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會穿越的文抄公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三章洛城建設(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三章洛城建設(上)

晚清列強入侵,帶來了近代華夏的屈辱,也帶來大量的改變,比如之前的漕運,從運河改成了海運,海運的發展,讓整個天井港變動熱鬧非凡了,天井跟sh相比,是另外一個場景,依然繁忙,走入到天井城內的,卻有一種老燕都的感覺,天井距離燕都太近了,又是在清末,京味還是比較的濃郁的。

天井,是華夏少有的幾個工業城市,啟新洋灰場,華昌火柴廠,直隸機器總局,還有北洋在這裡興建的大規模的工業,可以說,天井的工業人口,比sh和漢口更多,新興的天井城,三分之一的人口,是跟工業有關的。

走在天井的街頭,鋪面而來的,是濃郁的工業氣息的,真正的到了天井,才會感覺到天井的強大,街邊賣的,居然可以看到不少機器產品,甚至還有一些機器,難怪歷史上面,天井的產值,一直都是華夏第一。

而,遠處的洛城,已經是洛家大少爺的地盤。

如果有人,半年沒有來過洛城,現在再來的話,恐怕要認不出洛城的樣子了,洛城已經徹底的變成了一個大工地,距離凍土時間,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另外一條公路,洛城到天井的公路,也在緊張的修築之中。

心有多大,目標就有多大,成功就有多大,這句話,是至理名言,20平方公里的工業區,已經開始了全方位的施工,到處都是在挖掘地基。凍土時期,地基的挖掘會非常困難,20平方公里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總不能讓辛苦招募過來的人員,白白的在洛城貓半年的冬,這樣太浪費了。

這上面,洛河是有一定的錯誤的,沒有在幾個月之前,做前期準備,洛城和華夏太過落後了,一切都要他來著協調,就拿三酸兩鹼來說,每一個都是幾百萬的工程。好在龍組幫了他很大的忙!

計劃中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在進行中,要實戰自給自足!早已經實施方案讓龍組特別派來的人員進行了計劃安排的執行!

成立了各種實業準備,在此就不列舉了。(龍組那邊因為洛河空間門的特性,還得等大明星計劃的成果!)

計劃之中的20平方公里的工業區,現在,因為幾個大型工廠的興建,一下子就用去了3平方公里,其中,棉紡廠的佔地最為龐大,2平方公里的佔地,最關鍵的是,地基,不同於其他的廠子,幾乎是全面的打下地基,從各地招募而來的青壯和泥瓦匠,現在在洛城工作的,足足達到15000人,棉紡織工廠的工地上面,就有差不多3000人,剩下的,除了一大部分分配到洛城到天井的工地上面,就都在五小工廠之中。

人多好辦事,加上大量的推土機,壓路機,還有塔吊的存在,合理的利用機器設備,一直以來,已經變成了洛城的特色了,極大的加快了速度,錢虎憑藉著3000多人,硬生生在半個多月的時間之中,完成了水泥廠的施工,在這裡,也顯現出來了,棉紡織廠,在3000人的幫助之下,全部的地基已經打好了,最重要的一號車間,也已經進入到了鋼構的緊張搭建之中,相對於水泥廠的龐大棉紡織廠,在各個方面,都輕鬆許多,雖然房間更加寬大,佔地的面積更大,可是只有一層,4.5米高的廠房,足以容納所有的人和機器,精確的設計,還有簡單的結構,讓這個建設的過程,越來越快,洛城一天天的變的不同了起來。

一號車間,可以容納300臺50棉錠的紡紗機同時放入,棉錠數量高達15000錠,是設計之中,最大的一個廠房,現在,300臺紡紗機已經基本到位了,廠房已經有了雛形,估計最多半個月之後,首批工人,還有紡紗機,就會進駐,棉紡廠,會以讓人驚人的速度,在計劃和招募之後,只用去半個月的時間,就投產,這在華夏,是一個奇蹟。

軍隊,可以說是洛城的一個重點的方向,軍營也不同於民宅,安全知識一個方面的,它在平時,可以成為普通居住的地方,戰時,必須要成為堡壘,即便是被優勢兵力包圍,固守待援之下,也需要能夠堅持相當長的時間,這一點,一直都是東方軍隊不重視的地方。

軍用工程,無外乎鋼筋混凝土,這個時代的鋼筋混凝土,對於100毫米以下的重炮而言,簡直是剋星一樣的存在,對於大部分的房間,甚至是明暗火力的佈置,都會採用50釐米以上的混凝土澆築的。

一兩個月的功夫,時間還早,等這邊的大建設告了一個段落之後,把洛城的軍營給佈置出來,就放在工業區的旁邊,那樣便於管理和保護,一個營軍營,最多就是100個房間,以三層小樓的模式,來上幾十個人,就差不多了,只要棉紡廠的專案差不多完工了,就可以抽調人員過來。

一股股的冷空氣接連的南下,讓洛城的氣溫急劇的下降了,進入到10月之後,這種情況尤為明顯,棉花也已經到了最後的階段了,雖然說,再種幾天,還可以,但是寒冷的氣候,對於棉花的生長很不利,在經過了一系列的計算和測試之後,棉花採摘的日子,終於到了。

棉花,是經過專家研究後最能符合抗日世界現階段的!早已在三個月前種下。

10月的中旬左右,棉花終於到了採摘的日子了,已經是洛城這邊採摘的極限了,洛城這邊,氣溫波動非常的明顯,夜裡,已經進入到了零度了,土地沒有變成凍土,卻也氣溫極低,大陸棉如果不是生長期足夠長,又經過了合理的水肥的灌溉,擁有著極大的植株,恐怕要堅持下來也很難,為此,早在進入十月開始,就採用了保護根部和保暖的舉措的。

好在,15天的堅持,讓棉花的產量,每畝又增長了3%左右,也就是說,一畝地多了快10斤,這是一個不小的數字,讓產量百尺竿頭更進了一步,這些新增的數額,都是淨賺的。趙書明等人,笑得幾乎是合不攏嘴,早在一兩個月之前,他們就確定要賺錢了,可是到底怎麼賺錢,賺多少錢,還不太確定。

早在一個多星期之前,為了棉花採摘,各家都在做著準備,農場本來的工人,他們會作為主力,但是人員還是不夠,根據老農民的預測,一週之後,洛城會降雨夾雪,不適應棉花的採摘和晾曬,所以,最起碼要2天之內,完成整體的採摘工作。

2天之內,完成210頃的採摘,僅僅依靠農場現有的3000多名工人,是絕對不行的,周圍的勞動力,大部分都被洛城的各個工廠,以各種名義招募了,但是幾大家族還是從sx,甚至是sx,找來了採棉工人,正因為產量巨大,給獎勵也很高,一畝地如果能夠在半天之內完成,是1元,一天的話,會降低到7角。

饒是這樣,這樣的待遇也極高,打零工而已。2天的時間,又是在種植小麥之前,正好是一個空擋,2天完成兩畝地。最少也是1.4,多了可能是4元,如果速度更快,兩天幹的更多,說不定會更多。

超過7000人,就這麼的被吸引來而來了,差不多總數達到了1萬人以上,2天時間,完成採摘,應該是沒問題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290斤左右的畝產量。出棉率大概在四分之一,那就是70斤左右的皮棉,按照現在棉花每斤的0.32元的價格,每畝的收入就是21元左右,這不知道比種糧食。txt全集下載多出了多少,扣除了工資和成本,這個收益非常的驚人,所以,每一畝地平均拿出來1元,這很輕鬆。

採摘的時候,沒有通知眾多地主。可是洛城才有多大,幾千人的採棉工人,又沒有刻意的保密,很快的,各家都知道了洛城的棉花即將採摘的事情了。

這半年多以來的,洛城的棉花種植。大家都看在眼裡,7月份的時候,移栽,不少家裡還購買了一部分的棉株,他們的棉株。幾乎都在半個月之前,就採摘完畢了,成果非常的喜人,每畝地的平均,從原來的70斤左右,攀升到了180斤,皮棉的產量更是提升了3倍多,所有人都看出來了種棉花的好處。

平常的土地,只是一個累積,大部分的家族,之所以購買土地,是因為土地是一種資源,一種可以不斷升值的資源,但是土地的產出,無論是跟錢莊銀號,還是跟走商坐商相比,差的不是一點半點,長工耕種或許收入多一點,也不會超過2元,佃戶來種的話,那就更少了,幾萬畝的土地,每年收穫的,不過是一點糧食,在青黃不接賣出去,或許還能多掙一點,糧食下來的時候賣出去的,幾乎沒多少收益,不少地主只能賣出去一部分,剩下的,往往就放在那裡,腐朽或者壞掉了。

棉花不一樣,哪怕是現在種植棉花的人越來越多,可是棉花依然是供不應求的,從棉布,到棉襖,棉被,棉鞋,越往北方,這些越發的重視,過去,一般的收成在70斤以下,還是天照顧的情況,一畝地生產10斤左右的皮棉,可以銷售三四元,可是種不了糧食,連續的耕種,還會讓土地肥力下降,收入會多一點,也很快到手,沒多少人願意,現在不一樣,多了3倍以上的皮棉產出,頓時棉花變得不一樣了,雖然投入的成本高,種子,化肥,還有其他的一些管理,人力也高不少,可是收益也高,一畝地翻了10倍,聽說包墾公司的更多。

這樣的傳聞,在整個洛城的地主哪裡,很有市場,知道棉花的人,對比自己的棉花,在比照包墾公司的棉花,他們就知道,產量應該是不如的,可是多出了多少,則需要權衡的,包墾公司早在兩個月前,就已經單獨的列出去了,作為一個主要做農業的公司,各方面的股權也剝離出來,另外成立了一個洛城商業總公司統籌管理,現在已經成立的水泥廠,棉紡廠,面粉廠,磚廠和公路公司,甚至是錢虎的工程隊,也都納入到了這個商業總公司之中,暫時只是一個雛形,具體佈置還需要慢慢的確定。

包墾公司的標準也列下了,土地納入到包墾公司的管理之中,按照包墾公司的計劃,統籌種植,管理,收割和銷售工作,最終的利益,扣除了必要的費用,比如人工公司,公司開支,還有賦稅等,最終的收益,會分成三個部分,30%提取到包墾公司,作為包墾公司的管理費,20%作為公共建設和裝置投入,也兼顧少部分的慈善,比如興建小學,建橋修路等等,只有剩餘50%的收益,才會作為土地主人的收益。

這樣下來,等於少了差不多5成,白白的把收益交給別人,如果不是差別特別的巨大的話,恐怕沒有一個人願意。很多地主有意向跟包墾公司合作,卻沒幾個成功的邁出這一步。

收割的現場,一萬多人,已經分散到了各自負責土地之中,稀稀疏疏的,可是田間地頭,一群一群的地主帶著家丁管家們,站在那裡,特別是負責計量那裡,站的人最多。

洛河是早有準備,計量那裡,是一個空場,一來計量起來也比較的方便,二來也方便這些人看,把這些地主們的土地,納入到包墾公司的範圍之中,是洛河早就計劃實施的一個步驟,洛城的土地,9成5以上,都集中在大地主的手裡,其中侯家最多,幾千頃的土地,一旦併入到包墾公司的範圍之中,可以為棉花的生產,提供足夠而優良的原料,洛河並不是著眼於一個城市,只有在洛城擁有足夠多的原料,才會避免被別人卡主脖子,洛城工業的路,才會做的更好。

洛河和劉澍站在一起,表情輕鬆,旁邊,是地主之中的頭面人物,候家的家主候金盛豁然在列,他心不在焉的跟旁邊的地主閒扯兩句,可是眼光和注意力,還是放在了這邊計量上面,數千頃的土地,如果要是種植棉花的話,就需要提前佈置,他也算是棉紡織廠的投資人,也介入到公路公司之中,對於包墾公司算是瞭解的,包墾公司不會主做棉苗,7月流出來的,不過是包墾公司在種植的時候,剩餘的棉苗,根本無法種滿全部土地,這樣一來單獨依靠棉花,獲得巨大的利益這一條路走不通了,現在就看,這個產量是多少,真的要是高的多的話,為了利益,投入進去,又何妨。

其他的地主,何嘗不是同樣的想法,甚至連劉澍都略微的有些緊張,第一次的大規模種植棉花,豐收是可以看到,豐收多少,這很關鍵的。

伴隨著一聲令下,210頃土地之中,上萬人開始快速的動手了起來,每個人兩畝地,這個採摘的速度也連續的攀升上去,棉花的種植非常的規律,每一個棉株之間的距離,也是經過了絕對的科學計算的,保證足夠的陽光照射和水肥等方面的均衡,不像是別的棉花地一樣,種的滿滿的,連人都站不下去。

參考主世界的裝備,為採棉工人製作了一個行頭,口罩,舒服的布袋,加上一些頭套之類的,防止被棉花傷到,又保證了效率,有一些熟練的採棉工人,效率明顯很高,比同行的最少快了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