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女神之血色浪漫最新章節列表 > 175章 東北的兩個明白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75章 東北的兩個明白人

第一種可能,當時東北軍上下充分感到東三省和日方(衝)突的危險,但是又缺乏和日軍正面(對)抗的勇氣。一旦發生危機,希望避免正規軍之間的(衝)突。這時,作為非正規軍的警務力量就可能成為兩軍之間的緩衝。委任黃顯聲擔任這個職務,是張學良希望黃顯聲的精明幹練,可以在中日衝(突)時最大限度地控制一線局面。

另一種可能,老帥張作霖曾經對張學良講過對付日軍的辦法:“招集遼寧各縣的警(察)局長開個會,動員人力,一夜之間就把南滿鐵路的鐵軌都埋到地底下了。然後二十萬東北軍主動打大連的一萬五千(日)本兵。咱幹嗎要怕(日)本呢?”可張學良沒有其父帥那般絕對權威,而且東北大地早以是分崩離析,各自為政,人心向背,嚴重的早以通敵。要是真存著用這個心思對付日關東軍,讓自己的心腹黃顯聲擔任這個職務也的確是有些道理。儘管形勢的變化,讓黃顯聲沒有能夠在這個職務上發揮更大作用,但他的幹練還是表現出來了。

還有一種可能,中原大戰少帥張學良不但向華北增兵,同時也無不憂患自己東北大地上的內憂外患的安危。一個旅長在60萬東北大軍中可是微不足道,只能安定一域而不能安(全)局,警務處長雖不算絕對權力高層,但是全東北地區他則均有人有槍有權,應在全域性視角中的重要位置之上。加之黃顯聲自身精明幹煉,足可安地政。卻忽視了部隊,破天荒的把軍權代總司令管部隊,總參謀長管軍事作戰於一人一身的絕對軍權地位。

9.18事變,東北軍中人稱三個省,只有兩個明白人,一個就是臧式毅,一個就是黃顯聲。9.18事變前,臧曾多次苦苦警告張學良日軍即將動手,並派黃顯聲專門跑到北平去報告危險,可深陷煙膏女人醜聞又患傷寒,在協和(醫)院住院,顯得思維精力都不充足。回覆都是要求鎮定,萬一打起來不抵抗,等候國聯的調停等等……

藏自知無力回天,在9.18發生時悲憤地讓東北軍參謀長榮臻“趕快出去調兵遣將收復◎≡◎≡◎≡◎≡,m.■.co⌒m

瀋陽吧!”自己則以地方官守土有責留下辦交涉不肯離去,9月19日就被日關東軍參謀特務頭子軟禁於府內40多天,後絕(食)未死。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黃顯聲則另有主張,9.18事變前,八月底他已經透過當時的警務督察長熊飛弄到日軍情報,知道事變即將發生,這也是黃顯聲到北平去見張學良的直接原因。無果而終,回返奉天後黃顯聲不肯坐以待斃,當即下令各縣警務隊,公〔安〕隊改編成1個總隊,並發放槍(支彈)藥。也透過各種途經儲備傢伙裝備,這個舉動意味深長,這批槍〔支彈〕藥成了以後東北各路義勇軍中的主要(武)器來源之一。

後來的東北(抗)日義勇軍中,原東北的警務人員佔了相當高(的)比例,而且多位著名的義勇軍指揮官,比如鄧鐵梅,王鳳閣,高玉山等都是原東北警隊出身。而黃顯聲對奉天的警〔察〕總隊也進行了充分的部署,將000名警員組織起來,編成一個總隊併發槍,集營不散,槍滿實彈,眛不解甲,槍不離身。並備足各種車輛,準備隨時撤離時,由機關勤職人員轉運全部槍〔支彈〕藥。自己也從9月初,晝夜不離辦公室,隨時準備應變。

所以,9.18事變剛剛發生,他率領的警(察)總隊,相當於〔武〕警,不包括治安警和交通警,已經離開機關,投入抗擊。

後來的救國會執委朱煥階9月19日晨曾趕到警務處打探訊息,卻見鐵門緊閉,有幾隻麻雀啄食。向周圍人打聽,夜裡有人看到,黃的警務部隊的動作極快,第一聲(爆)炸聲剛剛響過就開始行動,離開機關,顯然是早有部署。所以,明白人有時候不是太少,是太多。

張學良的衛隊營營長譚海倉促中把帥府各房門上鎖,武(器)埋在院裡,只帶著鑰匙逃往北平。張學良見後啼笑皆非,大罵“不是人,什麼東西!”。因為張一向叫譚海為“叔叔”,這一次顯然是氣極了。

黃顯聲到達錦州後,成為191年秋冬實際的前敵總指揮。當時東北邊防軍公署和遼寧省府公署都搬到錦州重建,但張學良和張作相都未到錦州,軍政事務由黃顯聲代拆代行。並向大凌河佈防,方才取得穩定陣線。

當時,東北軍總參謀長,代總司令榮臻也到錦州辦公,援軍也陸續到達。榮瑧是個舊式軍人,有**癮,又知道張學良信任黃顯聲。故此在形式上一切事務皆付黃顯聲。後國聯有員來調查,與榮臻交談時發現他未及收拾的煙具,於是對翻譯:“這樣的人怎麼能抵(抗日)本軍隊呢?”

又問榮9.18時為何不抵抗。

榮回答沒有上級命令。

日軍土肥原則與汪精衛曾稱為“智勇仁”的大漢奸凌印青,海城人,早期國民當局,與楊宇霆交厚勾結,派出高階特務倉崗繁等十人到遼西和凌匯(盒),在盤山組建偽軍“東北民眾自治軍”。

黃顯聲針鋒相對,他利用該偽軍第1師第1旅旅長單廷秀是熊飛的學生這一層關係,透過單策反該軍第1師師長項青山,第師師長張海天。10月7日,兩人率軍起義,東北軍19旅派兵參戰,凌及倉崗皆被擊斃。

日軍繼而鼓動張學良堂弟張學成於10月9日接手“東北民眾自治軍”殘部,發給奉天兵工廠(武)器,試圖作為日軍前驅進佔錦州。

張學成一貫認為自己懷才不遇,與堂兄應該分庭抗禮,191年初曾參加石友三的叛亂。這一次則欣然接受日軍指揮,攜四名(日)本顧問上任,號稱有18個旅。

黃顯聲請示張學良後,協同第軍,派岀(公)安騎兵第總隊進攻張學成部。由於東北地區當時(抗)日情緒強烈,張學成部也兵無戰心,交火後不久即潰散,四名(日)本顧問和張學成都被亂槍打死,偽旅長榮庭被俘。

在錦州二三個月期間,黃顯聲勵精圖治,大力組織和擴充地方武裝。而張學良由於年輕和患病,此時處於劉〔伯〕承所“五行不定”的狀態。他一面調動了一部分部隊到錦州前線,似有抵抗之意;另一方面又支援南京及國聯提出的將錦州一帶設為隔離區的方案,可又隨時準備撤離;思想又認識到國聯也只無奈調解,並不能令日撤軍;同時也認識到各公約國均與日方有利益關係,也不敢公然得罪日方;還似寄希望找到另一種解決東北問題的方法;卻又總在軍事上,又顯得十分消極的茅盾多變無主狀態。形式上對榮瑧已經高懸不用,重用黃顯聲。1月日關東軍板垣徵四郎摔一個師團兵錦洲,黃顯聲及大多將領主戰收復東北驅盡倭人,未予採納。榮瑧一言不能戰,戰不利和談。手握0萬重兵,日飛行員架著繳獲他的6架轟炸機在錦洲上空繞了一圈,就連夜棄城去了西安。

黃顯聲有一次建議既然錦州前線工事構築不易,不如以攻為守。卻被張學衣當即拒絕。在日軍進攻馬占山的時候,張學良坐擁0萬重兵,毫無策應,反而是日軍進攻錦州時,極端困難的馬占山(反)攻齊市,試圖調動日軍北上。

對於黃顯聲招募的部隊和反正偽軍,張學良也拒絕給與正規番號,他一方面希望藉助這些部隊抵(抗)日軍造勢,一方面又怕因此形成正規軍與日軍交戰的口實。

在這種掩耳盜鈴的思維支配下,張學良甚至下令給馬占山和丁超等吉、黑將領。下令他們部下原來東北軍的正規部隊一律不得使用正規軍番號,只能自稱自衛軍、救(國)軍等名義。

事實證明,這種做法不但不能減少日軍對東北軍隊的進攻,相反使其進攻更加理直氣壯,既然對手不是正規軍,那就只能是土匪、馬鬍子了。是土匪、馬鬍子在損害我大〔日〕本帝國按條約在滿洲地區的利益,那我岀兵剿土匪、馬鬍子就更加名正言順了。

【欲知下回分解,請繼續關注下章精典】

其月力盡工整的孜孜勤更暫定三年碼完400萬字。決不斷更!決不棄坑!

創作艱辛!謝您厚愛!鼓勵!猛戳!猛!狠砸!誠謝您打賞其月的勤奮!

以長沙“文夕大火”為背景虛擬情節,優秀抗戰素材鉅著《命令暗戰狙擊》。

優秀現實題材往事恩怨情夢素材著《糧票布票豆腐票情夢》同更連載。

謝您雅鑑!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