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劍斷燈滅之時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零二章 蜀道鏖兵(二十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零二章 蜀道鏖兵(二十二)

經過一晝夜的廝殺,元毅開始擔心第二天劫源門的動向了,及時的向在山頂的元鋒掌門稟報了自己的想法,元鋒掌門帶領眾人進行連夜商議,此時楚尋語表示元毅長老的想法完全是有可能的,八個崗哨的分佈本來就很薄弱,依靠蜀道天險防禦才撐到現在,在這裡很有必要提一下風靈哨的特殊性。

風靈哨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獨山大門自然是羽靈哨,蜿蜒而上之後就是風靈哨,風靈哨背後有兩條路,一條是原來就有的山間小路,崎嶇難行,所以蜀山人後來就架構了一條棧道方便搬運東西,例如此次來的陣法部件,蜀山派是堂堂修真界的名門大派,他們手筆肯定也不凡,所有架構的棧道都有陣法和符籙隱藏其中,每年都要進行定期的修繕維護。

獨山上佈滿了這種棧道,工程十分浩大,當年廢了不少手腳,所以蜀山派上下也都很愛護,一般情況下,門中弟子到了風靈哨以後就會選擇走原來的山路,盡量避免走棧道,以免造成磨損需要大費周章的修葺,所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慣例,山路走人,棧道用來搬運東西,所以,在這條難走的山間小路上設立了後來的“天靈哨”,名字取自“蜀道難於上青天”的典故,而棧道上則有“海靈哨”和“長靈哨”分為兩段把守,也就是說風靈哨是這段路的咽喉要害之地,如果劫源門在攻下第二個風靈哨,那麼他們將面對兩條路徑,山路或者棧道,隨便走哪一條都可以到達“入天哨”,過了入天哨就直逼守衛封塵閣的“迎天哨”和“聚天哨”了,這種地理環境給蜀山本來就不多的人手造成了極大的麻煩,一旦風靈哨失陷到時候主動權就會轉到劫源門的手中,所以蜀山派出了那麼多弟子來守衛風靈哨不是沒有原因的。

劫源門當時考慮到風靈哨的地理位置特殊,他們早就預料到蜀山人會在風靈哨嚴防死守,所以也不願意去和蜀山正面硬碰,一直在尋找其它上山路徑,但是沒有結果,只好讓伯光和吳闡帶人過來佯攻,完全沒有打算正面廝殺的意圖,最多就是採取守勢,不讓蜀山人衝下山來,但是經過昨晚這麼一鬧,雙方都判斷出風靈哨的這場大廝殺是很有必要的,劫源門是為了撲滅蜀山反攻的火焰,而蜀山則是自身感覺出風靈哨實在重要,所以不惜一戰也要死守關隘。

劫源門昨晚沒有追擊的跡象就已經十分可疑了,楚尋語個人非常贊同元毅的判斷,也認為劫源門是為了準備一鼓作氣奪取風靈哨在暗自屯兵,於是他主動向元鋒獻計,提出了“虛實用兵”的計劃,元鋒掌門思索了很久,和元西他們商量了好一陣才同意下來,傳令給元毅按照書信中所言行事。

元鋒之所以猶豫,就是因為楚尋語此計的後果難以想象,過於沉重,但是經過商議發現不可不為,所以才勉強答應。元毅接到書信之後仔細思索了此計含義,半晌才定下計劃,決定開始行動。為什麼楚尋語這次提出的這個計劃讓所有蜀山人都為之猶豫呢?那是因為這個計劃很有可能將決定這次戰爭的整體走向,楚尋語大膽而又冒險的精神將導致劫源門全盤計劃的震動,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蜀山人也有善用兵的。

楚尋語的計劃重點訂在“虛、實”二字上,為“兩虛一實”,主張不要畏懼廝殺,而是主動出擊,既然知道敵人要謀劃一場正面廝殺,那麼在其準備好之前就要做一個“反準備”,提前做兩次佯攻,既打亂敵人的計劃,又讓對手摸不著頭腦,這個計劃的立足點就在於對手長久以來一直在做進攻的準備,而忽略了自身的防守。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是計劃的前半部分,元毅自然是沒有意見的,分別派出了元揚和元露做出了佯攻,各領弟子在黎明與清晨時分衝過去交鋒了兩次,這一招收到了奇效,把劫源門的精心策劃的各種計劃全都打亂了,一直以來伯光、吳闡都是在謀劃怎麼對風靈哨進行攻打,讓哪些弟子做先鋒,哪些弟子發起第二次衝鋒等等等等,只等天明動手,劫源門弟子一個個摩拳擦掌等待時間的到來,誰知道第一個迎來的不是朝陽而是元揚的捲土重來,劫源門猝不及防之下又有好幾個弟子受傷了,隊形完全被衝散,面對蜀山人發起的衝鋒劫源門慌不迭的重組隊伍陣型組織防禦,可是沒多久蜀山人又退了,等到將受傷的弟子抬回去以後又得重新佈置進攻的人馬,還沒忙活好元露又帶第二波人殺來了,又讓劫源門手忙腳亂的傷了幾個,還沒等反擊,元露又帶著人馬高唱凱歌回去了,這麼一來,劫源門發動的這次強攻風靈哨的計劃硬生生的被往後推了兩個多時辰,所謂兵法有云:“朝氣勇、午氣沉而暮氣懶”就是這個道理,劫源門的人經過這麼兩次一折騰就完全沒有了當初氣勢洶洶準備一舉拿下風靈哨的勢頭了,這是吳闡他們始料未及的變故,他們的計劃是基於蜀山人只有匹夫之勇的基礎上制定的,一直在想著如何透過進攻來壓制蜀山,根本沒有預料到蜀山中居然也有兵法高人。

楚尋語計劃的第二步則讓蜀山人猶豫了很久,那就是“實”字上,既然前面擾亂了敵人的心智,做了兩次虛假的佯攻打亂了他們的部署,那麼第三次就要主動出擊,主動和對手展開決戰,那時候的敵人根本無從判斷這一次是佯攻還是實戰,他們在戰術上會處於茫然被動的狀態,蜀山就會獲得先發制人的最好機會,為這場戰鬥搶到了最大優勢。

但是這一步讓元鋒他們猶豫了很久,從戰術上來說沒什麼問題,但是從戰略上來說這一招過於冒險了,這一次獨山上總共才八百人不到,一下就拿出足足三百弟子前去戰鬥,不管勝負如何,都會讓蜀山自己大傷元氣,後面如果劫源門還有大量的戰鬥怎麼辦?這不是拔苗助長的計劃嗎?

但是楚尋語說服了元鋒老道,原因有三:首先,這場風靈哨的爭奪戰是肯定要打響的,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如果一味的墨守成規那麼將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本來就有限的實力會躲在這百丈方圓不到的範圍以內逐漸消磨殆盡,嚴重打擊了蜀山人好不容易積累的士氣,對以後的發展很不利;其二,主動出擊就意味著人們的決心和思想的大變化,蜀山弟子一旦覺得自己展開進攻了,那麼想的就不一樣了,他們想的是怎麼打敗對手,而不是原先的如何保住性命抵禦對手,哪怕就算失敗了,造成的這種“原來我們是勢均力敵的,也可以主公進攻的”思想對於整個蜀山弟子的影響是積極而且長遠的,相反是有利於以後發展的;最後,從戰略上考慮,可以讓“虛實”二字直接影響到劫源門的戰略,因為你主動出擊了,所以敵人反而狐疑了,他們並不知道獨山上到底有多少弟子,又有多少傷員或者陣亡以及儲備了多少藥物和糧草輜重,對於蜀山高昂主動的進攻,那麼這場戰爭的主動權就不會像開始的時候一直牢牢把握在敵人手裡了,有時候反而會向蜀山這邊傾斜,在這種背景下,劫源門肯定會修改他們的戰略計劃,只要能牢牢的拖延住對手,那麼就算不能奪下五峰突圍出去,也能儘量爭取時間讓蜀山本門內部發現問題,從而從外面前來救援。

故事說到這裡大家看出來什麼變化沒有?楚尋語的用兵之道是不是改變了很多?像誰?對,就是像孫濛罄,這種不顧傷亡主動出擊的策略根本有悖於楚尋語的一貫風格,不是他的作風,他一個醫道起家的弟子,就算是在兩朝戰爭中也沒有改變過他“活人命為第一使命”的原則,如果是以前的他肯定是不會制定出如此激進的策略的,反而是採取常規的消耗防禦戰,將人命損失減小到最低,然後在伺機而動或者等待蜀山本門來救援。可是現在不同了,他自從和孫濛罄有了感情以後,反而在潛移默化中可是使用她的慣用方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