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修仙高手在都市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五章 樓觀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五十五章 樓觀臺

樓觀臺,這個名字對楚晨來說比較陌生。

粗略的閱讀了一下簡介後,楚晨才知道樓觀臺居然有那麼悠久的歷史。原來這裡就是當年傳說中老子出關後,在此寫出不朽鉅作《道德經》並且對尹喜傳道的地方。一下子使得楚晨對這裡產生了無比敬畏的心情。

就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某個清晨,鎮守函谷關的尹喜眺望東方,看見一股紫氣從東方向著自己這邊飄來,不就尹喜就看見一個老者騎著一頭青牛緩緩而來。

青牛的腳步不緊不慢,似乎無所謂東也無所謂西。青牛上的老者在大青牛的襯托下看上去是那麼瘦小,可是又是那麼的從容。

尹喜知道這就是自己在等待的人。他放棄了函谷關關吏的職務,請求老者傳授他智慧。

老者於是帶著尹喜來到終南山的一個山頭,坐在一塊石頭上給尹喜講道。之後寫成一部五千字的《道德經》,交給尹喜後便悄然仙去了。

不知道為什麼,楚晨看到這個故事心裡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感動。

雖說楚晨是天意門的人,但是師傅也經常講《道德經》。師傅說過《道德經》的價值即使是現在還有挖掘的空間,其中的很多內涵已經成為永恆,將繼續照亮未來的人類。

而《樓臺觀籤》則是九本書裡最早成形的一部,由於書已經找不到了,其中的內容也不知道是什麼。不過據樓觀臺裡別的書的記載,《樓臺觀籤》是許多道長和文人對《道德經》解讀的彙總,可惜在四十多年前因為一場浩劫遺失了。

樓觀臺的虛瑜道長和楚晨的師傅滄瀾也有一些交情,聽說楚晨是來找這本書的,遺憾地說道:“那本書我們也一直在找,已經找了三十多年了,可是一點下落都沒有。當時來我們這裡查抄的人有好幾撥,我們也不知道是誰。又過了這麼久,真的不知道從何查起。”

“而且當時被查抄的書還有很多,除了《樓臺觀籤》以外,還有理解掌門自己撰寫的心得,以及關於樓觀臺的歷史書籍,在那場浩劫裡都遺失了。當時我還沒來樓觀臺,據我師傅說很多書在當時就被燒掉了。所以我也不敢肯定那本書現在還有沒有了。”

楚晨問道:“道長,我聽說《樓臺觀籤》除了用紙本儲存外,歷屆掌門都需要會背誦。難道尊師沒有背下來嗎?”

“嗨!當時我師祖還沒選定掌門人的接班人,就遭遇了這場浩劫。觀裡的道士都回家了,我師祖一病不起。結果還沒來得及透過口授的方式把這本書傳下來就病故了。”

拜訪了虛瑜道長之後,楚晨離開樓觀臺來到周至,找到了一位退休老幹部。

這個老幹部聽說楚晨是來問自己當年是如何去樓觀臺抄家的事,開始是有些拒絕的。好在老幹部也是一個文化人,得知楚晨是為了幫助樓觀臺找回書籍,而且老幹部也知道這本書的文化價值,所以講起了當時的情況。

“當時我還年輕,在周至縣讀高中,那天我們的班長說要去樓觀臺掃四舊。我們就跟著去了,不過我們去的時候已經晚了,據樓觀臺的道士說已經有兩撥人比我們先到了。觀裡的很多塑像已經被砸爛,還有很多雕了神仙的木窗石碑也被破壞地差不多了。”

老幹部抽了口煙,在回想這件事:“現在想想,那時我們太年輕了。我們看沒什麼可破壞地,於是就到觀裡亂翻。結果發現了一個藏書閣,不過裡面的書也已經被撕的亂七八糟。我們就把那些破書歸置在一起,放了一把火全燒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那您當時注意沒注意,有人趁機藏了一本書!”

“這個可能性不大,據我所知跟我一起去的那幾個哥們都沒什麼文化。除了我以外,其他的人現在都是大老粗,也沒有混地不錯的。前幾年樓觀臺出重金求購那本書,要在他們手裡的話,我想他們早就把書賣給樓觀臺了。”

“那你還記得當時去得都有哪些人嗎?”

“幾十年前的事了,當時去了十幾個人,全記得是不可能的。我只記得六七個人,不過能聯絡的上的也就兩個。”

這個老幹部的資料是龍曜交給楚晨的,楚晨知道龍曜肯定已經派人來過了,也不指望從老幹部這裡能夠得到有價值的線索。

不過聽老人講以前的故事,楚晨覺得還是蠻有意思的。

然而聽老人講之前就有兩撥人去過,龍曜給的資料上也是這麼說的。一撥是西安某大學的人,另一撥則是周至縣另一所中學的學生。

楚晨想假如那本書還在的話,那麼說明當時樓觀臺被抄的時候,有人認識到那本書的價值,而且還能肯定那本書的價值高於其他書籍,才會把《樓臺觀籤》藏起來。

同事說明這個人有很高的學識,鑑於當時的課程在傳統文化方面的知識很少,這說明這個人的家庭是個傳統的知識分子。藏書之人一定是在家耳濡目染,所以才會知道這本書的價值,從而在破四舊的過程中趁亂把書藏起來了。

楚晨想找到所有去抄過樓觀臺的人的名單,但是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於是楚晨問老幹部:“您知不知道在周至縣有沒有那種世代書香門第的家庭?”

“這個你還真的問對人了,我一直在文化館工作,沒事就看看縣誌。解放前,在我們周至縣最有名的兩家是符家和孟家。而且符家的符石和我還是一個單位的,這個人到現在還是我們周至縣的寶貝,他對古典哲學十分痴迷。”

楚晨立即請老幹部把符石請出來,此外聯絡了當年去過樓觀臺的兩個人一起吃了頓飯。

符石今年四十多歲,雖然痴迷古典哲學,但是非常平易近人,而且十分好酒,舉手投足之間都有一種陶淵明般的味道。

兩杯酒下肚,符石的話匣子就開啟了,提起《樓臺觀籤》,符石是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