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從零開始的星球開拓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二章 內部討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二章 內部討論

東銀河公司內部,又到了每月匯報工作和討論下階段計劃的日子,這個月發生太多事情,以至於曹川可以預見,場面會相當的熱鬧。

果不其然,等到所有能夠過來的員工抵達會場,無法過來的員工透過遠端接入方式觀摩,彙報尚未宣佈開始,下面三三兩兩間的私下討論便呈現出愈演愈烈的趨勢。

最集中的一點莫過於東銀河公司不再是星球開拓的唯一選擇,他們多出好幾位鄰居,未來還會更多。

有的人叫囂著“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提出進一步開拓金星,木衛三,木衛四,早早的先把星球霸佔下來。

有的人則是看到東銀河公司生產力剛剛達到一定水準,貿然的表現出強烈競爭意識毫無意義,應該謹慎考慮未來的計劃,優先以進一步發展月球為當前主要目標。

還有些老生常談的小話題被丟擲,像是重新調整組織架構,組建作戰部門,制定更激進的發展策略等等,同樣是因為種種事件的刺激,以至於讓員工們感覺到迫在眉睫的威脅,讓他們認為事情到了不得不解決的時候。

“既然如此…”曹川站上臺,剛想宣佈會議開始,他掃了眼周圍,沉默片刻,沒有邀請幾大部門的負責人上臺,而是說:“今天,先從討論東銀河公司該如何面對席捲全球的星球開拓浪潮開始吧。”

員工們愣了片刻,但是瞬即,醒悟過來的他們吵嚷起來。

王顯站了出來,“所有人保持秩序,我們不是在吵架!”

下面安靜了些,秩序稍微變得井然,尚未做過深入思考的員工默默思考,還有些早有想法的主動站出來發言,曹川退到後面,安心做他的幕後老闆,就這樣,關係到東銀河公司未來幾年命運的歷史性會議終於進入正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員工們的發言內容不盡相同,但是隨著討論的深入下去,最終被歸納為幾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對外策略,儘管不少人不願意承認,不能否認對手的強大,作為一家公司,跟母星最強大的幾個國家正面抗衡無疑是愚蠢的行為。

哪怕終有一天,他們將超越,他們現在要做的是將這些國家當作是競爭者,能夠拉攏的拉攏,能夠分化的分化,能夠中立的中立,再解決掉不得不解決的敵人,才是最理性的。

第二個方面是對內策略,有許多人抱著征服星辰大海,必先征服太陽系的念頭,但凡是稍微有些開拓價值的星球,打算全包全攬,東銀河公司的確沒有餘力去開拓第二顆星球,得緩上一緩。

月球的發展潛力還有太多,哪怕再建造幾座月面都市都不足以將之填滿,有為什麼要惹人生厭的跑到其他星球上跟人競爭?

由此,員工們提出許多新想法。

比如說,他們不去其他星球,他們得在月球上正式跑馬圈地,表明東銀河公司的實際控制範圍,這樣子才是展現他們實力,提前規避今後紛爭的關鍵。

再比如,月球的特殊位置,讓它擁有馬六甲海峽一樣的特殊地位,如果想辦法在月球上營造出關口的感覺,等於是扼住地球上無數國家通往外面世界的咽喉,到時候無論是收稅,封鎖,都會變得極有戰略意義。

由上,又有探索部門的員工提出,首先東銀河公司最近幾年的發展還會集中在月球,但是作為原本應該走出去的探索部門和貿易部門,對於還是要抱開放的心態,不能過於死板。

探索部門應該致力於探索太陽系腹地剩餘的星球,獲得更多的第一手資料,為他們今後的星球開拓打好基礎。

貿易部門應該利用好鄰居尚未崛起的大好時機,大力探尋行星間貿易的可能性,理論上未來建立在多顆星球間的行星間貿易才會是星球貿易間的主體形態。

幾點計劃都具有參考價值,負責記錄的娜娜一絲不苟的把結論記錄,供他們備忘,以及留待未來執行。

第三個方面到了東銀河公司組織結構調整。所謂沒有永恆的制度,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如果固化不變,任何強大的組織都可能會被時代淘汰。

經過了兩年多的發展,東銀河公司的組織結構大體穩定,顯示出曹川當初規劃時的深謀遠慮,可是員工們還有著更多的想法,期望東銀河公司做點小改變。

比如說組建作戰部門,尤其是他們有了鄰居後,威脅感與日俱增,哪怕他們不打算主動進攻其他人,出於自我防衛的需要,光靠城市執法員已然無法滿足他們,他們需要一支成建制的軍隊來保護自己。

比如說建立更加明確的部門劃分和正式負責人,這可是好事情,讓更多人“升官”,沒有人會願意拒絕。

像是索菲婭,王顯,羅素教授等等幹的還不錯,員工們期望他們當上部長,還有些則是期望讓小組結構落地,到時候還可以有個組長的身份存在。

部長,組長的名頭聽上去不夠響亮,好在員工們知道虛名不重要,重要的是實權,比如說貿易部門下面一直掛著一個投資小組,總計不到10人,他們手頭可隨時動用的資金卻超過100億;比如說家園公司一共才6個人,可是管理著下面6,7萬的移民,如果這些組織結構和權力可以落地,無疑會讓他們感到振奮。

第四方面,員工們期望看到一些更加細化的公司規定,包括技術授權問題,新員工加入問題幾個是他們最為關心的。

比如說員工們認可一些技術朝外部擴散,但是沒有人可以判斷,擴散究竟是由於洩密,山寨還是正常的傳播導致,他們也期望有些真正的“黑科技”被約束在公司內部,靠著功績維繫流通,而保持他們的優勢。

481名員工是曹川精挑細選出來的,不排除真的倒黴死掉,這樣子曹川也沒有辦法復活他們,再加上移民當中會有人才的出現,員工們同樣期望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不讓公司內部變得僵化。

等到把種種提議蒐集完畢,曹川才發現,他們積累了如此多的問題,大概也是因為這次的大事情,才讓許多問題有了大爆發。

他仔細的閱讀每一個建議,考慮著要怎麼解決,他不乞求在短時間內全部解決,可是起碼要解決一部分,才是促使他們健康向前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