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武安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一章 盟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四十一章 盟成

ps:送上今日更新

兗州境內——陳留郡

“諸位說說,這公孫瓚提出的三個條件,到底系意欲何為?”在得到郭嘉的回信之後,曹操當即便招來麾下的一眾謀士,與自己一同商議此事。

在聽了曹操的話後,在座的荀彧,荀攸,戲志才,程昱都開始靜靜地沉思起來,這一次的聚會,曹操也只叫了此四人前來,對於曹操而言,如果有什麼問題連眼前這四個人都想不出究竟,那麼自己麾下,也就無人能想出了。

“主公,這第一個條件,可理解為公孫瓚大軍確需糧草。”等了許久,終於還是由荀彧第一個開了口:“只是這第二個條件,莫非公孫瓚當真想與主公永結秦景之好?”雖然荀彧已是絕頂聰明之人,但任他想破腦袋,也不會想到,武安國之所以提出讓張飛迎娶夏侯淵的女兒,純粹是出於‘不好意思讓張飛打光棍’而已。

“這公孫伯珪,倒也是一個爽直之人,且他麾下猛將張飛,確實世間少有的悍將,此一事,倒也對我有益無害。”說完此句,曹操不由得停了一下,隨後才說到最關鍵的問題:“只是這最後一事,公孫瓚欲取我麾下諸位名冊,又是何意?”

“主公,以在下之見,但凡取敵名冊,無非是想刺探虛實,又或招攬名士。”曹操說完後,荀攸也開始說道:“只是這公孫瓚卻不需詳細,只要名諱便可,這便叫我等百思不得其解了。”

荀攸這話,倒是說的一點不假。如果說對於武安國的第二個‘聯姻’條件,眾人還好理解的話,這第三個需要曹操麾下眾人的名冊一事,就叫荀彧幾人難以裂解了。這只要一個名字,連出生地址都不用,即使取來,又有何意義呢?

的確,對一般人來說,光看一個名字,的確起不了什麼作用。但對於武安國這個‘三國愛好者’來說,就大不一樣。可以說,只需要有名字,武安國就已經可以判斷出,曹操的手底下,到底有著一些什麼樣的人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其實會提出這個要求,武安國也不過是因為心血來潮而已。其實在之前的談判之中,武安國早已認同了郭嘉的觀點。其實,哪怕現在立刻取下青州,武安國也無暇去理會。因此與其這樣,很不如獲取些‘情報’。畢竟武安國也明白‘今時不同往日’的道理,知道經過自己的穿越後,曹操的實力,已經無法像以往一樣進行評估,因此索性向曹操要一份‘名單’,好看看曹操手底都有些什麼人。

“罷了,區區一名字,能換來一立足之地,哪怕是公孫伯珪另有他意,能得青州之地,對我等自是利大於弊。”既然想不出,曹錯索性拿出了他那梟雄的霸氣,不去理會武安國的這些‘稀奇古怪’的動作。反正對眼下的曹操而言,青州之地,實在是至關重要。

就是這樣,在武安國提出‘古怪條件’後的第五天,曹操終於派來信使,告訴郭嘉自己答應了武安國的所有條件,並且還帶來了武安國所想要的‘名冊’。至於糧草和張飛的親事,曹操在讓來使告訴郭嘉,兩月之後,糧草便會送至。至於親事方面,夏侯淵已經答應了張飛的親事,只等張飛攻打袁紹回來,便可擇日成親了。

而在雙方達成協議後,郭嘉自然也就告辭而去了。見郭嘉離去,武安國其實是很想把他留下的,不過如果真要把郭嘉強行扣押。郭嘉降不降還是一回事,只是那曹操,就一定會來和自己拼命了。因此在思考了一下之後,武安國還是讓郭嘉安然離去,還順帶派人護送,以便全了這次結盟之事。

“這老曹,倒是不容易啊!”待郭嘉走後,武安國這便在府中翹起了二郎腿,在優哉遊哉地看著那份‘名冊’,一邊看,還一邊不住地感嘆道。而在看完名冊的所有名單後,武安國對曹操,也不由得多出了一絲的敬佩。

自從武安國‘被穿越’後,各路諸侯的走勢,以及麾下的將領,早已在不知不覺之中,受到了不少影響和變化。但從名冊上看,這曹操的麾下能人,不禁沒有絲毫的‘意外變化’,還間接地因為武安國的關係,而被大大地削弱了不少【許褚,于禁…】。但即使是這樣,在同時面臨著關中的董卓,以及勢力日益增長的袁術的時候,曹操依然是不屈不饒地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這份膽識和魄力,自然是讓武安國感到敬佩有加了。

當然,武安國不是沒有懷疑過,這份名冊是‘含有水分’、但武安國心裡清楚,哪怕是曹操想要隱藏實力,也不可能那麼‘湊巧’,剛好把那些‘原來不屬於他的人’,給全部去掉,因此武安國可以肯定,這份名冊,至少有八成的真實性。

只是武安國不知道的是,這一次的盟約,被後世的考古學一致評定為‘無解之盟’!任憑那些偉大的學家們如何猜測,也無法解析出武安國那些條件背後的‘真正用意’。而這個‘謎語’,也在後世的流傳之中,成為了世界上‘最不可思議的歷史事件’之一,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而在和曹操訂下盟約後,武安國更是放下心來,從此全力訓練兵馬,以便給予袁紹致命的打擊。而此時此刻,于禁的大軍,也正在冀州的腹地之中,和袁紹大軍打得是難分難解。

從袁紹出兵幽州開始,這冀州之地,便沒怎麼停過戰火。也因為這樣,雖然袁紹至今未敗,但其實力的元氣,卻早已在慢慢地衰退之中了。畢竟這戰場之地,就在冀州,哪怕是能打敗于禁,袁紹也會受一定的傷害。更何況,還是兩軍相持不下之勢。當然,說道這,就不得不提,袁紹的謀士田豐,沮授,與武安軍的徐庶之爭了。

論智謀,田豐和沮授任何一人,都不會被徐庶蠢笨。只可惜田豐和沮授天性耿直,並不善用奇謀,而徐庶雖然會,但是又難以騙過兩人。因此,在於禁大軍開至冀州腹地鄴城之時,在田豐和沮授二人的據城死守下,徐庶便當真是無可奈何了。在雙方僵持數月後,徐庶也開始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便派人去詢問武安國的意思。

只是讓徐庶沒想到的是,在信使派出的一個月後,他等來的不是武安國的回信,而是武安國親率的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