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從零開始的星球開拓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三十五章 躍遷之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三十五章 躍遷之路

帶著如此念頭,曹川首先向研究員們瞭解暗能量水塘的具體情況。

報告顧問先生,此處暗能量水塘的半徑為200個天文單位,在最近的100天時間內,它的位置沒有發生明顯偏移,因而我們斷定它是處長期的,穩固的暗能量活動區。

另外,根據我們的觀測,大約每隔3天時間, 池塘內會發生一次持續6小時的暗能量潮汐,期間會產生1.3倍左右的空間摺疊。

聽了這些,曹川對於自己手頭掌握的資訊有了充分瞭解,看起來研究員們發現的地方不錯,距離他們近,潮汐頻率高,強度不大,非常適合做研究。

他隨後透過個人輔助模組,把自己的意識延展到各處,透過當地的聯合生產車間,駐紮的工人們,發出命令要求生產20艘家用型飛船,到時候是要做消耗用的,而不會立即上馬逐月級,恆月級,乃至長陽級和遠陽級。

他向遙遠的,稍微繁榮點的冥王星開拓地徵調花花草草,小白鼠,狗,猴子,他不是什麼喪心病狂的科學家,想要探索躍遷技術,最先在飛船裡的肯定是這些常見的實驗用生物。

隨著準備完畢,他從最基礎的資料蒐集開始,好加快後面的規則模擬速度。

他仿照托馬斯的實驗,派出一艘家用型飛船深入到暗能量潮汐湧動的宇宙中,結果沒有發現任何異樣。

顯然不是托馬斯的實驗出錯,經過他的檢查,原來唯有飛船攜帶暗能量觀測裝置時,飛船才會遭到潮汐的影響,從而被捲入空間摺疊當中。

這意味著在觀測過程中有什麼導致了暗能量潮汐對現實世界的影響。但是他先放下這點,直接的進行更多次數的實驗,想要瞭解潮汐對現實世界的破壞究竟有多大。

最初是小白鼠,實驗推進順利,沒多久,他替換上狗。猴子,甚至是把飛船換成長度100米的恆月級飛船,結果發現,恆月級飛船遭到些許破壞,依舊能暢通無阻的透過暗能量潮汐。

這是怎麼回事按理說,透過過程中,假設飛船的長度被拉長到原先的1.5倍,肯定會出大事情的,實際上還沒有多少材料。有辦法在被拉長後,還保持著原先的模樣。

除去橡膠,彈簧之類,構成飛船的可是實實在在的物資,而且大都以人造材料為主,沒有多少彈性,延展性存在。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點又是個更為具體的問題,到了這個地步。他所能做得要做的差不多,如果沒有辦法規則模擬。找到更多線索,他就只能原地踏步了。

規則模擬開始了,躍遷技術果然是里程碑級的技術,哪怕是最初級的,藉助暗能量潮汐進行躍遷的方式,都花了他三個月時間去確認原由。

首先是第一個問題的答案。他找到為什麼沒有攜帶暗能量觀測裝置的飛船難以遭到暗能量潮汐影響的緣故,原來是觀測過程中產生的希格斯粒子,作為17種基本粒子之一,作為一種引力子,希格斯粒子從性質上講同暗能量有些相似。只不過希格斯粒子產生的是引力,暗能量產生的是反引力,或者說斥力,因而導致兩者同時存在時,會相互影響,穿透維度的壁壘,影響到三維世界。

至於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暗能量潮汐過程中,發生了空間摺疊,但是現實物質沒有遭到影響那是因為潮汐中的世界,物理定律同樣在變化,假設空間摺疊倍率是5,恆定不變的光速會增長到150萬公裡秒,原子間強相互作用力的距離是5的負12次方米,同樣變為正常情況下的5倍。

許多人未必可以理解這些細節,哪怕是世界知名的科學家們,唯有把過程擺在他們面前,他們才會理解到其中的具體過程。

誰讓這些對於普通人來說過於遙遠,可能得鑽研某學科幾十年才有可能接觸到,有著複雜晦澀,偏離常識,超出認知的特徵,可是這不重要,知道它是正確的足夠了。

得知了這些結果後,曹川的眼前豁然開朗,看起來自己的疑惑都解決了,下面是要怎麼設計躍遷飛船的事情。

帶有躍遷功能的飛船得額外的裝載兩樣裝置,第一樣是暗能量潮汐觀測裝置,或者說最起碼得有一張儲存在本地的數字地圖,這樣子就可以知道什麼地方有他們能夠利用的暗能量潮汐;第二樣是希格斯粒子發生器,根據前面的結論得知,希格斯粒子的濃度越強,潮汐帶來的空間摺疊效果與實際的躍遷效果會越強。

作為配合,肯定要想辦法保證在足夠倍率的躍遷下,飛船完好無損,尤其是裡面的人,更是不能有一丁點兒的事情。

在此曹川提出一個通俗的概念,透過躍遷倍率表示他們額外獲得的加速效果,例如2倍率,速度是3萬公裡秒,代表他們的實際速度是6萬公裡秒,5倍率,實際速度是15萬公裡秒,要是有辦法達到10倍率,則近乎光速,當然這個時候,如果光子在暗能量潮汐中通行,它的速度將達到150萬公裡秒。

細分下去,第一樣暗能量潮汐觀測裝置則是能省就省,要麼歸研究部門負責解決,反正短時間內沒有也無妨,只要他們有一張暗能量分佈地圖作為代替就可以,除非是極為偏遠的探索活動,才必須得用到暗能量觀測裝置。

第二樣自然又要曹川自己解決,希格斯粒子發生器,絕對是項艱鉅的挑戰,科學家在20世紀60年就預言它的存在,實際到21世紀10年代才正式發現,沒有這麼好弄出來。

第三個飛船設計的問題,根據公式推算,第二世代飛船的強度,包括其中的船員可以維持起5倍率左右的空間摺疊,因此保證他們的航路不會經過危險的暗能量風暴,暗能量海嘯,就是個不需要解決的問題。

總結下來,剩餘希格斯粒子發生器一樣他們可以製造出躍遷飛船,如此漂亮的結果可實際上是空中樓閣,他們從發現暗能量潮汐到現在不超過3年,期間還有幾年是資訊傳輸造成延遲,積累太薄弱,如果按照正常的歷史軌跡,曹川估計從發現到生產出躍遷飛船,起碼得經過150年左右的時光。

就算有規則模擬幫助,也沒這麼加速的。

曹川理智的決定耐心等上幾年,再多做幾個實驗,等到相應技術儲備更加充足,專業人才更加豐富,實驗透過更多躍遷飛船原型後,才付諸實踐,否則的話,造出來不過是玩具,沒有任何好處。

話是如此沒錯,他想起來自己曾經說過的話,誰想呆在這鳥不拉屎的不毛之地跟自己談理智,有本事你呆下去試試,他沒有辦法直接讓躍遷飛船進入量產,再添上幾把火總是可以的吧

總之他要快點結束這場研究馬拉松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