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清末文抄公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下何人不通賊(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下何人不通賊(中)

經過了一個月的安排,陳頂天和幾個女人終於商討好了接下來的計劃,尤其是如何佔領浙江和福建鄉村的計劃,這樣他們只要掌握了浙江和福建的鄉村,那這樣接下來其實也就是等同於掌握了整個福建和浙江,因為農村是佔據整個國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面積,甚至是農村是城市的物資供給來源地,如果切斷了供給那城市根部生存不下去。相反農村科技打擊那些封建地主勢力,從根源上瓦解這些地主勢力。

當然,陳頂天在一個月後,也都理所讓然的“大病痊癒”,終於可以把這個邱二孃給推倒了。在“大病痊癒”當天,陳頂天立馬和邱二孃進行了“圓房”,成功的把這個邱二孃變成了自己的女人。邱二孃和陳頂天如膠似漆了幾天之後,這才急匆匆的從海面乘船回到了福建,去安排相應的奪取福建的計劃。

在浙江,很多清軍士兵也都陷入了悲觀氣氛,因為他們從他們的家人那裡都知道了,這個浙江附近的叛賊在下面鄉村已經開始大量擴充套件力量。不斷的蠶食浙江的農村,反而是那些縣城裡面的官老爺們,一個個都幾乎是領不出城,幾乎是對於鄉村失去了控制。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反而那些天地會起義軍的快速擴充,快速的擴充出來了不少的民兵和專業隊伍,採用了藏兵於民的策略。那些官老爺們對於這些鄉村的改變,不但不思考如何改變,甚至在這幫叛賊不斷許諾不會主動進攻城市之下,紛紛採用了綏靖政策。這些官老爺的家鄉並不在這裡,甚至很多都是從外省調動過來的,他們根本不關心這些土地的變化。甚至他們非常害怕,一旦自己出兵去剿滅賊寇,不但不能夠有功勞,反而可能被打敗。一旦被打敗,那縣城被攻破,他們死無葬身之地。

只要叛賊不攻城,那他們也都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得過且過,甚至主動的採用了綏靖政策,選擇希望能安撫這些叛賊。

“聽說了嗎?很多縣城下面的老爺們也都被收拾,甚至搶走了土地。不過,聽說安歇叛賊目前已經開始分地了。優先分給那些當兵的,而且軍官可以獲得更多。並且有好些條件都可以分配土地,甚至對於我們主動投靠過去的那些兄弟,反而可以獲得優先分配啊!”有一個清軍探子說。

這些清軍探子,他們有不少下到了鄉村裡,然後發現了爭取情況,其實本身也多是非常眼紅的。再加上這個天地會起義軍在陳頂天的建議之下,採用了千金市骨的做法,優先給那些投靠過了的清軍分配土地,這樣讓很多清軍也都坐不住了。

尤其是現在這個紛亂的局勢,浙江省北上的道路,已經被天地會切斷了。至於西方也都被怡良這個擁兵自重的人給堵了回去,至於南邊的福建,福建也都是自身難保,哪裡可能有能力來幫助他們?

浙江這裡的清軍,已經是被四方叛亂給包圍了,甚至雖然名為同一個清朝旗幟之下的怡良,不但不幫助他們,反而不知道怎麼回事,居然和叛賊達成了默契,雙方互相不去打擾對方。怡良對於天地會採用了綏靖政策,放任天地會去發動對浙江的攻擊。

這個浙江的清軍,已經惶惶不可終日了。外面的訊息穿不進來,裡面的訊息絕大部分傳不出去。雖然有些飛鴿傳書,可是非誒個傳輸成本太高,飛鴿傳書只能夠用來傳遞那些高層次並且緊急的訊息,底層的官兵是沒有資格去使用的。

這樣的情況之下,這些清軍已經開始有了不少的絕望氣息,壓力太大了。

“我聽我一個遠方親戚說,整個天下已經大亂了。湖南湖北一帶,長毛已經擁兵八十萬,已經開始從水路開始進攻江寧。而朝廷兩江總督怡良,其實已經叛變,他在兩江擁兵自重,早就不聽朝廷的命令了。甚至截留了五成的漕糧,還有七成的稅負,用來大肆擴軍擁兵自重。”

“這幫天地會叛賊,他們也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居然和怡良有了勾結,怡良放棄了對他們的圍剿,放任們來蠶食我們浙江。福建的女叛賊邱二孃也是在大肆擴充隊伍,採用的手段和浙江的天地會,如出一轍。先佔領鄉村,然後快速的蠶食地盤,甚至越來越快。”

“這麼說,江南的半壁江山,已經全都亂了?”

“是啊!除了四川沒有亂,可是別的地方都亂了。不過四川已經無法能多麼安寧了,雲南聽說也都不安穩。所以,大清的江南半壁已經全都亂了。”

“嘿,你這個都已經是過時的訊息了,聽說北方的捻子,已經要起兵,聽說捻子有數百萬。一旦他們叛亂,北方將會徹底亂翻天,道士朝廷恐怕連命令能否出直隸都是問題了!”

“天啊!這麼說來,我大清吃棗藥丸啊!”

……

各種流言在清軍士兵裡面傳播者,這些流言有一部分是自己產生的,因為目前的局勢已經是非常恐怖了,對於滿清來說江南半壁江山已經動盪,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已經面臨失去江南半壁的結果。所以在一片封閉之下,浙江到處都是有流言產生。

當然這裡面也不無一些天地會和福建的人進行傳播,故意半真半假的傳說什麼各種流言。而流言這種東西,一旦開始傳播,那自然會以訛傳訛。以訛傳訛的後果,也就是越來越誇張,最後甚至更可怕。

“聽說數十萬捻軍已經兵圍京城,皇上下旨勤王了!”“勤王,勤個屁王,我們浙江都自身難保了。”

很快,有人說:“不如這樣,我們乾脆反了吧!乾脆直接投靠那幫天地會起義軍,這樣將來我們可以分了土地,以後說不定還是一個開國功臣。”

“你瘋了,你要投靠叛賊造反?”有人驚呼。

“哼,造反?朝廷都要完了,我們怕什麼?現在天下已經大亂,這個朝廷早就已經是不堪一擊,我們怕什麼?難道,你們要跟著這艘破船,一起沉了?”

這話說了出來,立馬讓很多清軍也都默默無言,他們對於這個滿清朝廷根部沒有多大忠誠,這些士兵在亂世裡面隨波逐流,甚至只是為了當兵吃糧混口飯吃罷了。這樣的思維如何能有多少忠誠?

現在大清朝廷吃棗藥丸,甚至連兩江總督怡良也都叛亂了,雖然沒有直接豎起反叛旗號,可是卻事實已經割據一方。如果不是為了怡良那五成的漕糧和三成的稅賦,滿清朝廷早就把怡良的家人都給殺了。

如果是太平日子,滿清朝廷對這種叛賊必殺無疑,哪怕是旗人。可是現在這個局勢之下,滿清朝廷為了區區的漕糧和稅賦,也就捏鼻子認了這個結果,只是軟禁了怡良的家人,反而還要好詞好和的供著,不就是因為怡良那五成漕糧嗎?如果真的把他家人弄出什麼好歹來,那五成漕糧也都沒有了,那這樣滿清的糧餉供應會更加困難。

因為沒有足夠的糧餉,滿清不等不採用了飲鴆止渴的炳權下放的策略。中原各地的地主鄉紳紛紛獲得了組建自己民團的權力,而滿清的官帽子猶如批發一樣,直接開始給各種“功臣”戴上了。什麼候補知縣,候補知府,甚至連候補按察使都出來了。可是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這個說不定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獲得實缺。江南半壁也都徹底亂了,那些候補的官職根部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補充了。反正這個時候滿清也都知道,什麼都是虛的,保住江山才是真的。直接各種不要錢的官帽子直接砸了下去,希望收買人心了。

可是俗話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官職越來越多,那最後反而大家也都會越來越哈怕。這種官帽子猶如批發一樣的送出去,哪一個不是王朝末世的景象?只有王朝末世,才會如此官帽子一般的批發。哪怕是貪官買官賣官,也都不至於如此之批發啊!

“我們趕緊去投靠吧,去晚了說不定沒有機會了!”終於有人說。

這個時候,每天都有不少清軍主動投靠到鄉村的那些天地會起義軍,因為他們都知道這個時候需要儘快,去晚了那人家不缺少你著木一個了。人家現在是千金市骨,趁著現在趕緊,這樣獲得最大好處。去晚了人家不缺少了,你也就要一切從頭再來了。

當然,這個也是因為目前的局勢太過於不利於滿清了,南方半壁江山徹底爛了。北方的捻軍百萬已經蠢蠢欲動,再加上浙江通訊已經被徹底切斷,光靠信鴿無法傳遞太多訊息,這樣浙江清軍人心惶惶,看不清楚外面的局勢,所以徹底崩潰了。

不過天地會起義軍並沒有馬上直接全部接受,而是選出一些年輕的,潛力好的,有一定文化基礎的清軍送去上海的黃浦軍校進行培訓,準備作為軍官。而年齡大了一些的清軍軍官,發展潛力有限,出於千金市骨的想法,原則上提升了一點,然後安排了一些次要部隊次要崗位,可是級別卻比較高的位置,採用了千金市骨的辦法。

還有一些清軍軍官被安排到了各種治安崗位,類似於警察的性質,不可去一線戰場打仗了。這些軍官對於當地環境熟悉,各種人物也都誰,甚至對於當地的各種幫派勢力,甚至各種罪犯都有不少的資料,他們去維持治安有著一定好處。目前還不是嚴打的時候,目前先要掌控鄉村,等以後找機會對這些幫派和那些罪犯進行一次嚴打。

當然,還有更多的清軍被安撫,然後讓邁騰繼續在清軍內部潛伏,必要的時候聽從指揮,然後一起進行“起義”,壯大聲勢。

不過為了安撫這些投靠的清軍,那些在清軍內部臥底的人,已經得到了承諾,在清軍那裡臥底的人可以繼續計算軍齡,同樣可以享受軍齡應該有的優待。在天地會起義俱進已經越來越正式化,這個軍齡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軍齡和各種都掛鉤的,比如說軍餉,並且軍齡多一年到時候可以分配的土地使用權可以相應多分。晉升時候,軍齡長的可以優先晉升,如果條件差別不大,沒有明顯的差距,甚至軍齡長的可以放寬條件。

這些都是好處,所以允許他們從主動投靠那天,然後被派往回去臥底時候同樣計算軍齡,是讓他們安心。

之所以會有如此顯著的效果,除了宣傳之外,更重要的是這個浙江對外通訊的主要渠道已經徹底斷絕了。他們將誒出不到外界的情況,甚至各種流言四起。光靠極少數的信鴿無法能夠滿足對外的通訊需求。在很多清軍對於局勢的判斷不清楚,而這種未知反而帶來了巨大的恐慌。這種恐慌更是進一步加重了他們恐懼。

所以在這一封閉的情況下,他們已經失去了主心骨。再加上鄉村不少的老鄉親戚什麼的給他們寫信,動搖了他們的意志,所以這才促進了倒戈如潮水一般。甚至這其中都有不少五品的清軍軍官,在這個浙江內部早就已經是人心浮動。而這個時候天地會起義軍採用了千金市骨的策略,只要不是一個爛透了的人,那也都可以安排一個看起來不錯的崗位,這樣更是帶動了不少清軍裡面的“優質人才”的主動投靠。人家一個爛人都可以獲得一個看起來不錯的崗位,那自己這個“優質人才”豈不是更多,所以這個也就是千金市骨的租用了。

多種因素作用之下,清軍各種人物倒戈潮水,人心思變了。不少縣城的縣令,都是已經令不出縣城,他們的屬下辦事人員都採用了敷衍政策,因為天地會起義軍還有福建的邱二孃對於這些滿清的基層辦事人員同樣採用了另一套的宣傳策略,對於爭取他們歸順有好處。

一時間,天下何人不通賊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