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現代 > 舌尖上的九零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九十七章 美食跟文化同樣重要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九十七章 美食跟文化同樣重要

這個劇組拍的節目雖然是主打文化傳承,也是頂的紀錄片的殼子,但已經有了戶外綜藝的影子,參與的人都有點面熟,應該是電視劇演員比較多。

雖然說有些戶外綜藝的性質,但是在情緒調動上肯定不如陳馨知道的那幾個出名的綜藝節目好,演員們做作的痕跡比較重,不過相較於主流的室內綜藝,這已經是非常有魄力的改動。而且因為形式的新穎,就傳統紀錄片來說,這種半娛樂性質的節目更容易讓觀眾喜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劇組選擇的地方在漳北的一個山村,這裡傳說是中原文明為了躲避戰亂而遷移傳承的地方之一,這裡的人有自己獨特的方言,從語系上說,的確是屬於“官話”。而且他們這裡流傳下來的很多規矩和俗禮都是在中原文明中有記載的。

這幾年也不是沒有其他地方作假,想要給自己謀一個“出身”,但是那些事蹟都經不起推敲,更多的是牽強附會的找一些所謂的證據,然後修一些精緻的“古建築”來證明自己的歷史。

漳北這地跟那些地方都不同,這裡是真正的有歷史底蘊,史書上的名人資料也有記載,千百年來地名都沒改變過。

趁著劇組準備的空檔,陳馨拿著本子將這裡的特點全部記錄下來,相機一直掛胸前都沒取下來過。還有這裡的飲食也跟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大部分都有一個聽上去就有古意的名字,雖然說陳馨很懷疑這些名字根本就是後來人取的,但是不得不承認,取得很貼切。

“他們這裡舊時候是耕讀傳家的,現在看不到了,在破壞活動之前,這裡有很多牌坊,還有最大的宗祠。據說宗祠分內外兩部分,只有祖上出過高官顯貴和大儒的,才能進入內祠堂,其他都在外祠堂。可惜現在看不到了。”

副導演負責確定每個取景點的安排,正好帶著陳馨走一圈。

“我母親就是出自這裡,小時候我跟著母親回來走親戚,看過祭祀的場景,特別的壯觀。今年又是一個十年,估計還有祭祀活動,可惜我們拍攝時間對不上,不然還能飽飽眼福。”

他們登上半山腰,在木頭寺前面的小廣場能看到以前漳北這裡最大的祠堂。

“他們在修什麼?是要重新建祠堂?”陳馨看到遠處有幾塊地方被圈了起來,都是依託現存的祠堂主體延伸出去的。

“聽說是要想重新恢復內外祠堂的規模。”副導演拿出一份地圖,是從縣誌上找到的圖片掃描列印出來的,“漳北這邊雖然現在有好幾個大姓,但是依舊是這個姓為主,他們也佔據了這一塊的絕大部分土地。我來的時候聽我媽說,他們好像分了好幾房,然後各自湊錢修建自己這一房的外祠堂。內祠堂是全族,包括海外的族人一起湊錢修建的,估計是還要擴大,你看他們把這裡都圈起來了,應該是想要修功德堂。”

陳馨對古建築不瞭解,她只拍了幾張照片,就跟副導演一起下山去找第一位拍攝的手藝人。

這位手藝人擅長剪紙。給他一張紙一把剪刀,他能給你一個世界。看到對方拿起剪刀毫不猶豫就下手,然後成品精緻得讓人感嘆,陳馨忍不住咔擦咔擦的拍了好多照片。還有手藝人專門給他們展示的剪紙冊,裡面的圖案複雜得根本讓人不知道要如何下手。

正好他們跟手藝人談完就到了晚飯時間,手藝人的老婆給他們端出來兩碗麵條。這麵條是手工做的,叫褲帶面。真的跟皮帶一樣寬,而且一碗就一根面。澆頭很簡單,是自家煨的小魚湯,撒了一把蔥花在上面,香氣撲鼻。

手藝人的妻子是北方人,就是最喜歡麵條的那個省的人,她家裡開麵館的,打小就跟在家裡父母身後揉麵擀麵條,能把麵條做出數十種花樣來。

跟劇組喜歡的手藝人的剪紙不同,陳馨的重點則放到了手藝人老婆的麵食手藝上。

擀的褲帶面,手拉的拉麵,還有類似拉麵的噠噠面,以及切出來比頭發絲粗不了多少的龍鬚麵,每一種麵條配的澆頭都不一樣。想褲帶面就適合重口的濃油赤醬的湯料,噠噠面做幹拌麵極有嚼勁,拉麵大家都知道,湯清面白才是上品。

然而最讓陳馨驚歎的是龍鬚麵,用的是魚和雞骨架熬的湯,濾了兩次之後,只剩下沒有油花的清湯,碗底加一點蝦醬蛤蜊煎,面在魚湯中燙一分鐘即可,筷子巧勁兒一盤,窩在蛤蜊煎上,然後一勺濾過的清湯澆上去,幾根香菜點綴。不用加太多的調味品,本來熬湯的時候就放了少許鹽,而後蝦醬和蛤蜊煎也足夠有鹹味,這樣被湯一淋,鮮香頓時散發出來,好吃得能讓舌頭都吞下去。

這跟陳馨吃過的陽春麵有點類似,但是味道更鮮,一碗湯喝下去,整個人都暖洋洋的。

陳馨忙活了整整一天,才將阿姨做的麵條用文字配上圖片,排版出來,還做了一份三分鐘的小視頻,將做麵條的整個過程穿插起來,放在部落格下面,還配上了音樂,感覺一下子高大上起來。

陳馨的後期制作在劇組的人眼裡看來很一般,但是她拍的照片十分的精緻漂亮。或者說不能用精緻去形容,而是恰到好處。哪怕是手藝人家裡的粗陶碗,配著格子小方巾,一串兒辣椒大蒜做配飾,兩根竹筷擱在碗邊,就能將濃濃的煙火氣用極佳的視覺效果呈現出來。

當天晚上,被取名為“漳北之行d1”的部落格文章一發上去,下面就有老餮嗷嗷叫著讓上地址。也就陳馨的部落格有這種效果了,其他人也不是沒有推薦美食的,但是大部分人都只是把那些推薦當做攻略文章在看待,只有陳馨的部落格,下面討論的永遠都是美食的一百零八種做法,以及給當地出謀劃策弄個美食集錦的建議。

陳馨沒有急著把地址發上去,畢竟這邊要拍節目,如果遊人太多會有影響,她打算在離開的時候才將具體地址和交通方式以及住宿建議發上去給大家做參考。但是畢竟這裡的特點還是很明顯的,有在附近的人一眼就認出來了,也沒在部落格下面聲張,而是悄悄的呼朋喚友搶先一步來品嚐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