承陸(李建成以李承陸修括地誌有功,晉封李承陸為魏王)馬上入宮,朕有要事與二王相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兒臣李承道(李承陸)參見父皇!”李建成看著自己的兩個兒子:

“承道,承陸!朕今天遇到一個難題,怎麼想都想不出解決的辦法!”李建成一邊說著,一邊撫摸著自己的額頭。好像非常痛苦。趙王李承道和魏王李承陸馬上上前:

“兒臣願意為父皇分憂!”李建成將桌子上面的幾本奏摺和一本書遞給身邊的明宇公公:

“承道、承陸,這是從漠北和益州來的奏摺,還有玄奘法師剛剛回長安的時候,寫的《大唐西域記》,裡頭就有你們將要對付人的簡歷。”(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