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餘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分鐘熱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分鐘熱度

按照武松的說法,這十三抓是一名關西拳師所創。

那拳師本就拳腳高明,後來途經嵩山,拜訪少林,並與寺中武僧切磋。

武僧以五形拳取勝,令拳師心有不甘。

於是,他留在少林寺,並根據少林五形拳,創出這門十三抓的功夫。

雖說後來這門功夫被納入少林絕藝,可實際上,他並非少林嫡傳。

武松也是偶然間學來這門功夫,如今見高餘突然對習武有了興趣,也就想到了這‘十三抓’。若是其他功夫,如羅漢拳、五形拳之類,武松不好傳授。可‘十三抓’卻沒有這方面的顧慮,武松也不介意教給高餘。

說實話,十三抓的要求不高。

可即便是門檻再低,也需要刻苦練習。

高餘的悟性、根骨,在經過光陰蟬的改造之後,可說是非常出眾。

但光陰蟬改得了他的身體素質,卻改不了他骨子裡面,那股子懶散勁兒。

出了杭州,沿運河一路北上。

還沒等船抵達江寧,高餘就吃受不起了!

他學武,三分鐘熱度。但是不管學哪一種拳腳,其實過程都非常枯燥。

練了三五天,高餘就有些煩了。

練了近十日,他就不想練了……

其實,當年跟隨師父的時候,他也是如此。

某年某月某日,心血來潮,突然要練武,於是央求著師父傳授他功夫。

剛開始,張懷清很高興。

畢竟這是他老徒弟,他還想著高餘能傳承他的衣缽。

但沒過幾日,高餘就不練了……哪怕是張懷清嚴加訓斥,他撒潑打滾的就是不願意吃苦受罪。如此反覆了幾次,張懷清也就對他沒了希望。

用張懷清的話說:一清你根骨本就不好,又沒有個恆心和長性。

都怪我,把你慣壞了……也罷,你想學就學,想練就練,師父也不逼你。

這一次,高餘的長性還算不錯,堅持了十三天。

在渡過長江之後,他就再也不想練下去,各種藉口頻出,令武松哭笑不得。

倒是扈三娘對此頗有興趣,十幾天下來,是真用了苦功夫。

一套‘十三抓’,被她練得頗有章法,按照武松的說法,已經登堂入室。

“衙內,二郎這套拳法不錯,你若認真練下去,說不得能爐火純青。可惜你半途而廢,卻平白便宜了三娘。以後,怕是你更不是三娘對手。”

“貧道堂堂男子漢,怎會和她一個婦人認真?”

“可是,你這次也看到了,江湖兇險……你總要有一手防身的本領啊。”

“我有啊!”

高餘話音未落,一道寒光出手,蓬的正中船艙壁板。

飛刀沒入壁板三寸,奇準無比。

即便是陳廣,也沒有看清楚他這一刀是如何出手,又如何正中目標。

“好飛刀!”

陳廣連連稱讚,也就不再逼高餘練武。

這種事情,需要高餘自己主動才行。陳廣和武松都很熱心,可他自己不上心,又能有什麼用處?陳廣也好,武松也罷,都堪稱當世的高手。

即便是那呼延通,也算得猛士。

高餘不肯吃苦聯絡,這許多資源,也就便宜了扈三娘。

她畢竟是女孩子,練不得那種大開大闔的招式。但陳廣和武松又是何等人物,雖說拳腳剛猛,但也並非不會那種陰柔招數,一併傳給了三娘。

+++++++++++++++++++++++++++++

一行人渡過長江後,便改走陸路。

並非是水路不暢通,主要是在進入京東路所治後,沿途哨卡明顯增加了許多。

主要是因為宋江在京東路鬧得太兇了,連帶著水路也受到影響。

相比之下,走陸路可以繞開京東路,自應天府直奔東京,相對方便許多。

“衙內,咱們到了應天府之後,最好兵分兩路。”

這應天府,又叫做‘南京’。

不是後來的南京,而是大宋陪都之一,坐落於河南商丘地區。

高餘疑惑道:“教頭,為什麼要兵分兩路?”

陳廣壓低聲音,道:“衙內此次隨行押運了這許多錢兩,若隨著衙內光明正大入了汴梁,豈不是容易落人口實?衙內如今,可不是年初那個剛從須城回來的一清道長。你在兩浙路做得好大事情,難保會有人盯上你。

況且,太尉身份也非常敏感,萬一被人知道了箱子裡的寶物,定會尋你父子麻煩。”

陳廣沒有做過官,卻不代表他不懂那官場上的事情。

這次方臘造反,明教作亂,最出彩的不是童貫,也不是譚稹,而是高家一門三人。

高俅,向官家舉報揭發了朱勔。

高傑,在整個兩浙路潰敗之時,與嘉興堅守城池,擋住了叛軍的攻擊。

高餘,更了不得。

孤身犯險,一手拆穿了明教的陰謀,為朝廷提供了極為有效的情報,使得朝廷能夠及時調動兵馬,南下平定叛亂。更不要說,他揭發了朱彪;刺殺了裘日新、湯逢士一幹明教的重要人物;還阻止了方臘水淹杭州的陰謀。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換個人,可能保不住這些功勞。

可是放在高餘身上,絕不會有人與他爭搶。

他,可是連官家都在關注的人物……

如此一來,高家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許多看不慣高家的人,會找高家的麻煩。

高餘聽了陳廣的解釋,恍然大悟。

“那,我該怎麼辦?”

“衙內也不必擔心,我倒是有一個計策。”

“請講。”

“我和呼延帶一部分人,先押送這些金錢去西京洛陽。

衙內只管和二哥、三娘回去,則不會被人察覺。正好,我那甥兒大志,即將入開封府做事。到時候可以讓他和呼延送去汴梁。衙內可還記得常小六嗎?他如今是汴梁有名的都商稅務,透過他把錢送進汴梁城,神不知鬼不覺。”

高餘聞聽,頓時露出恍然之色。

他旋即想起一件事,問道:“那李大志的事情,解決了?”

“虧得衙內關照,已經完滿解決。

那洛陽令已經被罷職,新任的洛陽令趙鼎本打算重用大志,但後來不知怎地,開封府卻發出了凋零,命他前去就職。我想著,來汴梁也好,有衙內關照,總好過他在洛陽一個人無親無故,更連個靠山都沒有。”

“那他是真有本事了,開封府可沒那麼容易進去。”

高餘哈哈大笑,旋即對陳廣道:“教頭說的有理,那就依教頭所言,你和呼延先去西京,而後再送來汴梁。到時候,我會與六哥招呼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