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新戰國策——二戰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一回攻丹麥挪威德再勝救北歐敗績丘組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一回攻丹麥挪威德再勝救北歐敗績丘組閣

第三十一回攻丹麥挪威德再勝救北歐敗績丘組閣

德國缺少鐵礦,為了侵略戰爭,希特勒必須確保從瑞典進口鐵礦沙的供應線。為此,他不得不揮師北上,向丹麥、挪威開刀。丹麥和挪威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德國海軍長期以來一直注視著北方。德國沒有直接進入大洋的出海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給德海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國用魚雷和巡邏隊,從設德蘭群島到挪威海岸,橫跨狹窄的北海,佈置了一道嚴密的封鎖網,卡住了強大的德國海軍,阻礙了潛水艇突破封鎖進入北大西洋的企圖。

這次大戰爆發後,指揮規模不大的德國海軍軍官們,仔細考慮這一地理現實,認為將來對英國作戰,德國必須設法在挪威獲得基地,這樣才能擊破英國在北海的封鎖線,為德國海面和海底艦艇,開啟通往廣闊海洋的通道。

199年戰爭爆發時,德國海軍第三號人物魯爾夫.卡爾斯海軍上將,給雷德爾海軍元帥寫信,說明“德國佔領挪威海岸的重要性”。10月10日,雷德爾向希特勒提出關於海軍作戰的長篇報告,闡明了取得挪威基地的重要性,並說明必要時,可以在俄國的幫助下實現這一點。

希特勒十分清楚丹麥和挪威的戰略地位。丹麥位於波羅的海和北海之間,扼守海上交通要衝。挪威地處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北部,北臨巴倫支海,西濱大西洋,南瀕北海,戰略地位很重要。德國一旦佔領這兩個國家,就可以限制英國艦隊在大西洋和波羅的海行動,粉碎英法的經濟封鎖,保障瑞典鐵礦砂安全運到德國。德國每年消耗1500萬噸鐵礦砂,其中1000萬噸取道挪威從瑞典進口。同時,還可以作為西侵英法,東攻蘇聯的基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倫敦,時任海軍大臣丘吉爾看到了這一著。在戰爭爆發後幾周裡,他曾努力說服內閣,批准他在挪威領海內佈雷,以便阻止德國運輸鐵礦砂。但張伯倫和哈利法克斯不願侵犯中立的挪威,這個建議暫時擱置起來了。

199年11月0日,蘇芬戰爭爆發,次年月5日,英法在巴黎召開軍事會議,決定以大量飛機、反坦克炮和高射炮等武器裝備芬蘭,並派遣不少於個師組成的遠征軍增援。預定遠征軍前往芬蘭時,在距離瑞典鐵礦場不遠的納爾維克登陸,並佔領礦場。

月日,瑞典政府發表聲明,宣佈任何情況下都不干預蘇芬衝突,不準盟軍借道其領土。這算是對英法兩國的答覆。

希特勒看到英法企圖派兵取道挪威援助芬蘭去打蘇聯時,他的神經本能地緊張起來,以為英法佔領挪威,意在包圍德國。他立即召集德軍將領說:“我的心中有件事,就是佔領挪威,聽說英國人要在那裡登陸,所以,我要趕在他們之前下手。”他接著說:“英國要是佔領了挪威,就會造成一種戰略上的迂迴,就可以使他們進入波羅的海地區,而我們在波羅的海地區既未駐紮軍隊,又無沿岸防禦工事,我們在東方已經獲得的成就和制勝西方的希望,都要被摧毀無遺。征服挪威可以保證我國艦隊在威廉港的行動自由,並且還可以保證我們的瑞典鐵礦石輸入。”

波蘭戰爭結束不久,希特勒就著手擬訂入侵挪威計劃。199年底,充當德國“第五縱隊”的挪威前國防部長、親納粹的“國家統**”領袖吉斯林,潛赴柏林,求見希特勒。他保證配合德軍的進攻,從挪威內部搗亂、破壞、造謠,策應德軍。希特勒親自接見了吉斯林,共同策劃進攻挪威和丹麥的計劃。

吉斯林,1887年出生在世代務農的家族裡。他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在挪威軍事學院畢業。不久被派到彼得格勒擔任陸軍武官。由於他在英國與布爾什維克政府斷交期間,曾代為照料英國的利益,英國政府授予他大英帝國勳章。共S黨人在俄國的成功,使他頗為折服,當他回到奧斯陸時,向工黨毛遂自薦,時工黨是共產國際成員。他建議由他來搞一支武裝“赤衛隊”,但工黨拒絕了他。於是他就來了個大轉彎,走向另一極端。在191年至19年期間擔任國防大臣,之後於19年5月,創立了“國家統**”。納粹主義的那一套,在挪威富有民主傳統的土地上吃不開,吉斯林甚至連一個議員席位也沒有到手。

按照吉斯林的計劃,在德國由“有經驗的、頑強的、善於這種活動的國社黨人”加緊訓練,這些人受過訓練回到挪威之後,將佔領奧斯陸的戰略據點。同時,德國海軍和陸軍分遣隊,應挪威新政府的特別要求,將在奧斯陸附近一個預定港灣出現。這是德奧合併策略的重演,只是由吉斯林擔任賽斯.英夸特的角色而已。

為了迅速拿下挪威,希特勒指使吉斯林為首的“第五縱隊”加緊活動,並挑選一批亡命之徒組成衝鋒隊,按照挪威的地理模型,反覆操練。德國宣傳部,事先印製了號召丹麥和挪威軍民同德軍“合作”的傳單10萬份,宣傳畫1萬張。

希特勒於1940年1月7日,成立了由海陸空代表組成的工作小組。這一軍事行動計劃代號為“威塞演習”,並委任曾在北歐作過戰的福肯霍斯將軍,為執行這一計劃的總司令。希特勒對這位將軍說,陸軍交給他5個師,目的是佔領挪威的幾個港口。

“威塞演習”獨具一格。這是德國軍事侵略中,由海軍起決定作用的唯一行動。也是由最高統帥部制定計劃,發動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的唯一行動。實際上,甚至同陸軍總司令部和陸軍參謀總部都沒有商量過。而且戈林也是直到最後一刻,才參與其事。一切準備就緒後,希特勒於月1日,發出“威塞演習”的正式絕密指令。

4月日下午,希特勒同戈林、雷德爾、福肯霍斯特舉行長時間會議後,釋出了一道正式指令。規定“威塞演習”,在4月9日上午5時15分開始。

當天深夜,運載重型武器的德國船隻啟航,駛向挪威海岸,4天后,運載攻擊部隊的艦隻也出發了。4月8日,其餘各部隊向登陸地點出發,在戰役開始前幾小時,德軍的航空軍和空降部隊在德國北部機場上集中。

此時,奉行中立政策的挪威、丹麥還沒有醒悟。4月9日上午丹麥時間4時0分,德國駐哥本哈根和奧斯陸的使節,向丹麥、挪威政府遞送了德國的最後通牒。要求他們立即接受“德國的保護”。備忘錄宣稱,德國是來援助丹麥和挪威抵抗英法兩國佔領的。因此,德國軍隊不是作為敵人登上挪威的國土,德軍最高統帥部的部隊除非出於被迫,無意利用德國軍隊佔領的據點,作為對英作戰行動的基地。相反,德國軍事行動的目的,完全在於保護北方,以防止英法軍隊企圖佔領挪威基地。

德國政府向挪威王國宣佈,不論現在和將來,德國都無意採取行動,侵犯挪威王國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因此,德國政府期望挪威政府和人民不要抵抗。任何抵抗將不得不受到可能手段的擊破,從而只能導致絕對無益的流血犧牲。

而此時,入侵丹麥的兩個德國師,已經開進了丹麥國土。

丹麥是個只有400萬人口的國家,全部軍隊也只是弱小的國民軍。丹麥地勢平坦,日德蘭半島最南部分與德國接壤,有利於德國裝甲部隊的快速推進。

丹麥政府和統帥部,於5時舉行御前會議,這時德國登陸部隊已在預定區域登陸,步兵和摩托化兵團在空軍配合下長驅直入。德國空降兵一著陸就將王宮包圍。只有禁衛軍在王宮周圍放了幾槍,算是進行了抵抗。1小時後,政府和國王決定不抵抗,向希特勒軍隊投降。當晚,丹麥議會一致贊同政府的投降決定。斯托寧首相在議會上宣稱:“但願我國保持和平和秩序。我們期待公民安分守紀。”

4月1日,丹麥武裝力量總司令普呂甜蜜爾中將在廣播演說中,對丹麥軍隊在納粹軍隊開進丹麥國土時,幾乎不放一槍表示感謝。他說:“軍隊中誰也沒有違背自己對國王和祖國的天職。”

在挪威的情況則不同了。

挪威軍隊在遭受進攻前,陸軍有6個常備師,共15.5萬人。挪威的動員計劃,規定徵召後備人員10萬人入伍。空軍約有180架飛機,但很多是舊式的,海軍擁有4艘海岸防禦艦,近0艘小型驅逐艦,11艘佈雷艇和9艘小型潛艇。

挪軍的作戰計劃,是建立在英法派遣遠征軍的基礎上的。計劃規定,挪軍和英法遠征軍主力在南部展開,西海岸由英法海軍掩護。挪軍預定在4月7日開始動員和集中展開,並於10日前準備好港口,供英法遠征軍第一梯隊登陸。

英國政府認為,丹麥、挪威處於英國東北側,一旦落入德軍手中,將對英國造成嚴重威脅。因而戰前曾擬定行動計劃,代號為“韋爾佛德雷戰役”。該計劃規定:陸軍應於4月8日在納爾維克、卑爾根、特隆赫姆斯塔格等沿海港口登陸,並在挪威海域進行佈雷。但實際上,英國海軍已於4月5日在那裡佈下了第一枚水雷,7日英國遠征軍開始登陸。

德國駐奧斯陸大使向挪威政府遞交最後通牒,5時5分,挪威政府即作出明確答覆:“我們決不屈服,戰鬥已在進行。”這時挪威國王、政府和議會議員都已經撤離首都,轉移到北方山區去了。

在納爾維克港,這個瑞典鐵礦砂運輸鐵道終點,當德軍進攻時,當地駐軍司令孫德洛上校,一槍不放就投降了德國。海軍指揮官則正好相反,當10艘德國驅逐艦向峽灣泊近時,港內的挪威裝甲艦“艾德斯伏爾德”號發炮警告,並且用訊號通知驅逐艦,叫它們說明身份。

德軍指揮官弗裡茨.邦迪海軍少將要挪威人投降,遭到拒絕。

正在談判時刻,德軍發射魚雷,將“艾德斯伏爾德”艦炸燬。另一艘挪威裝甲艦“挪奇”號於是開火,但也很快被德軍解決了。兩艘挪威艦上00名水兵全部陣亡。由希特勒當年啤酒館政變老友--愛德華.狄特爾准將指揮兩營德軍,佔領了納爾維克。

德國人奪取挪威西部的特隆赫姆,也幾乎同樣輕而易舉。港口炮臺在德軍重型巡洋艦“希伯爾”號駛進峽灣時,已來不及開炮。德軍一個步兵團順利地在市內碼頭登陸。由於挪威第5師師長勞蘭特松少將聽命於吉斯林,命令停止抵抗,沒有受到一點阻攔。這個港口可供最大艦隻和潛艇停泊;同時又是橫跨挪威中北部,到達瑞典的鐵路起點站。德國人現在不怕英國人把他們的海路截斷,因為他們仍可從這裡獲得給養。

挪威第二大港口城市卑爾根,與首都奧斯陸有鐵道相通。守衛港口的炮臺,把德軍“柯尼斯堡”巡洋艦和一艘輔助艦打成重傷。但其它艦艇的德軍登陸後,在中午前佔領了該市。

下午,英軍出動15架海軍俯衝轟炸機,炸沉了“柯尼斯堡”號,這樣大的艦隻,在空襲中被炸沉還是第一次。在港外,英軍有一個強大的艦隊,由4艘巡洋艦、7艘驅逐艦編成。本來是足以制服較小的德國海軍的,但當這支艦隊快要進入港口時,接到海軍部停止前進的命令。由於有可能遭到水雷和空中轟炸的緣故,取消了進攻。這個決定由丘吉爾批准的,後來他十分後悔。

在西南海岸斯塔瓦格爾附近,有挪威最大機場索拉機場。但沒有真正的防空裝置,只有機槍陣地。德軍炸燬機槍陣地後,就佔領了機場。德國人攻佔機場後,從這裡起飛的轟炸機,不僅可以攻擊挪威海岸沿線的英軍艦隊,而且可以襲擊英國北部的主要海軍基地。使德軍在挪威獲得了空中優勢。

到當天中午或稍晚一些時候,沿挪威西部和南部海岸,從斯卡拉克到北極圈,500公里區域內的5個主要城市和一個大機場,都落入德國人手中。

但在奧斯陸這個主要目的地,希特勒的主要軍事和外交手段都遇到了意外。

4月8日深夜,德國艦隊原計劃當夜抵達,希特勒派人在碼頭上徹夜等候迎接。然而這些軍艦在50英里長的奧斯陸峽灣入口地方,遭到了挪威佈雷艦“奧拉夫.特裡格佛遜”號的攔截。被打沉了一艘魚雷艇,打傷輕巡洋艦“埃姆登”號。

德艦隊派出部分兵力登陸壓制岸上炮火,艦隊繼續前進至奧斯陸以南5公里時,海面狹隘,只有5公里寬,那裡有奧斯卡斯堡炮臺,炮臺上8釐米口徑大炮對德艦“盧佐夫”號和“勃呂徹爾”號開火,還從岸上發射了魚雷。1萬噸的“勃呂徹爾”號由於艦上彈藥爆炸,船身碎裂沉沒,損失1600名官兵。“盧佐夫”號也受傷。

在“勃呂徹爾”號上的艦隊司令奧斯卡.孔末茨海軍少將,和第16師師長恩格爾萊特將軍勉強遊到岸上,成了挪威人的俘虜。這支殘缺不全的艦隊只好暫時退回。

從港灣傳來的不幸訊息,和5公里外奧斯陸峽灣傳來的炮聲,使挪威王室、政府和議會匆匆坐上專車,於上午9時0分到奧斯陸以北14公里的哈馬爾。奧斯卡斯堡守軍的英勇抵抗,挫敗了希特勒企圖俘虜挪威國王和政府官員的計劃。

事實上,奧斯陸失陷於一支空降到當地未加防禦機場上的德軍之手。到了中午,一隊納粹傘兵和空運步兵,以一支臨時拼湊的軍樂隊為前導,開進了首都。這支為數不多,短得難以相信的縱隊,六七分鐘便透過完了,兵力兩個營還不到,一共1500人,幾近0萬居民的挪威京城,竟然被這支德軍佔領了!

挪威國王率領他的政府撤出首都後,德國空軍武官斯比勒上尉,奉命帶領兩連德軍傘兵,向哈馬爾進發。在他看來,這事輕而易舉,彷彿一場遊戲。但出乎意料的是,在哈馬爾附近遇到強烈抵抗,斯比勒受了重傷。德軍在遭受嚴重損失後,狼狽退回到奧斯陸。

與此同時,希特勒妄圖誘降迪哈康國王。4月10日,德國公使勃勞耶博士前往艾爾佛魯姆小鎮會見哈康七世,企圖說服國王和政府投降。

在前一天晚上,奧斯陸落入德國人之手後,吉斯林迫不及待跳了出來,闖入電臺,廣播了一個公告,任命自己為新政府首腦,命令所有挪威人立即停止對德軍的抵抗。弄巧成拙,吉斯林給德國人幫了倒忙。他的叛國行為,反而使德國向挪威的誘降企圖歸於失敗。

挪威國王哈康是個堅貞不屈的人,與他軟骨頭的哥哥-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迥然不同。他不肯任命吉斯林為首的政府,嚴正拒絕了希特勒的無理要求。當天晚上從附近鄉村電力微小的電臺上,發出了挪威政府對強大的納粹德國的挑戰。國王宣告,挪威決不接受德國的要求,並號召為數只有00萬的人民起來抵抗侵略。

希特勒在已陷於絕境的小國面前,碰了一鼻子灰後,暴跳如雷,剝去偽裝,恢復了強盜本色。於是決定把他們統統殺掉了事。4月11日深夜,德國空軍奉命出動,炸平紐伯格宋村。村子雖然消滅了,一切蕩然無存,但國王和政府人員卻安然無恙。原來納粹飛機快來時,他們已經躲藏到森林裡去了。

看到德軍把村莊夷為平地,他們默默盤算,是向附近的瑞典邊境轉移,到保持中立的瑞典去避難,還是向北退到本國境內的山區去。最終決定,沿著崎嶇的古德蘭德斯山谷北上,經過哈馬爾和利勒哈默爾,越過高山峻嶺到達西北海岸的昂達耳斯內斯,沿途他們可以將那些失散的挪威軍隊重新組織起來,繼續抗戰。

為了抵禦德軍的入侵,挪威政府迫切希望得到英法的援助。但英國海軍並沒有阻止德國艦艇駛進挪威水域。德軍在港口登陸後,因為英法軍隊調動遲緩,行動猶豫不決,直到4月14日,英法聯軍才開始在北方的納爾維克附近登陸。

由於英法聯軍既缺乏高射武器,又缺乏飛機掩護,一登陸就遭到德軍飛機的轟炸,損失慘重。不得不向內陸後退。

4月19日,英法盟軍個師和1個旅,在納姆索斯和翁達爾斯兩地發動進攻,但連續幾次攻勢都被擊退。至5月初,英法聯軍不得不從挪威中部撤出。5月7日,盟軍佔領納爾維克城。在德機不斷空襲和德國陸戰隊四面包圍的情況下,加上德軍在西線發動了全面攻勢,法國危在旦夕,聯軍不得不在6月7日撤出納爾維克。挪威國王和政府官員同時離開挪威,流亡到倫敦。

6月10日,德軍佔領了挪威全境。

在挪威戰役期間,挪威軍隊傷亡1700人,挪威軍艦除幾艘駛往英國外,完整儲存下來的都落入德軍手中。英國傷亡官兵4400人,法國和波蘭部隊傷亡約50人。

德軍117人陣亡,1604人受傷,75人失蹤。德國空軍損失飛機17架,海軍損失較大,艘巡洋艦、10艘艦隊驅逐艦、4艘潛艇,1艘火炮教練船和10艘小船被毀,還有艘戰列艦受重創。

西方盟國損失飛機11架,英國有1艘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1艘防空巡洋艦、7艘驅逐艦和4艘潛艇被擊沉,法國和波蘭人各有1艘魚雷艇和1艘潛艇被擊沉。

丹麥和挪威滅亡,激怒了英國。英國輿論界對張伯倫政府的無能表示極大憤慨,保守黨認為,張伯倫推行的綏靖政策是英國失敗的根源,表示再也不信任自己的領袖,許多人都轉而支援丘吉爾,主張對希特勒採取強硬路線。主戰派在英國內部逐漸佔據了優勢。

1940年5月7日和8日,英國下院對英國軍隊在挪威的失敗進行激烈辯論,一直麻木不仁的議會,不再支援張伯倫的“朦朧戰爭”政策,張伯倫被迫辭去首相職務。

5月10日,丘吉爾出任首相,組織有保守黨、自由黨和工黨參加的聯合政府。5月1日,年滿65歲的丘吉爾,滿懷信心地在下院向全體英國人民保證:

“我沒有別的,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貢獻給大家。你們問:我們的政策是什麼?我說,我們的政策就是用上帝所能給予我們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陸地和空中進行戰爭;同一個在邪惡悲慘的人類罪惡史上從來沒有見過的窮兇極惡的暴政進行戰爭。這就是我們的政策。你們問: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可以用一個詞來答覆: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無論多麼恐怖也要去爭取勝利。無論道路多麼遙遠和艱難,也要去爭取勝利。”

溫斯頓.丘吉爾,生於1874年11月0日,幼年時,丘吉爾十分喜好打仗遊戲,因此長大後去當兵,成了丘吉爾平生的一大願望。由於青年時期的丘吉爾學習成績差,189年後,他兩次參加桑德赫斯皇家軍事學院的考試落選。眼看願望就要破滅時,丘吉爾在父親幫助下,幸運透過了最後一次入學考試,學習步兵戰術。入學後,丘吉爾成績明顯上升,經過18個月在校學習,丘吉爾在10名同期學生中,以第0名成績畢業。軍銜為騎兵中尉。

1899年,開始對政治感興趣的丘吉爾辭去軍職,次年便成為英國下院議員。從此,他踏上了政治舞臺。步入政界以後,丘吉爾先後在各屆政府中擔任了海軍、貿易、財政、軍需及陸軍大臣等重要職務。

長期以來,丘吉爾主張對希特勒納粹德國採取對抗政策,是英國張伯倫政府綏靖政策的堅決反對者。大戰爆發後,1940年5月10日,英王授予他出山組閣,從而使他偉大智慧和才幹得以發揮,從此為人類正義事業而艱苦奮鬥。

作為現代戰爭,尤其是歐洲的戰爭,制海權、海軍和海上通道是十分重要的。而相對於海上帝國大英帝國來說,德國處於劣勢地位,而且這一趨勢越來越明顯。那麼,英、德兩國將如何展開海洋上的決戰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