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明朝錦醫衛最新章節列表 > 295章 楊廷和與王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95章 楊廷和與王瓊

今日裡在內閣值房值守的閣老正是楊慎的父親,楊廷和。

楊廷和,字介夫,號石齋,四川新都人。

很顯然,楊慎的天才,正是繼承於自己父親的優良基因。

楊廷和1歲便中舉,19歲便中殿試第三甲同進士,弘治二年,楊廷和進修撰,參修《憲宗實錄》和《會典》,擢左春坊大學士,隨後任職太子府詹事,當上了朱厚照的老師。正德即位後,楊廷和也一躍由詹事入東閣,專典誥赦,不過之後便因為得罪了大太監劉瑾,被打發到了南京,改官南京戶部尚書。

不過,好在朱厚照這小子念及舊情,十分想念自己的楊師傅,楊廷和剛到南京不久,便被朱厚照找了個理由召還,授文淵閣大學士參理機務,遷吏部尚書。

可以說楊廷和的仕途到現在基本可以算是波瀾不驚,而且因為朱厚照的原因,一步一個腳印,平步青雲,文官之中,如今也只在李東陽之下,不出什麼大差錯的話,眼瞅著便是下任內閣首輔,即便是劉瑾,這會兒也再也無法撼動楊廷和的地位了。

而且,楊廷和兒子也爭氣,年紀輕輕便以才子之名,名滿大明,似乎馬上就要能彌補自己當年沒有得中一甲的遺憾了。

不過,楊廷和還有一個煩惱的源頭,那就是常常會出現種種狀況,讓他疲於應對的皇帝朱厚照。

還好,楊廷和總算是大明朝唯一幾個能稍稍勸得住皇帝的人,用史書上的話來評價:正德年間,武宗常訪疾問苦,多不在京。楊廷和入值中樞,參與機要,“鎮靜持重”,“補苴匡救”,“災賑蠲貸猶如故事,百司多守法”,使國家機器正常運轉。封建史家對此歌頌備至。明末文人陳子龍指出:“武皇穆駿西馳,而天下晏然者,以任相得人也。”

而用李東陽的話來評價說,那就是:“吾於文翰,頗有一日之長,若經濟(經邦濟國)事,須歸介夫。”

意思是吟詩作詞,我還算比較擅長,但是要說起治國安邦的本事,那我就不如楊廷和了,足見這會兒還是內閣首輔的李東陽對於楊廷和的評價之高。

…………

而這會兒,楊廷和也不僅僅是一個人在內閣值房之中,與他對坐之人,與張陽也有些淵源,那就是張陽曾經冒充的王景隆的老爹,如今的禮部侍郎,王瓊。

王瓊和楊廷和同歲,如今都是剛好五十歲,兩人志趣相投,這會兒也都在吏部,又先後因為得罪劉瑾,被打發到南京吏部任職,而且在朝中文臣中,又都算得上比較激進的改革派,所以兩人算是相交莫逆。

這個王瓊是成化二十年才中進士,比少年得志的楊廷和要晚6年,不過雖然如今王瓊的官位在楊廷和之下,不過在後世,王瓊的名氣顯然要比楊廷和還要大上許多,甚至和於謙、張居正一起被稱為明代三重臣。

按理說,王瓊這會兒應該在南京吏部任上,不過因為要回京述職,才出現在了內閣值房之中。

而這會兒,楊廷和正拿著一個寫著密密麻麻小字的文書,給王瓊觀瞧。

看著文書的王瓊,不禁有些呼吸急促,瞳孔放大,甚至喉嚨都有些發乾,看著那文書,王瓊連一旁的楊廷和都顧不上了,半個時辰的時間裡,竟然一句話都沒跟楊廷和說過。

知道王瓊德性的楊廷和也不說話,只是微微笑著,看著王瓊。

直到王瓊終於將那文書看完,長出一口氣,將文書合上,並用手細細摩挲的時候,楊廷和才笑著開口:“如何?晉溪,這份文書,你覺得怎麼樣?”

王瓊字德華,號晉溪,楊廷和正是叫的王瓊的別號。

“石齋,你這是在考校我嗎?在我看來,這分明就是我朝的隆中對啊!石齋,這份文書是由你起草的?!”王瓊閉了一會兒眼睛,在腦中默默想了想文書中所言的內容,然後睜開眼睛,目光炯炯地看著楊廷和。

“非也!晉溪你絕想不到,這份文書是劉瑾劉太監剛剛使人給我送來的!”楊廷和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這一句話說的,讓剛剛正要喝茶的王瓊聽了,差點沒有嗆水嗆死過去。

“咳咳咳咳……”王瓊咳了好一陣子,才緩過氣來說道,“難道是張彩的章程?!不對啊,張彩這廝雖然也算高明,但是他卻多是守成保守之策,他人雖然風采奪目,可是這性子卻是穩重的很。再說,劉瑾他這會兒也是風雨飄搖,得罪的人不可謂不多,已經有很多人等著看他的笑話了,要是這條陳一出,別的不說,只說這改漕運為海運,這個開海禁,這個改革兵制,便要得罪天下一半的人啊!怎麼張彩還會給劉瑾那老賊出這麼個條陳?!這是準備把劉瑾老賊放在火上烤啊!!雖說我王瓊跟劉瑾老賊不對付,也樂得看見他如商鞅一般,乾脆被人車裂了。可是若是因為劉瑾,讓這奇策成為眾矢之的,步了王莽、王安石之改革的後塵,那就實在有點得不償失了啊!”

“晉溪,這次倒是你猜錯了,這份文書條陳雖然是劉瑾送過來的,卻不是張彩之策,而是另有高人啊。”楊廷和笑著搖了搖頭說。

“哦?!還有高人?!難道……不對不對……難道是今年的新進士?”王瓊聽了以後一驚,然後馬上陷入沉思,搖頭晃腦地想著,到底是哪個人,有這麼大的膽子,出了這麼一條奇策。

“我也不跟晉溪你賣關子了,出這奇策的人,恐怕晉溪你大概也曾有所耳聞,正是新近的錦衣衛指揮僉事,張陽。”楊廷和從桌上拿起一杆筆,然後欠得了墨,在桌上鋪開的宣紙上,寫下了“張陽”二字。

“張陽?!這名字好像聽說過……”王瓊果然聽著這個名字覺得耳熟。

“哈哈,這小子前些日子還曾經冒著你家小兒子的名字,把京城裡的花魁玉堂春給抱回家了,難道你這做過便宜老子的沒有耳聞嗎?!哈哈哈。”楊廷和大笑道。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嗨!!是這小子!荒唐,荒唐啊……”王瓊這才想起來自己是從哪裡聽說過張陽這個名字,正搖頭跟著楊廷和一起苦笑的功夫,一個小太監突然跑進了內閣值房。

“楊大人,你在這裡,真是太好了,快點,快點隨我去仁壽宮!!”小太監也顧不上給楊廷和行禮了,氣喘吁吁地說道。

“嗯?!仁壽宮?出了什麼事兒了?”楊廷和看著小太監,有一種不好的預感啊。

“楊大人,皇帝、皇帝陛下他……他要帶兵攻打仁壽宮了!!”小太監其實也不是非常瞭解仁壽宮那邊的具體情況,就想當然地說道。

“什……什麼?!”饒是以楊廷和這麼多年來的養氣功夫,也被這個訊息驚得連手中的毛筆都掉在地上,“晉溪,快,快隨我一起,快……快走!!”

倘若是別的皇帝,別的內閣重臣,聽到這樣的訊息,一定會先猜這傳信的小太監得了失心瘋,或者睡糊塗了,可是楊廷和卻最瞭解自己的皇帝弟子,這傢伙頭腦一熱,可真是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啊!

楊廷和也不再看那小太監,一溜煙地便跑出值房,朝著仁壽宮而去了,這會兒他自然也顧不上外臣不得進入後宮的規制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