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女神之血色浪漫最新章節列表 > 188章 黃顯聲締造義勇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88章 黃顯聲締造義勇軍

191年1月15日,張學良倚為依靠的蔣下野,張的抵抗意志更加消沉,在日軍大舉進攻的壓力下,張最終下令東北軍主力於191年最後一天撤離錦州。

在回覆記者的訪談時,東北軍方面表示在錦州周圍與日軍進行了激烈的攻防戰鬥,最後不支撤退,損失五千餘人。然而,除步兵19旅,第軍騎兵0旅,裝甲列車隊以外,基本與日軍未有接觸即撤離,撤離時日軍還在錦州的百里之外。

真正在錦州外(圍)和日軍展開了血戰的,是黃顯聲部下的義勇軍和公(安)隊。他們與日軍在白旗堡,田莊臺,盤山,打虎山各地輾轉血戰,還曾經反攻過營口,給日軍造成相當重大的打擊。

東北軍撤退時,黃顯聲帥三個騎兵(公)安總隊斷後掩護。黃以第一,第二總隊掩護機關人員撤退,親自帶第三總隊到大凌河畔楊官屯拒敵。

1月日,黃部與日軍渡大凌河部隊展開激戰,由於敵眾我寡,戰鬥到夜間兩三十分,黃下令炸燬女兒河鐵橋阻擋日軍追擊,部隊撤向關內。

1月日,日軍佔領錦州。義勇軍部隊,一部隨黃顯聲入關,一部留在當地繼續和日軍作戰。

由於“義勇軍”這個名字響亮而且貼切,逐漸成為東北各地抗(日)軍民最為常用的叫法。

195年,田漢,聶耳(盒)作為電影《風雲兒女》譜寫了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這首膾炙人口的戰歌,後來成為今天的國歌。

然而,很少有人去細究這裡所的“義勇軍”,最初指的是哪一支部隊了,它代表的,是白山黑水的關東人,也是全體中國人不屈的精神。

入關後的黃顯聲,所部公(安)騎兵總隊和一同撤退的保安隊,義勇軍被改編為騎兵第二師,黃任師長,參加了長城抗戰,再次與日軍交手。

以後,為了替張學良控制5軍萬福麟部,又前往萬部擔任副軍長兼119師師長。威震冀中的呂正操司令員,當時就是他的部下,也是他的好友£%£%£%£%,m.◇.c▽om。

黃顯聲並協助張學良策劃和實施了西安事變。198年,黃顯聲到武漢活動爭取釋放張學良不果,經伍豪介紹,準備以我黨特別黨員的身份到延安組建新的東北軍,不幸被國民當局方面扣押,從此開始了十年的拘禁生活。

黃的被扣押,與東北軍內部鬥爭也有很大關係。黃是張學良最為親信的少壯派軍官,長城抗戰後,張學良深感老東北軍將領各顧妻子,腐化老朽,已經不堪改造,因此大力提拔少壯派軍官。黃顯聲就是其中的典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然而,這種做法明顯侵犯了佔據高位的老牌將領的利益。張學良被扣以後,東北軍上層並非都盡全力營救,而是在蔣的拉打之下(分)裂,自相殘殺,可與此有關。

失去了張學良支援的黃顯聲,也成為這些老牌將領的眼中釘。正是因為看到這一,蔣才毫不猶豫地扣留了這位著名的抗(日)將領,他確信這不會影響他對於東北軍的使用。蔣深恨黃顯聲,因為從事後的情報得知,西安事變中,黃顯聲是張學良最主要的助手之一,而且態度強硬明朗。

在被扣押的十年時間裡,最初還給會武術的黃顯聲戴著鐐銬,怕他逃跑,黃顯聲從不屈服,坦然自若。他在一封信中寫道“我現在雖然坐牢,但並沒有犯法,是為團體、為國家、為義氣而坐牢,問心無愧,將來生死存亡在所不計。”

只有在反覆讀一句詩時,將(軍)常常痛哭失聲。這句詩就是陸游的“報國欲死無戰場”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道濟見收,脫幘投地曰:“乃復壞汝萬里之長城!”有一種法,講東北軍舊部和我黨方面都曾努力爭取讓黃顯聲越獄,看守的特務也為黃顯聲人格所感,多同情於他。但營救為黃顯聲所拒絕。這是有一定真實性的法,因為黃顯聲一直認為自己被抓是莫須有的罪名,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軍人,要堂堂正正地走出牢房,並推測他期待和張學良一起獲釋,故有“為義氣”的法。同時,黃顯聲也知道自己逃走將連累很多難友,因此一度拒絕了營救。

但是,在1949年,看清國民當局方面已經不可能給他公平的釋放,黃顯聲實際上同意過接受外面的營救,只是,為了能夠同時營救好友,張學良的副官李英毅,黃顯聲希望營救的時間推後,在重慶即將易手的時候進行,以便乘亂多救一些人。

按照劉瀾波的安排,當時,渣滓洞看守宋惠寬已經成為營救的內線,他答應在時機(盒)適時,於半夜時候把黃顯聲和李英毅副官以及一切可以帶出來的人帶到白公館後面的山坡上,由負責營救的夏在汶開著汽車在那裡等著,把黃顯聲等人帶走。劉瀾波並叮囑一旦出現有政(治)犯被殺,則不顧黃顯聲的反對,將他單人救走。

但是,意料不到的是,保密局佈置的對政(治)犯的大(屠)殺,第一個秘密被殺的,就是黃顯聲。1949年11月7日,按照毛人鳳的密令,黃顯聲被軍統特務楊進興執行秘密槍決,殺害於紅巖步雲橋,李英毅與黃顯聲同難。

黃顯聲牢房中的日曆牌,永遠停在1949年11月7日,在它的上方,是抗(日)戰爭勝利紀念碑的圖案黃顯聲之死還有一傳奇的色(採)。

在息烽監獄,黃顯聲曾經憑藉精湛的醫術救活了一名被控參加(學)運被捕的福建女大學生黃彤光。隨著此後的接觸,黃彤光愛上了這位氣宇軒昂,儒雅不屈的(將)軍。

1944年出獄後,黃彤光一面全力尋找路線營救黃顯聲出獄,一面透過看守中的內線與黃顯聲鴻雁傳書,甚至尋機相會。兩人終於定下終身,黃顯聲答應只要能夠出獄,願與黃彤光結為連理。兩人成為極其特殊的“獄中戀人”。

在定情時,黃彤光交給黃顯聲一張紅紙,請黃顯聲將來用它包結婚戒指來娶自己,因為黃顯聲是由同情他的看守帶出來的,回去時不能帶其他的東西。聞知黃顯聲遇害,黃彤光和夏在汶等人,5天后到紅巖山上含淚尋找黃顯聲的遺體,但儘管隨行的解放軍官兵幫助百般搜尋,都沒有找到。

就在這時,突然,在一塊新土中,露出一片紅紙,黃彤光一眼認出,這正是她給黃顯聲的那張包戒指用的紅紙。黃彤光立刻跪了下來。黃顯聲的遺體,就在這片新土的下面。

88歲的黃彤光女士,在幾十年後回憶起來,用這樣的詞句描述黃顯聲的埋骨之地:“那片紅紙在風中痛苦地搖著頭,很鮮豔。”

【欲知下回分解,請繼續關注下章精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