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從零開始的星球開拓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八十九章 攀科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八十九章 攀科技

發出郵件後,曹川整理起要攀的一系列科技,想想按照他們同未知的差距,正常發展起碼得是一個世紀才能搞定的工程。

從單兵,再到飛船,武器裝備,以及戰略武器按照這樣的思路考慮下去,應該就不會偏差太多吧。

曹川順著科技樹向下追溯,試圖找到相關的里程碑技術,方便他規則模擬。

基礎科學方面,原子級材料會是他目前最看重的,nm尺度的原子,如果加工為精細的材料,將會擁有比現有材料優異數十倍的效能,比如說承受上萬攝氏度的高溫,比如說承受單位面積上萬噸的重力,以及抵抗50倍以上空間倍率。

另外一樣是暗物質,它是不吸收電磁波的物質,理論上只受引力影響,可能受到強弱作用力,或是四大基本力之外的第五種。用來製造飛船的能量防護裝甲吸收率可以達到100,還有許多其他用途。

生命科學方面,如果發現其他的能量機器,而不再是電磁力,比如說熱力,動能,化學能,哪怕看上去沒有電磁來的高階和普遍,將讓腦域開發的體系得到補完。

武器裝備方面,無疑是工程技術方面的升級,第三世代外骨骼裝甲,如果採取先進的分子級材料,再配合電磁槍,光束槍,防護力場,戰鬥力方面也應當能夠戰勝觸手2型。

第三世代無人單位,目標是完美自體複製,底層普及的分子級材料,更大型化的無人單位,將使用聚變能動力源,支援宇宙層面的作戰。

飛船。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到大規模星際戰爭的階段,因此暫不考慮。

戰略武器,黎明之錘與死光還有上升潛力,直接交給研究部門耐心的改良。

軍事理論方面,隨著同未知戰爭烈度的加強,種種新未知層出不窮。恐怕得有新制度來容納這些了,這樣子,人類才可以更加清晰的認知到未知的危害,它們將造成什麼樣的破壞,又要花費什麼樣的代價才可以戰勝它們。

整理出列表後,曹川知道,等到這些技術問世,再加以應用,他們應該有信心同此處的未知硬碰硬了。

涉及到近10項技術。從源頭的看肯定是基礎科學優先,新材料,新效應,甚至是對前人成果的總結新推論都是導致科學進步的方式之一,有理科才有工科,有技術才有產品,這是科學研究的真理。

基礎科學是枯燥的,但是因為不影響到正常生活。實際上他的生活和過去區別不大。

最先解決是原子級材料,透過實驗室人造的苛刻環境。他找尋到幾種原子級材料的存在蹤跡。

鐵晶膜,同分子級材料石墨烯相比,它的強度高出5倍,熔點增長到8500攝氏度,單位面積上足以承受1萬噸左右的重量而不壞損,是新一代的飛船外殼材料。

鋰晶塊。具有極低條件的裂變要求,會在短時間內釋放出大量能量,製備難度不高,是新一代的高效裂變能電池材料。

暫時性發現的原子級材料不多,相信隨著研究部門的探索。量子計算機對原子層面組合可能性的演算,會發現更多,光是眼前找到的兩種,就可以數不勝數的探索餘地,足夠地球上科學家們歡慶鼓舞上好一陣子了。

原子級材料同分子級材料最初問世時的景象相近,高出普通材料上千倍的價格,低到以克計算的產量,制約了原子級材料的普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分子級材料隨著一代代的生產工藝的改進,乃至生物機器,分子機器的出現,讓分子級材料的產量有了爆發性增長。

因而到目前為止,哪怕是有花費相當長時間找尋生產方式,原子級材料的產量還是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導致只能用在有限的地方,比如給飛船的外殼塗上一層原子級材料薄膜,重要小零件用原子級材料製造

曹川轉而找尋起暗物質來。

人類對暗能量無比熟悉,已經在許多方面有所應用,理論上更好尋找的暗物質迄今為止毫無蹤影。

早在1933年,鐘錶國天文學家扎維奇研究後發座星系團,透過星系速度過快,星系團引力過小的奇怪發現,就猜測暗物質的存在。

經過時間的演變,到80年代,科學家普遍接受了暗物質的存在,認為它將佔到宇宙總質量的20左右。

根據假設從而推論,暗物質有以下特性,比如實際存在三維空間,提供引力,並且主要會存在宇宙的空白地帶,例如恆星系間,星系間。

有些暗物質是不穩定的,保持著超過200公里秒的速度,甚至足以穿透任何的物質,宛如中微子一樣,科學家們通常叫它們熱暗物質。

也有些暗物質是穩定的,可以被輕鬆的蒐集加工,它們雖然看不到,更不是傳統的原子,但是可以接受強弱相互作用力,甚至是同普通物質混雜在一起加工,又被叫做冷暗物質。

除此以外,暗物質還有點好處,它是可以透過天然開採到的,不像原子級材料,必然是人工合成,難以在自然條件下生成。

曹川規則模擬出更加完善的暗物質相關理論後,乘坐飛船在eg000002恆星系的邊緣尋找真正的暗物質。

搜尋過程是漫長的,恆星間的空間相對於宇宙而言太小,唯有星系間長達幾百萬光年的空間,才可能是暗物質真正活躍之處。

透過深空雷達的暗能量觀測模式,瞭解周圍的引力擾動情況,當然是要在一個至少數十天文單位的範圍內進行,因此哪怕是量子計算機都會覺得有些吃力,難以從汪洋大海般的觀測資料中辨識出暗物質。

他這回尋找的是冷暗物質,它是穩定的,不會因為時間流逝變為另一種物質,年齡甚至與宇宙年齡相當;更不會快速的移動,沒有達到光速。

所以找到暗物質的位置後,解決這個最難的問題後,回收過程簡單輕鬆的,他透過特殊的暗物質回收裝置,在稀薄的暗物質雲中想辦法採集與精煉到100公斤的暗物質,然後就因為時間問題必須得回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