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新戰國策——二戰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七回英印兵被困英帕爾遠征軍血戰滇緬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七回英印兵被困英帕爾遠征軍血戰滇緬邊

第九十七回英印兵被困英帕爾遠征軍血戰滇緬邊

與中國駐印軍在緬甸北部發起攻擊的同時,日軍則準備在中路戰線上進攻英帕爾,企圖先發制人,阻止盟軍向欽敦江的進軍。從11月以來,日軍將在緬甸的軍隊從5個師團增加到8個師團,並煽動當地人民背叛英國。

1944年月8日,日軍個師團對盟軍中路戰線發起進攻,英軍斯庫恩斯將軍將擁有個師的第4軍,撤退到英帕爾高地,以便集中力量在選定的地區進行戰鬥。日軍又重複使用他們一貫採用的那種戰術,他們指望奪取盟軍在英帕爾儲藏的物資來供應自己。為此,不僅切斷了英軍通往迪馬普爾的公路,而且要切斷鐵路,從而腰斬中國駐印軍和美國對華空運的供應線。

在緬甸作戰,交通十分不便,關鍵在於空運。盟軍在印度聚集的物資雖然相當雄厚,但運輸十分艱難。面對日軍對英帕爾高地的包圍態勢,蒙巴頓想從“駝峰”運輸線上借美國飛機,但感覺到這是中國抗戰的生命線,難以開口。由此他透過丘吉爾向羅斯福救援,最後蒙巴頓從地中海戰區暫時借用了79架飛機。

到月底,日軍切斷了通往迪馬普爾的公路,並從三面緊逼英帕爾平原的邊緣。第5英印師從阿拉幹海岸空運到英帕爾,第7印度師則空運迪馬普爾。斯託普福德將軍指揮的第軍總部、英國第師、一個印度獨立旅以及溫蓋特部隊的一個旅,都經鐵路到達迪馬普爾。

日軍在北面的進攻,在一個名為科希馬的村莊被制止了。但英軍於4月4日遭到日軍第1師團的襲擊,被迫逐步退進日益縮小的地區,最後退入山中。除了獲得空投給養以外,沒有其它補給。直到0日,從迪馬普爾一路攻來的印度第161旅和英軍第師前來解救。日軍被擊斃4000人。

至5月中旬,中線英軍發生了最緊迫的問題,6萬名英軍和印度軍,以及他們的一切現代化裝備,都被包圍在英帕爾平原的圓形地帶內,情況十分緊急。丘吉爾再次向羅斯福總統發出呼籲。為此,中國遠征軍向滇緬邊境地帶的進攻,成為解救英軍的重要戰略行動。

早在194年月,蔣介石任命陳誠擔任遠征軍司令長官,月10日,陳誠到重慶,與史迪威會晤,商討遠征軍的訓練計劃。但訓練還未完全落實,陳誠卻因病於11月辭去遠征軍司令長官的職務。衛立煌即承擔了率軍遠征的重要任務。

1944年5月,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在滇西向日軍發動反攻,其基本編制為:

司令長官衛立煌。下轄第11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轄第71軍、軍長鍾彬;第軍、軍長王凌雲;第6軍、軍長黃傑;另第00師、師長高吉人。第0集團軍,總司令霍揆彰,下轄第5軍、軍長周福成;第54軍、軍長方天;第8軍、軍長何紹周。遠征軍直屬第9師、師長呂國銓。此外,遠征軍還轄有重炮第7、第10團,重迫擊炮第團,工兵部隊1個團另1個營。

中國遠征軍在整訓過程中,逐步改裝了美國提供的武器裝備,從軍到連的編制也進行了區域性調整。主要是:每個軍增編1個榴彈炮營,裝備榴彈炮1門;每個師增編1個山炮營,裝備山炮1門;每個步兵團,成立了1個防坦克炮連,裝備防坦克炮4門;每個步兵營,增編1個火箭排,裝備火箭筒兩具。步兵營的重機槍連配備重機槍6挺;每個步兵連,配備輕機槍9挺,“湯姆森”式手提機槍18挺,火焰噴射器1個;每個步兵排,配備迫擊炮門。

為增強部隊通訊聯絡能力,連以上單位都配備了完整的通訊器材、工兵器材和運輸工具。軍部和師部都有一所裝置較好的野戰醫院。同其他部隊相比,中國遠征軍的武器裝備顯著改善。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部隊官兵的士氣,增強了部隊的戰鬥力。

滇西地形錯綜複雜,橫斷山及其餘脈盤踞滇西。自西向東為高黎貢山、怒江、怒山、瀾滄江、雲嶺、金沙江、玉龍雪山等,山地海撥為4000米左右,河流強烈下切,出現幽深的峽谷,高差可達000米,形成著名的滇西縱谷區。

194年月7日,日軍大本營決定在南方軍下面,新增緬甸方面軍。緬甸方面軍由河邊正三中將擔任司令官,下轄第15軍、第55師團、方面軍直屬部隊,主要任務是確保緬甸的安全,尤其是怒江以西的一些重要區域的安全。

日軍第15軍序列也相應地進行了調整,牟田口廉擔任司令官,下轄第18、第、第56師團和軍直屬部隊。其中第18師團擔任緬甸北部方面作戰,第56師團擔任雲南方面作戰。第師團擔任緬甸中部方面作戰。6月7日,日軍大本營調第15師團到緬甸,劃歸第15軍指揮。

為對付中國駐印軍在緬北的攻勢,1944年4月,日軍新組建第軍,由多政材中將擔任司令官,下轄第18、第5、第56師團。這個軍的主要任務是持久防禦,在緬北阻擊中國駐印軍的進攻,在滇西阻擊中國遠征軍的進攻。

為策應中路盟軍作戰,儘快打通中印公里,中國遠征軍以騰衝、龍陵、芒市為主要攻擊目標,發起以第0集團軍為攻擊兵團,強渡怒江,攻擊日軍。美軍第14航空隊個戰鬥機中隊、個中型轟炸機中隊,配合中國遠征軍進行反攻作戰。

1944年5月11日,中國遠征軍滇西反攻作戰打響,高黎貢山成了中國遠征軍的第一個戰場。夜幕降臨了,緊張的渡江戰鬥開始了。

這夜,第54軍第198師所屬594團從慄柴壩和孫足渡口開始渡江。部隊過江後,與怒江西岸的預備第師遊擊營配合,攻擊那瓦寨。這以後,在蜿蜒150公里的怒江江面上,萬遠征軍將士在1個渡口奮勇橫渡怒江。

1日拂曉,第一線兵團各部隊全部渡過怒江,北路第54軍向齋公房攻擊,南路第5軍向大塘子攻擊。第11集團軍的4個加強團從惠仁橋至三江口之間渡過怒江後,分別向紅木樹、平戛和緬甸的滾弄進攻,策應第0集團軍的作戰行動。由於部隊行動巧妙,部隊渡過怒江後,突然向日軍發起攻擊,進展順利。

1日,紅木樹、平戛日軍遭到遠征軍的突然襲擊後,逃向芒市。

一線兵團第54軍兵分兩路,左翼為第6師和第116師第46團;右翼為第189師。第6師渡過怒江後,迅速向大尖山、唐習山、雞心山方向進攻。大尖山地形險要,突擊部隊經過苦戰,一度攻入日軍陣地,但被日軍組織力量進行反攻,奪回大尖山,以後連續三天都無法攻克大尖山。衛立煌接到報告後,即令第5軍全部渡江接替第6師的作戰任務。

14日,第5軍突擊部隊在強大的炮兵火力和航空兵火力的支援下,這支東北軍部隊向大尖山、唐習山的日軍發起強攻。經一日一夜的激戰,攻克了大尖山和唐習山的日軍據點,並繼續向江苴街前進。

日軍遭到中國遠征軍的打擊後,迅速組織力量,利用地形和既設工事,逐點抵抗,異常頑強。攻擊戰鬥持續了1個多月,直至6月1日,遠征軍終於把南齋公房、江苴等日軍據點攻克。

擔任右翼進攻的第198師渡過怒江後,迅速攻佔了大寨、茶房等地,但是,當他們向高黎貢山山頂要塞北齋公房仰攻時,陷入苦戰。即改變戰法,主力從兩側繞道,先向馬面關和橋頭攻擊。16日,順利克服這兩個日軍據點。日軍為保住北齋公房這個據點,陸續把第56師團主力調來增援,雙方形成對峙。

日軍對中國遠征軍的迅速渡過怒江感到震驚。但日軍主將河邊正三把主要精力放在對付英軍上,自恃擁兵5萬之眾。又有滇西複雜地形和堅固工事可以依託,完全能夠應付中國遠征軍1個集團軍的進攻,因而滇西日軍司令部也沒有向緬甸方面軍求援。

衛立煌分析戰場態勢,決定變更部署,指揮部隊轉入全面反攻。日,他命令第0集團軍為右集團軍,按原計劃向騰衝攻擊;第11集團軍為左集團軍,向龍陵攻擊。要求各部隊加快進攻節奏。

6月14日,遠征軍第198師、第6師、預備第師密切配合,終於攻克了北齋公房,並進佔瓦甸。南路第5軍擊潰日軍第148旅團一部,攻克大塘子、南齋公房、江苴街後,直接威脅滇西戰略要地騰衝。

至此,中國遠征軍個集團軍16萬人,全部渡過怒江天塹,在怒江西岸奪佔了眾多陣地,站穩了腳跟,完成了初期反攻任務,戰績震驚中外。為此,日軍不得不從英帕爾戰場上抽調大量兵力救援,轉而在英帕爾戰場上暫時採取守勢。由於中國遠征軍滇西攻勢,達到了緩解英軍危急的戰略目標,盟軍高度評價了中國遠征軍的渡江作戰。

強取松山是遠征軍的下步目標,松山位於騰衝與龍陵兩大據點之間,地形險峻,是日軍在滇西的四大據點之一。與龍陵、騰衝互為犄角,日軍第56師團第11旅團000多人駐防松山。日軍利用兩年多時間,遍山修築工事,設定明碉暗堡,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松山不克,遠征軍無法奪取龍陵,滇西公路無法暢通。

7月下旬,第8軍在軍長何紹周指揮下,連續5次向松山發起攻擊,攻克了松山的外圍工事。當部隊攻至松山的核心工事附近時,受到日軍的堅強阻擊,遠征軍久攻不下。

蔣介石對此極為不滿。因滇緬公路不通,中國軍隊的補給越來越困難。蔣嚴厲命令第8軍必須於9月上旬收復松山,一旦貽誤戰機,第8軍軍長、師長、團長將受到軍法處置。正在圍攻松山的重要時刻,第8軍軍長何紹周從馬上跌了下來,被迫送到昆明治療。副軍長李彌接替軍長何紹周指揮,李彌是雲南騰衝人,畢業於黃埔第四期,對滇西的地形熟悉。

為了攻克松山這個日軍的堅固堡壘,工兵營在陣地炮聲的掩護下,連續不停地在堅硬的山中進行挖壕作業,在松山頂峰日軍的工事下面挖出了兩條地道,地道的盡頭挖成一個大炸藥室,把10噸梯恩梯炸藥放到日軍的據點下面。為了不被日軍發覺,這個藥室垂直向上距日軍陣地約0米。

9月8日,離蔣介石規定的期限只有天。突然,松山上響起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10噸炸藥成功爆炸,松山的山頂被炸翻了。駐守松山的日軍第56師團第11旅團官兵全部被殲滅了。打掃戰場時,據點裡僅剩數十名日軍重傷員和0多名軍妓。

遠征軍為攻克松山遭受重大傷亡,第8軍傷亡達6000多人,其中第1師第團傷亡000多人,這個團僅存1連人。

李彌因戰功,由陳誠和美國顧問組長的竭力推薦,蔣介石當即任命李彌為第8軍軍長。

與松山攻堅的同時,遠征軍向騰衝進行攻擊。騰衝,舊稱騰越,位於滇西大盈江東岸,是諸葛亮南征時孟獲酋長的都城。騰衝四面都是山嶺,這些山嶺虎視全區,地勢險要,控制了騰衝城區谷地及滇緬公路。

騰衝的城牆,下面是巨石,上面為巨磚砌成,日軍侵佔騰衝後,不僅把城區工事修得極為堅固,外圍各據點也修築了永久性工事。防守騰衝的日軍由擅長叢林作戰的第56師團第148旅團及第18師團第114旅團一部。

6月下旬,遠征軍向龍陵發起攻擊後,日軍調騰衝的部分兵力前往增援龍陵。衛立煌認為這是攻擊騰衝的有利時機,即電令第0集團軍兵分三路,向騰衝發起攻擊。衛同時提出,攻擊部隊應以部分兵力從左翼迂迴,奇襲騰衝。

7月日,第0集團軍以左翼為重點攻擊方向,向騰衝的日軍外圍據點發起攻擊。盟軍飛機猛烈轟炸騰衝四周的日軍工事,炮兵頻繁進行炮擊。經過0多天的激戰,第0集團軍各部先後攻克了寶鳳山,飛鳳山、來鳳山日軍依託的堅固工事。由於日軍頑強抵抗,遠征軍使用火焰噴射器噴射日軍據點,把據點內的大部分日軍燒死,殘餘日軍退入城內,固守待援。

8月日,第6師攻城戰鬥開始了。美軍空軍一架架轟炸機飛向城垣,接連在日軍據點上爆炸,騰衝的城牆先後炸開了1處缺口,日軍第148旅團的旅團長藏重康美大佐被炸死了。

炮彈雨點般地向城中傾洩,騰衝城內,到處是爆炸聲。日軍的工事在炮彈的爆炸聲中倒塌了。攻城部隊經過兩天激戰,奪取了日軍的7個堡壘。日軍遭到重大損失,但仍然頑強固守。

15日,第0集團軍各部向騰衝發起總攻,經過6天的激戰,騰衝堅固的城垣終於被遠征軍突破了。這是一場惡戰,遠征軍將士每天都傷亡四五百人,戰場異常慘烈。第6師、第198師、第116師官兵先後突入城內,日軍憑藉騰衝城區的核心工事,繼續抵抗。遠征軍每奪取一條街巷,都要付出犧牲。

經過1個多月的城市攻堅戰,9月14日,第0集團軍再次發起猛攻,駐守騰衝日軍太田大佐感到末日來臨,在絕望中自殺,日寇守軍全部就殲。

日,第76師收復滇西日軍的另一重要據點平戛,入侵滇西的殘餘日軍向龍陵收縮,固守龍陵。

龍陵位於中緬邊境城鎮畹町的東北,騰衝的東面,是滇緬公路上的一個要點,是日軍滇西防禦體系中的四大據點之一。日軍把主力部隊部署在龍陵,並作了長期堅守的準備。第11集團軍確定第71軍為右翼攻擊軍,第軍為左翼攻擊軍。

6月10日,第71軍主力向龍陵發起攻擊。龍陵日軍憑藉堅固工事,頑強抵抗,戰鬥成膠著狀態。

15日,當第71軍的突擊部隊攻進龍陵城內時,突然遭到從騰衝、上街前來支援的日軍第56師團第11旅團和永井支隊1500多人的夾擊,第89師主力見日軍越過龍川即迎頭阻擊,兩軍在龍陵北側地區展開激戰。這場遭遇戰打得難解難分的關鍵時刻,芒市的600多名日軍緊急出動,也向龍陵增援。第71軍急令新編第8師84團前往阻擊。但增援日軍仍有部分進入龍陵城內,與固守龍陵的日軍會合。

宋希濂看到龍陵日軍兵力增加,命令部隊停止向龍陵進攻。第71軍退到黃草壩,進行再戰準備。

這時,龍陵城內的日軍除第11、第146旅團外,前來增援的日軍第5師團第119旅團的主力和第師團第9旅團的1個聯隊也聚集到龍陵城內。日軍數量增加,作戰的指導思想也發生了變化,一度被動的日軍尋機向中國遠征軍進攻,以爭取主動。

6月18日晚,日軍向第71軍發起反擊,兩軍在龍陵周圍形成對峙,遠征軍一度處於被動態勢。衛立煌即命榮譽第1師迅速渡江,支援龍陵。龍陵的戰局才穩定下來了。

8日,第71軍在榮譽第1師的支援下,第次向龍陵發起攻擊。到7月7日,日軍第11旅團和永井支隊遭到沉重打擊,被迫向龍陵撤退。中國遠征軍乘勝追擊,與日軍在龍陵城附近再次形成對峙。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第71軍得到新編第8師的增援後,於1日第三次向龍陵發起攻擊。經過10余天的激戰,終於迫近龍陵市區。就在這時,芒市日軍1000多人與平戛的日軍匯合後,向西北方向出擊,直接威脅到第71軍的左翼。宋希濂即令第軍兵分兩路,從東西兩面向從芒市出動的日軍夾擊,這些日軍被迫退回芒市。

第71軍經過近一個月的準備,於8月14日第四次向龍陵攻擊。持續10多天,但龍陵城內的核心陣地仍然由數百名日軍頑強地死守,遠征軍幾番突擊,都未能攻克。日本大本營為守住滇西這幾個重要的侵略據點,千方百計從日本國內抽調兵力,增援滇西戰場。8月下旬,龍陵的日軍得到000多官兵的補充後,再次進行反撲,企圖奪回龍陵外圍據點。

9月日,日軍第56、第師團集中了1000多兵力,向進攻龍陵的第71軍進行反擊。經過與日軍連續激戰7晝夜,頂住了日軍的反擊,並在第54軍第6師等部隊的支援下,把日軍擊退。

9月上旬,第5軍第00師從昆明趕到滇西戰場,參加圍殲戰鬥。第8軍於9月7日殲滅了松山的日軍,也將炮兵部隊調到龍陵戰場。10月5日,第71軍軍長鍾彬統一指揮各部隊,向盤踞在龍陵的殘餘日軍發起猛烈攻擊。這是中國遠征軍第五次攻擊龍陵。

這是一場持久的攻堅戰,戰鬥極其激烈殘酷。11月6日,終於攻克龍陵,殲滅日軍第56、第師團各一部。共斃日軍1060人,俘虜日軍60多人。遠征軍死傷884人。

中國遠征軍攻克龍陵後,入侵滇西的日軍大部被殲,衛立煌為迅速打通中印公路,命令第軍、第71軍、第5軍兵分三路,沿滇緬公路兩側,向芒市和遮放進攻。遠征軍勢如破竹。

芒市位於龍陵西南的滇緬公路上,是日軍第56師團司令部所在地,第71軍於11月中旬進抵芒市近郊。由於日軍各部大勢已去,殘餘日軍自知回天無力,士氣低落,鬥志鬆散。這些殘餘日軍不等遠征軍發起總攻,紛紛向遮放、勐戛撤退。遠征軍順利收復芒市。

第軍進攻勐戛和蠻牛壩時,日軍雖然進行了抵抗,但已經不堪一擊。1月中旬,第軍進至勐古街附近。

第5軍11月15日從河頭街出發,向遮放挺進。18日進抵勞山附近,粗經補充,即向中緬邊境城鎮畹町前進。

畹町原是中緬邊境德昂族聚居的一個小村寨,自從滇緬公路從這裡經過後,成為滇西通往緬甸的一個出國口岸,逐漸繁榮起來。從畹町南面過一小橋,即進入緬北的重鎮臘戍,往西即是滇西的另一個口岸瑞麗。從瑞麗出境,到達緬甸的重鎮八莫。

1945年1月上旬,遠征軍三路人馬先後進抵畹町,圍攻盤踞在畹町的日軍。4日,遠征軍攻佔畹町,入侵滇西的日軍全部被殲滅。為慶祝滇西反攻戰役的偉大勝利,中國遠征軍在畹町舉行了莊嚴的升旗典禮。典禮結束後,第11集團軍各部隊出師國門,分頭追擊日寇。

8日,中國遠征軍與駐印軍兩路大軍在芒友舉行了隆重的會師典禮,衛立煌、索爾登、鄭洞國、孫立人等中美將領,都參加了這一歷史性盛大典禮。

不久,新編第1軍相繼佔領了貴街、新維、臘戍、細胞等要點,全部肅清了中印公路沿線及其周圍的日軍。月,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班師回國。這個勝利來之不易,此戰共斃日軍48858人,中國軍隊傷亡達6.7萬人之多(傷亡之比一般為1:)。此戰,中國軍隊的死亡人數低於日軍,僅為日軍陣亡人數的一半。

1945年1月5日,滇緬公路正式通車。當第一批滿載美國援助物資的卡車,經過4天的艱苦行程到達昆明時,數萬欣喜若狂的群眾揮舞著彩色小旗前來迎接,小旗上寫著:“歡迎史迪威公路開來的第一支車隊。”人群中舉著蔣介石和羅斯福的畫像,也有史迪威的畫像。

蔣介石宣稱:“我們打破了敵人對中國的包圍。請允許我以約瑟夫.史迪威將軍的名字為這條公路命名,紀念他傑出的貢獻,紀念他指揮下的盟軍部隊和中國軍隊在緬甸戰役中以及修築公路過程中做出的卓越貢獻。”

史迪威將軍曾感慨地說:“中國軍隊是極好的。中國軍隊耐受困苦的精神和作戰的勇敢,都是世界少有的!”的確如此,據有關統計:二戰期間,每名美軍士兵經費,相當於中國每名士兵經費的500倍!

就在中國遠征軍激戰滇西緬北的同時,橫渡英吉利海峽的“霸王”行動也開始了。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兩棲登陸作戰,那麼,這一戰役將如何展開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