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餘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章 念奴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章 念奴嬌

‘蓬’!

角門閉攏。

中年人從地上爬起來,一臉怒色。

可是,他又感到無奈,惡狠狠朝那官衙高牆瞪了兩眼之後,從地上撿起琴囊,轉身準備離開。

“無量太乙救難天尊!”

高小餘上前,攔住了那人去路。

他雖說衣衫襤褸,但這禮數卻做了一個十足。

中年人一愣,眼中流露出嫌棄之色。不過在表面上,他還是稽首給高小餘還了一禮。

“這位道長,有何指教?”

“官人休客套,小道只不過是一個落難的出家人,當不得‘道長’稱呼。

方才,小道聽到有人談及柳詞和學士詞,故而有些好奇,冒昧攔阻官人,還請恕罪。”

高小餘跟隨師父走南闖北,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口才不差。

他言語客套,讓那中年人也發不出火來。

再加上他那道士的裝扮,中年人想來也是個崇道的人,所以聽高小餘說完,發出一聲長嘆。

“聽口音,小道長不是本地人。”

“小道有江南而來,不想途中遇到了賊人,所以才流落寶地。”

“原來如此。”中年人回頭看了一眼那官衙大門外的衛兵,示意高小餘跟上。兩人走到旁邊,他才道:“小道長既然不是本地人,那一定也不知道,那衙門的深淺。

這是都同巡檢司,也是東平府兵馬都監衙門。

新來的那高都監好學士詞……可官家曾有旨意,嚴禁民間傳唱蘇黃詞。雖說後來放寬了,但是,我等小民又怎敢輕易傳唱?咱叫樂清平,在這南街的鶴園做樂師。

那鶴園本就是煙花之所,姑娘們好的是‘楊柳岸曉風殘月’,客人們喜的是風花雪月,所以唱柳詞的人多,好學士詞的人少。咱不過是鶴園一普通的樂師,為的是養家餬口。可誰料想哪個殺千刀的說咱是須城第一樂師,被請來為高都監獻藝。

可這結果……須城終究不是汴梁那等去處,能唱學士詞的人不會太多。”

這樂清平說完,便搖頭嘆息著離去。

高小餘也沒有再阻攔,而是若有所思的看著那官衙的高牆,心裡面更思忖起來。

馬大壯這次之所以被判重罪,更多是因為這官衙裡的高都監。

有道是,解鈴還須繫鈴人。

要想馬大壯提前出獄,最好的辦法是找這位高都監鬆口。之前高小餘沒想到這一點,是因為他對這高都監毫無瞭解,更沒有門路。事實上,不僅僅是高都監,整個須城衙門,他都不熟悉。周寡婦土生土長的須城人,也願意使錢,都救不得馬大壯,說明了什麼問題?她最多也就認識些普通差役,卻無法和須城高層搭上話來。

既然普通差役沒有用,想要解救馬大壯,還需從高層著手。

這高都監,無疑是最好的突破口……

高小餘心裡已經有了計較,於是就圍著那官衙週轉起來。

咦?

高小餘轉了一圈之後,來到這官衙的後門。遠遠的,他看到了兩個人在街角探頭探腦向這邊張望,心裡不由得一動。雖然隔著一段距離,可高小餘還是能認出,那兩人正是之前跟蹤他的兩個閒漢……這兩人還真是陰魂不散,實在是讓人心煩。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這時候,從那高牆後,傳來了歌聲。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歌聲唱的,正是蘇學士晚年所作《江城子·蝶戀花》。

看起來,這高都監還真是愛煞了蘇學士的詩詞。按道理說,朝廷雖然禁止傳唱蘇黃詩詞,可是以蘇學士的名氣,民間唱蘇黃詞的人並不算太少。當初高小餘在杭州時,就聽得許多人唱過蘇詞,也未見有官府出面查問。為何這須城,就唱不得蘇詞呢?

“今下蘇詞,總不得真滋味。”

這是當初高小餘師父,在吃醉了酒之後,說過的一句話。

高小餘心裡一動,突然想起了光陰蟬贈予他蘇琵琶時的介紹。

‘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是這個原因嗎?

高小餘並不是特別清楚。

光陰蟬所說的這個典故,他從未聽人說過,就連師父也不知道。

要知道,師父也愛學士詞,卻只能說‘不得真滋味’的話語,但究竟是何處的問題,也說不清楚。

高小餘猶豫一下,還是決定試一試。

他向四處看了兩眼,走到距離高牆不遠處的一顆大樹下。

擁有宗師級的樂器專精技能,從某種程度上,也強化了他的聽力。從高牆內傳來的歌聲可以判斷出來,對方大體所在的位置。高小餘在樹下坐好,便取出了蘇琵琶。

他定好琴絃,把琵琶抱在懷中,而後深吸一口氣。

左手手指捺打琴絃,銅琵琶發出一個虛音,右手旋即急促的撥動琴絃。

“這廝在做什麼?”

遠處監視高小餘的兩個閒漢,頓時懵了。

他二人你看我,我看你,想不明白高小餘好端端的,為何突然彈起了琵琶來?

就在他二人感到困惑的時候,高小餘卻突然唱出聲來。

“塞上長風,笛聲清冷。

大漠落日,殘月當空。

日夜聽駝鈴,隨夢入故里。

手中三尺青鋒,枕邊六封家書。

定斬敵將首級,看罷淚涕凋零。

報朝廷!誰人聽?”

歌聲淒涼蒼茫,卻又透著一股子空靈之氣,令人彷彿置身於無邊無際的大漠之中。

高小餘曾隨師父在關西流浪數載,更去過西夏,深入漠北荒涼之所。

他能說的一口流利的關西方言,即便是當地人,也未必能分辨清楚。而他手中的這把蘇琵琶,更採用的是‘五絃琵琶’,與當下最常見的‘四弦琵琶’略有不同。

這五弦琵琶,源自西域,在盛唐時期最為流行。

然而入宋以後,五絃琵琶漸漸被傳統的四弦琵琶所取代,能使得五絃琵琶的人,也變得越來越少。這首歌,高小餘取的是《將軍令》的調子,曾經是唐王朝的皇家樂曲,流傳至今,有多種曲譜和演奏方法,而五弦琵琶曲則是唐時西北地區最流行的一種曲譜。

宗師級的樂器專精技能,令高小餘和手中的琵琶產生出一種奇妙的靈魂共鳴。

這把蘇琵琶在他手裡,似乎又有了生命,暢快淋漓的高歌。

在經過如同擂鼓一般的散板引子之後,高小餘突然變調為急板,是卻迪奧旋律頓時成倍緊縮,連續不斷的十六分音符節奏,使得旋律無停頓的進行著,氣勢劇烈而緊迫,令人不由得熱血沸騰。

高牆後,是都監府的後花園。

在一座暖亭中,端坐著一個中年男子。

他身材高挑,樣貌俊秀。

許是吃醉了酒,他半靠在一張軟塌上,眯著眼睛,彷彿睡著了似地。

而在暖亭外,樂師和歌姬正唱著一闕柳詞。那歌聲曼妙,煞是動人,令暖亭軟塌旁的青年輕輕點頭,面帶讚賞之色。可就在這時候,一個粗豪嘹亮的歌聲傳來。

曼妙的歌聲,頓時被那粗豪的歌聲撕扯的支離破碎,琴聲更戛然而止。

“誰在搗亂?”

青年先是一怔,旋即勃然大怒。

他正要叫人去檢視,卻不想那靠在軟塌上假寐的中年人,卻突然間睜開眼,坐直了身子。

“二郎,你可曾聽見?”

“都監說的可是那呱噪聲嗎?卑職這就派人去檢視。”

“且慢,你聽……”

中年人卻攔住了青年,起身走出暖亭,側耳傾聽。

在一陣急板過後,將軍令的曲調突然一轉,換成了《念奴嬌》的曲牌。兩個完全不同的曲調轉換,渾若天成,沒有絲毫的不妥,甚至是相輔相成,令人眼前一亮。

即便是之前正演奏的樂師和歌姬,本來有些不滿,可是在聽得那變調後,也忍不住發出一聲稱讚。

不為別的,只為那曲牌之間的轉換!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歌聲響起,唱的正是蘇學士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歌聲豪邁,壯懷激烈,只讓人彷彿置身在赤壁江畔,眼看那江水滔滔,拍擊江岸捲起千堆雪。

中年人的身子,劇烈顫抖起來,臉上更露出了如食甘飴般的幸福笑容。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那牆外的歌聲極盡蒼涼,令中年人眼中,閃爍淚光。

可是他的臉上,卻依舊是笑容燦爛,任憑那淚水滑落,可是心裡卻格外的幸福……

想當年,他家境貧寒。

兄長不得已賣身為奴,變成了他人家的書童。

那人家甚好,不但教授兄長讀書識字,還為兄長安排了一個錦繡前程。可以說,兄長如今能夠位極人臣,便得益當年。他記得有一次,兄長帶著他偷偷去主人家玩耍。當時也是這個天氣,那人就如他現在這般,坐在暖亭中,演奏琵琶,高歌《念奴嬌》。

後來,他被對方發現,原以為要受到懲罰。

可那人卻沒有怪罪他,反而溫和問他,可讀過書,識得字?

他當時背了一首坊市中流傳最廣的《鶴沖天》,被那人斥責一番,言柳七隻會淺吟低唱,當不得棟樑。後來,那人還送他了許多書籍,並鼓勵他好生讀書,將來報效國家。

那個人,就是蘇學士。

那正是從那天起,他獨愛學士詞。

可惜,學士一生坎坷,後來更離開了汴梁,他也就再沒聽過那讓他熱血沸騰的學士詞了。

再後來,兄長貴為殿前都太尉,可算的是武臣的極致。

卻又如何呢?學士早已故去,坊市中傳唱的學士詞,卻總不得學士那邊的真滋味。

原以為再也聽不到那般滋味,卻不想在這須城又得重溫。

高牆外,歌聲隱去。

中年人突然醒悟過來,忙轉身對身後的青年道:“二郎,快去看一看,方才是何人在唱學士詞?我要帶他去汴梁,二哥若聽得這學士詞,想來一定會非常的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