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開局錯把李世民當大表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三章:滿朝文武,不及一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三章:滿朝文武,不及一人

而潛在含義則是在問張籍:我不知道能入您老人家的法眼不?

然後張籍回了他一首詩,酬朱慶餘: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意思就是,可以啊,小老弟,寫的不錯,我看好你噢!

然後,張籍果然就錄取了朱慶餘。

這兩首詩,還被傳為千古佳話。

但是實際上,這明明是主考官單憑自己的喜好來錄取考生。

不但是陋習,甚至可以說是在犯罪。

但是這種情況,在大唐司空見慣,習以為常。

“第四點,長安城考試的錄取名額太多,而全國其他地方的士子錄取名額太少。”

蘇長生說完之後,李世民和李麗質徹底被驚呆了。

科舉考試,始於隋朝,唐朝是沿襲隋朝的制度,並且加以改進。

現在的科舉制度,已經是經過朝廷官員不斷的研究論證之後才實施的。

在李世民看來,雖然可能還有些許的缺陷。

但是世上之事,哪裡會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但是他萬萬沒想到,這位便宜表弟,隨口便說出了科舉考試的四種弊端。

而這四點,滿朝文武都沒人看的出來。

原本李世民以為,這位便宜表弟,只是在研究方面有奇才。

但是萬萬沒想到,他在朝政上面,居然也有如此驚人的見解。

鄉野之間,居然有如此大才,真的是大唐的幸運,也是他的幸運啊!

但是,可惜可恨的是,這位便宜表弟卻是不肯做官。

如若不然的話,朕一定會封賞他一個大官,哪裡還需要這麼辛苦?

時不時的就需要跑到城外來?

李世民忍不住問道:“表弟,你說科舉制度有四種不足,那麼,你有何改進的良策?”

蘇長生淡淡說道:“改進的辦法,自然是有的。”

“先說第四點,長安城的名額過多,這個主要是為滿朝文武大臣還有勳貴子弟準備的,雖然不公平。”

“但是他們的祖上都為大唐立下過汗馬功勞,他們的子孫享受一定的優待,也在情理之中。”

“第一點的改進辦法很簡單,可以將一年一次考試,改成三年一考。將每年錄取的人數,擴大三倍即可。”

“第二點,取消吏部的考核。考生考取之後,在吏部進行一定的公文寫作培訓之後,即可安排官職。”

“第三點,可以採取糊名制。就是在考試之後,將考生的名字用紙糊起來。等改卷定下分數之後,再撕開被糊的名字。”

“這樣一來,就可以杜絕科舉舞弊了。”

“當然了,還可以加大科舉舞弊的懲罰。比方說,凡涉案的主考官,一律斬首示眾。”

“凡涉案的學子,終生不得科舉。”

聽完蘇長生的辦法之後,李世民和李麗質,眼睛不由都是一亮。

李麗質也就罷了,只是覺得蘇長生很厲害。

而對李世民來說,就完全不同了。

能夠看出問題來,就是莫大的能力。

但是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只能看出問題,而給不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但是蘇長生,不但看出問題,並且給出切實可行的,幾乎是完美的解決方案。

這絕對是社稷之才啊!

這樣的人才,必須要為朝廷所用!

李世民深深地看了蘇長生一眼,更加決定了要招攬蘇長生的決心。

接下來,李麗質命人將印製好的年畫裝上車,和李世民一起離開。

……

返回皇宮之後,李世民迫不及待的召集宰相各部尚書侍郎,召開了一次臨時會議。

科舉制度對大唐來說,實在是太過重要了。

是招攬人才,打壓世家的根本。

而現在,李世民在瞭解到科舉制度有缺陷,並且還有完美的解決辦法之後,哪裡還忍得住?

不多時,各級官員已經全部到位。

李世民不由說道:“諸位愛卿,朕想問你們一個問題。不知你們認為,科舉制度還有什麼不足之處嗎?”

李世民還是想看一看,朝堂之上的高官,有沒有人能夠看出來科舉制度的問題來。

下面,眾多官員,面面相覷,一時之間摸不清皇帝的心思。

因此一時之間,沒人出面說話。

半晌之後,長孫無忌只能無奈地站出來。

他是文官之首,這個時候,也只有他站出來了。

“啟稟陛下,科舉制度,始於前隋。而我大唐,沿襲隋制,並且經過不斷改善,已經十分完美了。”

長孫無忌之後,房玄齡站出來說道:“陛下,科舉制度,是一項偉大的制度。他給了寒門子弟進階的途徑。”

杜如晦:“陛下,科舉制度,十分完美。”

魏徵:“陛下,科舉制度乃是國家取士之根本,乃是不可動搖的國策。”

聽到群臣的回答,李世民不由失望地搖了搖頭。

這滿朝官員,可以說是大唐的決策者,是大唐最聰明的一群人。

可是就這一群人,居然都看不到科舉制度的缺陷所在,居然都比不上蘇長生一個人啊!

李世民不由說道:“可是,朕卻是覺得,科舉制度,缺陷多多,必須要改革才行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世民話音未落,魏徵馬上站出來,疾言厲色地說道:“陛下,萬萬不可啊!”

“科舉制度,乃是我大唐國策,絕對不可動搖!”

“科舉制度,經過吾等不斷論證,已經是最為完美和完善的制度了,萬萬不可改動。”

聽到魏徵的話,李世民不由冷笑道:“是嗎?你真的覺得,科舉制度已經盡善盡美了嗎?”

魏徵大聲說道:“陛下,科舉制度,已經盡善盡美了!”

李世民冷笑道:“哪朕就說幾點,看科舉制度,是否真的是盡善盡美。”

“第一,科舉考試,每年舉行一次。考生秋天就要趕赴長安。”

“而一旦落第的話,返回故里,又要半年時間。這一年時間,幾乎都耽擱在路上了,他們哪裡還有時間學習?”

“第二,考試之後,並不是馬上就能夠做官,而是還需要吏部進行考核。”

“但是吏部的考核內容,是公文寫作。而寒門子弟,又有幾個接觸過公文寫作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