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新戰國策——二戰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四回破密碼山本遭報應再決戰日軍逞敗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四回破密碼山本遭報應再決戰日軍逞敗象

第八十四回破密碼山本遭報應再決戰日軍逞敗象

自從194年月初日軍從瓜達爾卡納爾撤退後,太平洋上一度呈現出沉寂狀態,同盟國和日本都在加緊籌劃下一步行動。在1月英美兩國在卡薩布蘭卡首腦會議上,美英聯合參謀長委員會就決定把較大比例的兵員和物資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上,以保持攻勢。同年5月,在美英召開的華盛頓會議上,美英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接受了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關於在太平洋上“打擊日本的戰略計劃”。

這個計劃的核心是,封鎖海防線,特別是不讓日本取得荷屬東印度的石油;持續不斷在轟炸日本的城市;一有可能就打進日本本土。但是,由於西線戰局吃緊,英國還不可能從地中海戰場上抽調足夠的兵力來完成它所承擔的任務,所以盟軍首先只能在太平洋上從三個方面發動有限的進攻,即北太平洋的部隊把日軍趕出阿留申群島;中太平洋部隊合作攻打臘包爾;然後西南太平洋部隊沿新幾內亞北岸向西推進。

為了更有效地進行指揮,美國海軍參謀長厄內斯特.金海軍上將,把美國所有的海軍編為若干艦隊。在太平洋地區,以珍珠港為基地的中太平洋海軍編為美國第5艦隊;在西太平洋作戰的海軍編為美國第艦隊,司令為哈爾西;西南太平洋總司令麥克阿瑟所轄的少量海軍編為美國第7艦隊,司令是金凱德海軍中將。金凱德還負責指揮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大部分海軍。

經過縝密研究,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確定,攻打臘包爾的戰事由麥克阿瑟指揮,攻打所羅門的戰事由阿爾西指揮,所有的海軍部隊都受尼米茲海軍上將統帥。

月8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發出作戰命令。指示麥克阿瑟和哈爾西在特羅布裡恩德群島(新幾內亞以東)建立飛機場,佔領新幾內亞東部的萊城、薩拉莫亞和芬什哈芬,並征服索羅門群島。這樣,在西南太平洋,盟軍兵分兩路進攻,一路沿索羅門群島北上;一路從新幾內亞西進。

在日本方面,日軍雖然在瓜島遭到慘敗,但東條英機一夥並不死心,他們要鞏固自己在索羅門群島和新幾內亞的戰略地位,阻止盟軍的攻勢。194年月初,日本第18軍第51師團所部6900人,分乘8艘運輸艦,在8艘驅逐艦和若干戰鬥機的掩護下,從新不列顛島首府臘包爾開往萊城。艦隊航行到俾斯麥海的達姆波爾海峽時,遭到美國空軍的三次襲擊,7艘運輸艦和艘驅逐艦被擊沉,664人葬身海底,47人得救後返回臘包爾,只有800人送到了萊城。

這次失敗對日本大本營是個沉重打擊,迫使它把主要注意力轉移到新幾內亞,集中陸海軍的力量在此方向建立作戰基地,月5日,大本營又制定了“陸海軍在東南方作戰的中央協議”,責成今村均大將指揮的第8方面軍和聯合艦隊去執行。

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根據這個協議,集中了00多架飛機,準備對瓜島和新幾內亞盟軍的艦艇進行空襲。4月日,山本帶著宇垣、黑島、渡邊等重要幕僚,從太平洋中部加羅林群島首府、聯合艦隊司令部所在地特魯克出發,來到臘包爾,親自指揮這一軍事行動。

4月7日,瓜達爾卡納爾遭到自珍珠港事件以來最集中的空襲,參加空襲的有4架轟炸機和幾十架戰鬥機。與通常一樣,駕駛員回來後,興奮地報告戰果。實際上只炸沉了一艘驅逐艦和兩艘小軍艦,擊落7架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戰鬥機。

山本於是把注意力轉向新幾內亞,在連續4天對奧羅灣、莫爾比斯港和米爾恩灣發動了三次大襲擊。飛行員報告擊落敵機175架,擊沉敵巡洋艦一艘。實際上盟軍只損失一架飛機、一艘運輸艦、一艘商船,另一艘商船被炸後擱淺。飛行員的報告使山本誤信他的攻擊目標已經達到。

為了準備下一步的進攻,山本計劃於4月中旬率領他的參謀人員,飛往索羅門群島北部視察軍事設施和鼓舞士氣。他將首先在布幹準爾南部的小島巴拉爾稍作停留,視察經歷了瓜島苦難後正在休養的丸山師團的士兵。要親自對這些士兵的犧牲表示慰問。

今村將軍對山本此行感到擔憂,給山本講了他自己在布幹準爾附近遭遇一架美國戰鬥機差點喪命的經歷。但山本仍然堅持己見,就連第11航空隊的司令也未能勸阻他。渡邊中佐草擬了日程安排,親自把它送到第8艦隊司令部。他要求信使把日程表送去,但通訊軍官卻說,必須用無線電報發出。渡邊不同意,擔心美國人能截獲電報,並可能破譯。通訊軍官說不可能,他說:“這部密碼4月1日才啟用,不可能破譯。”

渡邊的擔心是有道理的。果然這封電報被美國人截獲,並報到珍珠港的戰爭情報總部。那些曾為中途島戰役勝利出過力的人們,在地下室裡幹了將近一個通宵。4月14日清晨,他們把電報破譯成日文明碼。海軍陸戰隊的外語專家填寫上電文中的一些外文空白,並辨認出密碼代號所代表的地名。例如RR代表臘包爾,RXZ則代表巴拉爾。

上午8時,艦隊的情報官員愛德華.萊頓中校,特意來到尼米茲的辦公室向他作了彙報。尼米茲獲悉山本將於4月18日早晨6時,乘坐一架中型轟炸機由6架戰鬥機護航離開臘包爾,於8時抵達巴拉爾島。他看完電報後抬頭笑著說:“我們是不是想辦法活捉他?”

“他是他們之中出類拔萃的,山本是日本少壯派軍官及士兵崇拜的偶像。日本人的心理狀態你是清楚的,這將使所有日本人大吃一驚!”萊頓回答說。

尼米茲說:“我關心的是他們能不能物色到一位更有才幹的艦隊司令。山本與其他任何日本海軍將領相比,都是出人頭地的。”

尼米茲下決心幹掉山本五十六,他隨即電告這個地域的司令哈爾西將軍,並授權他起草作戰計劃。這個行動既得到了海軍部長諾克斯,也得到了羅斯福總統的批准。4月15日,尼米茲批准了哈爾西的作戰計劃,並祝他“順利、豐收”。

4月18日是星期天,黎明時天氣晴朗、潮溼。山本還是那樣有規律,已作好出發的準備。他的副官勸他穿綠軍裝,不要穿目標顯眼的白軍裝。當他走近座機時,轉向臘包爾的海軍司令草鹿任一中將,交給他兩個卷軸,請他轉交第8艦隊的新任司令。這是山本書寫的明治天皇的詩。

山本的座機於東京時間6時整,離開臘包爾。同機的有他的秘書、艦隊軍醫長和航空參謀。宇垣參謀長乘坐另一架三菱製造的轟炸機,機內還有另外幾位參謀人員。兩架轟炸機在5000英尺高空向南飛去,相距之近使人擔心機翼要相碰。有6架零式戰鬥機在它們上面護航。當布干維爾在左方出現不久,機群開始降低高度,準備在卡希利機場著陸。

南面,由亨德森機場起飛的16架編隊嚴密的P-8“閃電式”戰鬥機,正以000英尺的高度從南面朝布干維爾飛近。機群指揮官約翰.米切爾少校看了看錶,時間是9時4分。他們的機翼上帶著副油箱,只靠一個指南針和一個空速計航行,沿間接航線在公海上空飛行了600英里,而且令人難以置信地準時飛抵迎擊點。山本的座機在一分鐘內就要出現。它應該出現在西面英里處。但卻不見一架飛機。

“國籍不明飛機11時方向,”米切爾的一個飛行員打破無線電沉默低聲報告。

米切爾數了數敵機共8架,兩架是轟炸機。當山本的座機準備降落時,美機蜂擁而上,對準它猛烈開火。護航的日本零式戰鬥機進行護衛,但已無濟於事,山本座機中彈墜毀。策劃和發動太平洋戰爭的主謀之一,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就這樣斃命於布因城北的叢林之中。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第二天,哈爾西在軍官例會上宣讀了這一勝利的電報。海軍少將特納欣喜歡呼。哈爾西卻說:“得啦,凱利,這有什麼好的?我原想把那個壞蛋用鐵鏈牽到賓夕法尼亞大街上遊街示眾,讓你們踢他,那才好呢!”他命令不得把此事洩露給報界。不然日本人可能會覺察到他們的密碼已被破譯。

山本之死在日本引起了巨大的震動。渡邊中佐以萬分悲痛的心情,主持了山本遺體火化儀式。在特魯克,他登上“武藏”艦,悲痛地護送骨灰回國。

對東條英機來說,山本之死是“難以承受的打擊”。緊接著,又宣佈美軍奪回阿留申群島中的阿圖島,更使他悲憤不已。他指令宣傳官員,要把山本的死和阿拉斯加附近的這個荒島上陣亡的51人的事蹟,渲染成鼓舞人心的史詩,使他成為“提高全體國民戰鬥精神的刺激劑”。

在太平洋戰場,自從中途島戰役後,日軍轉攻為守,盟軍開始區域性反攻。194年5月底,尼米茲派遣一個突擊艦隊奪回了阿留申群島中的阿圖島;8月中旬以收回了基斯卡島。以上兩島都是194年6月初被日軍攻佔的。

盟軍在阿留申群島和西南太平洋的進攻,迫使東條重新規劃他在太平洋上的戰略行動。在194年9月0日的御前會議上,東條政府和大本營制定了新的戰略計劃。即所謂“今後應採取的戰爭指導大綱”。這個大綱規定:為了完成帝國的戰爭,在太平洋及印度洋方面,包括千島群島、小笠原群島、內南洋群島及西部新幾內亞、巽他群島。緬甸這一圈子,為應絕對確保的重要地區。並要求從戰爭開始到結束,要確保圈內的海上交通。

最近太平洋前線的一連串失利的訊息,使東條十分傷心。他想:如果再繼續打這樣仗,那只會提高敵人的士氣,如同瓜島戰役一樣。中立國就會動搖,中國就會受到鼓舞,對“大東亞共榮圈”諸國也會產生嚴重的影響。

日本國內生產的緩慢及大幅度下降,也加劇了這種局勢。戰場上的物資損失再也無法得到補充,就連海陸兩軍的最低要求也不能滿足。各佔領區的司令官沒有開發當地的自然資源,即使生產出來的東西,也只有極少一部分能運回日本本土。因為日本的商船數目有限,美國的潛艇又對不遠千里北上的船隻不斷發動毀滅性的進攻,僅在194年度,就擊毀日本商船60多萬噸。

另一方面,美國的經濟動員卻在加速,日本的生產在戰爭的刺激下增加了1/4,美國卻增加了/以上。日本製造業的效率只有美國的5%。更重要的是,日本國民生產總值若以1940為100,到194年只增加了%,而美國則增加了6%。另外,美國在各方面都有良好的擴充套件生產的計劃,日本卻未能多樣化,軍火生產雖然扶搖直上,但卻犧牲了非軍事專案的生產。

艦艇仍然是最關鍵的問題。阿圖島的陷落以及從它附近的基斯卡島的秘密撤退,打亂了東京政府精心制定的預算。阿留申群島這兩個橋頭堡陷落,千島群島的防禦就必須加強,增加兵力。所有這些,會大量分散南方被圍困地區的運輸能力。

面對這樣的現實,東條在6月間召開了軍政聯絡會議。會議得出結論,必須把千島群島變成一個要塞,儘管這樣做意味著損失國力:鋼鐵生產將減少5萬噸,鋁減產6000噸,煤減產65萬噸。隨著危機的加重,海陸軍之間,為爭奪戰略資源而進行的相互削弱的鬥爭加劇了。豐田輔武海軍大將埋怨陸軍作戰不力,稱陸軍為“馬糞”、“飯桶”。他公開說,寧願把女兒嫁給乞丐,也不願意把她嫁給陸軍軍人。

幾天以後,6月0日,關於船舶問題的辯論,由於宣佈了索羅門群島之戰已告終結而突然黯然失色。美軍哈爾西將軍及其兩棲部隊,已經採用蛙跳戰術,開進“狹縫”向通往所羅門中心的新喬治亞島挺進。日本駐軍雖嚴陣以待,而且很快就到達了增援部隊,使兵力多達5000人,但守軍卻無法擊退美國海軍陸戰隊及其陸軍師。全島被佔領只不過幾個星期時間。這樣一來,美國人與戰略要點布干維爾之間便不會有多大的距離了。

在這危急情況下,天皇召見了東條首相。東條晉見完畢後,為天皇陛下的“嚴重關切”所震動,忙要佐藤賢了將軍去問問陸軍參謀本部,“他們打算在哪裡堵住敵軍?”

佐藤回答說:“我們休想得到答覆,無論是海軍還是陸軍,都不可能訂出堵住敵人的計劃。”東條沉默下來,但他的臉色再也無法掩蓋他的苦惱。

“宮裡怎麼樣?”佐藤問道。

東條喃喃地說:“天皇對這一切非常擔憂。我去找參謀長杉山談談,你去找作戰部長談談,必須堅持要他們訂一個明確的戰略計劃,明確說明我們能在什麼地方擋住敵人的反攻,我們最後一道防線在什麼地方?”

就在東條英機一籌莫展之際,德意法西斯也不好受,他們正在受到毀滅性打擊。這是怎麼回事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