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萬相之劫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1章 陰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21章 陰招

王軒收回視線,愣了愣,也不多說,一拳直接朝唐牛的後背攻去,當然並沒有運轉血氣。

唐牛輕輕一回身,右手肘尖如槍,閃電般擊向王軒的胸膛。

這是招式演武,唐牛動得很慢,王軒也跟隨著放慢動作,本能的雙手向前一推,擋住了唐牛的一肘。

哪裡知道,王軒剛剛一接觸到對方手肘,唐牛的小臂就好像鞭子一樣,啪嗒向下一個彈甩,手掌直接撩向了王軒的襠部。

這一下又快又急,力量變化驟然彈起,王軒還沒有反應過來,唐牛的手掌已經撩到了下陰。

王軒嚇了一大跳,只感覺到一股涼氣從尾椎骨升到了後腦,全身都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轉身,肘擊,撩陰。”唐牛力道把握得很有分寸,手掌一沾即收,並沒有碰到褲子。

所有學子都看呆了,男學子頓感褲襠部冷颼颼的,情不自禁夾緊了雙腿,而女學子些則是個個滿臉紅暈,紛紛扭過頭去。

王軒臉色古怪,嘴裡嘟噥了一下,問:“教官,這一招叫什麼名堂?”

唐牛笑得很燦爛:“這一招在八卦門中叫‘撩陰掌’,在形意門中叫‘轉環崩拳’,在太極門中叫‘撇身捶’。”

說著,唐牛又給眾人詳細地解釋了這一招的要點。

“拳術都是從槍術中演變來的。這一招看樣子是簡簡單單的一個轉身,手臂撇甩出去,其實要打出兩重勁來,肘擊要像槍一紮,等別人擋的時候,手臂順勢下甩擊襠。”

“大家看好,我怎麼用勁!”

唐牛再次演練了一下,肘擊後小臂下甩,衣服被帶出了“啪”一聲脆響,如鞭子在空中抽擊。

“最後撩陰的

一下,手臂要甩出這個脆勁來,這才算練到了家,你們看懂了嗎?”

“看懂了!”大家異口同聲說道。

“接下來,我教你們另外一招。”

唐牛今天教的第二招,是突然下蹲,左手抓襠,右手兜在胯後,手掌按住地面。

“這一手抓襠蹲身,是太極門中的殺招,也是八卦門中撩陰掌的一個變化,形意十二形中的‘猴偷桃’。”

大家看得目瞪口呆,尤其是一些女孩子,更是羞得滿臉通紅,這高大威猛的教官是什麼人啊,又是抓襠,又是偷桃,怎麼感覺心裡變態啊?

唐牛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冷笑一聲,突然暴然喝道:“迂腐,愚昧!怎麼,嫌棄這幾招太陰險,不登大雅之堂?我告訴你們,打法就是講究一擊必殺,攻擊人體的脆弱部位!生死一搏,還講究什麼陰險不陰險!試問你們,當你們處於絕殺險境,快要死的時候,明明靠這招就可以翻盤,卻還想著使用光明正大的招數去打敗對手嗎?”

“是啊,管他什麼明招、陰招,只要能夠殺敵的招數就是好招數!”眾人心中湧起了一陣明悟。

“接下來,看好了,第三招,你一抓,人家如果後退護襠,你按著地面的手立刻抓沙揚起,灑向敵人的臉。當年太極大宗師楊露蟬這招‘左手蹲身抓雀,右手抓沙灑臉’不知道打敗了多少高手。”

眾人表情呆滯,完全石化,靠,大宗師打架都是這樣打的嗎?怎麼看都像街上的小混混打架啊?

楊露蟬,這個大宗師王軒知道,是清朝年間的太極門第一高手,也是中國國術史上,最為傳奇的一位高手。

“抓雀,抓沙......這......”王軒突然問道,“如果地面上都是水泥,沒有沙怎麼辦啊?”

“笨啊,你們看那猴

子蹲身,尾巴豎起支撐在地面。人沒有尾巴,這隻手就是用來當尾巴用的,動物的尾巴保持平衡,使用這招的時候,手也要保持身體的平衡。人蹲在地上一抓襠沒有抓到,人家用腳踢你,你手一撐,就跳出去了。”唐牛得意洋洋地說道。

眾人一陣無語,卻也覺得很有道理,不過太極拳高大上的形象在他們心中算是徹底破滅了。

“你們還是太年輕了,我告訴你們,武術有三種形式,一種是打法,一種是練法,還有一種是表演。你別看打太極拳的,慢悠悠如行雲流水,那都是表演性質的花架子,真正的太極打法,已經很少有人會了。”

“打法,練法,和表演......還有這麼多的劃分?”王軒覺得,這位唐牛教官的話,每次都能把自己帶進一個全新的領域。

“太極拳,看起來柔柔的,講究四兩撥千斤,只是表面。其實它的打法是最為剛猛的,這個剛猛的勁,要從‘捶’字上去找,你們看,太極的架子,‘搬攔捶’、‘撇身捶’等等。”

唐牛做了兩個動作,都是狠狠地一甩,整條手臂發出啪啪脆響,好像把空氣都抽爆了一樣。

眾學子看了都心驚肉跳,心想這一下捶到人身上還得了?

“古代大將,使錘的都是猛人,你看隋唐演義第一好漢李元霸,兩柄大錘打遍天下。太極前輩創拳的時候,借了小說的威風,自然要把最剛猛的勁命名為‘捶’。”

“什麼是用力,什麼是勁?”王軒問。

“力是體內蓄積的氣,驟然間的爆發。”唐牛又做了一個手勢,把手臂憑空甩得啪啪響,“用力的時候要快、猛、疾。”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勁是肌肉繃緊,將力連綿不絕地用出。”說著,唐牛又比劃了一下,好像推磨,擠海綿裡的水一樣。“用勁的時候要慢、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