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從零開始的星球開拓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六十一章 閱讀宇宙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六十一章 閱讀宇宙

解析整個宇宙的資訊,不光是空間層面的,還包括時間層面的,十維歸一後,意味著深空雷達不僅具備宇宙間最銳利雙眼的功能,看有辦法看到過去,現在和未來。

這才是曹川真正的目的,為了這個目標,他規則模擬了大量的技術,工程圖紙,耗費了近10個世紀,眼下距離這個目標的實現還差一步,他得找尋到一臺有能力處理這些資訊的量子計算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起先,他考慮著要是讓曉達到6級,7級就可以了,這樣子直接透過人肉隨時隨地的到整個宇宙的資訊,還比較省事,這意味著宇宙資訊這項許可權將會變為自己的私有許可權,並非最佳選擇。

他最後還是先選擇製造1臺世界上最大的量子計算機,1臺星球大小的量子計算機,孤獨的懸浮在黑洞附近,透過暗能供能持續的工作。

它的成本是高昂的,應用到不少亞原子材料,才能夠放大到星球的尺度,好在它支援持續的擴容,起初它僅僅是50公里的直徑,相當於50萬臺量子邏輯空間,可是具備了洞察110萬宇宙時空的可能性。

除此以外配套建設的有暗能供能裝置,超越維度用的引力波發射裝置,它們都非常的佔用體積,所以很快的讓這顆星球進一步膨脹從小行星朝著矮行星級別生長。

加上它的重要性,就算身處黑洞附近是相對安全的,曹川還是要求給全知之星包上一層堅固的裝甲板,無論是黎明之錘,中子星,死光,反物質都沒辦法輕易的毀壞掉星體的結構。

整個工程的建設耗費250年時間,期間為了籌措工程款項,曹川不得不繼續四處的掠奪舊世界的財富,而不影響到三角座星系,大麥哲倫星系的發展。

這是文明枯潮期間東銀河公司建造起來少數的蔚為壯觀足以銘記歷史的新奇蹟,它的名字叫做全知之星,無論是誰擁有它的許可權,足以掌握宇宙間的一切秘密。

47世紀中葉,全知之星第一期工程建設完畢,來到星球內部,舉行簡單的竣工儀式後,曹川發現透過大個頭的量子計算機果然比自己費時費力的解析宇宙要方便的多。

短短的幾小時裡,來自整個宇宙的資訊洩露出來被持續蒐集,雖然支離破碎,量子計算機將它們整理起來,呈現在宇宙地圖,甚至是時空地圖上。

我已經不知道要用什麼語言形容了這就是神的力量嗎幾隻少女徘徊四周,不肯散去,她們當了這麼久的廉價勞動力,有資格站在此處享有使用它的許可權。

對宇宙無所不知的確是人類認知中的神所具備的能力就是在宇宙中,那些未知裡的偉大存在肯定會具備類似的能力罷了。曹川解釋著。

原來還有競爭者少女們警覺起來,尤其是娜娜:我們能發現它們的存在嗎

當然我能告訴你們的是,這些偉大存在對整個宇宙的任何影響都會反映在這張宇宙地圖或時空地圖上,連他們扭個身體,哈口氣都會明顯的被檢測到。

別想著要對付它們,我們還做不到,我們目前僅僅是接近它們,它們依舊比人類強大,掌握了擾動時空的可能性,所以有差距。

曹川繼續的除錯,看到螢幕上呈現出的資訊鋪天蓋地,資訊不再那麼的支離破碎,而是越來越完整。

幾名有幸獲得邀請參與的大佬們試探性摸索,由於全知之星處於調整測試階段,他們對這項董事局發出的大工程瞭解更少,沒辦法完全弄明白。

漸漸的,全知之星遇到阻礙,描繪整個宇宙的資訊何其之多,有太多是超出人類認知外的,哪怕有辦法讀取到,還是沒有辦法識別出來。

但是,這些資訊又必不可少,否則眼前的時空地圖將永遠保持支離破碎的狀態,無法變為完整的地圖。

哪怕僅僅是掌握直徑1億光年宇宙的全部局勢,不包含整個宇宙,都會對我有巨大幫助,可只要在細節層面有殘缺,之前的努力就算是白費。

曹川不得不繼續研究這些難以被解析的資訊所代表的含義,它們有的象徵著一片片完全未被人類探索到的世界,有的代表著一條條尚未被發現的物理定律,有的代表著一個個認知之外的抽象概念,包羅萬象又紛繁復雜。

走到這一步,距離成功已經越來越近,曹川清楚的知道全知之星完工後的意義且發展下去,不光能夠掌握宇宙,預知未來,還能夠組建起橫跨全宇宙的網路,管理整個世界運轉的數字宇宙,開發出第五世代宇宙飛船,進一步探究宇宙定律為人類所用等等,帶來一系列科技技術的突破。

曹川用規則模擬繼續彌補著缺憾,走到這樣的高度,連他有些詫異,規則模擬竟然還能發揮出如此的功效,簡直不像是宇宙定律下的產物,或許隱藏著什麼秘密。

先是窮盡天文,地理學的極限,全知之星感知著整個宇宙,不斷的延伸,從長城,空洞,絲狀結構,慢慢的過渡到超星系團,星系團,星系,再到1顆顆的星球,距離從他們身處的本星系團逐步的前往室女座邊界,拉尼亞凱亞邊界到10億光年外,100億光年外,500億光年外而觸控到宇宙的邊緣。

接著全知之星收攏,它的功率無法支撐掌握整個宇宙尺度的資訊,所以限定在1億光年範圍內即可,這樣子多餘的運算資源將能夠用於其他的方面。

宏觀層面轉向微觀世界,朝著窮盡基礎科學的極限,在極小的區域內,1顆顆高分子的實時資訊被讀取到,慢慢的進入到1010米的分子和原子,再是到那躍動著的1015米的中子,質子,1018米起是基本粒子的世界,從最大的上夸克,再到奇夸克,桀夸克,底夸克,以及中微子。

全知之星以無所不能的姿態最後觸達到微觀世界的極限,一舉從1024米的最小基本粒子頂夸克,微中子跳躍到1042米的普朗克長度,觸達到那1根根弦的存在。

由此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完成統一,全知之星再度轉向時間長河的兩端。

往前開始,那是被成為歷史學,古生物學的學科,2500年前是星球開拓浪潮的起點,4500年前是公元曆法元年,十字教聖子耶穌受難的時刻,1萬年前是夜兔國三皇五帝的傳說歲月,20萬年前是新石器時代。

中新世,漸新世,始新世,古新世,新生代,時間流淌越來越快,資訊漸漸簡潔化,再是到了二疊紀,泥盆紀,志留紀,奧陶紀,寒武紀推往地球的最太古的歲月。屬於地球的顯生宙,元古宙,太古代,冥古宙的歷史結束,40億年前的時刻,地球都不復存在,隨後太陽系,銀河系相繼消散,宇宙越來越小,直到星球,星系的概念都不復存在,迴歸原始宇宙的大火球階段,那時候連分子和原子都沒有出現,一切混沌無邊。

時間維度迴歸起點,宇宙大爆炸的起點,接著全知之星的目標瞄準未來,1000年後的世界,1萬年後的世界,10萬年後,這回挑戰的是社會科學,經濟學等等學科研究的領域,而要是不想知道人類的人類命運,僅想要知道生命如何發展,宇宙如何演變,則回到了進化論,宇宙學研究的領域未來是不可確定的,如同薛定諤的貓,永遠不知道它是黑還是白,唯有成為過去才會確定下來,而全知之星所顯現的僅僅是可能的未來,到底要選擇哪一個取決人類自己。

有一條道路是人類徹底滅亡的道路,可是在無數歲月後,又有新的繼承了人類意志的文明捲土重來,再度走私對抗未知,征服星辰大海的荊棘道路。

有一條道路是人類征服宇宙的道路,億萬的星系歸於東銀河公司管理,文明走向永恆,達到前所未有的至高,至極程度。

因此的,全知之星反映出如此多的資訊,光用宇宙地圖和時空地區去展現它到的資訊是片面的,它還有更多的用途等待著人類去挖掘。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