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新戰國策——二戰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十五回一號作戰最後掙扎後方反攻收復失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十五回一號作戰最後掙扎後方反攻收復失地

第一百十五回一號作戰最後掙扎後方反攻收復失地

太平洋戰爭自194年下半年開始,隨著美、日軍隊在中途島、瓜島諸戰役和所羅門海戰中日軍的失利,日軍在整個太平洋地區所擁有的海空軍優勢便告消失,不得不轉為防禦。1944年初,美軍把戰線推到馬紹爾群島,開始向日本本土步步逼近。其海上交通被切斷,使得南洋一帶數十萬日軍陷入孤立。與此同時,在華的美國空軍活動頻繁,對日本本土的轟炸已成為現實。所有這些情況,使得日軍大本營決定,以主力部隊進行一場打通中國南北、聯接南洋交通,摧毀美國在華空軍基地的大規模進攻作戰。

194年11月下旬,日軍大本營開始加緊研究中國方面軍作戰問題,作出了打通大陸交通線的設想。1月,將此計劃稱為“一號作戰”。

命令中國派遣軍1944年暮春由華北開始進攻,夏季由武漢及廣東地區開始進攻,擊敗敵軍,特別是中央軍。先後佔領並確保黃河以南平漢鐵路南部要地和湘桂、粵漢兩條鐵路沿線各要衝。南方軍為策應中國派遣軍作戰,由緬甸及印度支那進行區域性作戰。命令強調要摧毀美國在中國的空軍基地,消除美國第14航空大隊對日軍和日本本土的威脅。

美軍第14航空大隊自1941年在中國成立以來,即以遂川、衡陽、桂林、柳州、南寧為主要基地,不斷對日本本土及各戰區的日軍進行轟炸。尤其是B—9超級空中堡壘的威力,在日本國內引起很大的恐慌。日本大本營決心摧毀第14航空大隊在中國的主要基地。

為了發動豫湘桂戰役,日軍進行了四五個月的秘密準備。從1944年入春以來,日軍將平漢鐵路向南延伸到黃河北岸,接著又限期趕修黃河大橋。為了保守軍事秘密,日軍於月間便禁止外僑在朝鮮、滿洲、中國各地旅行。同時拆卸在華北、華中各鐵路支線的鐵軌、枕木等器材,運集到新鄉、開封、武漢、信陽等地,有計劃地派出機群,轟炸陝、豫、湘、浙、贛、閩、粵各省的機場。

為了準備作戰,日軍在大範圍內調配和部署兵力。徵集新兵編成14個獨立步兵旅團和8個野戰補充隊。並將原擬調往南洋作戰的第、第1、第師團仍留在中國作戰。將原在中國作戰的第飛行師團改編為第5航空軍。

日軍為實施“一號作戰”計劃,共調動軍隊51萬多人,戰馬10萬匹,大炮1500門,汽車15000輛。加上華北方面集結在豫北的0萬軍隊,總共為這次戰役集結了70多萬軍隊,為日本戰爭史上首次,也是最後的一次。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之際,日本當局使用如此龐大的兵力,在中國發動一號作戰,可以說是困獸猶鬥。

在日軍發動一號作戰前夕,國民黨軍隊共有1個步兵師、個騎兵師,總兵力50萬人,其中陸軍不足00萬。從數量上看,幾乎是侵華日軍長城以內10餘萬人的近兩倍。但此時中央軍精銳部隊大多在大西南整編和更換裝備,投入滇西、緬北作戰近0萬人;敵後4個戰區70多萬人;配屬在西北地區防止中共軍隊與蘇聯聯通的部隊0多萬;配屬在豫湘桂的軍隊從數量上看,只有近50萬人,大多裝備低劣,缺編缺員嚴重,主要是分散擔任守備,幾乎沒有機動兵團。這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到這次作戰的結果。

1944年春,當侵華日軍正在調兵遣將之時,國民黨軍事當局認為日軍僅僅是要侵犯中原,並按照日軍以往的作戰都是為了消耗中國軍隊的戰鬥力,阻止中國軍隊可能對日軍發動的反攻作戰。正面作戰一結束,日軍就會退回原佔領區固守後方的規律,只制訂了《平漢線作戰計劃》,以應對日軍的區域性進攻。

1944年月,日軍華北方面軍按照大本營《一號作戰綱要》,制定了打通平漢線南部的河南會戰計劃。近兩年多以來,日本華北方面軍主要承擔對中共抗日根據地進行“治安戰”,要集中相當的兵力進行河南會戰,最大的後顧之憂是,擔心中共軍隊的反攻。日本華北方面軍參謀長大廳戶三治與高參們經過數日研究之後,仍想不出制止中共軍隊反攻的辦法來。只好決定:“儘量出動大量兵力進行河南會戰,在佔領地區的治安方面,暫時作出某種程度的犧牲。”

投入河南會戰的兵力,約佔整個華北方面軍總兵力的1/,即日軍華北方面軍主力第1軍所屬第7、第6、第110師團,獨立混成第7旅團、第9旅團、騎兵第4旅團,炮兵、工兵聯隊及其他特種兵部隊,另有從綏遠派來的第7師團,共15萬餘人,統屬於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指揮。

除此,日軍還將第1軍配置於黃河北岸山西境內,華中方面軍一部置於信陽及安徽西部正陽關地區,準備分路向豫中進攻,以期配合。偽軍第集團軍張嵐峰部、第方面軍孫良誠部、第4集團軍龐炳勳部、第11軍孫殿英部、均抽調了部分兵力向汴新一帶集結,配合日軍的攻勢。

擔任河防和正面防禦任務的中國第一戰區部隊,在總司令長官劉峙率領下,計有7個集團軍共18個軍,約0萬人。第一戰區的作戰計劃是:以9個師駐守豫南、豫北,以14個師為機動兵力,隱蔽在臨汝、登封、禹縣、襄城、寶豐、葉縣地區,準備在禹縣、密縣、許昌、漯河地區阻擊日軍。劉峙雖然在國軍中號稱福將,卻是在抗戰中屢創撤退記錄的敗將。

4月17日夜,河南中牟一帶月黑風高,日軍第7師團兵分兩路向中國軍隊撲來。午夜時分,中牟西南方向響起了激烈的機槍聲,日軍醞釀已久的打通大陸交通線的戰役,首先在中原大地上打響了。

18日拂曉,攻擊中牟之日軍增加到000多人,攜帶0餘門大炮,在飛機掩護下,向駐守在這裡的守軍發動猛攻。守軍抵抗了一天,日軍攻佔中牟,工兵迅速架起輕便橋樑,大隊人馬源源不斷地開過了黃河。

與此同時,日軍第7師團鄭州挺進隊主力也趕至鄭州城下,守城的中國第85軍向鄭州西南潰退。0日下午,鄭州丟失。

日軍攻佔鄭州後,揮師南下,於1日佔新鄭、尉氏。日攻陷長葛,向許昌推進,5月1日拂曉攻佔許昌。在此前後,日軍後續部隊第7師團、戰車第師團,相繼渡過黃河,沿平漢線向南推進,於5月5日佔郾城。然後,日軍由郾城繼續南下。

5月1日,武漢方面的日軍第11軍由信陽附近北上,與南下的華北方面軍相呼應。9日上午,平漢線南北兩路日軍在確山會合。日軍暫時打通了平漢線南路。

5月初,日軍第1軍從密縣、許昌、郾城一線向洛陽推進。與此同時,山西日軍第1軍兩個旅團從垣曲出發,由西北面向洛陽推進,與第1軍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日,日軍第6師團向禹縣發動攻擊,4日,日軍第110師團向登封以東地區發動攻擊,戰車第師團攻佔鞏縣,獨立混成第7旅團則攻佔襄城。鞏縣是洛陽的外圍重鎮,鞏縣失守後,接著,日軍第1軍集中兵力圍攻登封,逼近洛陽。

9日,日本華北方面軍精心部署洛陽作戰,命令第1軍主力向洛陽、新安地區推進,逼近洛陽,又命令第1軍向新安出擊,切斷洛陽守軍的退路。

中國第一戰區為保衛洛陽,決定由第15軍及第14軍第94師守衛洛陽、第4集團軍防衛洛陽以西的韓城、藕池,劉戡兵團防衛洛陽以南的宣陽、亙石陵地區,側擊進攻洛陽之敵。

正當第一戰區倉促佈防之時,14日,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下令:“捕捉洛陽河谷之敵,迅速封鎖洛陽周圍地區。”

當天,日軍第7師團攻佔洛陽南面的嵩縣,進而向洛寧、盧氏推進。至0日,連佔洛寧、陝縣、盧氏。日軍第1軍攻佔了洛陽西面的新安,繼續向洛陽推進。劉戡兵團、第4集團軍隨之潰敗,洛陽城處於日軍包圍之中。

為解洛陽之圍,中國第五、第十戰區及第一戰區聯合出擊,向平漢線南部及洛陽南部發動攻擊,一度攻佔遂平、漯河、魯山、嵩縣,切斷了平漢鐵路。但日軍置平漢鐵路於不顧,還是傾全力攻擊洛陽,洛陽危在旦夕。

19日,日軍第6師團、戰車第師團及第110師團一部,發動了洛陽作戰。洛陽城內有守軍1.4萬人,洛陽城郊有多年修築的反坦克壕和混凝土火力點,城內更有大量的碉堡。中國軍隊希望能夠在洛陽堅守,但日軍發動前所未有的猛攻。日,日軍三次攻入洛陽城關,均被中國守軍逐出城外。

日,日軍決定將進攻重點放在洛陽北面,由第6師團主力進攻洛陽西北角,在日軍的持續攻擊下,洛陽守軍傷亡慘重,第94師只剩下1700餘人,但他們拒絕了日軍的勸降,繼續堅守陣地。

4日下午1時,日軍向洛陽發動總攻擊。炮兵和飛機以猛烈的火力轟擊西南城牆及東北角,隨後步兵跟進。激戰到傍晚,日軍千餘人從西門及西北城角突入市區,當晚夜裡,洛陽守軍被迫向東南突圍。5日,日軍攻佔洛陽。

在歷時1個多月的河南會戰中,日軍打通了平漢線,第一戰區損兵折將,丟失城市8座。河南人民對此深惡痛絕,省參政員郭仲隗專程去重慶向當局請願,控訴劉峙、尤其是湯恩伯集團在作戰中,官比兵跑的快,兵比日本人跑的快。跑來跑去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副司令長官也找不到他的將軍。

當時,美國空軍援華志願隊司令陳納德曾經評說:“河南敗績是政治上、經濟上和軍事上連鎖反應的初次爆發。使得自由中國幾乎在(1944)歲末之前屈膝,一切在軍事窳敗和長久歲月的封鎖裡已在惡化著的戰時病像,像毒膿般浮現到表面上來了。”

繼河南會戰後,長衡會戰屬日軍一號作戰第二期作戰範疇,日軍大本營對長衡會戰寄予厚望。月7日,日軍參謀本部作戰部長真田穰一郎曾認為:“中國戰場猶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巴爾幹半島,關係到大東亞戰爭的前途問題,我衷心地祝願湘桂作戰完成。”

長衡會戰的計劃是:一、將進攻部隊分為兩線;由第、第1、第40、第68、第116師團組成第一線兵團,擔任主攻,在華容、岳陽、崇陽一線集結,於5月7日到8日向沅江、益陽附近至新牆河、汩水一帶發動攻勢,殲滅該地區中國軍隊;由第7、第4、第58師團組成第二線兵團,在監利、蒲圻一線集結,作為後續部隊;另以獨立混成第17旅團、獨立步兵第5旅團等部隊,在安鄉附近發動進攻,牽制和吸引中國軍隊。二、由第4、第58師團進攻長沙,第、第1師團分別在長沙南面和東面阻擊中國軍隊。三、攻佔長沙後,以一部兵力南下,急襲並佔領衡陽。

1944年5月5日,也就是洛陽陷落的同一天,日本駐中國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抵達漢口前進指揮所,親任長衡會戰指揮。日軍參戰的主力是駐武漢的第11集團軍,這支深入中國內地的野戰部隊,是侵華日軍中最強大的軍團。現在增兵至11個師團和1個旅團,總兵力達6.萬人。不僅如此,日軍最精銳的空軍部隊第飛行大隊也調到了粵漢線,10餘萬補充兵力和4萬匹戰馬,也由日本國內運到了武漢地區。

在近代歷史上,只有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中,日軍才為進攻一個地區動用過如此規模的兵力。在進攻時間的選擇上,日軍選定了當年日本海軍在對馬海峽打敗沙俄波羅的海艦隊的勝利日,5月7日,作為這次戰役的發動時間。

正當日軍積極準備長衡會戰時,湖南戰場上陳誠、薛嶽對日軍即將發動的進攻掉以輕心,他們幻想日軍會像前三次長沙會戰一樣,十幾萬日軍被國軍前後夾攻、四面出擊所擊退。不知道日軍此次增兵至46萬多人。

5月7日,日軍第11軍司令官橫山勇中將,指揮8個多師團的兵力,分三路向第九戰區發動進攻,長衡會戰打響。

日軍重兵集團的三路出擊,打亂了第九戰區將主力放在正面阻擊日軍的計劃,使前線部隊處於日軍分割包圍之中,難以進行有效的抵抗。

6月1日,左翼日軍攻陷平江,向長沙東面的瀏陽進逼;6日,右翼日軍攻佔沅江,然後向長沙西南面的寧鄉、益陽推進。中路日軍在汩水南岸受到國軍第0軍的有力抵抗,激戰兩天之後,才突破防線,於6日到達長沙北面的撈刀河。此時,第九戰區顧此失彼,節節敗退。11日,右翼日軍和中路日軍合力圍攻長沙東面的重鎮瀏陽,14日,瀏陽陷落。15日,日軍第58師團向長沙東南面發動攻擊,第4師團向長沙西面的嶽麓山發動猛攻,長沙處於日軍三面圍攻之中。

在優勢日軍的猛攻下,嶽麓山守軍傷亡過半。18日,日軍攻佔嶽麓山,駐守長沙的第4軍突圍,長沙陷落。

日軍侵佔長沙後繼續向南推進。日,左翼日軍第1師團攻佔衡陽南面的耒陽,切斷了粵漢線,從南面向衡陽包抄;中路日軍第68師團沿粵漢線向衡陽推進。6日,以一部分兵力攻佔衡陽東北面的飛機場,主力部隊迂迴到衡陽西南面;第116師團於7日到達衡陽西北面,日軍完成了對衡陽的包圍。

衡陽是粵漢線和湘桂線的聯接點,是中國南方的重要交通樞紐和軍事重鎮,又是美軍第14航空隊的重要基地。早在長沙被包圍時,第九戰區第10軍就奉命守衛衡陽,在衡陽周圍構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長沙失陷後,第九戰區將阻止日軍的主要戰場放在衡陽地區,在加強衡陽防禦力量的同時,以主力部隊向長沙東面的瀏陽、醴陵和長沙西面的益陽、寧鄉同時發動攻勢,企圖攻擊日軍後方,迫使日軍撤兵。以解衡陽之圍。

8日,日軍第68師團、第116師團同時向衡陽發動攻擊。守軍第10軍利用河川與城牆巧妙構築的工事,沉著應戰,伺機實施反擊,擊退日軍的攻勢,並打傷日軍第68師團師團長佐久間中將及參謀長。0日,日軍第116師團師團長巖永汪中將親自到前線督戰,猛攻衡陽,又被中國守軍第10軍擊退。戰鬥一直持續到7月日,日軍毫無進展,被迫暫時停止攻勢。

第一次進攻受挫後,日軍火速向衡陽運送彈藥、增加炮兵,並派遣空軍助戰。11日,日軍決定向衡陽發動第二次攻勢,其攻擊重點改為衡陽西南方。15日,日軍再次猛攻衡陽,日機向衡陽投擲燃燒彈,將衡陽變成了一片火海,但守衛衡陽的第10軍依然頑強死守,再次挫敗了日軍的攻勢。16日,日軍攻擊再次停止。

第二次攻擊受挫後,日軍採取緊急措施,增加兵力,將第1、第58師團投入戰鬥,並調集重炮參戰。準備就緒後,8月日,日軍首先出動空軍對衡陽進行狂轟濫炸,用重炮猛轟中國軍隊陣地。4日至5日,日軍第68師團向衡陽南面,第116師團向衡陽西南面,第58師團向衡陽西北面發動強大攻勢,開始了第三次衡陽攻擊作戰。

面對強敵,衡陽守軍第10軍同日軍展開巷戰。7日,衡陽戰鬥仍處於膠著狀態。一度使日軍第11軍司令橫山勇產生了是否停止攻擊的想法。當天夜晚,日軍集中所有的炮火對衡陽進行最後一擊,攻破小西門,大隊日軍不斷湧入城內,第10軍官兵仍在城內同日軍展開搏殺。到8日凌晨,第10軍軍長方先覺久盼援軍不至,絕望中率領4個師長向日軍投降。至此,衡陽保衛戰失敗。

在衡陽保衛戰期間,第九戰區在湘江兩岸地區向日軍發動攻勢,以解衡陽之圍。在湘江東岸,中國軍隊第0、第6、第7、第44軍在衡陽東面的茶陵地區展開反攻,7月上旬收復攸縣,並包圍了耒陽日軍。與此同時,第58軍攻克醴陵,向湘江推進,日軍急調第二線兵團和第7師團阻擊中國軍隊,雙方在湘江東岸展開拉鋸戰。

在湘江西岸,7月1日,第九戰區命令第7軍守衛益陽地區,第100軍守衛永豐地區,第6軍進軍衡陽西南面的文明鋪,策應衡陽保衛戰。日到10日,國軍第100軍在永豐擊退日軍,然後揮師南下,準備參加衡陽作戰。第79軍推進到衡陽西北角的金蘭寺、演陂橋。19日,第6軍挺進到衡陽城郊,突遭日軍反擊,傷亡慘重,其他幾個軍都在衡陽外圍被日軍擊敗,未能參加衡陽保衛戰。

衡陽爭奪戰是湖南會戰中最激烈的一幕,儘管衡陽淪陷了,但在歷時47天的衡陽保衛戰中,第10軍官兵的頑強戰鬥意志,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展現出了一幅壯烈的畫面。

衡陽的失陷,為日軍敞開了通向廣西的大門。

長衡會戰一結束,日軍按照既定的一號作戰計劃,立即著手部署在廣西的桂柳會戰。

為了進行桂柳會戰,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8月6日,日本大本營決定在華新設立第6方面軍,任命岡村寧次為司令官,統一指揮武漢至廣東地區的日軍。編入第6方面軍的部隊有:直轄兵團,由第7、第40、第64、第68師團組成;第11軍,司令官橫山勇中將,由第、第1、第4、第7、第58、第116師團組織;第軍,司令官田中久一中將,由第、第104師團及獨立混成第19、第、第、獨立第8、第1旅團組成。新組建第4軍,司令官佐野忠義中將,由第9師團,獨立混成第17、步兵第5、第7、第11、第1旅團等組成。總兵力達55萬人,包括1個師團,10個旅團以上,為日軍歷史上最大的集團軍事行動之一。比整個太平洋戰區及南洋地區的日軍總數還多十多萬人。

在正式進行桂柳會戰前,日軍先進行外圍戰。在湖南,日軍第11軍於8月1日在耒陽以西地區發動作戰,9月8日佔湖南零陵地區,繼而沿湘桂線向廣西推進。14日,日軍攻陷桂北重鎮全州,逼近桂林。

在廣東,從6月開始,日軍第軍為了策應衡陽作戰,在廣東開始發動攻勢。9月10日,主力第、第104師團及獨立混成第旅團,在三水集結,準備向廣西柳州推進,獨立混成第旅團從雷州半島出發,向廣西梧州地區推進,日攻佔梧州。

10月初,日軍第六方面軍制定了廣西會戰計劃,決定於11月初由第11、第軍相互策應,進攻柳州西部地區,捕捉殲滅國軍主力,然後向貴州追擊。

駐守廣西的是以張發奎為司令長官的第四戰區部隊,當衡陽戰役正在進行時,第四戰區為防止日軍沿湘桂線、粵漢線南下,決定以兩個軍的兵力駐守湘桂線北部,以廣西地方團隊駐守桂南,以第9軍駐守全州,以李玉堂兵團在全州以北鐵路沿線阻擊日軍。

10月下旬,日軍第六方面軍下達作戰命令,第11軍從北面,第軍從南面,一齊向桂柳地區推進,駐守桂林的是第11和第170師。9日,日軍向桂林城郊發動進攻,桂林守軍同日軍激戰十日,未能擊退日軍的進攻。11月9日,日軍向桂林城發起總攻,突破守軍陣地,進入市區,桂林守軍同日軍展開巷戰。被迫於11日突圍,桂林陷落。

還是在桂林總攻的前夕,日軍第11軍鑑於入桂以來未遇到激烈抵抗,得知了柳州城防薄弱的訊息,命令第、第1兩個主力師團徑直往柳州赴去,兩個師團未遇到什麼阻攔,於11月初到達柳州的平地。隨後又分兵一股於柳州西南方渡過了柳江,堵住了柳州一帶中國守軍的退路。

柳州是第四戰區長官部所在地,11月9日,日軍從柳江兩岸夾擊柳州守軍,從柳州東南方的象縣又趕來日軍第軍部隊投入攻擊。守軍第6軍於10日下午接到張發奎的電話指示,應避免無謂犧牲,遂集結向西突圍。11日,柳州為日軍侵佔。

這樣,廣西境內的兩座主要城市幾乎同時告失。日軍往各處攻掠城鎮,國軍紛紛潰退。日軍第軍分兵一支,與從越南北上之日軍會攻南寧。4日,南寧守陷落。1月10日,兩股日軍在南寧會合,至此,日軍打通大陸交通線的戰略行動已告完成。

在這種情形之下,蔣介石急令湯恩伯集團軍火速調往貴州,阻擊日軍。但湯恩伯部遠在數千公裡以外的陝西,遠水豈能解救近火!11月8日,湯恩伯隻身來到貴陽,日到獨山佈防,但可供指揮的只有第97軍。

日本發動豫湘桂大會戰,使國軍損失兵力數十萬,放棄了豫、湘、桂、閩、粵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的一部分,丟掉了洛陽、長沙、福州、桂林4個省會和鄭州、許昌、寶慶等164個中小城市。丟失了衡陽、桂林、南寧等7個空軍基地,平漢路鄭州至信陽段、湘桂全段及黔桂路南段都被日軍佔去。喪失國土0多萬平方公裡,人民的生命財產的損失無法統計,造成了抗戰以來的第二次大潰敗。

卻說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敵後抗日武裝,在取得反日寇“掃蕩”,反清鄉,反蠶食等鬥爭勝利的基礎上,進入1944年。由於日軍為打通豫湘桂的陸上交通線,大批軍隊被抽調到正面戰場上。中共武裝和根據地軍民於年初開始,展開了區域性反攻,發動了春季、夏季和秋季攻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晉察冀軍區,從1944年1月上旬開始,對日本華北方面軍和偽華北綏靖軍及地方偽軍發起春季攻勢。北嶽區分別在冀西、雁北、察南和平北發起攻勢,至5月,撥除據點、碉堡58處,開啟了察南、雁北地區的局面。在冀中區,於1至月間以主力深入敵佔區,撥除據點40處,並襲入肅寧、安新兩城。三月以後,開闢了趙(縣)元(氏)寧(晉)地區。5月包圍任丘,迫使500多名偽軍投誠。並再度攻克肅寧。在冀東,粉碎了日偽軍1萬5千多人的“掃蕩”,襲入寧城、昌黎等城,使冀東基本區大部分得到恢復。

在山東軍區,1944年1月15日,山東濱海軍區以4個團和地方武裝,向臨沂、莒縣、贛榆等地區的日偽軍據點發起攻擊,連克日偽軍據點多處。魯南軍區從月初開始,奔襲滕縣、嶧縣間日偽軍,收復滕縣、臨城、棗莊間大部地區。膠東軍區於月中旬殲敵1500餘人,開闢萊西地區,月下旬,山東軍區集中魯中轄區6個團,濱海軍區1個團,發起討伐偽軍吳化文部戰役。至4月0日,殲偽軍6400餘人,攻克重要據點40多處,解放村鎮千餘個,人口0多萬,控制了魯山山區的大部,打通了沂山、魯山、泰山、蒙山各山區的聯絡。山東軍區春季攻勢攻克據點64處,殲日偽軍萬餘人。

在晉冀魯豫軍區,太行軍區部隊於二月向蟠龍鎮攻擊,收復該鎮。並乘勝向武鄉、榆社日偽軍發起進攻,收復榆社、臨淇等地。4月1日發起水林戰役,殲偽軍900餘人,收復林縣城及水冶以西地區。冀南與太嶽區,冀魯豫軍區也展開攻勢作戰,收復朝城、沁水等城鎮,撥除日偽據點、碉堡00多處。

新四軍第1師兼蘇中軍區部隊在粟裕率領下,於1944年1至月間,以高(郵)興(化)寶(應)泰(興)泰(州)如(臬)地區為重點,對日偽軍進行連續作戰,攻克據點17個。隨後又在淮安以東發起車橋戰役,殲滅日偽軍近千人,其中日軍六百多人,溝通了蘇中、蘇北、淮北間的聯絡。

第師兼蘇北軍區部隊在黃克誠率領下,在粉碎日偽軍第二期“治安肅正”作戰後,又於4月19日對漣水以北偽軍發動攻勢,攻克據點14處,殲日偽軍000餘人,使淮海、鹽阜連成一片。

第4師兼淮北軍區部隊在彭雪楓率領下,在地方武裝和民兵的配合下,在東起運河、西至津浦路的地區,從月起發動歷時個半月的攻勢,廣泛地進攻守備薄弱的日偽軍據點,殲滅日偽軍1800多人,解放了泗、靈、濉地區。6月下旬,又一舉殲滅偽軍郝鵬舉部500餘人,並在阻擊敵偽增援中殲滅一個總隊及日軍一部,控制了濉泗公路全線,解放了整個泗北地區。

第五師在***率領下,於1月間開闢了嘉(魚)蒲(圻)臨(湘)地區,月至5月又兩次粉碎了國民黨軍對大悟山根據地的進攻。

東江縱隊於1944年月5日開始向廣九鐵路全線出擊,使該路交通陷於癱瘓。4至5月間數次襲入香港和九龍,並炸燬廣九鐵路第四號鐵橋。

在春季攻勢作戰的基礎上,八路軍、新四軍又發動了夏季攻勢。

在晉察冀軍區,冀中軍區部隊於5月初到月底殲日軍1500餘人,解放任丘,並一度佔領肅寧、大城。北嶽軍區於6月間襲擊保定、望都、定縣、淶源、靈丘等城,並兩次攻入定襄。7月,攻克與擠退日偽軍據點0多處,收復國土1000多平方公裡,進入雁北、察南和平北的部隊開闢了新區。冀熱遼軍區於六月粉碎了日偽軍5000餘人的掃蕩,7月,收復據點0餘處。

在晉冀魯豫軍區,冀魯豫軍區於5月發動攻勢,攻克昆(山)張(秋)地區據點50多處,殲敵軍100餘人,攻克清風縣城,俘偽軍100餘人。6月至8月,攻克魚臺、單縣、沛縣、鄆城、荷澤、東明、曹縣間日偽據點50多處,使魯南地區各小塊根據地連成一片。太行軍區部隊於6至7月間向邢臺、沙河、新鄉、輝縣地區日偽軍發動進攻,8月下旬,摧毀了平漢路兩側日軍第三道封鎖線。太嶽軍區部隊於六月發起濟(源)垣(曲)戰役,殲日偽軍800餘人,攻克據點0餘處,為南渡黃河,開闢豫西根據地創造了條件。

在山東軍區,魯南軍區於5月初向偽軍榮子恆部發起進攻,殲其1個師另1個團,結束了魯南根據地被分割的局面。濱海軍區於7月下旬向偽軍李永平部發起進攻,攻克據點40餘處,殲日偽軍680人。渤海軍區部隊於8月中旬攻克利津縣城。

在晉綏軍區,攻克日軍據點9處,擴大了根據地範圍。

新四軍第1師兼蘇中軍區部隊在6至7月間發動攻勢作戰,攻克南坎鎮,9月又發起45天的攻勢作戰。第師兼蘇北軍區黃克誠所部,於6月下旬在淮海區發動攻勢。蘇南軍區部隊於8月下旬攻入長興城,一度攻入溧水、溧陽縣城。淮北軍區於6月下旬攻克泗縣北之張樓等據點。

8月15日,新四軍第4師師長彭雪楓,率師主力5個團及地方武裝一部,西進豫皖蘇邊地區,這是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向河南敵後發展,控制中原的戰略方針,經過充分準備後進行的。0日越過津浦路進入蕭縣以南地區。1日,於小朱莊殲滅阻新四軍西進的頑軍1600多人,繼又粉碎日偽軍000餘人的掃蕩。連克多處據點,恢復了蕭縣、永城、宿縣地區。

9月11日,新四軍第4師師長彭雪楓,在河南夏邑與日偽軍作戰中以身殉國。彭雪楓,1907出生於河南鎮平。195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負責北平東城區的學生運動。199年調到上海軍委工作,後轉入中央蘇區從事軍事工作,194年參加長征,並任紅5師師長。抗日戰爭中任河南省委軍事部長,在河南確山竹溝組織抗日武裝,並率部東進,建立了豫皖蘇抗日根據地,並任中共豫皖蘇邊區黨委書記、新四軍第六支隊司令員。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4師師長,鞏固和發展了淮北抗日根據地。

彭雪楓犧牲後,中共軍委即任命張愛萍繼任。韋國清任新四軍第4師副師長兼淮北軍區副司令員。

在春季攻勢和夏季攻勢基礎上,八路軍各部又發起了秋季攻勢。

在晉冀魯豫軍區,冀魯豫軍區於8月日向鄆城至鄄城日軍封鎖線上各據點發起進攻,攻克據點0餘處,之後,乘勝向荷澤、考城、東明、曹縣地區發動攻勢,攻克據點0餘處。太行軍區部隊襲入長治、和順、太谷等縣城,並在豫北攻勢中開闢了新(鄉)輝(縣)地區。

1944年9月,中共中央根據日軍在河南擊潰國民黨軍,侵佔大片國土,即決定將勢力向河南發展,根據中共中央決策,八路軍第19師組成豫西抗日獨立支隊,由王樹聲率領從晉南渡過黃河,建立了豫西根據地。這塊地方是日軍在河南會戰中,攻佔的國民黨軍地盤。冀魯豫軍區於7月底派南下支隊進入豫東,進行策應作戰。

在山東軍區,8月15日,魯中軍區發起沂水戰役,殲偽軍1000餘人,使魯中、濱海兩根據地連成一片。膠東軍區於八至九月間發動秋季攻勢,殲日偽軍8000餘人,攻克據點18處,解放國土5000平方公里,使東海、西海、南海、北海4個軍分區聯成一片。渤海軍區於八至十月間發起攻勢作戰,攻克臨邑、樂陵、南皮縣城,解放沾化、青城兩縣大部地區。魯南軍區於8月下旬展開交通破襲戰,一度切斷了滋臨和臨棗公路。

在晉察冀軍區,北嶽區於7至8月間攻克平山以西敵據點14處;冀東軍區於八月下旬收復薊縣、平谷、三河間大片地區;冀中軍區於8月底解放肅寧全境,並攻入武強、深澤、獻縣等縣城。

晉綏軍區,於8月底至9月底,開展攻殲忻縣、靜樂、離石、嵐縣公路沿線日偽軍為重點的秋季攻勢,共作戰97次,殲日偽軍000餘人,攻克日偽軍據點48處,收復村莊440多個。

經過近一年作戰,中共在敵後戰場對日偽軍作戰萬餘次,斃傷日偽軍萬餘人,收復國土8萬餘平方公裡,解放淪陷區人口100萬人。中共武裝力量得到很大發展,正規軍由47萬增加到65萬,民兵由00萬增加到0萬人,抗日根據地人口由8000萬增加到900萬,為大反攻打下了基礎。

就在日軍在中國作垂死掙扎的時候,美軍開始向日本本土逼近,並決定攻佔沖繩。日軍能否阻止美軍前進的腳步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