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明朝錦醫衛最新章節列表 > 81章 最後的無敵艦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81章 最後的無敵艦隊

“主……呃,朱總兵大人,水匪的船隊已經被擊沉的擊沉,打散的打散,只是匪首的旗艦逃脫了,已經派船去追擊了。”一身太監服色的羅祥站在朱壽身旁弓著身子說。

而朱壽則身穿著大將軍盔甲,威風凜凜地坐在軍艦甲班的最高處,四周身穿明光甲的戰士環繞,端是威風的緊。

…………

朱壽坐的的這艘戰船是大明水師的主力戰艦,三桅炮船。

此船為四百料的巨型船,這種船,身高大,首昂尾翹,航行迅速,不懼風浪,樹桅,主桅高4丈,船長0丈,艙5層,船面設樓高如城,可容00人,船面設樓高如城,旁有護板,士兵掩護在其後向敵船射箭發彈,擲火球、火磚、火桶。

另配重型主力龍熕炮8門,千斤炮40門,碗口銃60門,迅雷炮60門,火藥床弩80架……如今看來,基本可以說已經武裝成了刺蝟一般,在1509年這個時代的海洋上,這種三桅炮船無異於如今的大型戰列艦,絕對是無敵的戰略級的武器。

而在朱壽的旗艦旁邊,還有兩艘福船,這種船比三桅炮船略小,樹桅,艙層,艦首備巨型龍熕炮1門、千斤炮6門。

艦隊中還有其它的蜈蚣船、海滄船、車輪舸、蒼山船、子母船等等大小船隻將近三百艘。

如此龐大的艦隊自然如車碾螳螂一般,摧枯拉朽地就將海沙幫的那幾艘看起來很厲害的戰船給擊沉了,以至於朱壽的旗艦都沒有機會開火,實在讓朱壽無趣的很。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果張陽能夠在此看到如此景象,也許一定會為明朝沒有發展成一個海權國家而可惜無比。

甚至如果張陽能夠看到大明戰船上如此之多的火器,他一定會錯以為自己來的不是明朝,而是南北戰爭時期的美利堅。

其實,元末,在朱元璋與陳友諒進行的洪都之戰和鄱陽湖水戰中,雙方就已經開始使用火器了。

17年,也就是洪武四年,大明海軍就已經開始批次製造口徑為11釐米的碗口銃,首創火銃與冷兵器依次攻擊敵船的水攻戰術,而且各地衛所駐軍已有10%裝備火銃。

而到了正德16年,明朝軍隊先後兩次在屯門和西草灣與葡萄牙人發生海戰,並繳獲葡萄牙人的佛朗機炮後,大明的鑄炮技術就更上一層樓了,到嘉靖朝,戚繼光、俞大猷等人為了抗倭大力造船,並將這些炮結合大明的造船技術,可以說是建造了一支無敵艦隊。

然而,這卻只能說是大明帝國海上力量的一次迴光返照。

在明朝初年的時候,整個大明朝僅沿海一帶的戰船就有五千艘左右,如果加上沿江臨河的戰船,明朝的戰船總數就更多了。

然而,隨著屢次頒佈的禁海令,再加上蒙古騎兵不斷襲擾,大明的注意力逐漸被從海上轉移到內陸邊疆,原本用於海軍的資源,全部轉移到了西部邊塞,自仁宗和宣宗時期,大型戰船就開始停止製造。

而自大運河開通之後,明朝政府更是將海軍士兵調往運河運輸糧食,水兵變成了運輸工人。

同時,海軍水寨士卒的缺額情況也跟其他陸上衛所相同,甚至更厲害一些,僅僅以如今張陽所在的山東一地,原本屬於大明北方最重要的海軍基地之一的登州衛,此時能夠出海的大戰船隻有三艘,而剩下的船隻則大部分在港口中腐爛,甚至船上的舊木料都已經被軍官販賣了。

至於鄭和下西洋時,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九桅十二帆的巨型寶船,如今整個大明已經找不出一艘來了。

可以說,如今朱壽所乘的這支從天津衛開出來的龐大艦隊,已經是大明能夠拿出手的唯一一個還算完整編制的艦隊了。

而且就算是這支艦隊,船上的水兵也大多只是樣子貨,操船操炮技術都令人髮指,要不然,也不會出現三百多支大小船隻圍殲數十艘海盜船,還讓海盜船的旗艦逃跑了的“奇蹟”。

…………

“人找到了嗎?”朱壽並不關心水匪頭子是被殲滅了還是逃跑了,他現在關心的是張陽的下落。

“回稟總兵官,登島的人回報說,他們找到了一個曾經被水匪派去伺候張大人的小丫鬟。”羅祥趕緊回答。

“(⊙o⊙)!哦?張……張千戶他還有人伺候?!咳咳……繼續說……”朱壽驚奇地打斷了羅祥的話,至於朱壽嘴中的張千戶,自然就是張陽,在張陽落入匪窩的這段時間,朱壽已經擅自把張陽給提升成了錦衣衛駐天津指揮使司千戶,跟王敏同級,張陽就這樣從一個無品無級的錦衣衛校尉,一下跳到了正五品,如此火箭一般不講道理的升官速度,原本是絕不可思議的,然而在朱壽這裡,這也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罷了。

也正因為張陽從錦衣衛校尉變成了錦衣衛千戶,天津衛水師出兵的營救行動才變得名正言順。

而朱壽對於張陽之所以被擒的解釋則是:張千戶在偵辦張宗說、張宗譚二人謀逆大案時,失手被擒……

“據那小丫鬟說,張……千戶他用了一種奇怪的藥物,一下子就將外面看守他的人給迷暈了,據說逃跑時還引來了天雷,最後奪了一艘船便出海了,之後去哪裡便不得而知了。”羅祥將得到的訊息詳細轉述給朱壽聽,張陽煉製了一種能治心痛病的仙藥的事情也包括在內。

“(╯▽╰),嗯,這確實是張大……人能夠做出來的事情,可惜本總兵沒有能夠親自看到張千戶的壯舉,可惜,可惜了。”朱壽聽張陽出逃的過程,彷彿一部傳奇小說一般,實在是心生嚮往不已。

可是羅祥在一旁聽到朱壽如此說,冷汗都滴下來了,這算是萬幸朱壽沒有跟張陽一起被海匪抓住,要是真跟張陽一起被抓了,估計大明朝上下如今都已經炸了鍋了。

“總兵大人,島上還抄出來不少信件,是張小侯……呃,張宗說與海匪勾連的信件,另外島上還找到了一些倭寇,應該就是在青縣時的漏網之魚。那海匪頭子,正是嘯聚京畿一帶的大土匪頭子張茂!除此之外,島上各種鎧甲、弩弓無數,各種違禁物品,足夠他們誅九族十次不止了。”羅祥繼續跟朱壽彙報說。

“好!!這次還看那老妖婦如何說!”朱壽興奮地拍了一下虎皮座椅的椅背,卻讓一旁地羅祥心臟劇烈地跳了一下,他趕緊裝作沒有聽到朱壽的話,低頭不語。

“那麼接下來,就派船沿著海岸搜尋張千戶的下落,回航!!”朱壽意氣風發地說,他自覺自己打了如此大的一個勝仗,回去也該嘉獎一下自己了……

——————————————————————————

萊州城西邊一處破敗的村子,在村中大戶的院子裡。

“報告大帥,有個自稱張茂的人來投!”一個身上穿著,勉強可以算是棉甲的小兵大聲稟報。

“哦?!張茂?這個名字似乎聽說過啊。”義軍,或者說叛軍,抑或響馬的頭子楊虎,坐在一個太師椅上,轉頭問自己的軍師,趙懷忠。

這楊虎原本只是青州府的一個馬戶。

明初沿襲元制,僉派今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地區的農民充當養馬戶,餵養種馬,繳納馬駒。

後又令京畿附近的若干州縣改養寄養馬。

從餵養種馬地區徵取孳生的馬匹,送到北京附近寄養,以備隨時取用,稱為寄養馬。

養馬戶飼養種馬和寄養馬如有任何閃失,即需買補賠償。

因為養殖條件差,又沒有合理的防病害機制,小馬駒病亡的事情時有發生,以至“小民賣田產鬻男女以充其數,苦不可言。”

時稱“江南之患糧為最,河北之患馬為最。”

如此,馬戶原本沒有土地,又拿不出賠償馬駒的錢財,只能被“逼上梁山”,落草為寇。

而今年以來,整個北方地區一滴雨都沒有下,遠離河流的地區的莊稼基本已經絕收,靠天吃飯的農民們為了躲避即將到來的大饑荒,紛紛出外就食。

再加上京畿一帶王侯貴族仍然貪得無厭的聚斂土地,更加增加了無數失地農民。

在此背景之下,楊虎輕而易舉地便收納了匪兵上千人。

然而隨著手下數量的大量增加,原本楊虎還算“收支平衡”的山寨,自然就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眼看著存糧急劇減少,楊虎自然不會坐以待斃,率眾開始劫掠村莊州府。

因為山東各州的明軍衛所早已糜爛不堪,一時之間,這楊虎竟然所向披靡,風頭無量,隊伍也隨著四處劫掠,裹脅鄉民,迅速擴大,算上各種老弱病殘,如今已有了上萬人的規模。

楊虎甚至也順勢自封了自己常勝大元帥的頭銜。

“如果不是同名的話,那張茂應該是海沙幫的大當家,手下人馬船隻無數。”趙懷忠坐在楊虎的下首,回答楊虎的問話。

這趙懷忠原名趙鐩,是個屢試不第的落魄秀才,算是楊虎的同鄉,也被楊虎裹脅算是落了草。

但是趙鐩即便是落了草還自欺欺人認為自己是為了替天行道,為了清君側,為了剷除朝中奸佞,因此改了個名字叫趙懷忠,意為“身在煉獄,常懷忠義”。

不過,這趙懷忠雖然書讀的不怎樣,這鬼點子確實不少,如果沒有他的加入,以楊虎的手段,確實也招呼不了一個如此大的隊伍。

“哦?他張茂不在自己海上尋食兒,來投我作甚?難道真是看我勢大,也要共襄盛舉?”楊虎洋洋自得地說。

“那張茂帶了有多少人?”趙懷忠詢問進來報信的士卒。

“大約只有不到100人,不過看起來都是精銳。”士卒趕緊回覆。

“好,讓張茂一個人進來!”楊虎沉聲說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