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活埋大清朝最新章節列表 > 第517章 明王四年,大戰前夜! (嗷嗚!嗷嗚!虎年月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17章 明王四年,大戰前夜! (嗷嗚!嗷嗚!虎年月票!)

大明明王監國四年夏。

當天氣漸漸熱起來的時候,在南京城這座首都當中,街上往來的人們都脫下了夾棉夾紗的袍服,時髦一點的人,還換上了顏色豔麗的絲綢衣裳招搖過市。

在這個夏天,南京城中最流行的服色是高貴而又豔麗的紫色......苯胺紫!

朱和墭私人擁有的織女宮,從去年冬天就開始推出用人工合成染料苯胺紫所染色的絲綢和棉布面料了——在這之前,織女宮已經推出了使用硫化黑和硫化藍這兩種合成染料所染的綢緞以及棉布,因為不易褪色,而且顏色很濃而且均勻,所以極受歡迎。

不過因為紫色的天然染料過於稀有,因此硫化黑和硫化藍的受歡迎程度,還是無法和苯胺紫相比......

在朱和墭這個監國明王的推動下,已經持續了幾年的大拆大建終於給南京帶來了不少新面貌。一條條開闊的大馬路被開闢、鋪設起來了,城市的排水系統也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

在龍江口、儀鳳門、三山門,還有南京皇城外面的幾天大街上,還建成了不少高大挺拔的圍樓式建築,而且越造越漂亮。出現了不少擁有紅磚外牆還裝了玻璃窗的新式圍樓,已經漸漸有了一些近代化大都市的風采。

對了,如今南京的大街上還出現了許多四輪馬車和三輪腳踏車,特別是後者尤其引人注目。

這種三輪腳踏車又分成了貨運型和代步型兩類,其中貨運小三輪就是把個拖斗架在兩個後輪上,裡面可以裝點雜七雜八的東西,是城市小商販們的最愛。

而代步型的小三輪則是南京城中官員們最喜歡使用的代步工具。。

南京城是一座佔地極大的城市,即便不算巨大而且空曠的外城東部,單說南京內城和繁華的外城西部, 那也是一座不得了的城市。而南京皇城和南京朝廷的那些衙門,又都集中在南京內城的東部, 這裡距離南京城繁華的生活區稍微有點遠。如果沒有個交通工具, 每天上班下班可就有點累人了。

高級官員們當然可以養得起馬車或是乾脆騎馬代步, 但是中低級官員沒這個條件——房子得多大才能養得了馬,還放得下馬車?

所以每天上班前下班後, 幾條通往南京皇城的大馬路上,都能看見浩浩蕩蕩的車流。

不計其數穿著孔子服,留著大鬍子(也有沒什麼鬍子的), 腰裡挎著大寶劍,還掛著空心手榴錘的官員們,就這樣踏著小小的三輪車來來往往。

唔,曾經叱詫風雲的原儒主義戰士們, 現在也開始了朝九晚五,打卡上班的日常生活了。

而這些蹬著小三輪上班的官員,又讓這座城市多了一種政治中心的氣度。

朱天王和趙忠義就是在這個春季回到闊別已久的南京城的。

他們已經在登州城呆了三年多了,那同樣也是一座發展的極為迅速,甚至都有點畸形繁榮的大都市......和手工業、商業、金融業均衡發展所不同的是,登州幾乎沒有什麼手工業,雖然有點兒貿易,但是根本沒有辦法和南京相提並論。可是登州的金融業卻繁榮得不像話!

在登州外牆內佔地並不算太大的登州商埠之中,至少彙集了上百家銀號和錢莊。每天進進出出的資金, 都數以萬計!

除了金融業發達之外,登州的房產市場也非常繁榮。在登州商埠的南面, 還有一片被高大的籬笆圈起來的僻靜街區, 籬笆圈內修建起了數百計大大小小的四合院。

這些四合院無論佔地大小, 都一律擁有高大堅固的外牆和厚實的木頭大門。而且它們的大門似乎永遠關閉,高牆之內也極少傳出響動,似乎並沒有人居住其中。

不過這些看似空置的房產卻都價值不菲,便宜的也得兩千銀圓, 最貴的甚至有價值過萬的......

但是誰要以為天王朱慈炯治下的登州府就只有發達的金融業、昂貴的地產業,和不溫不火的進出口貿易,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朱天王治下登州地盤不僅有蓬萊縣, 還有福山、寧海、榮成等三個面積很大的州縣。這三個州縣都沿著渤海,最不缺的就是相對比較封閉的半島和近海島嶼。

想在這些半島和近海島嶼上瞞著大清朝的耳目屯兵練兵可不是什麼難事兒。

實際上,大明登州鎮一年將近四百萬銀圓的花費,幾乎全部都用於招兵買馬、裝備訓練、囤積物資和建設軍營上了。

到了明王監國三年末的時候, 在福山縣、寧海州、榮成縣境內, 已經出現了芝罘島大營、養馬島大營、威海衛大營和成山角大營等四個“鎮級大營”!

藉著登州這個“自由之城”的掩護,四個齊裝滿員的大明陸軍野戰鎮,就這樣神不知、鬼不覺的在大清朝的眼皮子底下建立起來了。

如果再算上擺在臺面上的登州營的人馬,大明在登州屯駐的陸師精兵已經超過了七萬五千之眾!

這個數目已經足夠支撐一場跨海遠征之役了!

而就在登州的備戰工作接近尾聲的時候,朱和墭的“三年不戰”之約,也差不多到期了。

五年平遼,即將開始!

朱天王和登州大營總管趙忠義,自然要回一趟南京,來和監國明王朱和墭當面商量一下開戰的事兒。

當然了,他們倆也想親眼目睹一番大明帝都南京城如今的繁華......據說這座大明帝都的繁華,已經超過了前明滅亡之前的程度了!

朱天王和趙忠義在登州聽說南京如何繁華時還有些不大相信,畢竟前明末年的南京城可是一座擁有百萬人口的大都市啊!

而當時整個中國的人口怎麼都有一億幾千萬!

可是如今天下間的人口,頂天就是五六千萬之數,處於新大明治下的人口,怎麼都不會達到三千萬。

這麼點總人口,真能支撐起一座人口百萬的繁榮都市?

另外,生活在富裕溫柔鄉中的原儒,還有當年那股“愛拼才會贏”的勁頭嗎?他們還能打嗎?

不過當回到南京的朱天王、趙忠義,在朱和墭、大波玲、諸葛軍師、於老爺子、蘇勇等人的陪同下,登上了剛剛建成的閱江樓。登高俯瞰著好像一座繁忙的大工地似的南京城的時候,他彷彿又回到了三十年前......他們倆跟著倒黴的隆武帝流亡到南京城的那個夏天。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那時的南京城雖然比現在的南京還更繁華一些,但是朱天王感覺到的,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氛圍。

在弘光元年的南京,是無論如何都感覺不到明王監國四年的南京城所擁有的那種蓬勃向上的氣氛的。

看看那些蹬著小三輪從南京皇城那邊衝出來的長劍空錘的鬍子儒......這氣勢,這風風火火的勁頭,弘光年哪兒有這樣的場面?

朱天王收好了千里鏡,回過頭,笑著對朱和墭道:“那些騎著小車的原儒看上去都很精神啊!果然還有當年在廣州、潮州幹事業的勁頭!不錯,很不錯......可以一戰了!”

朱和墭也點了點頭,心想:“如果他們上班的時候也能有那麼精神就好了!”

想到這裡,朱和墭就笑著對朱天王道:“阿爸,現在國中清田、均田已經基本完成了......被朝廷所掌握的農田超過了三億畝,人口一共查出來兩千八百多萬,其中壯丁有七百萬之多,七丁發一,也足有百萬之眾,即使再打個對摺,也能拉出五十萬大軍,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