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騎砍三國之禦寇最新章節列表 > 113、誰洩露的?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13、誰洩露的?

王政這邊才和周瑜話別,沒過多久,糜芳和郭嘉卻又一同入宮求見,未入門便先道:“賀喜主公!”

“喜從何來?”

王政循聲望去,視線落到了糜芳身上。

糜芳笑道:“經過這些時日的努力,那荊州使者已是盡釋其疑,方才臣去使館拜會他時,剛剛談了幾句前線戰事,此人便主動說道“王州牧此舉,是想在冀州軍南下之前,先行解決後顧之憂,在下自然明白。”並又說回去之後會見此中原委上書給劉表,幫主公解釋一番,冀州軍出現在吳郡境內,實屬謠言。”

“哦?“

王政聞言微微一笑,那日這使者主動入宮之後,王政便立刻安排了糜芳想法子收買此人,免得其返回荊州後胡說八道,壞了自家好事,如今看來,糜芳這商賈出身的去辦這等事的確得利,不由頷首說道:“難得對方願意配合,對了,此人是因錢財動心,還是因為女色?”

糜芳還未回答,一旁的郭嘉已笑吟吟的插口說道:“依臣猜測,當是兩者都有。”

“不過臣覺得最關鍵的,還是這段時間前線捷報頻傳,令這使者對主公的實力深為敬畏,自然便願意去做一個識時務的人了。”

“劉景升雖是漢室宗親,當世名士,畢竟更擅長文治而非文公,荊州揚州來日若是產生紛爭,自然萬萬不是主公的對手,這使者權衡利弊後,自然有所決斷。”

能被劉表派位使者,想必亦是受其信重的大臣,卻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改變了立場,說起來頗為不易,但是郭嘉的口氣裡,卻好似理所當然一般。

“如此甚好。”

王政沉吟片刻,又對糜芳溫言問道:“冀州這邊的使團前日也出發了,帶著玉璽前去,又有袁方從中說和,想來盟約一事問題不大,若是計劃順利,等前線戰事徹底平定之後,到時候就要為攻略荊州而擬定所有方略了。”

“諾。”

糜芳知道王政的意思,文武官員做準備時,他們奔命司就要提前先去荊州安插耳目,蒐集荊州軍的情報,“主公以為前線還需多少時間?”

王政輕輕敲擊著桉面,默算片刻道:“兩處州治皆已攻克,餘者便是不能傳檄而定,估摸著也要不了多久了,也就這十來天左右了吧。”

劉表在王政的記憶裡雖然沒有什麼驕人的戰績,但荊州身為天下之腹,卻能在東漢末年保持了極長一段時間的和平,自然不可小覷,所以王政想要全力謀奪荊州之前,就必須先做好充足的準備。

既是全力以赴,首先便要先解決所有的隱患,無論是出讓傳國玉璽,還是藉著大婚攻略江東二郡,都是為了保證沒有後顧之憂。

其次便是厲兵秣馬,積極備戰。

荊州和揚州都有長江天險作為防守,也正是因此,這兩個地方的水軍乃是當世拔尖的存在,單論江河爭鋒,沒有人能與他們相抗,徐州軍也不例外。

不要看王政奪取揚州極為順利,那是袁術被孫策逼的主動放開門戶,讓他幾乎毫不費力地便跨過了揚州最大的依仗,但這樣的好事可一不可再,別說不會有第二個孫策去逼得劉表前來求援,便是真的碰到了這等問題,袁術的前車之鑑,估計劉表打死也不會去找王政。

也正是因為如此,王政才會對周瑜委以重任,一方面是知道周大都督的實力,另一方面,也是在水戰和水軍上,王政自家也的確沒有多少底氣能勝過荊州軍。

當然,要奪取荊州未必一定要走水路,但要想儘快的解決戰鬥,卻必須是要水陸並進的。

“張公和陸郡守都已開始在大力徵召造船工匠,臣這邊也早就在一直安排人重金蒐集荊州的江河水圖。”

糜芳道:“徐將軍也在整編壽春舊軍時以精通水性為要準,相信來日開戰之時,主公要求的三萬水師精銳應無問題。”

“還會有一段時間給暫們準備的。”

王政微微頷首,“畢竟如今軍糧不足,若要再次用兵,起碼要待夏收之後...”說到這裡,頓了頓,想起建安二年江東疑似出現了大饑荒,不由輕輕嘆了口氣:“若是有什麼意外,甚至恐怕要過了秋收才能再次大舉動兵。”

“且畢竟眼下所謂的結盟之事,只是袁方應承罷了,又不是袁紹答應了,便是袁紹答應了,到底會不會遵守承諾也不好說,凡事無絕對,徐州還是要留下一定人馬以作防範的。”

“主公所言甚是。”

郭嘉點了點頭:“便是不為防範,也不好太早把徐州的駐軍悉數掉來,張口吃飯的人越多,咱們的糧食壓力便更大了,一則糧餉上會出現不足;二來,若是袁紹不來侵犯,回頭還得再把他們送回去,勞師糜餉,太不划算。”

說著,他又屈起一根手指,繼續說道:“劉表經營荊州多年,實力必然雄厚,若與奪取荊州,主公此番出動的兵馬必不可少,然則九江和琅琊卻需要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以免外敵趁虛而入,這就要看如何佈局了。”

“奉孝有何高見?”

王政看了眼郭嘉,臉上閃過一絲笑意,說起來當初他對這位鬼才也是威逼利誘,無所不用其極,方才降服此人,而郭嘉入帳後屢獻奇計,功勳昭著,也證明了他當初的那些苦心籌謀是值得的。

也正是有此先例,王政才會對周瑜展示了難得的好耐心和好脾氣。

“煩請主公鋪開地圖。”

待王政展開之後,郭嘉一臉自信地上前指點著道:“兩處大郡,其實可分為三個防區...”

剛與郭嘉、糜芳兩人討論完來日大戰的準備方略,忽然門外有侍衛來報:“稟將軍,前方訊息,冀州軍已進入城外百里。”

此時前線戰事已經接近了掃尾階段,徐州軍固然還要留下掃清餘孽,冀州的客軍已是準備功成身退了,而王政目前正想著法子對袁紹拋媚眼呢,自然不會錯過這等機會,便讓魏延傳話,讓蔣奇先來壽春參加慶功宴後,再行返回臨淄。

......

不久之後,王政即與揚州刺史張昭、並徐方等將親自出郊相迎,接住蔣奇等人,安排了他們隨行所帶來的士卒,攜手入城。

回入城中,入得舊楚王宮內,主客皆是落座。

王政拿眼觀瞧,冀州軍這些年來亦是戰事不斷,這幾位將領當真是面黑如鐵,手糙如刺,盡是風霜之色。一看都是長期征戰在外。

想到這裡,他不由溫言慰問道:“此番諸位跋山涉水,來助我揚州軍民掃清賊寇,實是高義,本將深感厚意。”

明明再普通不過的一句客套話,在說服天賦和高魅力下,卻產生了不同凡響的效果,讓蔣奇和另外幾名冀州將官同時覺得心中一暖,原本因文丑而對王政生出的芥蒂不說煙消雲散,也突然便去了大半。

尤其是蔣奇,他是最早跟隨袁紹的將領之一,與文丑雖說沒什麼私交,畢竟也算做了幾年的袍澤,對王政這個“殺人兇手”自然沒有多少好感,若非少將軍袁譚的將領,蔣奇怎麼可能會來相助與他?

本來也是如此,冀州軍此番參戰,和王政口中的什麼“高義”,“厚意”全不沾邊,說白了不過是一支軍隊和一枚玉璽之間的交易罷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耳目不如見面,蔣奇也不知為何,明明和王政不過初見,卻有一見如故的感覺,只覺眼前的少年越看越是順眼,那張平平無奇的臉龐盡是真摯和善意,不由自主便接住王政的話風,笑著說道:“州牧言重了,其實咱們也沒出多少力氣,這次幾次大戰,乃至攻堅,還是以貴軍為主。”

說到這裡,蔣奇感慨著道:“俺早就聽過王州牧的大名,拔於草莽,數年間執干戈暴露於野,鬥強敵功勳顯赫,真可謂少年英雄,我家少將軍雖曾與州牧有過對壘,私下卻也甚為欽佩,多次曾與俺等言說,對王州牧的治軍,用兵之能讚不絕口。”

“蔣將軍何必如此自謙?”王政微微一笑道:“冀州強弩,威震天下,誰人不知?”

以他如今的身份,再加上系統的天賦技能和高魅力,若要刻意結好某人,基本是一拿一個準,不過酒過三巡,已和蔣奇等人打成一團,以兄弟相稱了。

想必這些人返回臨淄之後,便是不在袁譚面前說自己的好話,也不會說什麼壞話了吧?

目送一群人踉踉蹌蹌的身影遠去,王政暗自思忖,想了想,又對著糜芳吩咐道:“去準備些禮物送與他們。”

“諾!”

......

次日,王政又再次宴請蔣奇等人,幾番熱情籠絡之下,效果果然不凡,甚至有那麼一瞬間,透明方框都彈出了蔣奇的入隊申請...

雖然一晃即逝,沒有給王政一個安插“臥底”的機會,但也證明了火候足夠了,王政當即不再挽留,任由他們返回臨淄。

同時召見諸將,把擬定的作戰方略詳細地與他們說了,軍情如火,早開始預備一日,待戰事起時,便會多一分勝算。

冀州人才走不久,數日後的夜裡,一封密保從荊州傳來,糜芳看完後立刻策馬向著王宮而去,雖然夜色已深,卻還是堅持請侍衛叫起了王政。

仗著體質過人,這段時間因為奉戰,自己又未曾親臨指揮,王政掛念之下基本睡的很晚,或者乾脆通曉不眠,難得如今勝負已分,剛想要好好補眠一番,結果竟被糜芳擾醒,說實話是有點不爽的。

不過對方論功是他的重臣,論私又成了大舅子,王政表面卻是絲毫不露,強忍住睏倦,一邊打著哈欠,一邊繫著衣襟,問道:“子方,何事這般急切?”

“稟州牧。”

糜芳匆忙行了個禮,便一臉急色的奔至近前,呈上密報:“奔命司密探王三,從襄陽送來急報一份。請主公觀看。”

“荊州?”

王政一怔,旋即接過展開,沒看幾眼,正在系衣襟的手不由自主便停止了動作,打了半截的哈欠也咽回肚中。

“小人奉上官之令,在襄陽開了一間酒肆以為搜集情報,早行有賄賂,因此與劉表府上管事常有來往,便是前日,聽得那管事說起一事,劉表三日前不知何故突然雷霆震怒,竟杖斃了了十數名奴僕,更謾罵不休,諸如“忘恩負義”“恩將仇報”“豎子”之流的汙穢之言...”

“小人當時便覺殊不簡單,又追問那管事,探知那些奴僕竟都是青州的鄉民出身...”

王政的睡意頓時消失,劍眉當即一挑!

青州人,豎子,再加上“恩將仇報”“忘恩負義”之類的詞彙,估計誰都會立刻聯想到他吧?

被人在背後謾罵無所謂,也不出奇,但為何會是劉表?

若只是謾罵倒也罷了,劉表這樣的清流素來重視名聲,能做出杖斃十數個青州人的舉措,可見當時已是憤怒到了失去理智,方才會這般失態吧?

那麼到底是什麼事情,能讓他這般憤怒,又對王政這般痛恨?

心中雖猜到了答桉,王政卻沒有立即發言,只是緩緩坐下,旋即望向糜芳問道:“對此份密報,奔命司內部有何分析?”

奔命司不但有收集情報的職責,更有分析情報的職責。

糜芳乾咳一聲,小心翼翼的答道:“臣等分析,此事極大可能,是劉表知悉了主公意欲對荊州動兵了。”

“那劉表是如何得知的?“

王政澹澹地道:“是那荊州使者所說的嗎?子方,你之前不還是說此人頗為識時務嗎?”

“絕非那個使者!”

糜芳心中一驚,連忙解釋道:“那使團前日才出了壽春,不會這麼快便回返襄陽,且臣自信不會看錯,那使者是個識趣之人,逆勢而行的蠢事不會去做。”

“便是提前讓劉表得知此事,有了防範,主公的勝算也依舊更大!”

王政不置可否,只是心中暗自思忖:“那劉表是如何知道此事的?”

以密報中所描繪的劉表反應來看,十有八九是確信了此事,所以傳遞這個訊息的人必是知情者!

知道王政的戰略目標,甚至可能還有軍事行動的部分計劃,所以才能提供充分的理由,讓劉表信以為真,方才會勃然大怒,難得露出了失態的一面。

荊州使者團在壽春帶了很長一段時間,若是有心的話,倒也可能推敲出這些來...

如果不是使者團的話,那王政只能想到是壽春的文武百官,或者地方士族了。

想到這裡,王政眼中閃過森寒的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