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騎砍三國之禦寇最新章節列表 > 152、衡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52、衡軛

即便如此,黃忠部現今的紮營位置,就是標準的“側水側敵”,他的西面是臨湘城,南面便是湘水河道的分支,中間可供騰挪的地方不到二三十裡,王政之所以令魏延去援助徐方那邊,便是因為這裡地形狹窄,兵馬太多也擺不開陣。

文聘年紀雖輕,卻在劉表麾下征戰已久,對這樣的地形一目瞭然,因此聽了那縣尉說完後,當即就明白了揚州軍圍城軍隊所面臨的困境是什麼了,更對揚州軍為何這樣排兵佈陣瞭然在胸,不由微微頷首:“如此說來,若是賊軍攻城,其所會選定的主攻地點定是為臨湘城南無疑了。”

“稟將軍,應是如此。”

“如今情勢便是如此了,”文聘顧盼左右,沉聲說道:“臨湘乃是我荊州長沙的首府,更是北上南郡的咽喉要地,不容有失,雖然張太守不慎中計,先敗一陣,導致城內士氣低迷,但是城內守軍仍有過萬之數,短期內當無失陷之危,咱們也要儘快前去救援!”

“針對接下來的大戰,諸君可有良策?請儘管講來。”

這會王粲也和文聘一起,走到幾桉上的地圖觀看,王粲不僅身材矮小,相貌不揚,更有一個毛病,每次思忖之時就下意識擠眉弄眼,顯得極為猥瑣,這也是明明是山陽郡的名門出身,卻得不到老鄉劉表重用的原因之一,此時他一邊觀看地圖,一邊便在不停地擠眼,看了片刻,突然說道:“仲業,以我看來,臨湘敵軍的佈陣,似乎不單是隔水相望這麼簡單。”

“哦?”文聘訝然問道:“仲宣(王粲的字)有何高見?”

“仲業你看,城西是黃忠、周泰部,城東是徐方部,黃中部的後面便是建昌的方向,上邊正是羅縣,現在還多了一個魏延,正在沿水而下。去與黃忠周泰部會師,這個陣勢...是不是在擺衡軛陣?”

“衡軛陣?”文聘聞言一怔,旋即探身仔細觀瞧,他也是知兵之人,不一會兒便看出端倪:“咦,似乎的確如此,他們這是做好了持久攻城的準備了嗎?”

衡軛陣,與長蛇陣相似,採用多路縱隊並排的形式,要求大將有高超的戰術指揮能力,善於尋找戰機和在軍隊的輪換中避免疏漏,戰力持久卻不利速決。

相比長蛇陣,衡軛陣在協同作戰的能力要強上許多,不過機動力上稍顯不足,加之人數一旦過多指揮的難度便會變大,所以在天朝戰爭史上的後期,因為戰役規模越來越大,參戰人數越來越多,衡軛陣便逐漸沒落,鮮少出現,反而在東瀛那邊大放異彩。

如日本戰國名將武田信玄所創的“武田八陣”,上杉謙信所創的“車懸陣”,其實皆是由衡軛陣演變而來。

“非也。”王粲說道:“仲業你且想想,如果咱們馳援臨湘,城外目前的幾支部曲,你會先選擇從何處下手?”

“黃忠、周泰兩部並軍,方與徐方部夾河相望,且又深陷‘側水側敵’的死地之險,”文聘沉吟片刻道:“而魏延部又是向著徐方那邊的方向而去,顯然他們這邊的實力更弱,自當先取周泰這一處!”

“然也。”王粲微微頷首,笑道:“先取弱者,這是人之常情,但是仲業請看,周泰部雖弱,東邊有建昌、西邊有湘南,相距皆不足百里,揚州軍在這裡也留下了部分守軍,如果周泰部遇敵,那麼甚至不需要黃忠部幫忙,只這兩座城中便可立時湊出兩千援軍,朝發夕至。”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咱們若要去打周泰,也必須要先過河,當其時也,我軍已經過河,與周泰部擠在區區數十裡寬度的一片區域之中,一旦建昌和湘南的揚州援軍又忽至湘水北岸,到那個時候,卻是形勢逆轉...”

凝視著劍眉緊鎖的文聘,王粲微微停頓,用力地擠了幾下眼,一字一頓地道:“‘側水側敵’的,已然不再是周泰部了,而是我軍馳援臨湘的兵馬了!”

一旁的眾將面面相覷,紛紛悚然,有人忍不住道,“先生言下之意,是說王政令麾下幾隻部曲在臨湘城外擺出衡軛陣,其實並不是以攻城為目的,而仍舊是想故技重施,依然圍城打援?”

“估計是這樣的。”

“那我軍該如何應對?”

“嗯...”王粲尋思片刻道:“方今之策,唯有一計。”

“什麼計?”

“不援臨湘,先復湘南、醴陵!”

“先復湘南、醴陵?”

“不錯。”王粲擠眼擠得更厲害了,“必須先行截斷敵軍圍城的側翼,使我軍不必有後顧之憂,隨後大舉馳援臨湘,再取周泰,黃忠兩部、最後與徐方、魏延部在城東決戰!”

漢壽城裡,文聘與諸將集思廣益,謀救臨湘之時,這時的王政也正在思考如何應對已經抵至的荊州援軍。

......

聽到援軍的頭領乃是文聘之時,王政登時不敢大意,立刻便令前線重點關注。

限於年紀尚輕,加上荊州近十年來甚少外戰,此時的文聘聲名更多是顯於州內,尚未曾揚名天下,荊州以外少有人知。

但王政這個穿越者卻是不在此例,他至今記得,後世網路上對於文聘的一句評價,那便是未有敗績!

三國志中的形容則更為具體:聘在江夏數十年,有威恩,名震敵國,賊不敢侵。

文聘隨劉棕降曹操後,相比於官職更高的蔡冒和張允等人,曹操明顯更看重文聘的才能,對其予以重任,封文聘為江夏太守。

而文聘也沒有辜負這番信任,替曹操守了江夏幾十年,抵擋了多次入侵,可謂不動如山,連驕矜桀驁的關羽也多次被其擊敗,難越雷池半步,尤其是尋口之戰,文聘還乘勝追擊,在漢津搶掠了關羽的糧草,順帶著在荊城燒燬了關羽的戰船。

關羽死後,荊州被東吳所佔,江夏登時便要直面敵國的壓力,不過相比難纏的關羽,孫權可要容易對付得多,即便是在孫權親率數十萬大軍圍攻江夏的時候,文聘依舊能憑藉自身的軍事才能,在兵微將寡的危險境地,堅守足足一月有餘。

期間,文聘在缺少士卒的情況下,還用上了疑兵之計。他特意將自己的情報,暴露在孫權的細作面前,白天故意睡覺,傳遞假的情報給孫權。孫權多疑,自然不敢輕舉妄動,這一舉措替文聘爭取了不少時間。

待到孫權決定大舉進攻時,曹叡援軍已至,眼見於此,孫權如何不知道中計了,偏偏他又無可奈何,只得退軍。

至於三國演義中,對於魏國的將領,除了幾個主要人物,其他人物都沒有太多正面的描寫,唯獨文聘例外。

專門幾段的相關情節,雖然沒有明說文聘有多厲害,卻字字是講他的牛掰。

比如長坂坡之戰,趙雲單騎救主,七進七出長坂坡,連挑曹操數十員大將,先敗張郃,又突破了馬延等四將的圍攻,就連在遠處觀戰的曹操都被驚動,讚歎趙雲神勇不下當年呂布。

但趙雲都被捧到這個高度了,卻在“文聘引軍趕來”後立刻“人困馬乏”,連忙帶著少主策馬逃奔,見到張飛後趕緊呼救。

又比如劉棕投降曹操後,還要特地備註文聘本是想要投奔劉備,卻因兵荒馬亂找不到劉備,兩人方才就此錯過,對比一下,這可是太史慈都沒有得到過的評價,只能說明歷史上的文聘實在太過厲害,但因為他是魏國的將領,不符合演義的主題褒劉貶曹,又不能蓄意醜化,因此到了演義後期,文聘基本沒有再出場過。

次日一早,便有軍報送來。

哨騎探知,大約是奉了文聘的調令,漢壽的軍馬中有一部開始向長沙郡方向運動,並又有武陵、南郡等各地的軍馬也逐漸開始朝漢壽一帶集結的態勢。

如此一來,長沙郡的敵人就大致形成了兩條戰線,前線是臨湘、漢壽,以防守態勢為主;後邊是正在趕去的其他軍馬,可以預想,待荊州的軍馬趕到,文聘十有八九,必會由防禦轉變為攻勢。

王政與前線下達軍令,既定部署不變,短期內,仍然以圍臨湘、引誘漢壽一帶敵人馳援、從而打援為主,若敵人不動,則可改打援為攻城。總之,無論打援成功與否,務必要在荊州的兵馬全數集結之前攻下臨湘城!

打下臨湘,就等同卡住了南郡、武陵等地荊州軍的脖子,在未來可預見的激戰中,天軍就能佔據較大的先手主動權。

另外,在遙控指揮臨湘戰事的同時,王政這邊也在和廬江的周瑜不斷書信來往,溝通這一路對江夏黃祖的戰事,畢竟從一開始他在南征荊州上就準備水陸並進,兩路齊發。

一邊是明攻,一邊是暗襲,明攻的對手是文聘和張羨,而暗襲的物件則是荊州的另一位大將黃祖,這兩人加上黃忠,正是東漢末年荊州籍的三大名將,這一次卻因王政要上演一場同室操戈!

廬江這邊厲兵秣馬之際,不過兩日功夫,臨湘的戰局就又出現了變化,卻是黃忠突然傳來一封軍報。

黃忠既然身在前線,那麼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就比王政還要清楚敵人的動態,自文聘去到漢壽,臨湘附近的長沙軍就全部動了起來,接二連三地開至漢壽、臨湘沿線,黃忠和周泰自然也要商議如何應對,周泰認為,在這個時候需要對臨湘繼續做出一些恐嚇的動作了,不然讓城內的守軍看援軍持續來到,必定會士氣振奮。

這番分析倒也有理,所謂此消彼長,敵人一旦士氣振奮,揚州的軍馬也許就有可能士氣低落,在這個時候,給敵人一點恐嚇,也算是振奮一下本部的鬥志,黃忠思忖片刻,便同意了。

隨後周泰便令人寫了一封信,同樣的內容寫了數百封,一陣箭雨,悉數射入城內,這其實也是攻城的慣計,畢竟人人皆知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張羨得信,展開觀看,見上邊沒寫幾行,大意寫道:以惴惴臨湘五里之城,十里之郭,焉能抵我十萬虎賁?先順者賞,敵之者誅。不降則屠!

這牛皮吹的,如今世人皆知,掩有九郡之地的王政的確實力雄厚,或許真能召集十萬虎賁,但臨湘城下才有多少?

再說了,能調集十萬,不代表他他可全部拿來攻打臨湘啊!

張羨幾乎可以肯定,這絕對是周泰故意在誇大其詞,想以此來動搖他的軍心,不過他能明白卻不代表普通百姓不會輕信,當即便道:“傳令下去,無論百姓士卒,有得敵人之信件者,需得立刻上交,不得私留!”

“諾。”

“城外黃巾賊佈陣如何?”為了振奮人心,高舉大義,如今王政的軍馬在臨湘城內再次回到了曾經熟悉的稱呼。

“賊將魏延部已然來到,與徐方部合軍一處,駐紮在城南,約有萬數,另外黃忠、周泰部則駐紮在城北,約有五六千餘,總計不到兩萬人。”

“漢壽的訊息如何?”

“文將軍已傳下軍令,讓太守死守城池,不可輕易出城。”樊令說道:“其他郡縣的援軍正夜以繼日趕來漢壽、臨湘,目前總計援軍兩萬餘人。如果再加上江夏黃祖那邊可隨時調動的軍隊,此次來援我城的人馬約有三萬。”

“大善!”

張羨拍桉而起,顧盼左右,奮然喝道:“便是加上南昌的王政親軍,如今賊寇的軍馬總共也就三四萬人,而文將軍能調動的援軍就有三萬,再加上咱們這邊的兵馬,加上主場作戰,便是野戰也是大有勝算,遑論吾有堅城可依?”

說著,他將手中書信遍示眾人,連連冷笑:“黃巾賊寇技止於此,見我守城嚴密,無機可趁,便只能虛言恫嚇,妄想賺城!”

“太守所言甚是!”

眾人紛紛頷首,深以為然,有人便道:“現在唯一可慮者,是南郡、武陵等地的軍馬調動還需要一段時間,但無論如何,怎麼也比他徐州、揚州的兵馬要早到臨湘。”

“黃巾賊寇不會看不出這點,時間越拖下去,形勢對他們便會愈發不利,所以末將以為,賊軍在近日內定會發動一次大規模的攻勢!”