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開局錯把李世民當大表哥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二十七章:這麼白的鹽能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二十七章:這麼白的鹽能吃?

吐谷渾,其王伏允與手下部將正在商議大事。

伏允之下坐著兩人,分別是慕容孝雋和梁屈蔥。

這兩人都是吐谷渾的名將,驍勇善戰,伏允極為倚重。

伏允不由問道:“前日唐人所言之事,諸位以為如何?”

慕容孝雋不由說道:“大王,唐人奸詐,此事必須要慎重,不得不防。”

梁屈蔥說道:“大王,末將已經派人打探到訊息,最近大唐各地的確缺鹽。他們西南的鹽井都開始斷產。各地都已經有所亂象。”

“陛下,這唐人雖然強大,但是他們不齊心,就喜歡窩裡鬥。”

“末將認為,這可是我吐谷渾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天與弗取,反遭其咎,請大王定奪。”

伏允點頭說道:“本王也得知,大唐各地都缺鹽。”

“聯絡我們的唐人,想要我們藉此機會進攻益州,殺掉大唐的蘇長生。”

“蘇長生此人的名聲,本王也聽說過。這蘇長生被他們傳揚的成了神人一般的人物。”

“這必定是蘇長生的哪些敵對勢力,想要除掉他,故意對他誇大其詞。”

“不過這些人能夠讓大唐各地都缺鹽,能力還是十分恐怖的,怕是和哪些世家有關係吧?”

“世家這些人,是想借咱們這把刀除掉他們的敵人啊!”

“但是這些人,也未免太過愚蠢了。”

“這益州,並不和我吐谷渾接壤,想要打到益州去,途中需要經過多個州縣。”

“我們何必舍近而求遠呢?”

“所以,本王想的是,我們直接攻打涼州!”

“一旦奪取涼州之後,我們進可攻退可守。”

“如果唐軍反應及時,我們掠奪一番之後自然可以退回來。”

“而如果唐軍軟弱的話,我們便可以直接向南,直接奪取劍南道,進而吞併大唐整個西南。”

吐谷渾對大唐來說,就是彈丸之地,經常被吐蕃打的抱頭鼠竄找不到北。

但是他們卻是十分自信,抓住機會,就想在大唐身上咬下一口肉來。

在原本的歷史軌跡中,吐谷渾就攻打過大唐的涼州。

然後被李世民派遣軍神李靖,兵部尚書侯君集還有李道宗等名將,直接將吐谷渾滅掉。

這一次,雖然事情有所變動,新增了世家從中作亂,讓大唐缺鹽的事情。

也正是這一事件,讓吐谷渾提前發動了攻擊。

但是他們的選擇,還是涼州。

世家籌劃的極好,他們想和吐谷渾合作,借吐谷渾這把刀除掉蘇長生。

但是吐谷渾這樣的化外小國,哪裡有什麼誠心可言?

他們怎麼可能會聽從世家的安排呢?

伏允不由問道:“本王決意要攻打大唐涼州,不知諸位意下如何呢?”

慕容孝雋說道:“大王說打哪便打哪,大王給末將十萬兵馬,末將敢攻入長安,取哪李二首級!”

伏允大笑道:“好!本王手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何愁大事不成?”

“你們回去之後,準備好軍隊和糧草,本王準備一月之後,進攻涼州。”

“是,大王!”

……

玄武縣鹽井出水了,並且李恪安排人連夜熬鹽。

到了早上,已經熬製出了鹽來。

並且這個熬製過程,蘇長生還提點他們加入了一些東西。

這些熬製出的鹽,竟然是雪白雪白的。

第二日一早,當李恪和蘇長生等人看到熬製出來的鹽之後,李恪不由眉頭緊皺。

“先生,這,是不是哪裡不對?”

蘇長生瞥了一眼熬製出來的鹽,雖然裡面還是有些雜質,顏色也沒有那麼白。

但是總體看上去並沒有什麼問題,至少也要比這個年代的鹽質量好。

蘇長生忍不住問道:“殿下,怎麼了?有什麼不對嗎?”

李恪不由擔憂地問道:“鹽怎麼可能這麼白?這麼白的鹽能吃嗎?”

以前的鹽,好長一段時間叫做青鹽,也就是說,顏色發青。

這讓他們都感覺,鹽就是青色的。

其他顏色的鹽,都是另類。

蘇長生忍不住哈哈大笑道:“殿下,可是,純淨的鹽,本來就是白色的啊。哪些泛青的鹽,其實是裡面有雜質。”

“殿下品嚐一下這鹽就知道了。”

聽到蘇長生解說之後,李恪捏了一點鹽放入嘴裡。

然後眼睛忍不住一亮說道:“不錯不錯,這鹽真鹹!”

鹽嘛,本來就應該是鹹的。

不過在這個時代,他們沒有更科學的辦法去除鹽裡的雜質。

即便是哪些富貴之家或者是皇室,所吃的鹽,都沒有這麼白。

他們吃的鹽的味道,也沒有如此正宗的鹹。

並且這鹽裡面,並沒他們常吃的鹽的那種苦澀味道。

既然這鹽能吃,並且品相還更好,哪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第二天,蘇長生開始勘測地形,然後根據地形,繼續打井。

打好井之後,就開始安裝壓水井,然後就可以壓水,然後開支熬鹽。

他們的工作效率很高,一天時間,就能夠打出四五口鹽井來。

而井一多,需要熬鹽的人手哪就更多了,需要更多的鐵鍋和更多的人手。

於是,接下來,玄武縣令開始忙碌起來。

不過玄武縣令雖然忙,但真的是痛並快樂著。

因為這些人手,全部都從玄武縣裡尋找。

這些人可不是白乾的,一人一天給五文錢。

這個工錢,在這個時代來說,可以說是相當高了。

並且這熬鹽的生意,可是個長期的買賣。

只要鹽礦不被開採空,他們都不會失業。

等這個鹽礦完全開採出來,怕不是能讓他們玄武縣大半個縣的百姓,每家都能有人到這裡做工。

而來他們玄武縣來拉鹽的商家,自然也是絡繹不絕。

人一多,就要消費,他們玄武縣的經濟,自然也就發展上去了。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能夠將治下的縣治理的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姓愛居樂業,這是他們最大的夙願。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因此,儘管十分忙碌,但是玄武縣令,卻是十分開心。

而隨著鹽井越來越多,每天能夠熬製出的鹽,也是越來越多。

其實到的後來,已經完全不需要這麼多鹽井了。

因為暫時,他們已經熬製不過來了。

一口井就出多少滷水啊?夠多少口鍋熬製的?

現在整個玄武縣都沒那麼多口鍋,臨時採購都採購不到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