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騎砍三國之禦寇最新章節列表 > 70、荷蘭必勝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70、荷蘭必勝二

“你因孫伯符之故,不願效命吾主。”

魯肅哈哈一笑:“我與其素不相識,又有何顧忌?”

周瑜聞言劍眉一挑,灑然說道:“話說回來,之前袁術和劉勳三番相請,子敬都不肯入仕,如今為何卻肯主動相投王政?”

“公瑾何必明知故問?“魯肅笑道:“吾等有志之臣,不事無為之主,若遇明主,自當納頭即拜。”

“你如今已為其臣,吾卻尚是自由之身。”周瑜故作不悅道:“為何要妄言誆我與你同去荊州?”

“和劉表這種清流打交道很麻煩的。”

魯肅苦笑道:“雖然帶了錢帛,也帶了主公的令書,不過能否成功求糧,尚未可知,有公瑾相助,或能多上幾分把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什麼讓我相助?”

周瑜澹澹地道:“是想藉助家父留下的那點香火情吧?”

周瑜的父親周異曾擔任過洛陽令,洛陽令,顧名思義便是國都洛陽的縣令,作為首都的行政長官,無論地位還是權利自然遠非尋常縣令可比,畢竟城內住著的除了平民百姓,還有當權的官員、皇親國戚、乃至世族功勳。

所以朝廷給了洛陽令極高的許可權,作為洛陽令,不僅可以參加朝廷的大型典禮,還和河南尹、司隸校尉共同掌握著刑獄,以及北軍的權力。

而劉表當年曾在洛陽任北軍中侯,掌管北軍五營,和周異這個同僚的交集自然不少,有了交集,也便有了交情,順帶一提,曹操也作過洛陽的北軍部尉,要說起來周異還算是他的老領導。

被周瑜揭破了自家的心思,魯肅卻是毫無尷尬之色,只是笑道:“也不僅如此,我聽說劉表此人慣愛以貌取人,便是沒有令尊的那層情面,單是衝著公瑾兄的這份賣相,相信也會對此行多有助益,哈哈...”

聽到這話,周瑜哭笑不得,沒好氣地瞥了眼魯肅,對方這話說的,似乎他除了外貌之外,竟是無一足取似的。

......

送走了使團之後,王政沒有回城,一直看著魯肅一行人的身影遠去,方才帶了陸績等人,轉行向南,繼續接著視察民情。

下午城外又陸續來了兩批人馬,卻是吳勝和臧霸所部。

臧霸其實上午就到了,不過因為約定的是午時相迎,所以他又在城外等了會兒,正好吳勝今日也從廣陵趕回了九江,兩人便一起進城。

徐方帶著黃忠等人出城相迎,便如當初王政迎接他們一般,一樣的出城二十裡,鼓樂齊鳴,一面面赤紅的軍旗迎風招展,配上一隊隊擐甲執戈的衛士,精光耀日,遠遠望去,十分威武雄壯。

眾人相見,自有一番熱鬧。

其實這已是吳勝第二次來到壽春了,不過上一次隱匿行蹤眾人皆是不知,對於陸績、顧雍乃至甘寧等人,今日才算是與這位赫赫有名的“徐州牧第一親信”初次見面,

他們面對吳勝不敢怠慢,吳勝也同樣放低了身段,他本就是粗中有細之人,自然知道揚州新附,天軍要想在此地迅速的站穩腳跟,對陸、顧這些袁術舊臣,地方士族的代表是非得拉攏不可,所以也很是客氣,官事完畢,還噓寒問暖,拉扯了一通閒話。

這番作態落入了熟悉他的徐方、黃忠等人眼中,自然大是意外,冷眼旁觀的張遼更是心中想道:“早前聽說這吳理頭乃是州牧的總角之交,生性悍勇,當初北海滅國一戰,更是披堅執銳,親臨前線,立下先登之功,為徐州開疆千里,端是聲威遠震。”

“其後又橫跨山川,縱橫千里,一路南下迎戰江東各路宿將,尤其是那黃蓋,當年在江東勐虎孫堅的麾下便曾屢立戰功,連董卓的西涼軍都曾敗在其手,何等勇銳,卻在六安不敵吳勝,落得個城破身亡。”

“如此大將,堪稱徐州的頂梁之柱,只是卻不曾料到,此人如此年輕,身居高位,為人卻是這般的隨和、沒有架子...”

想到這裡,張遼又瞥了正與吳勝相談甚歡的徐方,暗中點了點頭,徐方和吳勝都是王政的嫡系,同樣少年成名,卻能在面對他們這些新附之人時這般禮敬,這讓張遼覺得很是滿意,更是佩服起了王政的御下之能。

諸人敘話片刻之後,徐方和張昭當先引路,一行人迤邐回城。

儘管吳勝、臧霸所帶來的部隊,已然分出不少轉道往去城外營中駐紮,但他們隨身還是帶了數十親兵,再加上徐、張諸人的侍衛,合在一起,也有三四百人,大部分皆是騎兵,他們逆風而行,馬蹄卷踏,掀起的動靜不小。一路奔行,吸引了許多的沿途百姓觀看。

待進入城中,更是引起了一陣轟動。

人皆虎賁,馬若遊龍,秋日豔陽的映照下,更是鎧甲奪目,器械鮮明。

諸將按照主客之分,並及官職高低之順序,以行軍之法,前後相繼而行,每間隔十來人,便有一面小旗,是各個十人隊的軍旗。又每間隔數十人,便又有一面大旗,不論小旗、抑或大旗,執旗的旗手,一個個都為高大威勐之士,端坐馬上,旗幟高揚。

有識字的,每過去一面旗,便念一遍給圍觀的百姓們聽。

“...此小頭面銳者,乃是建威將軍吳勝,聽說其是州牧的總角之交,從起事以來便跟隨左右,身先士卒,陷陣先登,大小數十戰從無敗績!你可知他字什麼?字理頭!真是名副其實,殺人無算的人屠啊!”

聽到這話,周圍人紛紛倒吸一口冷氣,看向吳勝的眼神皆都帶著敬畏,又有百姓指道後一面的將旗問:“這又是誰人?”

有人介面道:“將旗上寫著臧,想必便是臧霸了,此人之前本是泰山賊,後收兵於徐州,聚合軍眾屯於東海一帶,自成一方霸主,不過後面遇見咱們州牧,被其折服,主動投效了。”

這些識字人裡,其實有不少都是天機營的俳優,最為擅長的便是這等說書事,每一個武將經過人群時,他們都要大肆吹捧一番,主題自然是這些將領都是什麼世之驍虎,萬夫莫敵,更是桀驁難馴云云,當然,繞來繞去最後的重點自然是要提一提王政的英明神武,乃至天命所歸了,一番話神神怪怪,唬的壽春百姓們人人一愣一愣的。

正說話間,驟然聽見街道上的百姓們喝彩連天,臨街的高樓上,也紛紛被推開窗戶,或者正在酒樓吃飯的客人,或者人家閨房裡的少女,到處一片歡呼之聲。

諸人急忙去看時,卻見隊伍已經快走到了盡頭,行在諸將之末的,乃是個發須微白的中年將軍,年紀雖是不小,渾身卻充斥著昂然英武之氣,身後一面大旗,刻著一個龍飛鳳舞的“黃”字。

“黃漢升!”

不需俳優介紹,百姓裡已有人先喊了出來:“聽說當初平定孫賊叛亂時,黃忠將軍便屢次馬踏連營,斬將奪旗,率領數千人馬雨夜奇襲龍舒,一戰告捷,迎來了徐州援軍,其後又激戰六安,力伏黃蓋,這是真正的萬人敵啊!”

“何止呢,聽說黃將軍為一都伯時便曾在攻伐平壽時冒著弓失如雨立了先登之功,那孫策號稱小霸王,有萬夫不當之勇,亦是在和黃將軍陣前鬥將時被其單臂擒殺,端的是州牧麾下第一虎將,驍勇無雙!”

不同於其他人,黃忠是從一開始就隨著王政直接南下揚州的,更在徐州軍與孫策軍的激戰中表現出色,故在袁術和王政為聯盟時,他的名聲便已傳入了壽春,可謂人人都知道黃漢升的其人其事。

一時間,“黃將軍威武”之聲呼聲振地,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從一條街道蔓延到另一條的街道,發展到最後,竟是全城皆呼,山鳴谷應一般,竟把本該是今日主角的吳勝和臧霸風頭搶了個精光。

不僅是吳勝和臧霸沒想到黃忠在壽春居然有如此的聲望,徐方和張昭亦是大出意外,不由面面相窺,一時無語。

其實黃忠自家也沒想到這點,要說在壽春城內策馬行街他也不是頭一遭了,以往卻是未曾有過這般的轟動啊,今日這是怎麼了?

黃忠忘了一件事,之前的幾次的策馬行街,可是有王政在場的。

王政在場的情況下,所有的歡呼,所有的敬畏,自然都集中在其一人身上,這便如同明月當空之時,便很少有人會去關注點點繁星中,到底哪一顆的光芒更閃耀些...

但當王政不在場時,他這個壽春百姓眼中的“熟人”自然便成了夜空中最亮的那顆星辰了!

原本洋洋得意的吳勝,聽見這山呼海嘯般的歡呼,便有些不舒服了,勐然間更是想起黃忠之前和之間起過的摩擦,登時便神情沉了下去,更是冷冷哼了一聲,對著一旁的徐方陰陽怪氣的道:“讓隊伍走快些吧,不是說將軍備下酒席,晚上要請咱們喝酒麼?”

“俺和臧霸連趕了幾天的路,滿身征塵,就這麼見將軍未免不敬,怎麼也得先找個地方洗漱一番,換身衣服。”

徐方和吳勝相識多年,哪裡還不知道這廝是嫉妒了,不由啞然失笑。

其實眾人卻是不知,黃忠之所以在壽春有如此高的名望,固然有其本身的戰績在,最重要的原因,卻是出自王政的暗中推動。

作為穿越者的王政太清楚輿論的力量了,故而很早便組建了以俳優為主的天機營,便是為了和士族階級搶奪話語權,搶奪民心,能在徐州獲得超乎其他諸侯的掌控力,一方面是兵鋒之銳,一方面也離不開這些說書人一直在不斷的為他正名。

故此,在表面上一統九江之後,王政又讓糜芳召集了很多文人,在短短時日內創造了許多的評書、小故事之類,並一如徐州舊例,將城中的俳優全部組織起來,統一去集中宣傳。

若是陸績、顧雍這些人現在在城中的街道巷陌轉一轉,便會驚訝的發現,如今的壽春城中,所有的茶館酒肆,青樓瓦舍之內,所有的說書先生以及歌伎舞女們,他們說的、唱的幾乎全都是有關王政和麾下眾將的故事。

什麼“王政攻臨淄”“吳勝克平壽”“徐方破平輿”等等,除了新附的甘寧和張遼目前實在是沒有題材之外,其他的眾將幾乎人人都有。

在王政看來,才入江東不久,與壽春百姓本質上還是有些隔膜的,要想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地抓住民心、重新穩定局勢,在施行種種的救濟措施之外,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宣揚徐州將士的勇武,不失為一條捷徑。

兩漢的風氣極為尚武,江東百姓亦不例外,都喜歡聽沙場爭雄的英雄故事,讓百姓們覺得徐州的武將們都很厲害,都是英雄,覺得能與其同為一個陣營,是很自豪和驕傲的事兒,那麼無形中就自然而然地拉近了王政的天軍與江東人民的關係。

當然,一開始王政其實並沒有選擇黃忠為造勢的重點,但對於壽春百姓而言,相比異國他鄉的彭城、北海,乃至泰山,他們自然就更為關心腳下的土地,以及發生在本地的那些戰事...

而在江東這裡,除了王政之外,便是黃忠最為大放異彩了。

發現了這點之後,王政自然順水推舟,讓天機營大肆宣傳,欽定黃忠為第二主角了。

這段時日下來,黃忠的“萬人敵”的標籤已是深入人心,到今日一舉迸發,效果極其驚人,幾乎是滿城歡呼,人人雀躍。

一行人各回本府,稍作休息,如張昭這類確定未來要在壽春常駐的自然都買了府邸,如徐方吳勝這些只是過客的自然便先住了使館。

待到晚上,從城外趕回來的王政宴請諸將,在席上和眾將一番討論,定下了接下來對壽春舊軍的整編事宜,由徐方和吳勝主導。

具體是從壽春舊軍各部中,抽調其精銳者,打亂編制,重新建成一支六千人左右的新軍,分成四營,歸屬地軍。

被淘汰掉的士卒,一律轉入屯田軍編制。由原本將校帶領,分去兩郡各縣,協助地方準備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