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明朝錦醫衛最新章節列表 > 235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35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

張陽站在奉天門廣場上有些無聊,他根本聽不見那些奏事官員都說了些什麼,當然如果他能聽見也許會更無聊。

其實對於這種大朝會,一般來說,政治行政資訊大都透過邸報在朝廷上公開,官員個人意見可以透過奏章形式向皇上表達。

不具備直接遞折權的四品以下官員,可以透過本部門長官代轉。

邸報又稱邸抄或宮門抄,類似政府政治行政新聞報紙,把每次大朝會中各種上奏的事項及皇帝的批覆,公佈在午門之外,讓百官傳閱。

而向地方上傳送的方式,一般由各省在北京專門設立的“提塘”官負責,或由總督巡撫的折差順道帶回。

因此如今的大朝會其實更多的還是些形式上的東西。

而且,從宣宗朝就開始任用親近大臣“代言”擬旨,即“票擬”,這是朝會政治功能更趨弱化的關鍵性一步。

“票擬”以奏事為中心,大致程式是:章疏由司禮監收進,發內閣擬票,經御筆或司禮太監“照票來字樣”批答後發出施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票擬制度形成後,皇帝透過授權,為自己的日常工作找到了代勞者,從而獲得某種程度的自由。

“內閣擬票”相對於皇帝“公朝決政”,不能不說是一項頗有成效的替代機制,它很快在宣宗暴亡,幼君嗣位的大變下體現了價值。

英宗以九歲的年齡即位,根本不具備當朝決政的能力,但早朝又是皇帝一個人的舞臺,絕對不允許一個類似宰相的人物出現,於是閣臣想出“權制”:首先限制每朝奏事件數,不得超過八件;其次,對所奏之事,先一日進呈“面帖”,由閣臣預先提出處理意見,皇帝照答即可。

一個上下以“章奏批答相關接”的政治運作形態在特殊時期維持了朝廷的穩定,自身也得到鞏固,英宗成年後,已無法恢復舊制。

從此早朝被抽去了“講政”的血肉,只剩下禮儀的皮骨,皇帝在朝堂上坐著,只是照已經擬好的處理意見“答旨”,傳命施行而已,別無一句多話。

由於早朝所行皆徇成規,空文太多,禮體又極嚴,“大庭之上,體貌森嚴,勢分懸隔,上有懷而不得下問,下有見而不敢上陳”,君臣雙方的主動性都受到制約,到最後,“奉天門奏事,徒為觀聽之具”。

也就是說,在明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君主立憲制,及內閣議會制的雛形,這也是為什麼明朝後期的一些皇帝幾十年不上朝,而整個國家仍然運轉正常的原因。

原本今日的大朝會也應該如以往的一樣,眾大臣們正在等著皇帝宣佈退朝,大家好趕緊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坐在奉天門裡面的朱厚照這時候也在朝著奉天門廣場張望,想要找到張陽所在的位置。

不過就像張陽看不清朱厚照一樣,朱厚照同樣很難從幾千人之中找到張陽。

朱厚照在百無聊賴的四處張望的時候,卻突然發現在陛前的御道正中,赫然有一封端正放置的文書,十分刺眼。

朱厚照感覺很詫異,垂問殿前當班的糾儀御史說:“是什麼人竟然把奏疏給遺落了?!”

糾儀御史不敢怠慢,急步上前,撿起這份文書,看到它的用紙、摺疊形式和尺寸,都與通用的題奏本章相同,在封面正中也赫然寫有一個“奏”字。

“啟奏聖上,確是一份奏書。”

“奏本為什麼不由內閣,由通政使司呈遞前來?是誰如此荒唐,竟將奏本遺落在殿前御道之上?”朱厚照有些啼笑皆非,他整日裡都被很多言官斥為荒唐,可是今天竟也有人比自己更加荒唐了,朱厚照倒是準備一會兒好好奚落奚落這個糊塗官兒。

御史將檔案捧遞過來,由內侍接轉,交呈御覽。

這樣異常的事情,讓奉天門廣場的上滿朝文武也都內心各自嘀咕,不知又有什麼禍福?

怪事年年有,這個年頭特別多呵!

正德似乎還不太在意,口氣平和地說:“既然是奏本,通政使司念一下吧!”

通政使司陳文綱走出班來,雙手接過內侍交下來的檔案。

原來通政使司的職務是負責收受全國章疏的部門,對未經本司而直接封進的題奏本章有責任參駁。

陳文綱對於今天發生的奇特事件,本來就十分擔心會被指控為瀆職失責,現在由皇上御命讀念,更是提心吊膽地跪捧檔案,翻開首頁。

豈知道,不讀猶可,一看首頁的題要,他便嚇得魂飛魄散,驚慌失色,不敢念出來。原來該件的題要開宗明義寫到:

“微臣等披瀝血誠,甘冒萬死之誅,嚴劾不法閹宦劉瑾等人貪墨奸詭,趨媚奉上,屠戮賢良,攬權誤國事。……”

陳文綱顫聲讀了題要,伏在地下不斷叩首:

“本件誣衊內廷重臣,微臣以為不宜當眾誦讀,敬請皇上裁定。”

自從司禮監大太監劉瑾創罰米法以及立枷之刑後,已經很少有人敢於在大朝會公開彈劾他了,今天又是有什麼人上奏?膽子不小啊!

朱厚照更加好奇了,詢問道:“是什麼人上的奏?”

陳文綱慌忙翻看了奏件的起首和結尾,回奏說:“回皇上,沒有署名,是一件匿名文書。”

朱厚照搖了搖頭,示意將檔案送上來。

朝臣們聽到這樣的題要,各有各的想法,有人心有餘悸,又怕再鬧出新的大案;有人在內心興奮,高興看到劉瑾當眾出醜;也有人估計事不關己,乾脆看看熱鬧。

但眾官都不敢流露表情,像雕塑一般僵立在奉天門的廣場之上,只不過這時,眾官大概都不會覺得今日的大朝會有些無聊了。

朱厚照結果奏疏,粗略披覽了一遍,內容並沒有什麼新意,還是如以往一樣彈劾劉瑾貪贓枉法、賣官鬻爵、草菅人命,然後捎帶這還罵自己沉迷於豹房享樂,荒廢國事等等,至於什麼國將不國、蒙羞與祖宗之類的大言也層出不窮,奏本結尾,還大書一筆:“查奸豎劉瑾罪大惡極,所犯迷惑聖聰,導引嬉遊之罪八,欺罔之罪三,僭越之罪六,貪婪之罪十一,殘忍濫殺之罪十五。合共四十三款,俱為常赦所不原。元惡巨憝,非誅戮無以正人心,嚴國法,應請照《大明律》,援處分大逆例,立予正法示眾。”

朱厚照看完,不禁瞄了一眼站在階下的劉瑾一樣。

這劉伴伴倒是安之若素,表情莊重嚴肅,彷彿這本匿名的奏疏跟自己毫無關系一般。

如此,朱厚照倒是有些興趣索然,淡淡道:“不過是匿名文書罷了,眾卿退朝吧!”

隨即,又有響鞭聲響起,一時間,奉天天門下,上千個品級不同的大小官員跪伏在地,一排排的烏紗冠帽和花錦朝服,眾官佩帶的黃、綠、赤、紫各顏色的綬帶散亂交錯,構成一幅五色斑斕的百官圖,煞為壯觀。

…………

散朝之後,張陽隨著眾官一齊走出午門,不少官員擠在宮門抄的佈告欄前,等待去看今日大朝會的各項政令,並且想要看今日匿名文書的處理結果。

張陽也好奇地去看了看,因為張陽的身材高大,倒是不必跟那些官員擠在一起,站在人群後面,便可以清楚地看到宮門抄的內容。

今日大朝會中的各種政令包括了山東匪亂的戰局情況,包括減免山東及周邊地區稅負錢糧,調集邊軍入關平亂等等。

接著便是劉瑾奏請遣御史等官清理屯田,並奏疏鹽法四事:一、請免徵天下戶口食鹽銀鈔;二、請令巡鹽御史躬親掣驗;三、請禁私販夾帶;四、請禁空文虛引。戶部覆議奏報得旨:劉瑾原奏鹽法事宜,經劃周詳,防範嚴密,誠為國家重務,既多官會議,戶部查算明白,可以經久通行。軍民戶口食鹽仍舊,其餘俱永遵行……

對於這些政令,眾官議論紛紛,張陽也聽不出什麼所以然來,而對於匿名文書一事,宮門抄倒是沒有提及,而張陽繼續往下看,卻意外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宮門抄之中:

“敕令平虜伯、輕車都尉、昭勇將軍、錦衣衛指揮僉事張陽,掌直駕侍衛,兼領北鎮撫司……”

顯然,自這則敕令之後,張陽的這個錦衣衛指揮僉事便不再是一個幹領工資的虛銜了,而是一躍變為錦衣衛之中的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而這時,很多官員也看到了宮門抄下面這則不顯眼,卻分量極重的人事任免,紛紛開始互相詢問這“張陽”是何方神聖,為何突然冒了出來,就掌握了錦衣衛大權?!

要知道,錦衣衛之中分量最重的機構毫無疑問便是掌管著詔獄、偵緝緝拿以及對外刺探情報的北鎮撫司了,以往這南北鎮撫司都是掌握在錦衣衛指揮使的手中,而近年來,南北鎮撫司更確切地說,是被立皇帝劉瑾牢牢掌握。

然而為什麼這北鎮撫司卻突然改換了門庭?!

更何況這錦衣衛指揮僉事張陽還掌直駕侍衛,也就是說,這張陽完全可以繞過錦衣衛指揮使石文義,以及大太監劉瑾,直接與皇帝打交道!

難道大明朝要變天了?!

這一項人事任免,顯然比之前御道上的匿名文書更加一石激起千層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